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春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花的读经生活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4:0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0 envcmx@163.com 的帖子

《大学》里面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读经和其它比,读经是本,其它是末,读经较重要,其它轻,但不是对立;

孩子和大人比,孩子较重要,所以一切先以孩子为主,把孩子的每一天该怎样过想清楚,大人是附带的,不可以把自己弄得很疲劳,而孩子还在那里蹉跎;

孩子和大人比,孩子读经是需要着急的,大人可以缓一缓,在时间出现冲突的时候,以孩子为主,以培养出孩子的自觉为最终目标;

所以,其实事情是很简单的,把孩子的每一天规划好,开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改进,而不是热情过份,遇一点挫折就放弃。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寺男 + 1 + 1 说的真好!
bwwdxs + 2 + 2 学习了,我需要这样的老师教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0-9-28 14:44:19 | 只看该作者
留着脚印:我要好好读经,多简单的一件事呀。没气时,就上春花姐这来,让姐姐帮我充足气,好让我跑得更远。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春花 + 1 + 1 呵呵,没问题。我会倾我所有而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0-9-28 16:3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ernels 于 2010-9-14 20:04 发表
春花大姐,你培养出两个清华大学生和你对读经的执着我们都很钦佩,只是请你不要老是把别人给你的短信贴出来好不好


这样没什么不好的!因为贴出来的都是在回答人家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许其他的妈妈们也会碰到,正好解答了不是很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0-9-28 17:11:34 | 只看该作者
把春花姐的经验打印出来了,慢慢看!时不时复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0-9-29 00:47:2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心里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问问春花大姐,又觉得自己太浅薄了,但不问,心里还是有结。
    这个结就是关于《弟子规》,目前我也就读过《三字经》《老子》《论语》部分,《弟子规》。
    我就是想问问大家怎么看待弟子规的,真的以弟子规里面的“规”来熏自己的孩子的吗,可是我自己都不接受弟子规里的规矩,如何来熏孩子呢。
    弟子规里的“入则孝”有些部分感觉根本就不能从心里接受。
    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0-9-29 09:03:16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新叶 于 2010-9-29 00:47 发表
最近心里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问问春花大姐,又觉得自己太浅薄了,但不问,心里还是有结。
    这个结就是关于《弟子规》,目前我也就读过《三字经》《老子》《论语》部分,《弟子规》。
    我就是想问问大 ... [/quot

您哪些不能接受呢?有些方式我觉得还是可以变通的,只要宗旨,主要精神不变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0-9-29 10:07:05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有时候教孩子怎么怎么的,可大人又做到了几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4:12: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0-9-29 00:47 发表
最近心里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想问问春花大姐,又觉得自己太浅薄了,但不问,心里还是有结。
    这个结就是关于《弟子规》,目前我也就读过《三字经》《老子》《论语》部分,《弟子规》。
    我就是想问问大家怎么看待弟子规的,真的以弟子规里面的“规”来熏自己的孩子的吗,可是我自己都不接受弟子规里的规矩,如何来熏孩子呢。
    弟子规里的“入则孝”有些部分感觉根本就不能从心里接受。
    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
...


您的问题应该含有两个:

1.您对弟子规不接受,尤其是“入则孝”部分根本不能从心里接受,教孩子不安心,是吗?

2.还应该隐含着另一个问题:就是经典教材的选择问题。



1.您心里不能接受弟子规,前几天我在本网看过有人说不能接受论语的某些部份,这问题应该是一样的,再推一下,有人说经典里有糟粕不应该全盘接受,也应该是同一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您去找一下百问千答,有很多的答案,弟子规的问题,以前也有人问过类似的,我觉得或许可以解您的疑?王教授的回复如下:


有关古人之规矩,与现代之观念不合,这个意思,我也曾在说明手册第六节儿童读经实务教材问题中,提到:对于合不合现代,不必太过在意,因为藉事可以显理,古事可以今用.....。善用者,只管心地之正不正,不必计较事事是否皆直接可套用。又如果一本书大部份是非常合用的,只有少部份不甚相合(当然不可以是明显的错误),那这一部书已经值得读了。


再说,如果不想读弟子规也没关系,但总要有点生活规矩要学,请问拿什么更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你不能只说弟子规不好,请拿出较好的看看!这时将发现弟子规是还不坏的,可以拿来读背,拿来实行的。如其中果真有一两句不合时宜,把它放着就是了,相信老师家长也不至于迂腐到会强制逼着孩子做。所以这个问题是假问题,只是还没真正教读经的人,就想了一些罕见的难题来难倒自己,难倒别人而已。——凡事,分清本末,先后。凡问题,深入一层想想,就容易解决了。





2.“教材”的问题,“儿童读经”教育要选择的教材是经典,经典的选择每个人想法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又都差不太多,只有很少的分歧,这里我把王教授以前的回复帖在这里供您参考:


编选中英文经典教材的标准


日期:2005/03/15  发言人:二猫

主题:致王教授﹕对英文经典选材的疑问

日期:2005/03/15

发言人:王财贵


此事盖难一二言尽之,纵或尽之,亦难令千万心相孚也。

我前几年,刚编完前六本中文读经本(学庸论语、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孟子、易经、诗经等),即请我一个学生,是ABC,希望他帮我选几本英文经典来,他考虑了数个月,终于告诉我:在英文古今的著作中,实找不出像中国四书五经那样句句精华的简要经典。

所以,我自己花了数年考察,选了七册英文读经本(其中且两册不是以经典身份出现,算来也只有五册而已)。不过,我深自知非英文专家,所以敢于冒昧者,只是想抛砖而已。因为好在我不是教育部,不会对社会有任何限制,希望别人也来选编,如果有英文专家愿意来做,应当比我做得好才是。

曾经也有人问,我编读经本的标准何在?

