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idind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共读读书会] 看这俩本书,是家长和孩子的福气!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5:49:15 | 只看该作者

卡尔教育的启示:

时刻保持理性 即便是因为小卡尔学数学的问题感到极端头痛。老卡尔依然保持足够的理性,坚持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教育”的方式。“强制教育”虽然简单,常常被众多家长所采用,打骂、训斥实际上是最笨的方法,甚至可以说是愚蠢的做法。 “强制”实际上是教育无能的最终表现——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老卡尔面对弱智的儿子,加倍用心,根据孩子的天性,用更加适合孩子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成功,对于正常孩子,我们如果能像老卡尔一样用心,我们的孩子一定也会很优秀。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愿与天下父母共勉!

[ 本帖最后由 yidindian 于 2010-11-5 15: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发表于 2010-11-5 15:59:29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要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12:32:27 | 只看该作者

进入智慧的天空

——从司马光、爱因斯坦的故事到幼儿教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换个方式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结果该会怎样?

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如果没有棍子,用绳子可以吗?既没有棍子,也没有绳子,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吗?……如果我们这样启发孩子思考,放飞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没有被‘光是最快的’学说所禁锢,只不过比牛顿多想了一点点——如果能和光一样快,或者比光更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多年坚持不懈地思考,相对论就产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点点,往前多走一小步,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智慧、一个新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创造,也就可能诞生了。

教育是用知识做梯子,激励思考、放飞思想,让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知识做笼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锢起来,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养出智慧型的创新人才,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启迪孩子智慧,放飞自由思想,让孩子一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是我们编写本套丛书的目的。本套丛书在热心教育的中外著名学者的指导下,潜心研究中外伟人、巨人的思想,探寻他们的成长过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幼儿教育寻找的一把梯子。希望这把梯子,在充满创新的21世纪,为孩子教育提供一件合适的工具。

读后心得:

该书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放飞孩子的思想,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对孩子的教育,我和孩子爸都主张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太功利,不能把家长没实现的愿望,逼迫孩子去帮助家长实现,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了!不追求孩子成为所谓“天才”,只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童年快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行了。至于以后孩子要走什么道路,往哪个方向发展,任其自然。所以对启发孩子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这一点还是比较赞成的,将来孩子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预料,孩子只要爱思考,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加,一定比我们有才,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的未来。

[ 本帖最后由 yidindian 于 2010-11-10 12: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0-11-9 14:45: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第二本书买了看了第一本要去了解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2:25:50 | 只看该作者

昨天在看卡尔威特时,发现老卡尔也用过这种方法,整理出来供亲们参考。看来作者不仅继承了卡尔的方法,还有更大的创新,看来中国人也不笨吗!

卡尔-威特——怎样教孩子来学习数学?

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全知全能,但是发现自己使出浑身解数仍不能让卡尔对数学感兴趣的时候,我仍然感到很沮丧。我发现在所有学科之中,数学是最难让孩子感兴趣的学科了。

在游戏中,我就让孩子学会了外语、植物学,地理等学科,但是,我却无法让孩子像游戏一样学习数学。我很早就通过游戏法教会卡尔数数,并用游戏法让他很快学会了加减法。但是要教他乘法口诀时,卡尔却怎么也不配合,他不喜欢背长长的数字串,纵然我把 乘法口诀改编成了歌词,他还是不喜欢背。

这时候卡尔五岁,当时她已经可以用三个国家的语言说话,还懂得一些动物学、植物学、地理学知识,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已经达到初中毕业生水平。我害怕卡尔已经在学科上产生了偏向,也许他就是对数学没有兴趣。我想将卡尔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可是他连乘法口诀都不会,对数学也失去了兴趣,怎么可能全面发展。

而数学是其他理工学科的基础,如果孩子从小就不喜欢数学,以后怎么可能在理工学科方面获得发展呢?为此我不禁忧心忡忡。即便如此,我也没有把教鞭架在卡尔头上,强迫他被背诵那些他不喜欢的东西。我始终相信,强制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反而会扭曲孩子的性格。还好我在这时遇到了与罗森布鲁姆教授的会面而解开了。
 
 他是一个教学技巧十分高超的教授,他为我解开了数学教育上的心结。 他为我分析说,虽然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并不是因为他偏科,他对物理和化学感兴趣,并能学得很好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卡尔对数学不感兴趣,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头。

  他说可能我本身就对数学之外的其他学科感兴趣,所以在教其他学科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而对数学不感兴趣,教的时候就是有趣地教,孩子学起来自然索然无味。我觉得他说得特别有道理,我确实不太喜欢学数学,我觉得数学太抽象。

  这种潜意识自然会反映到我对卡尔的教育中,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卡尔也有了同感。想想身边的人,常常父母的数学没学好,孩子的数学也没有学好。

  一般认为这是遗传,其实这不过是父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也许孩子出生时就是数学家的料,却被家长耽误了。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绝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是否擅长来决定孩子的教育内容。

