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两岁笑笑听经识字的实践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4:51:03 | 只看该作者
    以前听说一个说法,说幼儿识字认前500个字难,认得500个字之后,就会上个大台阶,之后就会飞速前进了。

    以笑笑的情况,从月初达到400个的识字量之后,感觉就进入另一个阶段,不知不觉中,她几天就多认识一大批字。读新材料的时候,很多根本就想不到她会认识的字她都一口读出来。

    尤其现在读《三字经》和《诗歌选》,很多重复率比较高的字,她第二次见到,有时候一口说出之前含有这个字的句子,如读到《三字经》“辽与金帝号纷”,她指着“纷”说:“这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纷。”有的生字一时想不起来,就会自己往前翻书,找原句。有的一页里有好几个同样的字,她就会分别把它们找出来。——这都是她自己爱做的,我并没有有意引导她。(当然最开始识字的时候我也爱这样做的,她不过是学了来)

    昨天笑笑从书柜里翻出《弟子规》,还是我以前打印的另一个版本,一页上6行72个字,看起来实在有些密密麻麻的。她拿着跑过来叫:“弟子规,弟子规,妈妈给笑笑读《弟子规》,妈妈给笑笑读《弟子规》!”我正在做那个孟子专题,被她吵得不胜其烦,就让她自己手指指着,我瞟一眼给她背读。“总叙”和“入则孝”部分,就这样她翻了一遍又一遍,我读了一遍又一遍。

    今天午饭后笑笑拿着她的书,搬两个小凳子放阳台上,又拉着我给她读。拿的有两本《三字经》、《弟子规》、一本《诗歌选》,还有一本英语。《三字经》是我和她一起读的,《弟子规》昨天读过的那两部分她自己已经能读一多半——其实我不打算这么早读《弟子规》的,打算至少要把《三字经》读完,再找些故事,配合着讲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国学启蒙真是做得好极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5:06:03 | 只看该作者
    就这几个月来看,笑笑在识字和国学方面,不管是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大大地超过我的预期。——或许是我的兴趣直接感染了她?
   
    在我给她读书和她自己读书的时候,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她的愉悦,而这,我我最看重的方面。

    其实,起初虽然想着早点识字可以早点进入自主阅读,我就轻松了,但究竟结果怎么样,也不是太在意。读书过程中这种愉悦感,才是我大力想要传导给她并保持的。我一向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何况,幼儿时期学到什么知识,总是会忘记的,像咱这普通资质的,哪里还记得两三岁时候的事?既然这样,学到多少就无所谓了。但是培养出了每天读书的习惯和对读书这件事的兴趣,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哪还有不良爱好的立足之地呢?

    而且,学到什么她长大会忘记,但过程中这种愉悦感我相信却会一直存在于她的感觉里,成为她情感的一部分。
    就像我小时候,夏天的晚上,在院子里和爸爸谈天说地,听爸爸讲故事。讲过什么现在是一点也不记得,可那种场景却时时在脑海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1-11-19 15:21:38 | 只看该作者
笑笑的国学启蒙真是好极了,我在想她这么爱这些,除了你的感染有关之外,是不是吸引她的东西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国学方面的这些材料一样可以引起她的兴致,并体验到快乐。

像我家先入为主的绘本输入,睡前的亲子阅读也是一本接一本的要我读。但国学方面始终还是提不起兴趣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请指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5:24:17 | 只看该作者
    不过,笑笑的发展真的有些偏了,现在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是想象力的匮乏。
    看图画或实景的时候,最常说的就是“不认识”。看以前的书,也是看字多过看画了。
    不知是遗传,还是我的影响?或是两者兼有?


