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7106|回复: 2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学习——努力并快乐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4 20:4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认为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会认为学习很累。
  数学的公式,物理的定律,化学的方程,一切一切的科学,都是那么美那么和谐。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愉快地学习。
  给Q版碰个场,开始建数学楼。
  以快乐学数学为主题,会搬一些以前的文章过来。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10-12-4 20: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6威望 +100 金币 +160 收起 理由
婧珂妈 + 2 + 2 来学习了。
77498139 + 3 + 3 精品,来学习一下:)
如果 + 20 + 50 入选11月15日《近期热点置顶贴》奖金, ...
mcqueen2006 + 2 + 2 刚刚发现了这楼的精装楼,进来坐坐还真 ...
dodo9427 + 2 + 2 认真学习
pianocrazy + 5 + 5 打印了本楼,回来感谢楼主
爱睿02 + 10 + 10 中午加班学习!
我爱飞飞 + 3 + 3 来学习来了。
snazkf + 2 + 2 真好哇!
苹果无色 + 2 从今天开始快乐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53:51 | 只看该作者

菜鸟视野——孩子的每一个奇怪的念头都可能成为砸向牛顿的苹果

  几天前的早上,洋洋问有没有更虚的数,有没有1+i+o形式的三维数,我不知道,只好去问。一个数学达人给了个四元数的维基网站。
  原来数学上真有更有更虚的数,复数仅仅是二维的向量而已,4维的4元数应该是复数的复数,但是是否有三元数?从网络上查到的资料的,三元数是不存在的,证明的过程已经超过我的理解能力,洋洋以后是否去研究是他的事情了。
  不过他能从-1的平方根是i ,去思考-i的平方根是否存在一个o,这样的念头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孩子的每一个奇怪的念头都可能成为砸向牛顿的苹果。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1 金币 +21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学习
Adeley + 2 + 2 更虚的数?看不懂啊!
zzfeihua + 2 + 2 啊,想得这么远!
qdylz + 10 + 10 有好多苹果砸向洋洋^_^
bucy + 2 + 2 洋洋真会想真敢想!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55:46 | 只看该作者

菜鸟视野——数学思维培养之不完全感想(2010-6-30)

这几天,连续两次听到数感这个词,我不知道什么是数感,于是baidu了一下,见到这样的定义:“数感是人们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和这样的解释:“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于是有了这样一篇乱文,绝对原创,个人意见,错误难免。
    一.对学校教学的看法
    在谈数学思维培养前,我先谈谈对学校教学的看法。我的观点很明确:学校的教学是底线而不是上限。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学校遵循课程标准进行授课,目的是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得照顾大多数学生,而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起,必然有很多孩子超过学校教学的要求。
    2.新课标对年级的划分是人为的,而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其他学科也是)。某些条件下完全可以跳出年级划分的框架。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我对类似这样的问题都觉得不可理解,“什么时候可以学XX?"问题改成这样似乎要好些,“x岁该怎么学XX?”不应该是什么时候学,而是什么时候该怎么学。前一个问题就是把底线当成上限,必然限制孩子的发展。
    二.基础教育阶段数学学什么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数学学的是规律,孩子学数学就是学如何总结和应用这些规律。跳出年级划分的框架来看,中小学12年,数学就学了两个方面,数与代数,几何,其中它们在初三交叉一次,就是三角函数,在高二交叉一次,变成解析几何(不是很清楚现在的课程设置,参照的我们以前的,下同)。而数学的难点,其实也就3个,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初中阶段的因式分解和几何证明。掌握这两条主线并克服这三个难点,数学应该不成问题。
  三.数学思维的培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应该跳出年级的框架,全方位的在生活中培养。
  1.数和代数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数和代数的基础就是数感,数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a.数量结合
  数量结合不仅仅要知道数量的对应,还得知道数量的关系,比如,两堆苹果分别是两个和四个,对应的不仅是2和4,还有多2,少2,移1个就相等,等等。
  但是这样还是不够,数量结合的量不局限于定量,还包括变量,没错,就是初一才学的函数的变量,幼儿园和小一学的数的分解和组合就是函数,如果用逆序法进行数的分解,就已经把函数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幼儿园的孩子完全有能力掌握简单的函数思维,虽然他不知道什么是函数。在日常生活中,函数的概念也无处不在,家里3口人,吃饭要6支筷子,今天来了一个客人,会多几支。
    初中的函数学得好不好,就在于小时候数量结合掌握得好不好。
       b.数形结合
     华罗庚说过:“数形结合千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我认为数形结合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几何和代数的统一,另一个是代数内部的结合。现在的一年级有些题已经是多元一次方程组了,只不过用苹果和梨子这样的东东代替x,y这样的抽象符号而已,幼儿和儿童实际的数形结合会直接影响以后的代数思维。算盘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工具,虽然它已经不在是很好的计算工具。传统的算盘可以进行16进制计算,16进制在电脑应用中非常的广泛。
    c.数序结合
    这个不用多说了,很多成年人都结合得不好。问个简单的问题,家住在6楼,上到多少层是一半?估计很多人都会回答3层,而答案是3层半。
    2.几何
    自然界有很多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学习几何就是研究这些形状,农耕社会的丈量,治水,都离不开几何,现在的工程也离不开几何。多多培养孩子的地图感觉和空间思维就行了。
    3.速算
    速算有没有用,现在是有争论的,说无用的人很常用的一句话:“又不当会计,算那么快干什么?”实际上,现在的会计没几个算得快的,基本都是用一个大大的计算器(还是非科学计算器)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速算还是有用的,具体有什么用,就说不出来了,就算介于有用和无用之间吧。不过不管是否有用,在数学思维没有建立前学速算都不是一个好的时机,如果孩子对数很敏感,速算也就没有学的必要了。
    4.奥数
    如果有人问我奥数什么开始时候学,我的问答永远是幼儿园。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一板一眼地坐着听老师上课。当然如果有人问我幼儿园奥数怎么学,那是另外一个话题,我无法回答的话题。现在的奥数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虽然奥数竞赛有点难,有点偏,有点怪。
    数学思维的培养不需要题海,不需要大量的教辅,跳出思维的框子,年级的限制,甚至学科的限制,给孩子一个广阔的空间。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婧珂妈 + 2 + 2 学习了,做了笔记,数学可以是这样有趣 ...
helenminliang + 1 + 1 写得真好,我太爱楼主这幢楼的开篇了, ...
pianocrazy + 5 + 5 学习
爱睿02 + 10 + 10 原来数学也要培养数感!
wlala0105 + 2 + 2 真好,转帖了。
zzfeihua + 2 + 2 真好哇!
酸菜 + 1 + 1 真好哇!
苹果无色 + 1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57:13 | 只看该作者

