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oung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上课与杂谈:22页323楼“中小学校园篮球明星快速成长攻略”(下)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2-4-8 16:21:2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张老师启发式的教学培训我们这些家长,也许在您看来这不是什么培训,只是交流式的互动。但是,真的是那句话,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爸爸妈妈都是我的老师,看到论坛里很多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发表于 2012-4-8 18:3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5 youngyou 的帖子

说到给孩子自由这回事,这半年多的一些尝试,忍不住想分享一下。

我以前是给孩子报了很多班的。从两岁起,孩子的周末都是在这个班进,那个班出。“自由活动”的时间,非常少。一旦要“自由活动”了,就不得不到处请假——金宝贝、创艺宝贝、Helen Doron、小小MBA,等等等等。孩子上这些班,多数时候都很快乐,但我不知道这种快乐到底是真正的快乐,还是搔痒搔出来的快乐。现在回想,我就更不自信了。

最近这两年,孩子的课外班少多了,准确的说,都是孩子自己要求要上,我们才给报名的了。包括您的人文历史课,孩子去年夏天试听过后,很认真的表示不想上,他要的是围棋。所以我虽然觉得您的引导非常好,但可能孩子年龄未到,此前的准备不足,他不愿意,我也就尊重他的意见,没再强求。——虽说不强求他上课,但课外的语文补习,我可是一点也没敢少,每天都在亲力亲为的做着。进展的确缓慢,但我也看到他对汉字的理解和熟悉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加深。

说到兴趣,曾经也给孩子报过一些打篮球或踢足球的训练班的,但每次奔波都很耗时,后来想想觉得不值,所以最近就放着他在楼下自己玩。结果是他给自己找到了从比他更小的小孩儿到三四十岁的成人同好,大家按一定的公平原则,随意组合成球队踢比赛,兴尽即返,畅快淋漓。看上去,快乐其实不比报班的更少,反而只会更多。要说体育“培养”孩子的诸多“能力”——人际、坚持、投入、合作、竞争等等——有没有“班”其实都并不影响其效果。

同时也在尝试改变自己,让孩子陪我或他爸爸去很多地方,看电影、观舞、逛画廊、进美术馆、看球赛。。。其中有些他感觉一般,但也发现了一些他很喜欢的新东西。当我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的时候,孩子的视野也变得更广阔。

记得是mtryshy跟我站短时说过,我的孩子是一个绝大多数时候很配合的孩子,而她的孩子非常个性。我看了之后就笑了,当时没想好怎么回复,就搁置了。其实我的孩子很像我小时候,完全是个不听话的角色。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经常因为大人跟我说了什么,而我脖子一梗当场回说“我晓得”,每每导致劈头一顿臭骂或甚至要受点皮肉之苦,却始终不改。我家小子这点跟我非常相像。他现在时不时的都还会说“我知道”,那眉眼那口气,活脱脱就是他妈小时候的样子!但在我的做法不断调整之下,他的这些行动言语都少了很多,我们之间的相处真的是越来越平和。
是什么导致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又是什么使其回复其乐融融的呢?
不是我改变了他,是他改变了我,也顺便的改变了我们的相处模式。
当我试着去无条件的接纳他,找准他的天性并顺势而为的时候,孩子给我的反馈真的让人惊喜不已。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其实也给了我们自己自由。
在好的自由的关系中,孩子和你都会很舒服,而且你会发现他们学到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你苦心安排的时候少。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8 19:3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3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zzfeihua + 2 + 2 学习一下。
pawpaw + 11 + 13 令人反思。
youngyou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12-4-8 19:2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3 我爱飞飞 的帖子

感谢无私分享。

今天复活节,上午孩子们先画彩蛋,然后在小区里玩Egg Hunt游戏,都很开心。
自由的游戏其实是最好的时光,不过这样的机会不如我们小时。
当别人孩子都忙着上这班那班的时候,把大家们凑在一起都不容易。
光是自己少上培训班还不行啊。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4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pawpaw + 11 + 13 真好啊。
youngyou + 10 + 10 你们这样的小朋友会越来越多的:)
我爱飞飞 + 3 + 3 是啊,环境也很重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发表于 2012-4-8 20:33: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4-8 18:31 发表
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其实也给了我们自己自由。
在好的自由的关系中,孩子和你都会很舒服,而且你会发现他们学到的东西一点也不比你苦心安排的时候少。