    我拿出买了半年一直在书柜里闲置的那套《中国传世名画》,打开翻着看。笑笑是一叠声的“这是什么呀?”我呢,既不会解读又不会欣赏,只是看着画页下面的介绍,寥寥给笑笑讲几句。有时候呢,笑笑居然还说:“画的不像!”我无语……

    这两天随着论坛里的推荐,收了好几套经典图画书,狠狠地花费了好些大毛(超过今年买书花钱的总和了)。好的图画书真的很贵啊!
    因为这事儿,昨晚和笑爸狠狠地吵了一架,我气的躺沙发上起不来,笑笑在旁边瞪着小眼睛不敢吭,我催悲地摸着她的脑袋叹道:“娃呀娃呀,妈妈为了给你买书,做了多大的牺牲啊!从来不逛街,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用几十块钱的护肤品——妈妈刚工作那会儿都是用几百块钱的哦!咳嗽得嗓子都哑了,还要和那没远见的吵架……”


    买回来之后呢?
    还是趁着书没到的几天,赶紧在坛子里好好学学吧!   


    不由想起那篇帖子“拼娘时代”,泪奔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5:3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1-11-19 15:21 发表
笑笑的国学启蒙真是好极了,我在想她这么爱这些,除了你的感染有关之外,是不是吸引她的东西比较少。这种情况下,国学方面的这些材料一样可以引起她的兴致,并体验到快乐。

像我家先入为主的绘本输入,睡前的 ...


    是的,我正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
    和你们家比起来,我家娃娃的精神生活太单调了!每每看你的帖子和博客,我都是惭愧的不得了——其实孩子真是好孩子,妈妈却不是合格的妈妈!

    我家的经典绘本,也就最有名的那十来本;其他的图画书,一共也不到50本;剩下的,就是下载打印的那些“嘟嘟熊的故事”“叶子小屋”之类的了——打印的当然没有原版图画精美了,而且不少还是原页缩小,在下面作出大字文字,给她指读的。

    动画片,这几天才开始让她看。

    画笔,才买了回来,给她乱涂,我也做不出什么指导。最多只能在旁边陪着她,看她乱划。
    什么手工、橡皮泥,是她自己一直提不起兴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5:49:08 | 只看该作者
新叶推荐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   (根据下面的评论来看,这本书正是我现在急需的)

先在网上搜了下,这是当当上一位书友的评论:

    这本书是为了用掉网站上赠送的券,看了推荐榜买的。刚拿到手,觉得很不值,虽然有李跃儿作序,但210页的书,内容浅显,文字少图片多,大多还是黑白图片,感觉与25元的价格实在不符。

    粗看一遍,是李跃儿的序吸引了我。他认为,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画画,而不应该在孩子投入地创作时面无表情地在一边看,“因为孩子会模仿他们的父母。”“孩子无论画什么,都是他们想表达的内容。问题是,很多父母都不会去看这些大师的作品”。这个我是有体会的,虫有一段时间有画画的欲望,但老是把画板塞给我,他说,我画。别人画的东西总不能很好地表达他的想法,于是,在经过几次重来之后,他干脆就自己上手了。有时候,想让虫画画了,我就自己先拿支笔画开了,没半分钟时间,他就会把画板从我手上抢走的。只是,和别的上过绘画班的孩子比起来,他的画是看不太懂的。

    后来,趁着睡前阅读的时间把书粗粗翻阅了一遍,觉得日本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确实是研究得比较细的。全书非常通俗易懂,除了作者的序中有几处提到《幼儿园教育纲要》,都是以实例来说明问题的。全书的主要观点是:大人应该听孩子画画,也就是说,孩子画完了,要听他们解释一下画的内容,因为“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要过早地教孩子画形象,“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行为有,教孩子画形象,画形象给孩子看,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绘画需要发展五种能力,因此要让孩子自由地画画,这五种能力是:动手、眼睛的协调、语言、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
    接下来,分别分析了孩子从1岁到9岁的绘画特点,并且配上了孩子的图片加以评论。我发现,很多东西都和虫宝的成长过程合拍。比如,虫绘画是从砸笔开始的,把笔尖在纸上砸出点点来就觉得很开心;1岁的时候,虫热衷于来回画弧线;上幼儿园以前,才会画封闭的圆;有一段时间,画的人只有?和脚;有一段时间,非常热衷于画地图和铁路。原来这些,都是符合小孩子成长的规律的,我仅我家的宝贝如此,日本人的宝贝,在每个阶段也都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5:59:14 | 只看该作者
    “指导父母怎样帮助儿童用绘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并教给父母如何看懂孩子的画;从孩子的涂鸦,到教父母怎样去倾听孩子的画,这是一条成熟的帮助孩子的道路,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运用的手段是绘画。”(李跃儿的序言)

