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jiangyi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学习——努力并快乐着

[复制链接]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21:48:24 | 只看该作者
仁华课本4年级上学习完成,思维导引到4年级上第5讲,完全是自学。

最近的奥数一点都没管他,花的时间也不多。由他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2-9-7 15:45:48 | 只看该作者

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优化生活

  免责提示:观看本文,后果自负。

  本文为菜鸟个人观点,未经数学和教育专业人士审核,故菜鸟不保证文中引用的正确性,推理的正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观看本文所引起的所有不良反映(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呕吐,感冒发烧等),均后果自负,菜鸟不承担任何责任。



以前对数学,甚至于理科的思考,总是局限于怎么学好,怎么学轻松,而忽略了一个本质的问题,学来干啥?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的功课,毕业了能用到多少。

昨天看了木头妈推荐的《数学课必须改头换面》,明白了一点,学习是为了生活,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优化生活。而不是考试多少分,上什么中学,上什么大学,等等。要找好工作,就得上好大学,要上好大学,就得上好中学,就要搞好小升初,这个逻辑是有问题的。如果为了这样一些功利性的目标,放弃对美,对快乐的追求,最终得到的是劳累的一生。

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优化生活,什么是优化生活?大到工作的选择,小到晚饭吃面条还是米饭,怎么样选择最优,这些都是数学能力的终极体现。那么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要追求的,也得为这一目标进行。我们追求最优,而不是最好。有些时候,更优和更好是一致的,比如,花同样多的学习时间,A考了100,B考了95,那么A比B更好,也更优。我们的数学题,也是这样,给出你条件,你选择一个更好同时更优的公式,解出来,就行了,在这里最好就是最优,从而混淆了最好和最优的概念。可是在大多数时候,什么好很容易判断,什么优却是无法判断的。比如,A用了120%的力气得了100分,B只用了80%的力气得了99分,C用了60%的力气,得了95分。毫无疑问A最好,C最差。可是对于谁优呢?这个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如果给出这个完整数据,大家也许还有些不同的判断,如果隐去前面的付出,只看到最后的分数呢,A 100分,B 99分,C 95分?估计大家都认可A最优吧,可是实际上A的辛酸谁能知呢。我们的教育,只告诉大家追求更好,这是奥运精神,不是我们的生活。

正如《数学课必须改头换面》所说,我们生活中,不可能有正好符合条件的环境存在,我们必须在无数多余的条件中选择合适的条件,并且在无数不足的条件中进行假设,并最终解决问题。前一条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后一条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些都不是学校教育能带给孩子们的。当孩子的课余时间被作业和补习班占满的时候,他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活呢?

批判容易,建设难,建设只有靠我们自己。首要的,是要认清做一件事情,是否有利于提升孩子成人后具有优化自己生活的能力。

第一个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家长要做的是善待孩子的问题,即使回答不了,解决不了,也不要吝舍您的赞美。孩子每一个稀奇古怪的念头,都有课程成为砸向牛顿的苹果,让我们期待它比乔布斯的更伟大。

第二个,是变量思维,变化会引起变化,数学中这就是函数,生活中就更多了。

第三个,是对称思想,对称是最美的,语文,美术,音乐,物理,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称。

一派胡言,不知所云。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婧珂妈 + 2 + 2 楼主,你这篇文我借到小楼里去了,随时 ...
helenminliang + 1 + 1 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本来想在日记里说的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2-9-9 19:15:49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记数法

  最近在数学课上学到了大数,老师说,再大的数就要用科学记数法了。但是老师没有讲科学记数法。回家我就去问爸爸。

  我问:“爸爸,你知不知道科学记数法?”

  爸爸说:“知道,你举一个例子,我给你变换一下,你就懂了。”

  “1后面12个0。”

  “这个数的科学计数法是1X10^12。”

  “那981后面9个0就是981X10^9?”

  “不是,是9.81X10^11。”

  “科学计数法就是整数部分只有1位的数乘以10的几次方。”

  “对,那我考你一个,0.12的科学记数法是什么?”

  “1.2X10^-1。”

  “对。”

  就这样,我学会了科学计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20:20:11 | 只看该作者

三角函数研究

  洋洋:“cos(-x)=cosx,对不对?”

    洋爸:“不是吧,好象sin(-x)=sinx。”

  洋洋:“你搞错了,我是对的。”

  洋爸:“我想想。哦,你是对的,cos是偶函数,sin是奇函数。”

  洋洋:“如果sinx=siny,那么x+y=180度。”

  洋爸:“恩,对的,但要加条件,xy都得在0-180度之间,且不相等才行。”

  洋洋:“是-180至180度之间哦?”

  洋爸:“负的不行吧,如果两个都是负数,加起来不就是-180度了。”

  洋洋:“哦,就是,那应该这么说,xy都得在0-180度之间,如果xy不等于90度就不能相等。”

  洋爸:“对。”

  洋洋:“那如果sinx=cosz,x+z=90度。”

  洋爸:“也得加条件,xz在0-90度之间。”

  洋洋:“我只是想说明cos是偶函数。”

    洋爸:“cos是偶函数不用这么说明,不管角度是正是负,它的邻边都是一条,而斜边是勾股开方出来,一直是正数,所以cos(-x)=cosx。”

  洋洋:“是不是角在左边,邻边就是正的,角在右边,邻边就是负的?”

