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全职妈妈的读书教子生活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9:47:10 | 只看该作者
以后的生活中,要加上一项重要的内容:减肥。从去年五一,不到一年,增了18斤,这是什么概念?所有的衣服都不能穿了!
    早起锻炼、朗读。白天多和笑笑出去,去早教中心感统室等等。每天尽量看上一个小时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12-4-9 19:36:2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事情可能都是有一点窍门儿的,
找到对的方法、走对了路,就会事半功倍,这时候再加上一点刻苦那就是想不出色也难了。
相反,只低头走路、不抬头看路,刻苦就成了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9:27:20 | 只看该作者
每天还是早起时候读半小时左右《诗经》新的内容,白天出去玩时候给学习背些《诗经》、《老子》《易经 系辞》等。
    外出的时间大大增多。
    这些天没有读什么书。

    最近读《诗经》老想唱起来,有几首唱的感觉还对味儿,大部分唱不来。正好看到新叶分享的吟诵的帖子,就定了《我爱吟诵 高级版》。昨天和给笑笑买的两本童诗选一起到了。(中国最美的童诗 金波卷《花朵开放的声音》、中国经典童诗《蝴蝶 豌豆花》)
    听着真是非常心旷神怡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3:42:58 | 只看该作者
发现了一篇值得不同时期一读再读的讨论帖,里面众多前辈思想火花四射,绝不止标题所说的只是谈论语文问题。

抛砖引玉:我也说说语文学习那点事
http://bbs.etjy.com/thread-249210-1-1.html

跟着“妈妈读书会”读《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快乐家庭气氛指南》,在线阅读:
http://lz.book.sohu.com/serialize-id-21347.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5:54:0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shwyyan的几篇博文,

比较系统地说孩子的阅读问题的:      什么样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优秀

学龄孩子的阅读书目推荐:           经典书目推荐(未完待续)

大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2:22:43 | 只看该作者
我转这此贴是因为我觉得周国平的话打动了我,也是许多为人父母应当认识到,付出是爱,是幸福。同时父母也应当心怀感恩,应为孩子带给我们是新的生活和希望。当然更多的是让父母知道怎么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很有哲学道理。希望和家长们分享。帖子有点长,但是绝对值得大家一看,心里话。(转帖者的话,说出了我的感觉。)

为人父母必读-周国平谈孩子   http://bbs.etjy.com/thread-221322-1-1.html

“小生命的一颦一笑都那么可爱,交流和成长的每一个新征兆都叫人那样惊喜不已。”

    养育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报酬就在眼前。至于日后孩子能否成材,是否孝顺,实在无需考虑。那些“望子成龙”、“养儿防老”的父母亵渎了神圣。

    过去常听说,做父母的如何为子女受苦、奉献、牺牲,似乎恩重如山。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这受苦同时就是享乐,这奉献同时就是收获,这牺牲同时就是满足。所以,如果要说恩,那也是相互的。而且,愈有爱心的父母,愈会感到所得到的远远大于所给予的。

    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才算是父母与孩子的正确关系,我认为首先是向孩子学习。应该和孩子平等相处,与孩子交朋友。做父母做得怎样?最能表明一个人的人格、素质和教养。被自己的孩子视为亲密的朋友,这是为人父母者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成功。不过,为人父母者所能遭到的最大的失败却并非被自己的孩子视为对手和敌人,而是被视为上司或者奴仆。

    深以为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8:57:52 | 只看该作者
我怎样教古诗——优秀青年教师丁慈矿演讲摘录    http://bbs.etjy.com/thread-173075-1-1.html

  我具体的做法是:
  一、从好玩出发,从趣味诗入手,从浅的诗开始
  我教诗没有固定教材,起初是从有趣的、浅显的诗开始教的,如数字诗


  为什么要从最简单、有趣的诗人手呢?现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从什么读起不成问题,最初但从有兴味的着手就可以。其实,除了有兴味的着手也没有别的办法。”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也曾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由此可见,要使所学的诗歌在学生的心目中显得可爱,起码是在教师的启发、指点后学生觉得可爱,因此“每周一诗”最初的选择不可不慎


二、沿中国地图教起
  我常常想:李白、杜甫等伟大的诗人从来就不曾离去,当我们涉足他们的游踪,高声诵读他们的诗的时候,他们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复活了。和诗人同行,我们不再孤单、不再胆怯,我们便在凡庸和琐碎之中获得了诗意的人生。
  我在教室里贴了张中国地图,告诉孩子们诗人最爱游山玩水,凡诗人涉足之地,都有诗的存在。然后对照地图,先教大阴山下的《敕勒川》,再教南朝民歌《江南可采莲》,这是为了强调塞北江南的时空差异。接着教《枫桥夜泊》,再教《钱塘湖春行》,这也是我们学生经常去旅游的地方。
  然后沿着长江溯流而上,《题金陵渡》《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题岳阳楼》《早发白帝城》等,接连教了下来,


  三、风吹哪页读哪页
  春光明媚时,我教“黄四娘家花满蹊…‘人间四月芳菲尽”,春雨淅沥时我教“天阶小雨润如酥…‘好雨知时节”……
  夏天来了,我教“毕竟西湖六月中”;秋雨潇潇时,我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004年12月30日,上海好不容易下了场大雪,我马上抓住机会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写道:“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我觉得学诗一定得切合具体情境,这样才能把握诗的意象,一年四季,风花雪月,总有与诗、与诗人邂逅的机会,我们可要紧紧抓住!在把握了诗歌的意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感受诗歌的情趣,从而提升我们的生活境界。


