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yao_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岁顽童读<<论语>>,海外快乐学中文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22:56:11 | 只看该作者

<<泰伯第八>>20遍通篇读

第104天(2011年10月7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

因为这篇较短,所以读了3遍,用了40分钟。

第105天(2011年10月9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5遍)。

这周是感恩节,晚上去了朋友家聚会,回来后读了2遍,只用了23分钟,读得越来越顺了。

第106天(2011年10月10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8遍)。

过完节,我的2周休假也将结束,生活节奏又将恢复原状,我们的<<论语>>之旅会继续正常地进行下去。

第107天(2011年10月11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10遍)。

Daycare老师下午告诉我,要开始训练丁单独睡午觉,这方面我们做得不好,丁还一直要我陪睡呢,最近也在考虑丁单独睡觉的事情,利用2周的休假将他的房间重新油漆了,就是想让他分房睡觉了,估计还有2周,就可以将他的房间安顿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1-10-13 20:49:06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
来学习一下,以后我家的也可以借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02:58:29 | 只看该作者

第108天(2011年10月12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13遍)。

这两日,丁的读书状态不太好,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我休假2周,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家务上,人到中年,要兼顾好家务和孩子的教育,真是不容易的,但仍然是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还得不断地努力,才能不断进步,因为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01:28:51 | 只看该作者

第109天(2011年10月15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3遍(共16遍)。

又有两天没有读书,是我懈怠了。一再提醒自己,不论生活如何艰难和烦躁,保持平静、淡定的态度,方能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坦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近日听<<子罕第九>>,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一个人具有智、仁、勇,才能在生活中无惑、无忧、无惧。但我们常常迷惑、困惑于这个纷繁的世界,常常对自己的身体、工作等等忧愁,又常常惧怕环境的变化或不变,让自己的内心具备智、仁、勇,实属不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8 01:29:27 | 只看该作者

第110天(2011年10月16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18遍)。

周末的日子过得繁忙而紧凑,日常事务琐碎而零乱,只有与丁共读时才能安静下来。

因为还剩下4遍,所以决定今天只读2遍,而且开始得早,于是慢慢地带着他读,从容、舒坦,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0 00:59:24 | 只看该作者

第111天(2011年10月17日)

<<泰伯第八>>通篇读2遍(共20遍)。

小结:
这篇从10月3日开始分段读,到10月17日完成通篇读,用了半个月,但实际读书11天,中间有4天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读,在这热热闹闹的世界中,保持清静、规律的生活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00:32:37 | 只看该作者

第112天(2011年10月19日)

<<子罕第九>>第1~5段各读10遍。

最近中午在daycare老是不睡觉,所以回来后就犯困,到读书时更是没有精神,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段“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是这样解释的“先生平日绝无四种心:一无亿测心,二无期必心,三无固执心,四无自我心。”;而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里则用现代的语言做了解释和引伸,即孔子绝对做到四点:不主观臆断、不做必然实现的期望、不固执己见、不自私为我。这句话比较容易懂,但要在自己的一生中达到这样的行为修养可是很难。

[ 本帖最后由 qyao_66 于 2011-10-27 03: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3:11:25 | 只看该作者
第113天(2011年10月21日)
<<子罕第九>>第6~10段各读10遍,第11段5遍。

最近丁生病了,咳嗽得厉害,<<论语>>缓慢前行,不过我最近倒是有些许长进,每每读到一些句子,可以有些体会了,不像以前,常常不知所云,这不就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吗?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话说孔子孤儿出身,从小身处贫贱之中,所以对人世间的很多人情世故都通达了,综观古今中外,真正成大功、立大业、成大事的,往往就是这些从艰难困苦中立起来的人。

吾不试,故艺”---- 孔子求学问的目的很单纯,并不拿它作应试的工具来求取功名,所以,他的学问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  孔子见到三类人—有丧事的人、穿制服的人(即执政者)和瞎子,态度上非常尊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03:12:43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今天才看到,谢谢鼓励。

原帖由 你带来的幸福 于 2011-10-13 20:49 发表
真不错!
来学习一下,以后我家的也可以借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1-10-27 09:25:5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你这种自我学习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2:29 , Processed in 0.07377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