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0220|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全职妈妈的读书教子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8: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懒得不成样子了。整天在床上10个小时靠上,而且花太多时间泡在网上,泡论坛、看小说,发些没营养的言论。不要说读些书提升自己,自连自个人的正职——教养孩子,都是凑合着,一天一天的过。
    新的一年过了十来天,新气象一直没出来。还是弄个计划啥的,有个参照啥的。


    妈妈以前的读书记录在这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    http://bbs.etjy.com/thread-215908-1-1.html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11-13 13:1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10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9:04:58 | 只看该作者
先来比较好坚持的,毕竟快过年了嘛。

    每天朗读:
1、《诗经》5篇 :10遍
2、《孙子兵法》10篇(遍)
3、《心经》 :5遍

    每周:读一本书,或100页经典译注或《曾国藩家书》之类。

    每天陪笑笑的活动:
1、给她读背《老子》。
2、认字及复习字卡,适量。并复习相应的蒙学和诗歌材料。(随她的接受情况调整)
3、给她读3本以上绘本和故事书。
4、英语:读10分钟—半小时英语书,陪笑笑看一次英语动画。
5、听笑笑讲她的画。
6、出去玩一次。陪笑笑做运动。

    本来天气好的话,应该每周出去公园等地方至少两次的。不过,冬天太冷,还是等过年后天暖了再说吧!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2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宝宝读经 + 1 + 1 真好哇!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学习学习
新叶 + 10 + 10 纯粹支持。
kernels + 1 + 1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9:47:58 | 只看该作者
1.11日  周三
    笑笑昨天快10点才睡,到现在还没醒来。我正好专心读书,看不受打扰的话,读完计划的量需要多长时间。以后做计划的时候也好有个参照。

    8点20开始读书,小声慢读,读完计划的量,正好一个小时。
    1、《诗经》第51-60首 :5遍
    2、《孙子兵法》7-8章  :5遍
    3、《心经》 :5遍

    每天一个小时,还是可以接受的,不会影响到其他的活动。

    P.S:正写着呢,笑笑叫一声“妈妈”,拖拖拖的光着屁股跑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转几篇以前记的,和以后的读书活动相关的。

发表于 2011-11-26 23:00
    正式读经一年了(2010.6月一个月,2010.12.6号—2011.11.4号),按笑笑的生日,取个整数吧。早就想要做个总结,一直拖着。
    这一年算是只读文本,基本没有看什么注释本。

    1、《论语》前12篇175遍,第13-20篇125遍。能通背,不过后几篇可能背不熟了。
     只是读而已,——注释版的,只看过一遍《朱子集注》。要说字句的意思,因为读的遍数够多,再说自己毕竟在中文系混过几年,也能懂个大半。但是似乎并没有进入心灵,没法指导自己的生活。


    2、《大学》《中庸》: 都是130遍,能通背。

    3、《老子》,连读带背快200遍了。孩子似乎更喜欢,而我也慢慢品出些滋味——当然,只是读到某一句时偶尔的明悟,说不出写不出的。

    4、《孟子》:读了前八卷,60遍。结合《论语》《中庸》里的句子,也慢慢读出些意思来,只是没有大块时间整理思绪。

    5、《易经》经传加系辞通读了40遍,只是做到朗朗上口而已,意思之类的完全不通。

    6、蒙学和国学识字专题,是我这三个多月大力关注的方面。而且以后一年中这个仍是会成为重心,不过重点会从指读背诵过渡到讲解说故事。

    盘点一下,读经的这第一年,在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情况下,还是满充实的嘛!
    不过,真有贪多嚼不烂之嫌呢!  


发表于 2011-11-27 11:07
    我和国学的缘分,说来也是很远了。

    中学时,就极为喜欢诗词古文,上高中第一天逛书店买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几年间翻烂。之外的诗歌,也抄了两三个大本。暑假借同学姐姐的《古文观止》,偷偷的抄,被爸爸发现挨打……
    高中学了理科。大学终于归文,却因为少年时代留下的心理阴影,一直不敢光明正大地泡书,总觉得不务正业似的——于是除了功课做的还可以,几年倒也没多读多少书——所谓功课,就是文学史、作品选之类,加上古代和现代语言课。
    毕业后,基本也都丢了。
    不过,好在心底还是喜欢的,诗词古文之类的背的不少,感性认识还是有一些的。现在给笑笑的启蒙,也就不太费事。


    笑笑出生前一个月,因要会农村待产,怕无聊,下载了好多经典朗读,和百家讲坛之类。算是和经典的再次结缘。却和什么“读经热”无关。
    笑笑出生的第一年,断断续续给她背些诗歌、古文,后来自己读着背会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也就常常给她背、讲里面的故事。电脑里偶尔也放放《论语》《大学》《老子》的音频,听的非常熟了,给后来自己的读背也打下了一点基础。


