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学苑] 全职妈妈的读书教子生活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9:26:50 | 只看该作者
杨澜: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底气,也许读过的东西有一天会全部忘掉,但正是这个忘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0:27:14 | 只看该作者
6月份妈妈读书;
    《诗经》 邶风19首 、鄘风10首   :20遍
    《易经》  47—50卦  : 60遍    (共100遍)
                  说序杂卦传: 50遍  (共150遍)

    陪笑笑亲子阅读:
     《机灵狗1》21-50本
     《洪恩幼儿英语》4、5
     《体验英语》A2级5本、B预备3级10本
     《海尼曼》1级5本
     绘本《幸福的小土豆》系列5本,并其他杂的几本

    真的非常非常少啊,再次惭愧地说,前20天整天看小说了,后10天端午节回老家三天,回来带帅和笑出去玩比较多,最近五天开始给俩孩子读《论语》,记录在这里
带俩学生读《论语》 (召集同道,暑期共读)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7-1 0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2-6-30 20:31:36 | 只看该作者
7月份自己要加强读书,在带他俩读《论语》之余,要把相应部分的注解看一遍。
    现在手里有南怀瑾《论语别裁》、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中华书局的朱子集注。
    还想看看王力的《古代汉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9:27:09 | 只看该作者
7月份妈妈读书;
    《论语》1-5篇、15、17、19篇   :35遍
    《易经》  51—64卦  : 60遍    (共100遍)
                  说序杂卦传: 50遍  (共200遍)

     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亲历华德福教育》

    萧愚的《当神童走向成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0528.html
    萧愚的《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  http://edu.sina.com.cn/focus/ha/

     天涯 咨询师大华 “支招——这样学习更有效”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767/1/10578.shtml#ConPoi
     天涯 旷老师亲子 “那些被父母毁掉幸福的人——《天龙八部》人物另类解读 看看谁像你 ”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38296.shtml

    陪笑笑亲子阅读:
     《弟子规》前半本
     《洪恩幼儿英语》5、6
     《体验英语》B1级10本
     《爱心树》双语
      绘本《永远的朋友》系列6本,《婴儿画报 乐悠悠摇篮书库》4本 (共6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4:23:55 | 只看该作者
《一岁就上常青藤》 http://edu.sina.com.cn/z/ysscqt/

    生拉硬扯,不知所云。
    整个一本书我就看出一个观点:“对话式讨论式的早起教育强于死记硬背的读书”,按说这个观点是对的,但作者表达的方式、所举的例子,似乎过于缺少逻辑,看不出例子和论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而且,只给人一种“美国的都是好的中国的一定不好”、他家的就是好的和他家不同的就是坏的,这种感觉。
    尤其是,对他女儿的事例,总是先说结果,然后各方找论据。他不明白你的做法和现在的结果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联系。换言之,让他再养一个孩子,未必会养成这样。
   
    这种垃圾书,看了净浪费时间影响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2-8-11 15:50:30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我也没有坚持看完,还好看的电子版,感觉和作者的价值观有点不同,所以就看不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1:0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6 linlin124 的帖子

我现在都不买育儿书了,别人推荐说的再好,我也只是看看电子版。而且对里面的观点总是多有批判。
    已经过了狂看育儿书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5:29:10 | 只看该作者
又是大半月狂看小说。
新看架空历史类的
庚新《刑徒》(170多万字,看完)
三戒大师《官居一品》(575多万字,看了将近一半,不想再看了)

还有每天追看的几本:
李筝《寒门闺秀》
《千金笑》
三戒大师》《一品江山》
《将夜》
《奸臣》

我吃西红柿的《吞噬星空》追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5:39:54 | 只看该作者
读梁旅珠《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
       对一个很重视孩子教育、但不以培养神童为己任、且自身比较懒散的“非推妈”来说,看过那么多的早教育儿书籍,这位台湾妈妈的书,和尹建莉女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我的理念认同度上,当为并列前二。


      其实刚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心里很是嘀咕了一番,很不以为然的:又一个哈佛女孩,莫非每一个“哈佛妈妈”都可以出书吗?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而且考试的运气成分那么大,就是同一个孩子再重新考一次,也未必一定能考上呢!——光看题目,我以为又是一本传授考试经验的书呢!
      谁知大大误解了。


   “从小开始”、“先紧后松”、“想在前面”的教养哲学;“教养无法速成,没有秘方,时间、耐心以及坚持,是最必要的付出。”这样的提醒——都是至理名言呢!