菜鸟视野——数学思维培养之不完全感想(续)(2010-7-29)

  前几天写过一篇数学思维培养之不完全感想http,本文为一些其他感想,对比上篇要凌乱些,不过既为不完全,乱就乱吧,自娱自乐之文而已,错误难免。

  1.对数学新课标的看法

  总体来说,数学新课标比以前的大纲是进步,对比以前大纲,知识点增加,难度降低。

  优点:数学新课标按纵向划分,基本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和综合应用几块,系统性比以前的教学大纲增强,便于学有余力的孩子主动扩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缺点:数学新课标重实践,轻推理,这本没有什么错,但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由于汉语言的特点,中国孩子综合能力强,思维速度快,记忆力强,但逻辑思维略差,而中国基础教育缺失一门逻辑课,数学学习中不把逻辑补上,使得孩子在逻辑上比西方国家孩子差距会加大。

  2.中国小孩数学启蒙现状

  由于汉语言思维速度快的优势,中国孩子算术能力和记忆能力较强,因为这个特点,鼓吹速算和死记硬背的商人很容易忽悠家长,毕竟容易出成果,但盲目速算和死记硬背容易损害孩子正常数学和逻辑思维。另外大多数家长盲目排斥奥数,不在孩子小的的时候注意数学思维的培养,到小学高年级迫不得已学习奥数的时候大感痛苦。

  3.数学思维培养的一些想法

  a.数学思维该何时培养?

  我认为数学思维该在孩子接触1,2,3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从小就应该注意数形、数量和数序三个结合,不要让孩子的数感陷于空洞,数不能与现实生活割裂。

  b.数学在小学课程的地位

  我认为数学在小学主课中的地位仅次于语文,应该在英语之前。原因如下:

   1)我们目前的环境,学好英语的代价实在太大(个别家庭除外),事倍功半。孩子大点只要有意愿,基本上都能掌握好英语。

   2)数学思维培养在孩子小的时候进行事半功倍,孩子大了思维受限,再培养比较困难。

   3)对于没有英语环境的家庭创造英语环境代价太大,而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在生活中进行,低价较小。

  c.对数学学习的一些想法

   1)奥数学习应尽早,越早越轻松,奥数应该是很快乐的,之所以不快乐是学习方法不对,奥数不是洪水猛兽,其中才真正蕴含着数学的本质。家长不会做奥数题很正常,毕竟成人的思维已经受限,不要因为家长不会就盲目认为奥数超过孩子的能力。

   2)家长也学会识别数学学习中的无用知识,这部分知识只为应试所用,对未来的生活工作毫无意义,不要浪费实践去强化。比如超强的心算能力(必要的心算能力还是有用的)等。

   3)初中应该加强平面几何证明的锻炼,也可以进行一些形式逻辑的锻炼,不过数理逻辑强的话,形式逻辑学起来比较简单,不能为了逻辑而逻辑,不能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毫无意义,不能在生活应用的逻辑也毫无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酸菜 + 1 + 1 精品文章!
anitalu + 1 + 1 我很赞同。
candyxiao020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58:29 | 只看该作者