    想起前两个月我刚给笑笑买来油画棒时,她那么狂热地到处画,一画就是大半一个小时,还总是要求大人和她一起画。有次要爸爸画时,爸爸说:“我不会呀。”笑笑骄傲地说:“爸爸不会,笑笑会!”然后自己刷刷刷地划起来,一大张纸上画满了横七竖八的道道,兴奋地跑来献宝:“这是笑笑画的!这都是笑笑画的!”
    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来笔丢的丢,坏的坏,我也不再提这事儿,笑笑的热情就下去了。


    直到前两天买了新的水彩笔,才又开始。可是感觉没有以前画的那么狂热了。

    这本书我得好好读读。以免总因为自己的无知而障碍了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16:21:29 | 只看该作者
读《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主要内容总结)[转帖]

第一章 给母亲的绘画入门讲座——请先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  
1、是否要“听”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与成人的画不一样,孩子用画来说话,请耐心聆听。请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的绘画,看孩子的画,并不是需要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的画所表达的东西,理解他在画中所诉说的内容。对孩子来说,通过让别人“听”,他的画才有了意义。让别人“听”、理解,就是他用画画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乐趣。
       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画,有不同的听法。在孩子2-3岁时,对他的画,要问“这是什么意思?”,听他讲述自己的 画所表达的意思。四岁以后,则要对孩子的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进行“听”,如像“这是在做什么?” 原则上,当孩子正专心与绘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在旁边唠唠叨叨地询问。在孩子画完后给你看时,或他画腻了、累了,暂时告一段落时,去问问他就行了。  


2、你是否在形状方面指导过孩子?
      (书中多次提到画形状,却没有定义什么算画形状。我理解除了教孩子画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外,画形状还包括教孩子画类似图1中那些成人式的画。另外书中还提到采用绘画歌谣教孩子画画,我理解是类似《小孩学画》中的那些线条和歌谣,作者认为这种方式的教画应该等到孩子6-7岁以后) 擅长绘画的母亲爱给孩子做示范,“这儿要这样画,还画花画车画洋娃娃”,喜欢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但这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创造力。因为表现思想的形状不是能教会的,是要靠绘画者自己来创造。孩子试图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画出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而小作者也能由衷地体验到表现的满足,这就是人生的一种乐趣,体验到艺术所带来的欢喜。请千万不要剥夺孩子的这种乐趣。


     请记住,绘画的能力,任何人生来都具备。成人乐意关心孩子的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造型活动的场所,才是至关重要的。请为孩子提供画画的伙伴和场所,通常与小朋友一起画,能激起孩子的绘画欲望。
      画画是一种乐趣,但还是有些两三岁的孩子讨厌画画,分析原因,主要是他们自然发展的进程被忽略,大人让他们画形状,使用颜色,而他们自己的那种真实表现又没有得到赞许。或者,大人像上课一样对他说“现在是画画的时候了”,在他们不想画的时候强迫了他们。家长只要觉察到自己的失误,就应该尽快纠正自己的方式。图2-5就是两个孩子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3个月中绘画发生变化的例子。
      让孩子系统学习绘画技能,要到9岁之后才有意义