    以身作则——正确的价值观比好成绩更重要
    价值观,需要长时间一点一滴来养成;家庭,则是孕育价值观的基础环境。
    价值观是一种家庭文化的传承,孩子从小到大,耳濡目染长辈父母的一言一行,慢慢内化成一种中心思想。
    当孩子有了难以动摇的中心思想,不论把孩子丢到什么样的环境,他的行为都会有所依据,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会轻易受到不良的鼓动影响。  
    ……由俭入奢易,尽量延迟孩子们在物质需求和享受上的等级。
                                               ——第四章第三节 P172
    教养,预防胜于治疗——想在前面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把根扎好,到老不变。可是现在多的是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到孩子出问题了反过来又抱怨孩子、抱怨社会……不是很可笑吗?
    这些爸爸妈妈们(似乎还占了人群的大多数),在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染上坏毛病了出问题了,而痛苦而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你们当初都怎么做的?没有“因”哪有“果”呢!这些家长,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孩子想在美国念高中时父母的考虑:
    “无论是从小读国际学校还是送往美国求学,做父母的,既然选择了让孩子接受美式文化的陶冶,就不该期待孩子长大以后能有传统的华人文化观。”——第四章第一节 P159
    这确实是个问题。文化观价值观,说起来是很虚的东西,但它是实实在在在我们生活中起作用的。父母有钱的家庭、不愿意让孩子承受国内高考体制压力的家庭、英文特别好希望孩子有国际视野的家庭……多少都会萌发让孩子出国的想法。但是,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后果,看看最可能的结果,以及最坏的结果,你们是否能承受?事前想好,而不要事情发生后再悔不当初。
    说到这儿,想起十多年前那位非常有名的哈佛女孩。据说现在入了美国籍、嫁了美国人。唉,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这是我难以接受的。所以,就算孩子以后考了美国前十的大学,学费也不用我出,我也得考虑下。当然,事先把中国文化的根扎好,也会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

    “教养,必须投入时间和专注”
    当然,作为我们普通妈妈,比如我,我不像梁女士那样多才多艺,我英语很差且很惧英语,我学校的功课基本都忘了,我不爱做饭不会做饭,我笨手笨脚什么画画手工舞蹈体操都不会,甚至,我连玩都得现学……
    而且,我们家庭条件比他们家差得太多,我们没有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没办法每年出去旅游(每年去农村地里体验干活还差不多),我们没有国外的朋友,我们的同学朋友圈都是很普通的人,我们没办法为孩子选择更适合她的学校,我们……是的,和你,和他,一样,我们都是最普通的人最大众化的家庭。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非我们的孩子就绝了成才的路了吗?
    不是的!
    我很认同梁女士的这句话:“学龄前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时间,是父母亲真心的陪伴与关爱所带给孩子的安全感,内容反而不是最大的重点。”  P188
    是的,我们有时间!我们可以付出我们的时间和爱心,用自己最喜欢、最擅长、最方便的形式陪伴孩子——当然,不是带小小孩看电视玩游戏打网游,也不是带他们总逛街泡迪厅。
    在孩子小的时候,除去大量的户外活动和室内游戏以外,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养成不吃零食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的习惯;养成生活有条理、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溺爱不骄纵也不打压管制,在一定规则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做父母的不断学习、根据孩子的不同成长期调整家庭策略……
    能做到这些,咱家的孩子也不会差!就算没有上名校,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品行端正、能够立身的人!
    而做到这些,并不难,只需要年轻的父母多付出一点时间,多付出一点心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0 18:42:49 | 只看该作者
三十未立
        今天生日,三十岁了。
        回归家庭马上三年。对于妈妈这个角色,相对来说还算比较用心。看了各方面的育儿书总有几十本,各家早教流派的理念多多少少都了解过,实践性的日记博客帖子高楼更看了不知凡几,两年多下来自己也写了几十万字的育儿日记。


从对孩子没有一点感觉,一点不不懂,到现在心得不少,经验和教训都有一些。如果重新开始,其他方面都还好,孩子一岁之前的运动和感统训练会加强很多。不过,三到六岁这个阶段,运动方面注意加强,犹未晚。
        笑笑的学习方面,对话启发式引导对她整天问话的不厌其烦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求知方面的兴趣和习惯,已培养出来。
        “自己会的事情自己做”理念的成功激发、通过帮家里做事而强调的“家庭责任感”,还有每天在品性方面对她不断地赞扬、肯定、强化,经典读诵以及日常行为的熏染——幼儿养性,三岁看大,我一直很注意。
        如今笑笑已快三岁,基础已打下,剩下的持续下来就是了。以后成长过程中自然会出现新的问题,那就是另一个层面了。


        孩子的事告一段落,下面该重点考虑下自己的事了。
        夫子云三十而立,而今困居家中,整日沉于杂事,育儿之余,上上网看看小说,把时光空掷。
        前些天笑笑说:“爸爸上班挣钱,妈妈做饭,给小宝读书。”
         莫非甘愿在孩子的心中,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形象?等孩子长大,又给她什么样的榜样呢?
         无所事事的家庭主妇,没办法让孩子从心里尊重;没有自己的事业没有经济实力,又如何让老公一直平等相待?
          时光流逝,自己到底愿意过怎么的生活?
   
        温习一下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我虽没那么伟大,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但自己还是需要往自己的方向前进。我的方向是什么,至少可以肯定:不是虚度年华,不是碌碌无为。



[ 本帖最后由 子云008 于 2012-8-21 14: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新叶 + 5 + 5 子云真年轻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9 , Processed in 0.082525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