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留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
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 何、朱、刘三书,分別比较,自然精义显露。
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題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
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著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別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橫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題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
选自 “钱穆先生论《论语》读法” http://bbs.etjy.com/thread-99039-1-1.html
另天涯论坛上看的别人的评论,读书顺序之类。我没有研究,都先排列在这里。回来先在网上找找电子版或连载。(移注的工作,是一定要认真做做的。好像2010年我初读《论语》的时候就找过这样的东西,现在《论语》读了100多遍,一度可以通背,再次看,还是迷茫。看来不管别人说的多么精到,还是自己真正读过才有感觉。)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钱穆先生《论语新解》----->朱熹先生《论语集注》
刘宝楠《论语正义》和程树德《论语集释》
《孔子传》(钱穆著)、《孔子的故事》(李长之著)
研究性阅读的顺序这样比较好:
朱熹先生《论语集注》--->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这本也可以放在最前面打基础,也可以放在最后印证自己的心得,古文过关的话也可以不看)--->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
配合性阅读: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南的书放在最后是有道理的)
钱先生是体悟的读解,杨先生是文字的疏释。两种诠释进路都不可偏废。若是初学,杨版更佳。
《论语》读法:
1,如果做初级的了解,最好的著作是:
钱穆的《论语新解》,钱先生对古籍烂熟于胸,注解《论语》,贴切而中肯,极好。
其次是杨伯峻《论语译注》,杨注字词训解较多,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受时风影响,其解多有不逮之处。
再次是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李注用过多的哲学术语解读,所以有时候理解不正确。
以上三书,可为一般性了解的读者入门之书。
2,如果要做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好的著作是:
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是书为程树德先生精心之作,参考了及其丰富的《论语》解释史材料而写成,所以,对历史上多种《论语》解释都有充分的考辨,为研究者读《论语》的入门之书。
3,如果要做相对比较深入的解读,有:
第一,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此书见于《十三经注疏》,为一般性研究最基本的入门书。何晏之注,其注甚古,其言甚精。邢昺之疏,其解甚贴切。
第二,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论语章句集注》,此书为理学家注论语集大成之作,为研究理学必读之作,也是理解“朱熹眼中的《论语》”最重要的作品。读此书需同时参考《朱子语类》和《大学》、《中庸》、《孟子》的朱注,才能有贴切的了解。
第三,刘宝楠《论语正义》,此书为宝应刘氏对何晏注的正义,刘宝楠以“以经注经”之法注解《论语》,其材料之广博,考辨之精审,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要研究《论语》,窃以为此书可以做最基本的材料。
第四,杨树达《论语疏证》,此书为以经注经的典范性著作,一般可能比较难以读懂,不过研究《论语》,此书必读。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威望 +10 |
金币 +10 |
收起
理由
|
新叶
| + 10 |
+ 10 |
子云真是实打实地学啊!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