    笑笑10个半月,断了奶,就送回姥姥家,待了五个月。(这五个月在工作之余,我读书是最多的,不管是经典,还是各方面的育儿书,还是论坛里的净化资源,都看的很多。可以说打下了今年一年我做事的基础。)
    一直到1岁4个月(今年过年后)才接出来,妈妈辞了职,专心带她,也专心读经了。

发表于 2011-11-27 11:39
    看了下,好像在有笑笑之前,接触的主要是文学的东西(诗词古文古典小说)
    到笑笑一岁,主要是蒙学,及泛听
    到笑笑两岁这一年,主要是熟读《四书》《老子》,熟悉《易经》。
    下一年呢?


    我想,在给笑笑识字、阅读、英语等打好基础,做好详细记录之余,我自己的读书也得加强。
    初步决定:

    1、给《四书》做移注


    2、做好兵法专题   
                  “兵法初探”
http://bbs.etjy.com/thread-241392-1-1.html

    3、熟读《诗经》《易经》    结合新叶的《诗经》楼,先听着学着
               我和儿子读《诗经》
http://bbs.etjy.com/thread-235854-1-1.html

    4、随着笑笑的进度,看《笠翁对韵》《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http://bbs.etjy.com/thread-235104-5-1.html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宝宝读经 + 1 + 1 赞同。楼主安排的好充实啊!一个宝还行 ...
胡卓悦 + 2 + 2 我也是一人带孩子,怎么就没你会安排呢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06:2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1-12-19 12:04
    10月份给笑笑背完第二轮《老子》,《论语》重新背到13篇,就放下了。10月、11月、12月,这近三个月,妈妈自己的读经几乎算是停顿。
    说是“几乎”,是因为从10月初开始,电脑里开始系统播放《孙子兵法》《诗经》的音频,并夹以之前就开始听的《笠翁对韵》。每周换新内容,具体在笑笑的识字读经贴里。开始只是泛听,想着上网、看小说、做家务时小妞的耳朵不要闲下来。

    这样子放了一个多月,听熟了之后,倒把我对《孙子兵法》的兴趣勾起来了,于是打印了文本边听边读,又找了几个注解版,偶尔看看。这样子也读背到第五篇,后面的也读了些,达不到背的程度。

    进入冬天,早睡晚起,和笑笑一样每天赖在床上12个小时之多。睡着前醒来后总是放着《诗经》和《笠翁对韵》听。《诗经》基本每周10首,一周一换,偶尔两周一换,想着听到“卫风”,总64首了。倒是听的很熟,偶尔还看下注解,理解下时代背景和字句涵义。
    这第一轮的听《诗经》,本来是打算先练熟耳朵的,因为冬天的懒惰,倒是做成“精听精读”了。这样也好。
    家里那本解析版的《诗经》,买来十年了。也只有喜欢的那十几首诗读过看过。借这个机会好好过一遍。听多了,顺便读熟,甚至能背。后面半年能把《诗经》啃下来,也是一大功。

    《笠翁对韵》因为一直只是泛听,没有看文本读过,所以熟悉度远远不够,也就是到“拿着书能感觉出听过”的地步。


   不过,如果做妈妈的能再勤快一些,哪怕有上一年的一半勤快,这几个月肯定也远远不止熟悉这些。
    要知道,去年冬天在每天上班的情况下,两个月背完《道德经》100遍,《论语》分篇第一轮30遍读完。这是什么概念?
    而今年呢,整天和笑笑一起,笑笑平均每天睡12个小时,这个时间怎么利用?而白天,她自己玩的时候,我在做什么?经常泡论坛或看小说!

    以后每天自己读书不低于1小时。还是每天做记录的好。和笑笑一起读的不算。

P.S:
    看到果版给鲁素的一帖,虽然说的是如何带孩子的问题,可是里面有几句话,实实在在说到我一直以来的毛病。转在这里,以时时警醒自己。

   “ 鲁素带孩子呢,有个绝招:永远的反求诸己。
    孩子的任何表现,都是大人的镜子,这话都变成口头常识了,变成口头常识就是空话、套话,就是毫无感应触动的话,这些话再漂亮炫目也没有用。人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不活在真实里就是妄想、幻想。你要做好的是当下,每一个当下做好了才会有好的未来。你要改的还不是脾气性格,而是思维模式,你的思维要么停留过去,要么跑到未来,但是,很少盯紧当下。你应该明白,速度由什么产生?专注力决定着效率和速度,所以,你的目光就要集中在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你的思维不要跑到未来孩子会不会喜欢,而是要思考自己怎样做才能引导孩子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09:03 | 只看该作者
11月、12月妈妈读书:
    1、《孙子兵法》1-6章:读完100遍,熟背,看两种注解本并做移注。
         《孙子兵法》7-13章:听熟
    2、《诗经》“第26-78首”听熟,其中第39—78首看过注解本,很少十来首自己读过几遍,可以忽略。
    3、《笠翁对韵》下卷1-9:听的不算熟,从没看过书。

    其他就是随着笑笑的活动了,诗歌呀、三字经呀、弟子规呀、老子呀,之类的。
    两个月呀!看看这两个月笑笑的进步,当妈的岂不惭愧乎?