3、你是否讨厌孩子弄得脏兮兮?
     画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这种艺术是透过造型来表达感情或思想,造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以前的形状,弄脏以前的形状。画画,就是把白色的纸,用蜡笔和彩笔来弄脏它。  
     在孩子的生活中,最有代表性的“破坏”和“弄脏”方式,就是玩儿沙,玩儿泥。所以请家长们宽容一点,不要怕他们弄脏,可以给他们穿上不怕脏的工作服,让他们与沙和水相伴成长。一旦他们成了玩沙玩儿水,玩儿到心满意足的孩子,画也会画的更好。

4、你是否从孩子的画来推断她的性格?
      过分在乎孩子画出的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式,凭借这些像占卜一般对孩子做心理判断,是毫无必要的。就颜色而言,5岁前的孩子并不在乎,通常她们会只用一种颜色来画。

5、你是否与孩子一起做愉快的体验?
     孩子自己说“我要画画”时,通常画的内容都是孩子印象深刻、快乐、有趣和心中受到感动的事情,如:父母的脸、自己捉到的小虾,第一次跳绳、挖红薯的情景。只有经历了快乐的体验后,才能产生画画的欲望,才能画出充满真情实感的画来。而如果整天看电视,生活平淡无奇,孩子就不可能产生画画的强烈愿望。
      请让你的孩子过一种自然的、与朋友在一起生气勃勃的生活,并请多多体验和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把古老的传说讲给他听,也是一种快乐的体验。无论多么小的孩子,从由衷的欢笑、快乐的充满活力的生活中,都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自然、坦率、充满思想感情和活力的作品。

第二章 孩子就是画这种画长大的——了解孩子绘画发展的一般规律
1岁孩子的特点: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手运动的痕迹。

      家长注意:让他充分地乱画,不要教他画形状。不要给多种颜色,只给他一种喜欢的颜色。
      用具:给他粗的彩色笔、蜡多较硬的蜡笔、3B-6B的铅笔。用挂历纸或大纸来画。
      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马上停止,孩子很快会恢复她原来自由的画法。

      详细解说:对婴儿来说,随着握铅笔的手的运动,纸被弄破,并出现了铅笔画出的痕迹,他就会高兴地哇哇乱叫,他们把用手使画纸发生变化当作乐趣。1岁半以前,可以通过手的往返运动乱画。留下的通常不是水平状态的横线,而是像半圆弧那样的曲线,由肘到手的长度,大致就是这个圆弧的半径。此时孩子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画画。1岁半以后,由画大的圆向小的的圆转变。接近两岁,圆的线条变得流畅,当能把手腕当成轴来活动后,就能画小圆了,还能上下来回乱画出纵线条,手的活动开始从手腕往手指尖发展,也能像成人那样拿绘画工具了。此阶段孩子还不会给乱画的东西下定义,问他“这是什么”还为时过早。因此只要给他一张足够大的画纸,使他能自由挥洒。请让他不受形状颜色的束缚,用单色自由地画。

2岁孩子的特点: 眼睛随着手移动,可以用语言来解释。
      家长注意:还不能让她画脸等形状,妈妈画形状给孩子看也不好。
      工具:一种颜色。除了粗彩色笔,还要用细签字笔、圆珠笔、2B-4B铅笔,蜡笔。大纸、小纸都行。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让他回到画圆的时期,可以陪他画。
      详细解说:手功能逐步发展,眼睛能注视到手指尖,2岁2-4个月左右,能画出一条有头有尾的线,圆开始能封口了。自己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当此意愿遭到侵害时,会猛烈反抗。对自己所画的东西开始能凭自己的想象来解释,但解释经常会变化,这是因为孩子时时都在挑选,比较自己的想象,越是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越能把一个圆比作各种不同的东西,所以请不要用不近情理的话对孩子说:“为什么这是妈妈,妈妈不像这样啊!”。孩子画了画以后,请尊重他的作品,他的想象,帮他把他所赋予画的意义记录下来,并写上日期,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画画的变化情况,同时作为他的成长记录,还可以让他挑选自己的杰作贴在墙上,举办小画展供人欣赏。