    洋爸:“可以这么说吧,角一直在原点。”

  洋洋:“其实角不是在右边,而是角在斜边的右边。角在斜边的下面,对边就是正的,角在斜边的上面,对边就是负的”

    洋爸:“这个这能是在三角函数在坐标系的时候才能这么说,解三角形的时候,没有什么负角的。”

  洋洋:“恩?”

    洋爸:“我考你一个,sin750度等于多少。”

  洋洋:“1/2噻。”

    洋爸:“为什么。”

  洋洋:“30度加个360,再加一个360,就是750度?”

    洋爸:“那为什么相等呢?”

  洋洋:“一个角加上360度的三角函数是等于它自己三角函数,加两个还是等于它自己的三角函数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发表于 2012-9-20 08:34:08 | 只看该作者
向jiangying版主请教一道数学题,不解方程的话,如何解答

学生问老师今年多少岁

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才3岁。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39岁了,问老师和学生今年多大?

三年级的题,考住我了

----------------------
不好意思,我自己解出来了,而且能给孩子讲的懂。

[ 本帖最后由 amaymei 于 2012-9-20 04: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6#
发表于 2012-9-20 09:06:42 | 只看该作者
对于洋洋和洋爸我是非常赞叹甚至崇拜的,洋洋的智商绝对是百里挑一。我身边有几个朋友是清华、浙大、南大的,生活中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可见其天资聪慧。我虽然也读了个名校研究生,但自我感觉智力水平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天生的,这一点洋洋得天独厚。
我家孩子的爸爸是个极聪明的人,孩子却只是中等偏上资质,虽然随着心智见长理解力更强了,但绝不是拔尖的智力。我去年看这个帖子觉得不适合我们家这样的孩子,很久没再关注过,但是随着孩子上二年级,我在给他讲仁华二上的时候,常常搞得双方都气急败坏。忽然想起这个帖子,细细读来,发现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我做到了努力却失去了快乐,我家孩子是个特别爱学习的小孩,我没有激发出他的兴趣,反而搞得他有点儿死板,其实他经常有另辟蹊径新的想法,我却更加关注他为什么还有些题反应那么慢……我以为我不急功就利,因为我没给他报课外班,但其实我不过是换了个方式。反省,希望从这个帖子里汲取更多的能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
发表于 2012-9-20 13:28: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maymei 于 2012-9-20 08:34 发表
向jiangying版主请教一道数学题,不解方程的话,如何解答

学生问老师今年多少岁

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才3岁。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39岁了,问老师和学生今年多大?

三年级的题,考住我 ...



这题好玩,我一开始只能想出三元一次方程的思路,同事孩子学奥数,说只能这样做,只不过奥数里不说解方程,而是说替代,其实基本思想是一样的。

中午突然想起一个简便算法,用画线段的方式,中间一段是老师、同学的年龄差;向左画等长的一段,表示第一句意思;向右画等长的一段,表示第二句。这样三段加起来是39-3=36岁,平均每段12岁,即年龄差12岁,所以学生15岁,老师39岁。

虽然题很简单,想出来了还是很开心,因为办公室其他人都只会解方程^_^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maymei + 2 + 2 我也是这么想的,谢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0 13:3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5 amaymei 的帖子

画线段图,分别列出两人的年龄变化,就看出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amaymei + 2 + 2 谢谢你回应,以后有题还要多请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09:25:19 | 只看该作者

类斐波拉契数列

  洋洋:“你说一个类斐波拉契数列的前5项,我能很快算出前6项的和。”

  洋爸:“类斐波拉契数列?”

  洋洋:“就是第3项开始,都等于前两项的和,但是前两项不是1。”

  洋爸:“你加起来的吧。”

  洋洋:“不用加,我能很快算出。”

  洋爸:“好,那来一个,1,3,4,7,11。”

  洋洋:“前6项的和是44。”

  洋爸:“我算算,@#$%@#$%,44,额——,对的,你怎么算得?”

  洋洋:“嘿嘿。”

  洋爸:“再来一个,2,5,7,12,19。”

  洋洋:“76。”

  洋爸:“我算算,@#$%@#$%,78。”

  洋洋:“不对,应该是76。”

  洋爸:“我再算算,@#$%@#$%,76,刚才算错了,你怎么得出来的。”

  洋洋:“把前两项看作a,b,你看各项是多少?”

  洋爸:“a,b,a+b,a+2b,2a+3b,3a+5b,前六项的和是8a+12b,你用a,b算出来的?”

  洋洋:“不用,你看第5项是什么。”

  洋爸:“2a+3b,我明白了,你直接用第5项乘以4。”

  过了一会儿

  洋洋:“你想一个一位数嘛。”

  洋爸:“5。”

  洋洋:“不要说出来。”

  洋爸:“那我换一个,(6)。”

  洋洋:“把它乘以2。”

  洋爸:“(12)好了。”

  洋洋:“加上119。”

  洋爸:“(131)好了。”

  洋洋:“乘以5。”

  洋爸:“(665)行了。”

  洋洋:“是不是一个3位数。”

  洋爸:“是的。”

  洋洋:“去掉中间的十位数。”

  洋爸:“(65)好了。”

  洋洋:“是不是65。”

  洋爸:“额——,你怎么知道。”

  洋洋:“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发表于 2012-9-24 00:2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jiangying 的帖子

知道了,受教了,我会按此理去考虑怎么教育孩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3:33 , Processed in 0.07502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