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idind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子共读读书会] 看这俩本书,是家长和孩子的福气!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09:03:41 | 只看该作者

合适的方法:


孩子最喜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孩子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掌握的方法才是最合适的方法。我们传统的教育大多都是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维去教孩子,孩子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兴趣也不高,从而抑制了正常能力的发挥。而从儿童的心理出发,尊重孩子的特点,用孩子最喜欢,最直观,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孩子学起来就会很容易、很轻松,兴趣也高,自信心、成就感也容易逐步建立起来。孩子的思维敏捷性、学习效率才会充分发挥出来。



耐心和爱心: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多年日积月累的结果。幼儿教育,需要不厌其烦的多次重复,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和思维方式。再用持之以恒的爱加以浇灌,我们才能收获甘美的果实。而耐心往往是决定我们教育成败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2:16:14 | 只看该作者

摘几句格言和谚语与天下父母一起共勉:

点点滴滴的藏,集成了一大仓。(德国谚语)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梵高)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况)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 斯)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0-11-29 12:48:5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介绍,我也去找找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1:30:52 | 只看该作者

腾讯新闻上一条“21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的新闻,看后为中国的孩子感到难过。原文如下:

21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倒数第一
重庆晚报报道


本报讯 “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是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昨日分组审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草案)》(简称草案)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胡健康发出的感慨。

已是二次审议的草案第四十四条规定,“学校应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胡健康建议,该条款修改为,“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他说,上述例子是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此外,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

  他还举例称,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有2000人之多,为非美裔学生之冠,但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非常缺乏。因此,他建议修改相关条款,通过立法来强化对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教育”。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团市委书记王志杰也认为,我市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确有必要加强,应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据他了解,这项工作目前开展得极不平衡,仅有少数学校开设有这类实践课程。他建议各中小学应多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此前曾表示,中国孩子的想象力状况令科学界忧虑,“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教育的解放必须从解放孩子的好奇心开始。

  刘道玉拿世界上两个最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和以色列做比较。以色列家长教育奉行狮子育儿法:母狮让小狮子离开独自学会生存;中国的家庭教育则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棒喝。结果是,以色列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而中国却一个人也没有。


  本版稿件由记者 许二多 汤寒锋 文


看了上面的报道,心里五味俱杂,谁毁了我们聪明可爱的孩子?欢迎亲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3:59:23 | 只看该作者

大人们的哪些行为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如何培养和锻炼孩子的想象力?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儿童心理学博士吴靳给出了如下建议。

这些行为培养想象力

  1.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能事半功倍。

  2.常给孩子一些想象力方面的训练。比如给出一些简单的符号如一条线、一个半圆、一个圆圈,让孩子根据这些来组合故事,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组合一些更复杂、完全不同的故事。

  3.鼓励孩子拆装废旧物品,适当给孩子买一些智力玩具。比如废旧的钟表可以让孩子拿去拆装,甚至家里的电脑等物品,家长都可陪孩子一起拆装维修。

  4.多让孩子做一些脑筋急转弯的练习,鼓励孩子思考时多转几个弯,同时鼓励他们不按成年人的思维定式进行思考。

这些行为扼杀想象力

  1.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一个经典的案例是这样的:老师问“雪化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是春天”,结果这个答案被老师打上红叉,因为它与标准答案不符。

  2.替孩子做事。比如替孩子洗碗、洗衣服、背书包、系鞋带,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3.制止孩子与众不同。这也有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

  4.过早开发智力。很多家长强调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向孩子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结果孩子记下来、背下来,似乎什么都知道了答案,从而失去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4:01:08 | 只看该作者

要让孩子多做白日梦

  我国中小学生想象力在受调查国家中倒数第一,这个消息令我们沮丧。谁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传统应试教育难辞其咎!