3岁孩子的特点:一开始就赋予意义地画,向作为人的“表现”的画的转变期。
      家长注意:还不能教形状,不要让孩子画人的脸、汽车和洋娃娃。听听孩子用许多的圆和线画的内容。
      工具:一种颜色就可以了。买六七种颜色或十二色一套的蜡笔,最多给他三种。还可以用彩色笔、签字笔、圆珠笔、铅笔。采用图画本或是记笔记的纸。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由母亲给她画出3岁孩子画的圆,可以使他对大圆和小圆的线条加以区别。并且,一边给孩子谈经历过的事,一边把圆和线条比作各种各样的东西画给他看。
      详细解说:3岁以后,他从一开始就会确定要画什么,按照既定的想法来画,所以画的东西所代表的意义到最后都不会变。但这时还画不好形状,只是把圆比作什么,就一个又一个地画圆。3岁半以后,画的圆就能表现出由点和横线构成的“人的头像”,即孩子给圆、线条,赋予意义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这就是画人的头和脚的前奏(见图15)。3-4岁孩子的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极其象征性的线条把现实事物画出来,此时,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作品横加指责,批评他没有画耳朵,没有画手脚,更不要越俎代庖地教他怎样画。
      这期间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表现”,他们认为所有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比如会画出长着鼻子眼睛笑眯眯的太阳。


4岁孩子的特点: 终于会画形状了,开始凭想象画画,画中除了头足人,还会出现画了头、躯干、双腿的人。如同商品说明一样,画出的只是杂乱摆着的各种东西。
      家长注意:看孩子的画时,不要只看形状,还要认真听孩子讲。把要画的东西放在眼前写生,要等到9岁以后,4-8岁,儿童画画的特征并不是一边观察一边画,而是把自己所知道的“真实”如实地画出来,而不管看到的事实是怎么样的。
      工具:虽然可以只用一种颜色,但若孩子想用多种,可控制在六种以内。除细签字笔以外,还可以用彩色笔、蜡笔、圆珠笔、铅笔。蜡笔要用蜡质多,较硬的。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这个年龄画形状不成问题,但不要让他总是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当他的生活体验增多,朋友增多,能尽情地玩以后,他的画也能自然地发展。还要注意多听孩子叙述他的画。

      详细解说: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画画,表达出他们逐步认识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画出的人会有所不同,但一定表达了他那一时期印象最深刻的“人”身上的东西,例如:都是从画脸开始,慢慢孩子意识到有脚才能走,所以很快画出了有脚的“头足人”,然后注意到人有身体、手等,更可贵的是他开始慢慢发现每个人的特征,比如画妈妈的长头发、身体,爸爸的眼睛等。所以家长千万要忍住教孩子画人的欲望,不要随便说“脚不是从头上长出来的,你画的人怎么没有鼻子?”,更不要在孩子的作品上粗暴地添上手,耳朵之类,这样做是对孩子用好不容易才获得的知识做出的表现给予否定,不但剥夺了孩子的认知乐趣,甚至会阻碍他逐步认识世界的能力。凭自己的想象画画。4岁的儿童还能把心中想的内容通过语言与具体的想象联系起来,并画出像样的形状。如可以由“爸爸”这个词来想象自己的爸爸,能够抓住自己爸爸的姿态与特征与其他的爸爸有所区分。印象深刻的东西就画得大。孩子有一种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大的倾向。4岁半以后的画,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4岁到5岁期间,孩子会在一张画纸上画各种各样的形状,或是把同一形状反复画,象商品目录一样把各种物体罗列出来的画叫做罗列表现,作为整体,他毫无统一感,但听孩子慢慢讲解,才知道在孩子心里画上罗列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到五岁左右,就会逐步发展成为把家里家外用四方形围起来,成为有整体感的表现形式。另一特点是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在一张画面上的同存表现,如听了“仙女”的故事后,把不同阶段干不同的事的罗罗都画在同一画面上。