关于这个还想再分享一下。

我的孩子在数理逻辑方面可能有一点天赋。
这不但表现在成绩上,同时也表现在平常我们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对很多问题的分析上。
我看到这一点之后,曾经想过,既然他在文字能力方面比较弱,那么我们发展他的长处,不也挺好的吗?所以我买了几十本(不是夸张,真的可以数出几十本来)趣味数学书,有题目,也有故事,打算每天跟他做几题,让他在自己“有兴趣”的方面变得更突出。
结果,他变得非常焦躁,不到两天就把我的整个计划送回了老家。——第一天很新鲜,做的趣题本身的确有意思,他还蛮喜欢的。但第二天他发现还要继续,就发飙了。。。

现在回想,我当时试图给孩子的成长做个计划,把他箍了起来,孩子很敏锐的感觉到了不自由,于是就疯狂的挣扎起来了。

我在论坛上陆陆续续写过孩子对数学的喜爱:自由飞翔之——我来解开长绳上的死结(从飞飞的成长看数学思维的建立)
还有前段日子写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这两个帖子里面,因为一切都是孩子在主导,所有的学习都不是强行灌输的,所以他乐在其中,做了很多我觉得很枯燥的题目而毫不反感。但当我拿那些看起来很有趣的“趣题”去让他做的时候,他一点也不觉得那些东西有趣,当然就要嚎叫了。

其实这两天他又开始跟我说数学题了。过去他没能做出来的1+2+3+……+100的解法(当时他还只会加法,想出来的法子自然是不同的,我也没教过用乘法的方法),现在根本不需要教,他一口就说出来了。加到100不解气,又接着加到200、300。。。
我在其中扮演的就是一个顺口接茬的角色,完全不需要教他什么,只要听听他的想法,随口讨论几句,他自己就兴致勃勃的把“节目”演下去了。


我说这些不是想显摆我的孩子有多厉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特别的地方,区别在于我们有没有贴近去观察和发现这些东西,并采取适合孩子的方法,使他们能够在这方面依天性自由发展,达致他们能够达到的至高点

像小s就抓住了他儿子对音乐的兴趣和特长,但他的做法决不是利用这个兴趣让孩子弹得更多、升级更快,而是不断激发孩子对音乐欣赏和表达的热情。


顺势而为,父母轻松,孩子也愉快,多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精品文章!
youngyou + 10 + 10 做您的孩子真开心!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3:35:24 | 只看该作者

开贴第十一谈:教与学

这些年,家长朋友们常常给我的印象似乎是:老师教的才算教,课堂上学的才是学。与此相对应,上课缺课的情况不多,但关于课余的一些自由发挥,自由选择的活动、建议往往应者寥寥。事实上,在我看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与同学在课堂上的“学”恰恰是“教与学”当中最微不足道的部分。教与学的关键是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非人”。

        先从教的人来看。首重家长,不是因为“能”,而是因为“近”和“爱”。其次先贤(比如看好书啦)。还有就是生活中真实的各色人等。老师往往只是其中一个貌似专业很多时候并不见得的角色而已。老师最重“爱”,那能顶小半个家长,但常常“太远”。至于“能”,很多老师比之家长并未高明多少,更不用说跟先贤比了,多么尴尬的角色啊。

        另外,在“教”的问题上,潜移默化好过刻意为之,所以身教要胜过言谈。

        综合以上,家长的日常行为和习惯就成了重中之重。从书籍选择来看,好作品往往自然真实,不管是行文还是价值观都是不经意间传递出来的。而重说教的作品就刻意和落入下乘,很多课文就是落入下乘的典型。

        其他各色人等包括电视里的啦、电影中的啦、街上的啦、商场里的啦、左邻右里啦,这些就构成我们今天大部分人的环境了。环境对我们来说比较被动,尤其是大环境。但小环境我们还是可以动动脑筋和想想办法的。比如电视不好就少看,多看好电影。遇到生活中的各种样人与孩子聊聊也不错。专业老师是所有“教”的人里头最刻意的,主要靠说,这点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所以虽然自己也是当老师的,总是不厌其烦跟大家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上课不重要培训更不重要,老师很多时候所知很有限讲得也不对不好不能都听,原因大概就在这里。

        接着说“学”。学什么?学知识学能力这些都是学的皮毛,是技术,会过时的。教的人和学的人都可以披着一张皮在外行面前吹吹牛,甚至骗自己,但唬不住内行的。

        真正要学的是道。道是什么?道法自然,看不见摸不着又无处不在。世间的一切皆可入学。山川、花鸟、人物,自然而然,精微奥妙。这里着意去学又落入下乘,高级的是体悟,体悟体悟,“体”了才能“悟”。看似高级其实也简单。去哪里“体”?课堂上么?这又落入下乘。书本中么?有点意思。最高级的当然是到天地万物中去体会了。所以要让孩子出去玩,出去玩就是在天地人间体悟,悟性当然有高低,但人为天地万物之灵,只要是个人,多少都会有点悟性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乡村的孩子经常会有些城里孩子不具备的奇妙处,很多大人也常常感慨我们小时候条件差远了......可是,云云......因为在古早时期,人们有大把时间和机会领受天地人间的无言之教,那可才是高级货。大人们放平心态放松心情,不用太在意今天有没有领悟明天有没有收获,更不要用你的火急火燎去打断孩子们的体悟,最好是各人悟各人的,大家都开心,大家都有收获。