菜鸟视野——数量结合之路(2010-8-23)

  提示:观看本文,后果自负。

  本文为菜鸟根据自己大脑记忆和小学低年级段数学课本所写,未参考现行高年级以及中学课本,未经数学和教育专业人士审核,故菜鸟不保证文中引用的正确性,推理的正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观看本文所引起的所有不良反映(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呕吐,感冒发烧等),均后果自负,菜鸟不承担任何责任。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数量结合以及数序结合,其中的数量结合将贯穿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菜鸟认为大学以前,孩子对量的理解分为4个阶段,巧合的是,这4个阶段恰好对应学校教育的大约3年时间。当然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数量思维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些孩子会有一定的超前,但最好不要滞后。

  1.离散量阶段,对应小学三年级以前。这个阶段的前期尤为重要,孩子通过数数把整数和整量的关系结合起来,是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然而很多家长所做的事情却是不准孩子用手指,学速算,背公式,背19x19表等,非要把孩子的数和量割裂了才开心。学前的数量结合启蒙做得好,上学后会非常的轻松,小学低年级,基本都是整数量(也就是离散量)的计算,难度不是很大。

  2.连续量阶段,四年级左右开始接触分数和小数,孩子对数的思维跳出离散数的框架,进入连续量阶段,分数的引入,有理数也就完备了,再引入开方和圆周率等无理数,连续量概念形成,直线数轴可以覆盖所有的连续数。常说:“四年级是一个坎”,从数学上来说,这个坎就是连续量的理解。

  3.变量阶段,初一的函数,变量正式登上舞台,数轴变成了平面直角坐标,这个阶段因式分解是难点和重点。这个时候的直角坐标系中的量仍然是一维的,两个量组成坐标。

  4.矢量和虚数阶段,矢量的引入是在高中的物理中静力学的力学分析,数量走出一维概念,走向平面和空间,配合着数量的空间化,几何也开始空间化。矢量概念只是直角坐标的延续,难度也不大。

  这4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很严格,实际上进入后一个阶段,对于前面阶段的理解会一直延续。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helenminliang + 1 + 1 笑歪了的免责声明,读给女儿听了,引得 ...
pianocrazy + 5 + 5
shifachenn + 2 + 2 学习了!
candyxiao020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0:59:54 | 只看该作者

菜鸟视野——初等数学的天王山(2010-12-1)

  免责提示:观看本文,后果自负。

  本文为菜鸟个人观点,未经数学和教育专业人士审核,故菜鸟不保证文中引用的正确性,推理的正确性和结论的正确性,观看本文所引起的所有不良反映(包括但不限于头晕,呕吐,感冒发烧等),均后果自负,菜鸟不承担任何责任。



  中小学数学的天王山是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只要在初二左右迈过这两个山头,高考前的数理化都一马平川。

  初中的时候,父亲曾对我说:“小学数学的难点是应用题,初中数学的难点是几何证明和因式分解。”当时对因式分解体会不深,那些分解方法(十字相乘,配方法等)我都掌握得非常好,没觉得难。到了后来,发现有些同学对二次函数掌握不了,才知道因式分解确实是难点和重点。几何求证上,在一个暑假里面父亲要求我把《许纯鲂初等几何四种》研究了个透彻(为什么不说是做题?因为实际上我一道题都没做完过,基本上是在选择题型,理出思路),刚开始的时候是心怀抵触的,后来才慢慢地体会到了推理的乐趣。

  从孩子数学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因式分解是数量结合达到变量思维的极致,几何证明是数形结合达到变量思维的极致。初中是学校教育中从常量到变量转换的分水岭,数学思维落后的孩子会在这里大幅掉队。

  小学阶段的未知数使用还局限于方程这个万能钥匙,严格的来说,方程的未知数仍然是常量。谁先掌握变量思维,谁就在数学学习中掌握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小学阶段慢慢给孩子侵浸植入变量思维,是孩子中学阶段理科能够轻松学习的关键所在。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zzfeihua + 2 + 2 学习一下。
酸菜 + 1 + 1 精品文章!
小资情调 + 2 + 2 真正的专家在人间,跟版主学数学思维了!
bucy + 2 + 2 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一本好书就像好老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22:45:45 | 只看该作者

奥数周周练12月3日

  洋洋的数学老师要求周末每天两道奥数题,给洋洋出奥数题是意见费脑筋的事情,简单了无意义,难了又怕打击,费劲脑汁,整了两周,上周的忘保留电子档,懒得打了,这周的6道,全部独立完成,唯一的一点缺陷是第5题,本来是道5步应用题,被洋洋简化为两步,要是竞赛分丢得就可惜了,还好,现在才二年级。


