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云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典润我心之妈妈篇(欢迎各位同道加入)

[复制链接]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0:26:04 | 只看该作者
    在卓越买了南怀瑾的几套书,前天下单昨天上午书就送到了。《论语别裁》《老子他说》《老子他说续集》《孟子旁通》《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因目前读的遍数最多是《老子》,就先抽出来讲老子那两本来看。这一看真是难受啊!说句实在话,如果初接触老子就是读的这本书的话,恐怕我真的一遍都读不完。


    南师是我很敬仰的大师,可是《老子他说续集》就我看过的这几章(讲27-30章的),给我的感觉,就是“逻辑不通,不知所云”!细细看了一遍,合上书还是茫茫然……更不用说一些地方真的跟我自己理解的差的很远,这可能也是我读着窝心的原因之一——可是读过原典再看这些,免不了会有自己的理解啊。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

    目前《学》《庸》《论语》《老子》都读了100多遍,都能通背;《易经》《孟子上》四五十遍。往下该怎么做呢?以经解经、经史合参,具体如何进行?还是仍然这样不管不顾的读下去?
    小和尚念经的读法,在最初的100遍过去,能背诵了之后,感觉不再适用了——不然,古代寒门那么多用功的书生,只是死读就能成才的话,该全是大才了,哪还会有^^^
    别的不说,首先总得通晓文意吧,仅这点我这中文系毕业的就做不到……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明白笑妈怎么这么喜欢经典,你和小贝妈 ...
端妈 + 2 + 2 子云真棒,读了这么多了。你可以把自己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7:23:56 | 只看该作者
8.15号--8.28号:
    《论语》7-8篇:50遍  第九篇25遍
    《老子》1-30章:  50遍
    《易经》系辞下传 :6遍
    《庄子 逍遥游》 :  3遍

    这两周给笑笑背《论语》《老子》比较多,自己读新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中间回笑姥姥家几天,把家里的《百家讲坛》合集看了一些。《鲍鹏山讲水浒》、《易中天讲三国》又看了几集、于丹的看了几页。倒是觉得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很不错,回来有时间倒要细细看看(去年听视频听了有一半)

    《老子他说续集》看不下去,又翻开《论语别裁》,倒是对胃口了。看了几十页,不好多评,不过感觉这本才是表现南老功底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4:29:06 | 只看该作者
决定:经典不开新书了,把读过的反刍下
    当然,给笑笑读的还是照原计划

    笑笑报了半托班,早8点送12点接。留出时间自己也看些书
    买的这批南老的书,还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用些功,只要再读古文时文句释义能通顺了就好。
    间或读些《古文观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1:43:58 | 只看该作者
七、八月份妈妈读经(7.1号--8.31号):

        《论语》2遍 (总共120遍)  第1-9篇50遍
        《易经》 51-64卦、系辞下传  : 40遍  (总40遍)
        《中庸》 : 70遍  (总130遍)
        《道德经》5  (总130遍)   第1章—第30章 :50遍
        〈大学〉0 (总130遍)
        〈孟子〉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9:53:13 | 只看该作者
    在天涯上看到一则对南老及其书的评论,感觉於我心有戚戚焉

  我不是南怀瑾老先生的崇拜者,但南老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大师级人物。他的书我大多读过,要找错误,每一部我都能找出十几处乃至百来处,这没什么奇怪。南师的著作,多出课堂即兴发挥记录,出错的可能性很大。比如年纪大了记忆会模糊错位,或者原来的印象就有错误,上课时随兴发挥难免口误,还有记录者没听懂造成的笔误,等等等等。此外,南师一些个人的发挥,也未必能够成立,但不失为一种参考。还有一些,本来就没有定论。
  但他确乎是有所见闻有所思,以生命去阅历,消化成自己的体证,自性情中流出一派江河,有时浩浩荡荡,有时泥沙俱下。
  我们这代人学习传统,多是纸上谈兵,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而老辈人说文化,则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都是亲身经历之事,说来往往亲切有味,有自己的心得。你可以不同意,也不必同意,但绝对不要以为在传统文化的把握上自己能超得过老辈人。学问之道,没有谦卑之心是上进不了的。专门为争胜负来批评前辈,尤其可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09:56:40 | 只看该作者
深切体会到,看经典的注解之前一定要自己多读几遍原典。超过100遍是最好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求同存异”,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0:23:54 | 只看该作者
    早晨读《论语》,读到这一段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颜渊第十二)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但是,鲁公请教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若回答的是什么呢,是“正确的大道理”。人家问的是“技”,你只回答“道”,也就是原则,就一时一事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当年齐国要进攻鲁国,孔老先生和他最喜爱的学生颜回也是束手无策,而子贡却用他老先生最反对的纵横术拯救了鲁国的危亡。不也是一个讽刺吗?

    百无一用是书生,应该是:百无一用是儒生。想起诸葛亮的评论:坐立议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用。 还有一句:下笔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这句用在这里不是很贴切吗?


    李白有诗:“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外不能经世致用,内不能修养身心,只好学究一样纠结于一些词句,不也很没用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端妈 + 2 + 2 呵呵,佩服子云,读书很有心得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18:16:38 | 只看该作者
前些天考虑以后做什么,居然又起了到学校做老师的念头。
    今天逛书店,看到大把大把的教辅资料,略翻了翻,顿时把这个念头掐灭——语文课文的选编倒是比前些年精彩了不少,可是那乏味而单一的解说,与十多年前还如出一辙。由此想象体制内在上级的层层下压下,在高考中考小升初等等指挥棒的压力下,课堂上恐怕也很难有什么发挥——更不用说,据我知道的某些学校八九十人一个班了,这让老师想要做些什么小小的改变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还是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实些。读书教子之外,做些理财投资,赚赚零花钱,也就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新叶 + 10 + 10 杭州的一个小学已经将每天诵读经典一个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摘自“俞敏洪:我让女儿主动学习的秘密,做家长的都该看看! ”P.S:貌似和“主动学习”关系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11-9-19 13:57:36 | 只看该作者
看到齐妈和馨儿妈读《孟子》,全本可以在1小时之内读完,速度真是很快啊!
    记得我读论语,最快一次也在一小时以外了(而且一下子读全篇的很少,记得也就刚满100,可以全篇背诵的时候这样背过)
    不过,我确实很少自己读书的时候,多半是读背给小人儿听的……现在倒是慢到和CD里一样的速度了
    《孟子》不打算读给笑笑听,自己读到可以试试快读,这样进度或者可以提高一些

    说起来,想要有点自己的读书时间,也只有早起了——可怜我是夜猫子型的,早上从来就起不来……从有笑笑之后连熬夜也熬不得了,到晚上十来点钟就熬得头痛了
    现在天黑得早,天气变冷晚饭后出去玩也取消,可以试试早上床早睡觉,看能不能早起——哪怕早上6点起床,七八点开始伺候小臭的吃穿,也可以有两个小时的晨读时间,一个冬天下来,也很了得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0 , Processed in 0.09786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