        为什么要放松?因悟的时候重心神合一,常得自偶然,人工的世界里充满推理和必然,只有自然和艺术的世界里才充满偶然。所以心神合一是指听课时那种眼不眨的认真劲儿么?非也。是在课堂中对着一些图片文字高谈阔论么?不是。关键在于“沉浸”和“忘我”,这条对成年人极难,但对孩子却未必。所以对小朋友来说,真正的心神合一正是在他们在外面“野”,玩得忘乎所以的时候,那时才是与天地同呼吸,也是他们开窍吸取天地精华的时候。所以电子游戏也是玩,不是没有一点意思,但因为人工痕迹过重,一不小心就左了。有人说那悟不到怎么办,所以偶尔需要前辈来提点,那就需要看点书看点画听点音乐看看电影了。至于还在生活的老师们,他们大多也还在学习的路上呢。

        等孩子再大一点,天地间的漫游就成了很好的经验。所以我的年轻朋友老冯爱坐公交车游荡我就很喜欢,行万里路见识万般人等的意思就在这个里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发表于 2012-4-9 14: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6 youngyou 的帖子

然也,然也!

这个刻意和放松,在学乐器的时候感觉特明显。放松是灵性,至高境界,有天赋在其中。刻意的只要勤奋,基本是能练出来的。
老师常常说的是,不要成为练琴工具,为一些刻意的技巧而泯灭了灵气。灵气不是靠着刻苦就能有的,是与生俱来的,要珍惜。

打住,要出门,来不及说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要珍惜,这个老师好:)
shwyya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发表于 2012-4-9 15:4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6 youngyou 的帖子

非常赞成youngyou老师对教与学的观点。先从教的人来看,首重是家长;另外,在“教”的问题上,潜移默化好过刻意为之。学什么?学知识学能力这些都是学的皮毛,真正要学的是道,而高级的学是体悟。

然问题来了。孩子上学之后,八小时都在学校,而老师多灌输的是知识与方法。并且现在学校对术的追求已到登峰造极!孩子为掌握这些术,已是精疲力尽,哪来时间悟道?当然也有天赋高的,既能轻松掌握术又有时间悟道。但我相信大多孩子的灵性会被现有的教育磨灭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hwyyan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发表于 2012-4-9 17:05:54 | 只看该作者
以古诗作为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说清楚
   最高水平的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经常突破格律,任意发挥)。但是这需要李白这样天才的大诗人才做得到。放到教育上,这需要孩子的父母教育水平出神入化,非常的高。
   第二档次的,是雕琢无痕。像诗圣杜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个可以给很多人以希望,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放到教育上,这需要父母经常性有意为之的引导,但是呢能不着痕迹。也就是我之前一直在说的,越是想让孩子做的事,越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第三档次,是雕琢有痕,比较生硬。这个列子不需要举了,这种诗歌不会流传的。到各诗歌论坛去找找半新不新的人的诗就可以了。放到教育上,太常见了,做父母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用命令勒令孩子遵从,养成一定的规矩。
   第四档次,完全不遵守格律,瞎写,名曰自由(实际是不是自由,是放纵)。写出那个东西根本就不叫古诗。放到教育上,这也很常见了,放纵娇惯,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长大了不像个人。

作为父母都应该努力向一二档次努力,只要用心,实际上不是那么难达到的。三四档次都同为低档次,但是三实际上比四好。三虽然也非常伤害孩子,但是孩子出来还多少有些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发表于 2012-4-9 20:4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9 shwyyan 的帖子

打个岔哈。

第二档次,“越是想让孩子做的事,越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如果是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呢,如何是好?

这周要期中考试了,孩子带回家的练习卷子开始多起来。我是超级不想让孩子做这些无聊的卷子,孩子执意要做,说他就是想做,怎么说都不听,眼看按时睡觉就要泡汤。怎么办?支个招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youngyou + 10 + 10 那就让他做,也是历练也挺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发表于 2012-4-9 21:1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ciscotang 于 2012-4-9 20:42 发表
打个岔哈。

第二档次,“越是想让孩子做的事,越要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如果是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呢,如何是好?

这周要期中考试了,孩子带回家的练习卷子开始多起来。我是超级不想让孩子做这些无聊的 ...


孩子想做为什么不让他做呢?他想做,说明他认同这种复习方式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shwyyan + 1 +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9:28 , Processed in 0.10003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