5岁孩子的特点: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原封不动地画出来,而是只把感兴趣的如实画出。开始有了把事物程度化的“基础线”。能把听到的事所留下的印象画出来
      家长注意:不要说他的形状画的丑。要多听听他用画所表现的关系。
      工具:这是喜欢分别用颜色涂抹的时候,请给他十二色一套的绘画用具或蜡笔。如果孩子喜欢用一种颜色,也可以只画一种色。这个时期还是要用蜡质多,较硬的蜡笔,不宜用粉蜡笔。如果已经教了画形状:是画形状的时期,但若总画同一种类型的画,就要多听听孩子的讲解,扩大孩子的生活体验。
      详细解说: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形状,还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不但知道人有的各个部位,还知道了人与这些形状之间的关系,还知道人和衣服之间的关系,能画出穿着衣服的人。由于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所以会画出基底线,基底线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成了二维世界,成为秩序的基础。另外,无论是家里还是海中,都清晰可见,这就是透视画法,如图22和24。能把从故事中得来的印象画成画,是5岁儿童的特征。多给孩子讲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丰富的想象力,然后他的画也会成为充满故事和想象力的画。

6岁孩子的特点:掌握了基底线的使用方法是事物秩序化。能做把世界抽象化的游戏
      家长注意:绝对不要对孩子的作品做好的或坏的评价。要更多注意与孩子对话,对他的画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不要总开着电视让他看,让他以快乐的生活为主题来画。给他将绘画书,将民间故事和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他听。有时,让他画一画讲故事的画。

7-8岁孩子的特点:基底线变为水平线、地平线。能从前、侧、后三个角度画人像。
      家长注意:由于孩子希望能画出一看就能理解的画,所以应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仔细地看孩子的画。  
      详细解说:到了7岁以后,就不只用线条来画,而是想用线条包围起来的面来表现。


第三章 绘画的问与答——大家对下面的问题哪一个感兴趣,可以点播。
1. 能够使用合适的颜色画画是在什么时候?
2. 要不要纠正双手同时画?
3. 不坐着画,而是站着往贴在墙上的纸上画,好吗?
4. 要到几岁才能区分红蓝等颜色?
5. 孩子总是重叠地涂色怎么办?
6. 不喜欢画画,喜欢写字该怎么办?
7. 孩子总是求我“画!画!”,但他自己又不想画,怎么办?我可以给他画吗?
8. 孩子不喜欢画画,怎样作他才愿意画呢?
9. 只画绘画歌行吗?
10. 模仿朋友的画要不要改变?
11. 只画点的画,是否因为欲望的不到满足?
12. 为什么孩子喜欢“填色画”?
13. 我想让孩子上绘画班,上什么样的好呢?  
14. 孩子只画洋娃娃,怎么办?
15. 孩子画了小汽车的画,就要剪下来玩儿,是否可以听任他这样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0:42: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小朋友学画画的回答
  文/林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3253ff0100wpit.html
最近老是有小朋友想要学画画,爸爸妈妈阿姨舅舅一众人等又不知该怎么办来咨询我。现在一并答复。

    1、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喜欢涂涂画画。所以,从我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小朋友都是有天赋的。正因为小朋友的视角特别又纯净,非常需要保护,所以如果低于14岁,(或是12岁)我以为,最好不要去做什么素描色彩的所谓培训。因为这种训练弊严重地大于利,极大地消磨热情。素描色彩这套东西是套观察方法的训练,掌握起来其实一年足够了。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即使将来要考院校,突击一下很容易搞定。造型准确就是个像不像的问题,况且准确其实“感觉”比较重要。像不像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问题。但是长时间地画那些球和石膏像,很容易就觉得枯燥和厌烦,有天赋都直接变没有了,我常常说,方法是打印机,观察和思考是电脑主机,内容还是主机决定的。打印机要更新升级是比较容易的。上面那套的训练会训练出很好的打印机,但是没有主机还是没有用。