1.       计算2005-2004+2003-2002+……+3-2+1=_____    _____。


2.       用1,2,3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可重复),一共有(   )个
  A.6           B.  12         C.  15     D.  27
  
3.       2010年的12月份是个不寻常的月份,这个月份中有5个星期三,5个星期四,5个星期五,这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
  

4.       如右图,是一片刚刚收割过的稻田,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米,A,B,C三点周围的阴影部分是圆形的水洼.一只小鸟飞来飞去,四处觅食,它最初停留在0号位,过了一会儿,它跃过水洼,飞到关于A点对称的1号位;不久,它又飞到关于B点对称的2号位;接着,它飞到关于C点对称的3号位,再飞到关于A点对称的4号位,……如此继续,一直对称地飞下去.由此推断,2004号位和0号位之间的距离是          米。




5.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6.       有5框水果,分别重14,26,22,15,32千克,其中两框梨的重量和是两框苹果和的2倍,另一筐香蕉的重量是(   )千克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wlala0105 + 2 + 2 太厉害了,洋洋才二年级啊。
zzfeihua + 2 + 2 同是二年级,估计只会做1、2题。
Avatarfly + 1 + 1 天哪,才二年级!这么难的题!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1:38:55 | 只看该作者
  洋洋:“1/3和1/4的差和积是一样的。”
  洋爸:“哦,对的,其他好象还有1/2和1/3也是这样的。”
  洋洋:“恩1/2和1/3的差都是1/6。还有1和1/2也是一样的。”
  洋爸:“找出规律没有?”
  洋洋:“恩1/2和1/3的差都是1/6。还有1和1/2也是一样的。”
  洋爸:“找出规律没有?”
  洋洋:“什么规律?”
  洋爸:“如果一个自然数为a,那么1/a和1/(a+1)的积的分母是多少?”
  洋洋:“分母是a(a+1),分子是1。1/a和1/(a+1)的差的分母也是a(a+1),分子是a+1-a,也就是等于1,1/a和1/(a+1)是相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23 金币 +23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梦幻妖精 + 2 + 2 牛蛙也是跳跃的啊
zzfeihua + 2 + 2 分数都讲到了,太受刺激了。
小资情调 + 2 + 2 数学思维要这样启蒙?叹服!学习了!
candyxiao020 + 10 + 10 二年级的孩子,真是太厉害了。
ww_dm + 2 + 2 太有潜质了,真是佩服洋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2:47:39 | 只看该作者

极限收敛性探究

  洋洋:“一个数的无穷大次方等于多少?”
  洋爸:“你说呢?”
  洋洋:“无穷大。”
  洋爸:“是不是哦?”
  洋洋:“除了0和1以外的非负整数是这样的。”
  洋爸:“其他数呢?”
  洋洋:“负数和(小于0的)小数也不行。”
  洋爸:“0的无穷大次方等于多少?”
  洋洋:“0。”
  洋爸:“1的无穷大次方等于多少呢?”
  洋洋:“1。”
  洋爸:“负数的无穷大次方等于多少?”
  洋洋:“除了-1的负整数的无穷大次方都等于负无穷大......哦,不对,一会正一会儿负。”
  洋爸:“-1的无穷大次方等于多少?”
  洋洋:“-1,+1,-1,+1,不停的跳。”
  洋爸:“这样能趋于一个定数的极限叫收敛,比如1和0的无穷大次方,不能收敛的叫发散。”
  洋洋:“哦,那负数的无穷大次方都是发散的,那趋于无穷大是收敛还是发散了。”
  洋爸(已经忘了):“这个好象是发散,我查查资料。”
  搜索中......
  洋爸:“也叫发散,不能趋于一个定数就是发散,在问你一个,小于1大于0的小数的无穷大次方收敛不?”
  洋洋:“不知道。”
  洋爸:“举个例吧,0.1的平方是多少。”
  洋洋:“0.01。”
  洋爸:“无穷大次方呢?”
  洋洋:“0.0,0的循环,就是0,是收敛的,小于1大于0的小数的无穷大次方都是收敛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9 金币 +19 收起 理由
pianocrazy + 5 + 5
zzfeihua + 2 + 2 讲到极限了,更受刺激。
candyxiao020 + 10 + 10 俺看了都头大的讨论啊。
bucy + 2 + 2 小学生讨论起数学分析的内容来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0-12-6 10:32:10 | 只看该作者
由于汉语言的特点,中国孩子综合能力强,思维速度快,记忆力强,但逻辑思维略差,而中国基础教育缺失一门逻辑课,数学学习中不把逻辑补上,使得孩子在逻辑上比西方国家孩子差距会加大。
========================
十分赞同这句话
为此,我专门买了逻辑学的教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53 , Processed in 0.07989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