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oung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上课与杂谈:22页323楼“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下)

[复制链接]
221#
发表于 2012-4-13 08:33:07 | 只看该作者
不需要我的人为干预,孩子终于自己对做考卷感到厌倦了。
我发现要对此厌倦很简单,就是:多做几张。
今天期中考,早晨起来解释半天为什么如今考试采用单一的做考卷的形式。
解释时小心翼翼,心想自己千万不要把孩子带成小愤青了。

期中考最大的好处是只上半天学,还没作业。
昨天儿子和他那曾经说起“灵魂”问题的好友,在我家玩了7个多小时,两人仍然不知疲倦。
这女孩儿文字能力超强,但也是个讨厌在学校上课、并且超级讨厌做试卷的孩子。
她喜欢自己读书,自己随意写几笔。
很原生态的文字配图,有机会征求她同意传几页上来。
她妈因为她讨厌上学和讨厌作业和讨厌试卷而不知所措。

唉,孩子们的路还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5 + 5 把它变成繁重的任务,是让孩子讨厌某事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发表于 2012-4-13 08:5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12-4-13 08:33 发表
不需要我的人为干预,孩子终于自己对做考卷感到厌倦了。
我发现要对此厌倦很简单,就是:多做几张。
今天期中考,早晨起来解释半天为什么如今考试采用单一的做考卷的形式。
解释时小心翼翼,心想自己千万不要 ...


     让孩子讨厌某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变成繁重的任务。本来应该很有趣的求知学习过程,我们的学校老师和父母把它变成了让孩子讨厌的事情。
     如果还要在体制内学校上学,适当的妥协还是必要的。您提到的那个孩子有条件出国吧,或者在家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发表于 2012-4-13 09:11:08 | 只看该作者
看子云的帖子才知道高高手在这里讨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发表于 2012-4-13 09:1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2 shwyyan 的帖子

分析这两个孩子厌烦试卷的原因还不尽相同。

我儿子有部分原因是课堂上给的有限时间他永远做不完试卷,他动作比较慢,自述“太被动”,很受挫。
但试卷对这女孩则是小菜一碟,她是觉得太无聊,哪有看完《天使雕像》之后自己也仿照着弄个小秘密起劲呢。

她妈是考虑给她出国,然而年龄这么小,涉及全家走向,只好纠结中妥协。

我呢,也没法训练儿子马上成为目标型的孩子,他就是做到哪里想到哪里的人。
眼看时限已到,他可能还会去研究排版错误,或者把写得不好的字擦了重写。
他这学期开始在意老师的评价,对女生总是受表扬耿耿于怀。
无奈老师提了一堆要求,又要字漂亮,又要高效快速,他常常不知优先哪个要求,顾此失彼。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Aron妈妈 + 2 + 2 跟我家儿子太像了。
zty1122bb + 2 + 2 做一点专门练习对保持字形下的快速书写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2-4-13 11:50:53 | 只看该作者
我经常在办公室发牢骚, 老板听了觉得也对, 觉得女儿适合在家上学, 建议我辞职.

女儿慢热型, 讲了几年的绘本, 不识字,自主读书也是在学校突击下完成的。做事包括吃饭思考问题都比别的孩子慢,压力大。还力求完美。更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hwyyan + 2 + 2 只要不是磨蹭,慢有慢的好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2-4-13 11:57:27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爸爸带孩子这块, 楼主说得很对, 他们很淡然。
我家钢琴一直爸爸在带, 慢慢弹着, 没有吼声, 没有斥责, 兴趣还高。邻居觉得奇怪, 你家学琴很安静。 她经历了她自己女儿的古筝, 心有余悸。包括拼图, 小时很复杂的, 我看他抱着女儿自己拼, 慢慢地, 女儿也有兴趣, 自己拼了。 爸爸不急燥,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紫竹林 + 1 + 1 真好
shwyyan + 3 + 3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发表于 2012-4-13 14:10:1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发表于 2012-4-13 22: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0 shwyyan 的帖子

儿子对学校的新鲜劲儿现在过去了,最好朋友的转校又带来一片怅然。
当他的关注转移回课堂后,他描述到的学校生活是——“很被动”。
其实他并还能驾驭那些教学内容,也喜欢他的老师,即便如此,他仍然老是把“被动”一词挂在嘴上。
我问他什么是“被动”,答曰:可做可不做的内容也必须得跟着老师,没有弹性,不够自由。
又问:在家里是否被动,答曰:家里比较自由。
大概我在家里给他的自由太多了。

儿子叫我投诉学校给的自由不够多。
呵呵,他的学校算很宽松的,一个凶老师也没遇见。要投诉我还是投诉教育部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shwyyan + 4 + 4 孩子太可爱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发表于 2012-4-13 23:0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8 ciscotang 的帖子

你儿子算是很好的了。还知道叫你投诉学校呢。
我儿子都没说过,懵懵懂懂的,只是无意识说的话反映了问题——在十一还没到来之前就问我什么时候放寒假。。。
想到我看到的老师经常的大喊大叫、发现孩子的同学家教宽严苦乐极端化、语文和英语教学很不乐观、体育课经常被占用、课间不能下楼玩耍。。。

学校的宽松与否,看的不是老师凶不凶,而是制度和规则。
我儿子现在的一个老师很“凶”呢,但因为他很公平,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shwyyan + 4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00:17:22 | 只看该作者

十四谈:我待过的学校

十四谈:我待过的学校

        我念的是村办小学,硬件设施在八十年代的上海应该不算好。两排平房做校舍,大多是教室,音乐教室和图书室共用一间房。一块煤渣地上挖了个沙坑,放了滑杆、单杠什么的,一般没人玩。还有一块水泥地的操场,大半个篮球场这么大,靠墙有个球架,出操、升旗、玩耍就在水泥地上。
       