    2、不要掉入“儿童画”的陷阱。现在少年宫或是一些儿童美术培训,有一套他们的套路,一些所谓的获奖作品,面貌都是类似的。这个,其实是跟“考学”那套换汤不换药,是一种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小朋友本来就善于模仿,如果去模仿这样的东西,我觉得很浪费才能。不如临摹点大师的作品来的有效。

    3、任何一个学习都有有趣的一面,又有枯燥的一面。当枯燥来临时,激发成就感和说真话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一些家长盲目地相信鼓励是唯一的方法,或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我觉得不要急于给作品评价比较好。我的意思是,不是夸作品好不好,而是夸人努力比较好。这样就不会用成人无趣的眼光去破坏小朋友的创造力和他自我提升的自然过程。

   
4、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朋友画画呢,下面是我的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首先,眼高手低是最重要的素质,“取法乎上”是原则。只要看得到,早晚都画得出,只要技术跟进就行。但是眼睛看不到,那么技术都到顶了,还是画不出来。所以,眼睛的训练要放在第一位。我小时候有位老师说我“好高骛远”,我就理直气壮地反驳他,差点没把老头儿气死。

    眼睛的训练,这里面包括了观察方法和品位训练。抱歉,观察方法这一部分,需要一个好老师,这个,不是简单的素描色彩训练那么简单,最好的老师其实就是自然和过去大师的作品。古人讲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大量的写生或是速写,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就画下来是最简单的方法,“笔不离手”的基础上,大人可以适当地启发一下小朋友,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个东西哪一点?”以及“你有没有把你看到的那个有意思的点给画下来?”“如果再画一次,你打算改进哪里?”不要小看这几个简单的问题,画画这件事,全部的问题和奥妙都来自于整体和局部的协调,这几个问题包含了整体的观察,也包括了细节的跟进,以及调整的训练。如果能够让小朋友在画画的时候自觉地意识到这几个问题,那么他几乎已经不需要老师了。

    5、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一定多去买点印刷精良的画册摆在小朋友活动的各处,和他一起看。画册这个东西是绘画道路上最好的投资,老实说,怎样的投入都是不过份的。让小朋友的眼睛品位好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看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当下的可以少看点。我记得我小时候的另一位老师,看见我常看的都是《四僧画集》《石涛全集》这样的老古董,非常不屑,非给我订了本《美术》杂志,幸亏我已经习惯了古代作品,不然非把眼睛搞坏了不可。
    建立标准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知道什么是好”是前提。但是这个不是讲出来的。就如同一个熟读所有菜谱的人无法成为美食家一样,一个满脑子理论没有直观体验的人也无法有一双慧眼。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也是不错的方法,用画画的人的话说,“修养”很重要,修养如何来,就是多看出来的。

    6、当小朋友看到他喜欢的作品时,就可以建议他做一些临摹。这样那些古代的大师就直接成为了他的老师,作品里面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创作方法和技术的奥秘,而这些奥秘可能完全没有办法用嘴讲出来,但是跟着画一遍就啥都明白了。中国古代重视临摹是有深意的。

    7、如果学习国画,就比较简单,只要先练好书法就是最好的造型和技术训练了。

    8、专业的道路是辛苦又麻烦的,尤其是美术院校的考试。大家无奈,又没有办法以个人的力量改变,所以每每看见望京周围那么多考学的培训和家长租房在学校周围陪孩子考学,心里都觉得非常不是滋味。我以为,给小朋友一个终身的爱好是一个大多数人最好的选择。

    爱画画的那个心是最最宝贵的,请珍惜。

    最后,我也觉得非常懊恼,现在愿意教小朋友的老师真是越来越少了,记得我小时候因有名的画家不肯教我哭了很多次,的确,现在也可以理解,教小朋友画画真是又辛苦又麻烦的事,投入时间多,而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画一画又忙别的去了,所以,很少有水平高又愿意帮小朋友打基础的老师。

    可以选择参加一些美术培训,但是,真正的好老师还是古人那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和美术史,是最好的老师。


    子云注:
    很受启发
    不但是绘画,想来音乐也是吧,在孩子小的时候,技法的训练,远远比不上大量经典作品的欣赏那么重要吧?