  中国教育的问题显而易见:给你一个“0”,在数学课上只能是零,在英文课上只能是“O”,不能有别的答案。挑战了老师的权威,便会受到戒尺或类似戒尺的训导,中国孩子受教育的路径,就是在填鸭式死记硬背中“装满知识”的过程。

  1968年,美国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

  如此教育理念,使学生过早告别玩具,被迫提前参与过多过滥的应对成人世界的竞争,损及了人生成长的自然天性与规律,这是把孩子“制作”成用铁丝捆绑、扭曲的盆景,而不是培养成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世界巨匠爱因斯坦的结论———“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由此来看我们的填鸭式教育,实则抓错了重点。没有想象力的民族会是怎样: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以色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近10位,中国一个也没有……

  倒数第一肯定值得反思,责任不在孩子,不当的教育才是罪魁。

  家长们请记住:要让孩子多做白日梦,让孩子有一个智慧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4:05:30 | 只看该作者

进入智慧的天空fficeffice" />

——从司马光、爱因斯坦的故事到幼儿教育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如果换个方式给孩子讲这个故事,结果该会怎样?

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如果没有棍子,用绳子可以吗?既没有棍子,也没有绳子,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吗?……如果我们这样启发孩子思考,放飞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没有被‘光是最快的’学说所禁锢,只不过比牛顿多想了一点点——如果能和光一样快,或者比光更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多年坚持不懈地思考,相对论就产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点点,往前多走一小步,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智慧、一个新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创造,也就可能诞生了。

教育是用知识做梯子,激励思考、放飞思想,让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知识做笼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锢起来,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养出智慧型的创新人才,我们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启迪孩子智慧,放飞自由思想,让孩子一生闪烁着智慧的光辉,是我们编写本套丛书的目的。本套丛书在热心教育的中外著名学者的指导下,潜心研究中外伟人、巨人的思想,探寻他们的成长过程。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幼儿教育寻找的一把梯子。希望这把梯子,在充满创新的21世纪,为孩子教育提供一件合适的工具。


摘自《智慧教育123》前言


读后心得:

该书的教育理念比较认同,放飞孩子的思想,给孩子一双智慧的翅膀,让孩子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对孩子的教育,我和孩子爸都主张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太功利,不能把家长没实现的愿望,逼迫孩子去帮助家长实现,这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了!不追求孩子成为所谓“天才”,只希望孩子心理健康,品格良好,童年快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就行了。至于以后孩子要走什么道路,往哪个方向发展,任其自然。所以对启发孩子多向思维,发散思维这一点还是比较赞成的,将来孩子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也无法预料,孩子只要爱思考,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加,一定比我们有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没有理由不相信孩子的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0-11-30 16:30:1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推荐,刚在淘宝上买了第二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12:05:53 | 只看该作者
智慧是给孩子的最大财富

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几乎每个犹太人父母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房子失火,你会带什么跑出去?”如孩子回答的是金钱或贵重物品,母亲就会再问他一句:“有一种无形、无色、无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6 11:2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yidindian 于 2010-10-10 15:56 发表 src="http://bbs.etjy.com/images/common/back.gif" 孩子任性怎么办? 周三,冰冰妈妈到幼儿园接冰冰,在超市遇见佳佳和佳佳的妈妈。佳佳正在哭着、闹着要妈妈给自己买雪糕。佳佳妈妈看着懂事的冰冰,看看又哭又闹的佳佳,无奈地摇着头。只见 ...

真是好文章,现在来说说该故事对我的启发:我非常赞同冰冰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

1、“冰冰妈妈走到佳佳身边,蹲下身来。”

启示一:冰冰妈妈与佳佳沟通是蹲下身来,在同一角度上沟通,给孩子一种近距离、平等、亲切的沟通,这是我们每一位大人都应该学习的。我们大人在生活总是强调人人平等,尊重孩子。那么就应该从这一点一滴做起。

启示二:冰冰妈妈采用互动的方式与佳佳交流,一问一答,引导佳佳去理解妈妈为什么不给他买雪糕的原因,而且在交流中一直都在夸讲佳佳是个懂事的孩子。这种方式的沟通应该是我们每一位大人应该借鉴的方式。

启示三: 遇事,大人首先要冷静,大人态度一定要平和。大人急,那么孩子会感觉到,他们会比我们还要急。那么只能事与愿违。“首先把道理讲明白,其次是看大人的态度和决心”“让孩子知道,在原则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说得多好啊!

最后,特别赞同“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1 , Processed in 0.07575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