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新叶 于 2010-9-29 00:47 发表 ![]()
最近心里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问问春花大姐,又觉得自己太浅薄了,但不问,心里还是有结。
这个结就是关于《弟子规》,目前我也就读过《三字经》《老子》《论语》部分,《弟子规》。
我就是想问问大家怎么看待弟子规的,真的以弟子规里面的“规”来熏自己的孩子的吗,可是我自己都不接受弟子规里的规矩,如何来熏孩子呢。
弟子规里的“入则孝”有些部分感觉根本就不能从心里接受。
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
...
您的问题应该含有两个:
1.您对弟子规不接受,尤其是“入则孝”部分根本不能从心里接受,教孩子不安心,是吗?
2.还应该隐含着另一个问题:就是经典教材的选择问题。
答
1.您心里不能接受弟子规,前几天我在本网看过有人说不能接受论语的某些部份,这问题应该是一样的,再推一下,有人说经典里有糟粕不应该全盘接受,也应该是同一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您去找一下百问千答,有很多的答案,弟子规的问题,以前也有人问过类似的,我觉得或许可以解您的疑?王教授的回复如下:
有关古人之规矩,与现代之观念不合,这个意思,我也曾在说明手册第六节儿童读经实务教材问题中,提到:对于合不合现代,不必太过在意,因为藉事可以显理,古事可以今用.....。善用者,只管心地之正不正,不必计较事事是否皆直接可套用。又如果一本书大部份是非常合用的,只有少部份不甚相合(当然不可以是明显的错误),那这一部书已经值得读了。
再说,如果不想读弟子规也没关系,但总要有点生活规矩要学,请问拿什么更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你不能只说弟子规不好,请拿出较好的看看!这时将发现弟子规是还不坏的,可以拿来读背,拿来实行的。如其中果真有一两句不合时宜,把它放着就是了,相信老师家长也不至于迂腐到会强制逼着孩子做。所以这个问题是假问题,只是还没真正教读经的人,就想了一些罕见的难题来难倒自己,难倒别人而已。——凡事,分清本末,先后。凡问题,深入一层想想,就容易解决了。
2.“教材”的问题,“儿童读经”教育要选择的教材是经典,经典的选择每个人想法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又都差不太多,只有很少的分歧,这里我把王教授以前的回复帖在这里供您参考:
编选中英文经典教材的标准
日期:2005/03/15 发言人:二猫
主题:致王教授﹕对英文经典选材的疑问
日期:2005/03/15
发言人:王财贵
此事盖难一二言尽之,纵或尽之,亦难令千万心相孚也。
我前几年,刚编完前六本中文读经本(学庸论语、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孟子、易经、诗经等),即请我一个学生,是ABC,希望他帮我选几本英文经典来,他考虑了数个月,终于告诉我:在英文古今的著作中,实找不出像中国四书五经那样句句精华的简要经典。
所以,我自己花了数年考察,选了七册英文读经本(其中且两册不是以经典身份出现,算来也只有五册而已)。不过,我深自知非英文专家,所以敢于冒昧者,只是想抛砖而已。因为好在我不是教育部,不会对社会有任何限制,希望别人也来选编,如果有英文专家愿意来做,应当比我做得好才是。
曾经也有人问,我编读经本的标准何在?
即使是中文,除了学庸论语、老子庄子、诗经易经,可说字字珠玑外,其它莫不或部头太大,或难免泥沙杂下,故也只好择取选编。如书礼春秋、古文、诗歌词曲,往往都是百中取一,甚或千中取一。面对满目琳琅,何澣何否?TO BE OR NOT TO BE?去取之间,实煞费心。有的篇章选了又弃,废了又选,又和友朋学生孩子商量,举棋不定者久之,生怕有鱼目之混或遗珠之憾,而对不起天下孩子。此情此意,实天地鬼神所共鉴之(我是说连打字行的老板都已不耐烦)。由此想见古人选文之难。即如唐诗三百首,亦是从十百万首之中精拣而出,但如质疑何以放着杜甫的皇皇大作秋兴八首不顾,而选打起黄鹦儿,莫教枝上啼;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等,责问渠标准何在?恐衡塘退士一时亦难以自解也。
然而我的标准何在?自十年以来,亦略有可以说者:依序如下:
一,义理上的深厚高明。
二,文学上的优美瑰丽。
三,文化上的影响流传。
四,社会上的哙炙人口。
五,性情上的恬适自在,隽永可人。
虽然已有标准,但,其衡量轻重,亦多取之在我。一人之见,盖难辞井蛙之咎,一人之心,亦恐难厌于天下人人也。诚知罪过,而不得免焉。
往者已矣,亦任之而已,他日再有所编作,当更慎之,以补前非也。
总之,多谢故人,而有如此之提示,甚为感激。尚望他人于此主题,亦多所讨论,以精益求精。非直为我个人,亦为天下读经儿童也。
还有王教授对经典教材的分层,我找不到原文了,记得基本如下:
第一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第二层:老子、庄子、诗经、易经
第三层: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古文
第四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童蒙读物
这里再附上读经教育实施的四个要领(您注意看二):
一,及早读经,愈早愈好。从胎教做起,为原则性的最早。自未出生至百岁人,从知道的那一刻读起,是为各个人的最早。
二,老实读经,愈老实愈好。读真正的经,如从论语读起,是教材上的老实。只管呆呆地读,不解释,没花俏,是教法上的老实。
三,大量读经,愈大量愈好。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读尽可能多的经文,反复尽可能多的遍数。
四,快乐读经:以上三点做到了,快乐之情,自然源源而来。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0-9-29 14:2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