    笑笑托生在我家,几乎已经绝了做音乐家和画家的路,不过,正如上文说的,给小朋友一个终身的爱好,总是生活可以多姿多彩一些。像哪个剧里说的“什么都懂一点,生活比较多彩”。笑妈小时候家庭生活过于艰苦,喜欢而没用条件去学,到大了也没用精力和雅致去学了。以致连基本的欣赏品味都没有。这是笑妈一直引以为憾的事。笑笑的条件至少比妈妈强一点,大量的欣赏只要妈妈够重视,还是有能力做到的。
    将来笑笑即使学某样乐器、学画画,一定要记得这个目标

    P.S:这是两个多月之前看的一篇博文。现在来看,画画,不仅是一个爱好的问题,而是每个小小孩表达的需要;看精美的画册,也并不仅仅是培养品味的问题,还有想象力的激发。
    像新叶家的小朋友,想象力那么好,每画一幅画总可以自己编一个小故事(实在羡煞了我),恐怕与从小大量精美绘本的熏陶分不开的。当然,也和从小不断的涂鸦有关(新叶:好像8、9个月我抱着他听儿歌的时候他就爱抓支笔乱画。再大点就是给他纸和油画棒,还有水彩笔,颜料,都买过,前天刚买了个大画架。我们是两岁不到的时候开始买A3的纸给他,现在是第二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11:57:3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读书(11.14号---11.20号)
    听妈妈读:《孙子兵法》1-3
    听音频:《孙子兵法》11-13、《笠翁对韵》下卷3-4: 若干遍   


    笑笑指读:打印的《诗歌选》一本10首、《三字经》历史部分、《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
    亲子阅读: 《好品德故事绘本集》(10个故事)、双语《丑小鸭》、《中国传世名画》、《幼学启蒙丛书》之一《中国古代神话》


    诗歌和蒙学的指读,开始实行既不鼓励也不打压的政策,但由于惯性和兴趣,她还是每天兴致勃勃地读个几遍(忽然想起来,这是否就是春花姐说的:简单的乐趣?)
    识字量也不知不觉地往上升(应超过600字了)。


    这周开始加强图画书和绘本的亲子阅读,以前读过的拿出来重读,又淘了一批经典图画书,下周应该陆陆续续都到了。

    话说,那套《好品德故事绘本集》是笑笑一岁七个月那会儿用一个月时间来读的,那时候能够全书背诵,而且里面好些句子可以在生活中很得体地应用出来。这五个多月过去,再拿出来看时,发现笑笑已经忘光了——不过,在让她自己读了两遍(我只管翻页,和读到她不认识的字时给她说出来)之后,她又可以说的非常溜了(还是有印象的,是吧)
    不过,也有一个让我泪奔的情况:一大页彩图,她总是视而不见,眼睛直奔最下方或最上方的一行文字,指着就读,读完就要翻页——这不明显是我读书的“毛病”吗?可不能让她像我一样只会读字不会看图啊!

    《幼学启蒙丛书》,到货已经两天了(这次当当网超乎寻常地快啊)。看导读对这套国学绘本书真的评价很高啊!可我这艺术盲是一如既往地不懂欣赏啊!不过,虽然不懂,也能看得出,编者确实花了心思了(据说用了几年时间),和那些明显的电脑画确实不同。为了笑笑不至于像我这样没有品位,以后这类绘本要多读多看(妈妈不会讲的,好像就给笑笑读的少)。
    这套书感觉从三四岁到十来岁,都是适合的。不过,对两岁的笑笑来说,还是有点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xniuniu0908 + 1 + 1 笑笑好棒!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02 , Processed in 0.12032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