  四、教诗时间哪里来
  俗话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要挤总归还是有的。

五、教诗的方法是简单的
  1.和学生一起读,和学生一起背

  每教一首诗,我都要先带孩子们读,然后师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连接着读,最后我们一起背,背的时候,我很兴奋,手舞足蹈。孩子们自然大受感染,也开始手舞足蹈,我们都沉到诗里面去了。

  2.单刀直入,抄读积累。
      我上课没有精巧的构思,我的导入很简单:“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诗,先请把它抄在你的诗歌本上…一’抄完了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错别字……好,跟我读!”三年级伊始,我就让学生准备了一本厚厚的本子,然后。让孩子把所学的诗,全部抄在这个本子上。我不推荐他们去买古诗词书籍,当然后来很多孩子都买了这方面的书,那完全是出于自愿。我们抄一首学一首,三年下来,就积累了厚厚的一本,我相信这对于孩子是一笔财富。我国著名史学家胡道静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抄书的作业,是读书学习的奇妙绝伦的方法。”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孩子的古诗本上除了我教的诗,他们也抄了许多自己喜欢的诗。养成了一个自觉积累的习惯,终身受益1

  3.长诗分句教。
      在九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教过几首长诗,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效果非常好。首先我告诉孩子们这些诗很长,能背下来是个挑战,愿意接受挑战吗?如五年级上学期我说要用一首长诗挑战他们,一直到五年级下学期才教,吊足了孩子们胃口,孩子兴趣高涨。然后每天教几句,一首《蜀道难》足足教了四个礼拜,每个人都背得滚瓜烂熟,我相信他们这辈子是忘不了了。

  4.适当地讲解古诗知识(对仗、押韵、平仄)。
      编写一本小册子《小学对课》(此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垓于们一起读读背背,感悟汉语的对仗和押韵。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情趣是读写听说实践的原动力,如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爱好,将使主体的时间、精力尽可能地集中、专注于它,千方百计、百折不挠地满足这一要求,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鉴赏口味,不断进入新的接受境界。语文情趣基于爱美的天性,是形成于后天的对语文之美的爱好和追求。”
  九年来,“每周一诗”的教学实践,逐渐验证了王老师对“语文情趣”的定义,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的情趣,并从这一语文情趣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12-4-19 16:10: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的榜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2:35:37 | 只看该作者
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12:43:42 | 只看该作者

-
读书不仅仅增加知识——傅雷教子读书(转)

    傅雷一生博览群书,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极渊博的知识,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培养也要求极高。
    次子傅敏曾回忆说,刚进入初中,父亲就要求他读《古文观止》。傅雷对儿子说:“这个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辑文章220篇,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和多方面的艺术风格。其中不少优秀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各家散文的不同风貌,如《战国策》记事的严谨简洁;纵横家说理的周到缜密;《庄子》想象的汪洋恣肆……无论它的说理、言情、写景、状物,均堪称典范,对你的古文学习和修养有帮助。”他每星期天选择其中一篇详细讲解,孩子读懂后便要背诵。?

    一次,傅敏由于忙于球赛而未能背出《岳阳楼记》。垂着头,心中忐忑不安,等着父亲批评。平时对儿子要求极严的傅雷这回没有发脾气。使劲吸着烟,半晌才缓缓地说:“过去,私塾先生要学生背书,子曰、诗云,即使不懂,也要鹦鹉学舌地跟着念和背。诚然,死记硬背不宜提倡。然而平心而论,似也有其道理。七八岁的孩子,记忆力正强,与其乱记些无甚大用的顺口溜,不如多背些古诗古文。中国的好诗文多得很。一首首一篇篇地储存在脑子里。日子长了,印象极深。待长大些,再细细咀嚼、体味,便悟出了其中意义。这叫作反刍。若到了二三十岁,甚至更晚才开始背,怕也难记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都是经验之谈哪!……”望着已经知错的儿子,傅雷翻开《岳阳楼记》这一篇,让儿子高声朗读,然后意味深长地说:“范仲淹先生登岳阳楼,将览物之情归纳为悲喜二意,指出古之仁人忧多而乐少。然后说明自己之忧乐俱在天下,正见他确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真意。还记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么?”“记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傅雷点点头:“那么你想想看,为什么同样登高望远,同样登岳阳楼,听见之景是一样的,而他的想法与别人不同?他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他的经历、思想有什么联系?全文是怎样一层层展示它的中心的?……”?
    望着父亲那眼镜片后慈祥、智慧的目光,傅敏重重地点点头。二十多年后傅敏回忆起来,耳边似还响起父亲那熟悉的声音:“做学问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能自欺欺人呵!”?

    长子傅聪是著名的钢琴艺术家。在傅雷的影响下,从小熟悉了贝多芬、克利斯朵夫等,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在父亲严格执教下学习音乐,练习钢琴,从而走上成材之路。1954年傅聪赴波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并引起轰动。欧洲的评委们在幕后听到傅聪的西洋曲子里,隐隐约约地揉合了唐诗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式审美的特质,外国评委倾倒了。东西方文化交融成了傅聪成功的秘诀。《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在海外学艺的儿子的部分家信。它记载了父辈对儿辈的精神上的家训,记载了一位历经沧桑的饱学的长者对才华横溢但又初入人世的青年人的忠告。这不是普通的家书,是充满了父爱的教子篇,是一部青年修养的好读本。?

    可见,傅雷是把读书与做人,读书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希望儿子能做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事实也真像老人所期望的那样,傅聪在异国飘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中,从父亲所推荐、所分析的一系列书籍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和艺术的养料,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艺术有更诚挚的爱。不管在人生旅途中遭到怎样的风浪和坎坷,他都始终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5:45 , Processed in 0.087194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