    还是要每天记流水账,虽然没啥用处,至少对自己读书是个促进。一个人带孩子,加上杂事,静心思考的时间是很少了,思考来形成文字更难。但朗读下经典,记下流水账,还是可以的。

12.30号—1.2号
    《诗经》第39-45首:40遍
    《诗经》第46-50首:20遍
    《孙子兵法》7-8篇:40遍

   这几天发奋,算起来每天读书应该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按量算)。只是朗读,因《诗经》第39-78首里,大多数都听熟且看过注解,读着倒是非常朗朗上口,一般二三十遍时就能够熟极而背(不是刻意的那种背,而是从嘴里流出来的那种感觉。)

    当然不是连续的,多半早起时读几遍《孙子兵法》第七和第八篇,出去玩时背几遍第六篇。

    白天,笑笑画画和在桌子边玩的时候,我在旁边读《诗经》;有时候早起也读几首。一般我自己读时,语速快一些;笑笑在旁边时读语速就慢一些,和音频读的速度差不多。这几天平均一天有80—100首(遍)左右。

1.3号—1.6号  妈妈读书
    《诗经》第46-50首:20遍  (共40遍了)
    《诗经》第51-60首:20遍
    《孙子兵法》第7篇:15遍   (共55遍了)
    《心经》15遍

    因看到田妈推荐别人读《心经》,遂在“田田读易经”那楼里,问了她一些困惑,田妈耐心解答。于是起了念,想读《心经》了。
    好似几年前听过几遍的,是齐豫的歌,还有哪位居士的朗读。前天在网上找出带拼音的文本打了一页,又下载了齐豫的歌和妙喜居士的朗读在千千静听里,开电脑的时候放着。那歌真好听呀,很宁静的感觉。
    自己读诵呢,尽量慢速。字句虽然不懂,却是感觉韵味无穷。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宝宝读经 + 1 + 1 笑妈真是勤力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11:3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读佛经和田田妈的问答。

子云008     发表于 2011-12-26 13:48    回复 #63 tiantian03 的帖子
    正搜着田妈的老帖子重读,不想看到很久不见的田妈在线,惊喜非常啊!


    看到您建议元元读《心经》。记得以前我想读佛经,看过一种说法,和下文意思差不多。我心里总有些怕怕的(有孩子之前,我是典型的“知识障”,完全把这些当做“怪力乱神”的。有了孩子之后,接触了一些,因经常自己带孩子在家,反倒起了恐惧逃避的心思)。
    下面的这些是百度上搜来的,您怎么说?其中2.5和3、4,看着心里真是磕碜啊!(我对佛学真是一点不了解,您看了可别笑

持诵经文注意事项:
  2.1 持诵时必须发出声音,但无须大声朗诵,重以诚心诚意的恭敬心和忏悔心护念之。(注一)
  2.2 持诵时,或跪、或立、或坐皆可。
  2.3 24小时皆可持诵,但每部持诵过程以90分钟为最适当,速度宜不急不徐,切莫过快,否则诵经之功德力将会减少。若以速度取功德则是以贪执心修法,非正法;诵经重点贵于以虔诚恭敬之心相应之。(注二)
  2.4 关于诵经立香案:家中若有佛堂者,需奉三柱香,口念:“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称)。持诵经文之中,若间隔一小时以上需要重新恭请。(注三)
  2.5 持诵的过程可能会有一些现象,例如:头晕目眩、流眼泪、字体模糊、身体酸软不适、心生疑惑、杂念纷至等,尤以刚开始持诵的第一个月内最为严重。遇此情况者,种种现象乃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作祟所致,应以最忏悔的心,祈求冤亲债主原谅,更要以最勇敢负责的心来圆满现前之因缘果报。
  3、原理:
  人的修行以消除业障、偿还因果债、忏悔恶业为始,之后方能无碍的修法。冤亲债主纠缠是阴阳皆苦的果报;运势不好、事业不顺、夫妻不和、子女乖违、甚至于修行的诸多障碍,几乎全部因为冤亲债主得不到超拨而欲索债所引起。“万法皆因缘所生”、“如是因、如是果”(过去世所造的诸恶业为因,今生冤亲讨债为果),若无法超拨冤亲债主,菩提道上必是难上加难,所以每个人应以至少持诵200部以上《地藏经》的功德力,回向因果,超拨个人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得令往生净土,究竟解脱。(注四)
  4、重在回向:
  诵经有不可思议功德,而功德回向是很重要的。通常经书上回向十方一切众生的回向偈并非不好,但欲先消除自己的业障,忏悔宿业,还是应先回向给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这些众生与你最有缘,最易障碍你、纠缠你。故应首先超拨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之后,自己的业障消除了,修行道上畅通了,你再发心将功德普皆回向十方众生、求生净土。