  我非常感谢罗森布鲁姆教授,他的一针见血的分析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但是对以后怎样去教还是有点打怵。还好这位杰出的学者教给我一套教非常有效的数学方法,我觉得值得向读者推荐。他的想法和我的一样,都是要引起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他教给我一些小方法。比如,将豆子和钮扣等个头比较小的东西装入纸盒,家长和孩子各抓出一把,数数看谁的多;吃葡萄或其他有核的水果时,数数剩余的果核它们的种子;剥豌豆时,一边剥一边数长短不一的豆荚中各有几粒豌豆。

  他还建议我们父子俩玩掷骰子的游戏。从最简单的开始,将两个骰子一起抛出,读出朝上那面上的点数,将两个骰子的点数夹到一块,把结果记在纸上。这样再玩三五次,最后把所有的点数夹到一起决定胜负。等卡尔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就会把逐步增加骰子的树木,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六个。在中国还有一种类似的游戏,远比这种游戏精妙得多。就是两个人各执一把扑克牌,和为14的两张牌就可以编在一起,不能被编为14的牌就只能放弃,最后看两个人哪一个做成14的牌多。

  卡尔对这些游戏产生了空前的热情。不过罗森布鲁姆教授建议,孩子玩这种数学游戏的最长时间是一刻钟,因为所有数学游戏都很费脑力,不能让孩子过于疲劳。

  孩子喜欢上了加法之后,就开始教乘法口诀,不过不是像我那样让卡尔死记硬背。我们把黄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排成一列,排成两列,数出结果写在纸上,这样卡尔就通过自己的加法计算明白了一二得二,二二得四。类似地做下去,卡尔很快就推出了乘法口诀表。这样乘法口诀就成了他自己的东西,再也不是我硬塞给他的东西。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而在生活中应用会促进孩子更好地学习。

  为了让卡尔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我和妻子陪卡尔做“生意人”的游戏。就是卡尔充当生意人,我和妻子要从他那里买东西。买卖的东西有用长短计算的布料,也有用数量计算的小球,还有用重量计算的水果。

  价格是按照生活中实际的价格,给卡尔也是现实声中真实的货币。卡尔要按照按价格表计算清楚,需要找零的时候还要找给我们零钱。卡尔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在游戏中,卡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特别感谢罗森布鲁姆教授,他的建议让我找到了教给孩子数学的正确途径。万事开头难,开了这样一个好头之后,卡尔的数学极其顺利,就像开足了马力的新车一样。以至后来,不能单单用有兴趣来形容卡尔对数学的感情,他简直就是迷上了数学。

  启示:时刻保持理性 即便是因为小卡尔学数学的问题感到极端头痛。老卡尔依然保持足够的理性,坚持认为不能采取“强制教育”的方式。 “强制”实际上是教育无能的最终表现——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其实并非绝对的抽象。因为数学本身就起源于人们生活中计数以及丈量等需要,因此数学是贴近生活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利用生活让孩子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9:46:47 | 只看该作者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就是家庭,其次才是幼儿园和社区乃至社会。家庭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情感的熏陶、知识的引导以及社会规范的指导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此,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并努力提高自身做父母的素质,完善自己的角色行为,承担起做家长的职责。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以及性格等,基本上都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时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5岁以前是幼儿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
[ 本帖最后由 yidindian 于 2010-11-10 19: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1 14:01:18 | 只看该作者
对孩子的教育,我和孩子爸都主张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太功利,不能把家长没实现的愿望,逼迫孩子去帮助家长实现,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了!不追求孩子成为所谓“天才”,只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童年快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行了。至于以后孩子要走什么道路,往哪个方向发展,任其自然。所以对启发孩子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这一点还是比较赞成的,将来孩子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预料,孩子只要爱思考,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加,一定比我们有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19:26:12 | 只看该作者
6岁以前是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6岁以前的教育尤其重要,养成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做个细心父母,耐心父母,6岁之前付出多一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思维方式,孩子今后的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非常容易。孩子快乐,家长高兴!如果6岁以前,图省心,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和个性,我们将轻松几年,费心费力几十年。这个帐大家一定要算清哈!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如同一张白纸,最后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还是一篇美丽的文字,关键是看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去描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0:42:02 | 只看该作者
智慧是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几乎每个犹太人父母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20:43:3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孩子为什么在外婆家和在奶奶家会判若两人

每次在外婆家,外婆都对他赞不绝口:“这么好的小孩子真是难得,小小年纪就懂礼貌,还知道吃东西的时候要分一份给外婆!”

可到奶奶家却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进门奶奶就开始数落:“像你这么调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难找,要多捣蛋有多捣蛋,还整天搞恶作剧。”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戴着,鼻涕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样子。

什么原因?

外婆总夸他,于是,越夸越好,在外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训斥他,越骂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坏孩子。


教育感悟:

未成年的小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父母的欣赏是孩子心灵的原动力,恰当赞赏将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怎样赞美孩子,请参41楼,“会赞美,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3:00 , Processed in 0.1410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