        体育课我们考试扔垒球。我扔得较远,可以从底线把球扔到另一头的围墙。个别厉害的男孩子可以把球直接扔出学校围墙,扔到外面的田里。每年大概会因此损失几个球,但从没见老师不高兴,也没让我们出去把球找回来。如果测试50米跑,则要列队去校外的水泥村道上。学校老师不够,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教过我们美术课和音乐课。
       
        那时候大环境还没有今天那么糟,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心和功利心,除了拼音、认字、做做加减法,课间课后大多数时间都在瞎玩。孩子基本来自附近村庄,大家比较熟识,学校之外天然的娱乐场地也多,大人又多是农人,一般不限制我们玩耍。要说缺点,当然是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类学习活动。好在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没有今天那么大,大家的童年还算有童年的样子。
       
        我是这所小学最后一届毕业生,之后就赶上教育改革市场经济什么的大浪潮,我的可爱的村办小学被裁撤合并了。再两年村庄也没了,这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个别人发了财。也有一些年轻人日后考上大学,开始工作,融入了大都市的日常生活。更多村民过着无地后吃低保,出租动迁房,混日子的人生。
       
        等我活到二十多岁,忽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虽然人们会问,你是哪儿人?我就得说,我是上海人。但故乡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我的故乡是河流、田园、村落和那些淳朴的种地的农人。故乡是一种生活方式,所以上海不是我的故乡,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事实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发想念我的家乡,但我永远也不会有“回到故乡”的那一天了。
       
        扯远了。回头看我的小学,虽然破旧,但还是有它独特的美好和温情,可惜今天它已经不在了。
       
        作为一个幸运儿,我进了当时少有的寄宿制中学,据说全市最好的中学之一。时任校长是这座城市精神的象征,重利轻文,对成功的定义简单粗暴自欺欺人。通过敏锐的商业嗅觉,学校早早办起国际部,发了。在本部教学方面果断无视对中考、高考考分影响不大的文科教育,数理化和英语成了每日学习的重中之重,加之本就极其优秀的生源,学校在当代应试教育的潮流中很快成了明星和榜样,学校也越来越牛气。
       
        如果以公司标准看我的中学,简直可以作为经典商业案例进入MBA教材。当年的同学中虽然也偶有怪才,但大多成了为外资公司量身定制的中国员工,安稳度日,挺好。但学校应该办成公司么?于是今天公司就成了很多人不得不在里面学习的学校。
       
        出于职业习惯,我经常会设想,以这些孩子当年展现出来的千奇百怪的天赋看,这个结果怎么样?如果一所学校拥有一大把天才儿童,他们出来都成了散发着金属光芒的精密零部件,中间偶尔还有几个废品,这样的学校值得标榜么?这样的榜样激励下,那些不如它的追随者又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一堆生锈的工业毛坯么?我的母校这些年在考试的竞争中如鱼得水一枝独秀,作为一名在那堵封闭围墙中生活了整整七年的校友,时间让我对它怀有深沉真挚的情感,但思考越多,我也越为它感到悲哀。
       
        最后说说我的大学。称其为大学实在是不得已,因为它即不大,也没有学术。但我却在这里面遇到几件有意思的事情。
       
        学校在乡间,我曾步行数小时抵达海岸线,那是看不到海景的芦苇丛、污泥和浑浊的水坑。当我回程时天色渐暗,幸运的是,我在路边拦到一辆外地兄弟驾驶的摩托车。我没有钱,他说没关系,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他把我送到学校大门。我想他就是我的老师。
       
        我基本不上课,跟多数同学关系很好,也有几个人觉得我大概有病,但我的好几位老师却挺喜欢我。老师A与我在学校理发室遇见,他从未想过会在这所学校与人聊到《等待戈多》,他不怪我没有上他的英语课。考试时,我没有答题,仅仅交了一篇逻辑混乱地抱怨为什么不上课以及这样的学习没意义的文章,老师B却让我顺利过关,还在私下里表达了对我的欣赏。当我告诉老师C,每周五我要去华师大找朋友玩,顺便上他们的电影欣赏课,他允许我不上他的课,考试也没有为难我。有整整一年,学校宿舍只是我的落脚点,背着一书包盗版摇滚CD,在全上海各个大学间边卖边玩才是我生活的中心。那时候的友谊时至今日已不再新鲜,却越发醇厚。虽然我几度要退学,差一点没有毕业,虽然那里的体制不自由,个人的自由也会因此受到打击,但那些体制无法完全掌握的角落,个人的自由还是有机会生根发芽,还有善良的人们愿意保护那小小的自由。那时候,我经常一个人走出学校,在乡间漫步,有一次在水杉树丛间抬起头,我认为自己看到了通向天空的阶梯。
       
        现在,这样的学校也已经不存在了,我毕业后两年,在高校合并的大潮中,那所曾为我提供了两年半落脚点的学校被吞并了。从此,我的母校就只剩下令人感到悲哀的寄宿制中学。有时候会经过中学的大门,那校园看上去越来越光鲜,也越来越令人无法亲近。

[ 本帖最后由 youngyou 于 2012-4-14 00: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幸福的花朵 + 2 + 2 很感慨,如今的学校在若干年后会给孩子 ...
shwyyan + 10 + 10 精品文章!
Martina-Mm + 1 + 1 令人伤感的文字。。。
我爱飞飞 + 3 + 3 精品文章!这么晚了,快快休息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9:29 , Processed in 0.07745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