tiantian03       发表于 2011-12-26 14:20      回复 #64 子云008 的帖子

您贴的这个应该是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时一些仪式建议,地藏经比较长,不熟悉的人90分钟未必读完,而且由于地藏菩萨累生累世在发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因此如果有人感到自己有莫名其妙的病,或者要超度亡灵,或者自己检点一下平生所为,觉得去世以后前途不妙(好比没有高考,但是自己能不能上大学,上个几流的大学,不要问别人,其实自己心里该有个谱。若完全不管高考后的去向,一点都没有想过,我可以断定,此人在中学肯定是瞎混。人生亦复如是,没有人不毕业的。),如果有人反省到自己此生已经犯很大的错误,有些人就喜欢诵《地藏经》消业。正好比,感觉到自己身体有问题,就开始锻炼一样。

您说的那些感应呢,其实好比打扫屋子相似,如果屋子不太脏,你窗帘拉开,挥动笤帚,也没有什么灰尘,但是如果是陈年老屋,不大扫似乎还干净,一开始打扫,反而开始时更脏,另外刚开始跑步,第二天总是周身疼痛,这是一样道理。

     上面这些是比较正规的仪式,若平时比较忙,倒可方便行事。像心经,统共也就一页,就是《唐山大地震》后王菲唱的那段,慢慢念完花不了3、4分钟,的确可以开智慧。
   
      成年人的话,如果忙,更可简便,只在有时间的时候念念“南无(NAMO)阿弥陀佛”,就全妥了,反正也不花钱,不花时间,等红灯啊,做家事啊,都可以在心中念,但是坚持半年下来,你就知道这个妙处。就知道弘一法师等上上智人,共赞这一句佛号,绝对不是妄语。

   以上说与有缘人听,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子嘉妈妈 + 1 + 1 学习一下。
宝宝读经 + 1 + 1 感谢分享!
蓝田 + 10 + 10 受教了!感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12:3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礼记 经解》里一段话,说五经之失的,很实在啊。
    “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 乱。”

    百度一下,有《礼记 经解》的全文: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於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於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於乐者也。絜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於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於春秋者也。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20:51 | 只看该作者
    偶尔读到一篇《孔子世家赞》,真叫一个荡气回肠。心里缠了几圈,说不出的感觉。
    想想,上学时候,通翻了几遍《史记》,当然,不是整体认真读的,而是浑沦吞枣的,喜欢的章节就多读几遍,看不下的就略略翻过,这样子过的。这篇当时好像多读了几遍,还有些印象的。

孔子世家赞
汉•司马迁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
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己读《论语》的时候,也常常发出类似的叹息呢!尤其是孔子对弟子的教育之道、相处方式,更是仰慕不已。还有一些关于君子的论述,也是很心动的。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述而第七)
     翻译: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如果做父母的师长的自己的修养能做到这样,孩子岂会不心悦诚服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宝宝读经 + 1 + 1 学习一下。
V3V + 2 + 2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0:30:20 | 只看该作者
《诗经》的学习方法:
    借了几本书,在参考网上的一些资料,觉得学习诗经、诵读诗经、吟诵诗经,也需要将诗经放到历史背景中去,若能看的明白,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一些妙境。但目前对我们来说,诗经诵读还是最主要的,我只能在边读中边看写古注今注,选取自己接受的加以理解,这样带儿子读时不至于过于干巴。——新叶

    有同感。虽然我还没打算带笑笑读,但自己这样读来,也比干巴巴地只读有趣的多。而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第一次纯听的阶段,同时看过注释的篇目,就是比没看过的篇目听的熟,可以说熟的多,在听的遍数完全一样的情况下。
    像《诗经》这样的经典,如果不看些注解之类,只一味地读的话,就算读500遍,不懂的恐怕还是不懂。


    当然,之前的多听和熟读也是很有必要。不然,只看注,也只是无根之叶,飘飘的沉不到心田里。还容易陷入注者的思维定势。(比如,我就极为讨厌宋儒的道学气。不过,他们训诂方面,做学问还是很认真的。)

    我的看法,小和尚念经似的“只读不理解”和“只看注解不诵读”,都有点偏颇了。

点评

给妈妈宝宝点赞  发表于 2015-9-18 21:2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宝宝读经 + 1 + 1 个人之见,小和尚念经也只是适合“小和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2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18:44 , Processed in 0.096579 second(s), 3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