即使是中文,除了学庸论语、老子庄子、诗经易经,可说字字珠玑外,其它莫不或部头太大,或难免泥沙杂下,故也只好择取选编。如书礼春秋、古文、诗歌词曲,往往都是百中取一,甚或千中取一。面对满目琳琅,何澣何否?TO BE OR NOT TO BE?去取之间,实煞费心。有的篇章选了又弃,废了又选,又和友朋学生孩子商量,举棋不定者久之,生怕有鱼目之混或遗珠之憾,而对不起天下孩子。此情此意,实天地鬼神所共鉴之(我是说连打字行的老板都已不耐烦)。由此想见古人选文之难。即如唐诗三百首,亦是从十百万首之中精拣而出,但如质疑何以放着杜甫的皇皇大作秋兴八首不顾,而选打起黄鹦儿,莫教枝上啼;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等,责问渠标准何在?恐衡塘退士一时亦难以自解也。

然而我的标准何在?自十年以来,亦略有可以说者:依序如下:

一,义理上的深厚高明。

二,文学上的优美瑰丽。

三,文化上的影响流传。

四,社会上的哙炙人口。

五,性情上的恬适自在,隽永可人。

虽然已有标准,但,其衡量轻重,亦多取之在我。一人之见,盖难辞井蛙之咎,一人之心,亦恐难厌于天下人人也。诚知罪过,而不得免焉。

往者已矣,亦任之而已,他日再有所编作,当更慎之,以补前非也。

总之,多谢故人,而有如此之提示,甚为感激。尚望他人于此主题,亦多所讨论,以精益求精。非直为我个人,亦为天下读经儿童也。


还有王教授对经典教材的分层,我找不到原文了,记得基本如下:

第一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第二层:老子、庄子、诗经、易经

第三层:诗词歌赋、诸子百家、古文

第四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童蒙读物


这里再附上读经教育实施的四个要领(您注意看二):



一,及早读经,愈早愈好。从胎教做起,为原则性的最早。自未出生至百岁人,从知道的那一刻读起,是为各个人的最早。

二,老实读经,愈老实愈好。读真正的经,如从论语读起,是教材上的老实。只管呆呆地读,不解释,没花俏,是教法上的老实。

三,大量读经,愈大量愈好。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读尽可能多的经文,反复尽可能多的遍数。

四,快乐读经:以上三点做到了,快乐之情,自然源源而来。

[ 本帖最后由 春花 于 2010-9-29 14: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新叶 + 2 + 2 我慢慢地消化
寺男 + 1 + 1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4:3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湘叶 于 2010-9-29 10:07 发表
是啊,有时候教孩子怎么怎么的,可大人又做到了几分呢?


这个问题和新叶妹妹问的不是一样的,您的意思应该是:大人做到了,才能教孩子。这应该是身教与言教的问题,大人做不到就不能教孩子,试问我们现在有几个大人能教孩子呢?呵呵,基本上没有能教的了,那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由匹夫匹妇教出圣贤之才,这才是教育的大手笔,也才会一代比一代强,我把王教授的回复给您粘过来一些,一定可以给您解疑:

日期:
2003/10/19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再次多谢ZHENGWEI的提供精釆的老法师语录。文中流露老法师智慧之高明与淑世之心切,如暮鼓晨钟,令人感奋不已。您所花费的心血是甚有价值的。
先读论语老子,乃我多年来之主张。我想一个有深度文化教养的人,自然易存善念,易有善德。故我一向不强调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以太多"德行"来要求他。儿童宜以"自然天真"为主。我以为只要不至于"恶劣",即不必太加约束。
当然我不反对要求孩子"有德",而""是难教难学的。表面的要求,虽说习惯可以成自然,但自外之规范,毕竟不是"道德"之所以为道德的真实所在。所以我想用经典的陶冶,期待其久后的自觉自证,才足以成其君子之德。
若论成德之教,自宋明以来,即以四书为重,如弟子规亦只取论语一章衍绎而成。因此,一个善教善学者,论语足矣。
另外,针对一般所谓"言教不如身教"的话,我有进一步的说法。说"身教不如言教",要父母亲或老师当圣贤君子,当德行的典范,是相当不容易的。若无圣贤君子之德,便不足以教学,则太为难当今父师了。所以不管父师之德如何,只要赶快以圣贤君子之""教孩子,亦将有甚大之效果。如果家家教读经,我们当可期待下一代比我们这一代好。——当然,教读经的父母老师,大概不会恶劣到那里去。也就是只要以平常心教读经即可,不要增添了父母教师的不安。这样人人才敢教读经,这个文化传统才不会断絶。只要护住此智慧之传统,吾族人才贤圣,自然日渐辈出矣。经教不彰,管教将亦无大用也
不过,让孩子读读弟子规三字经,也是好的。其文义较浅显。有时父母老师可以借用其中字句来管教,甚至大人自已也可就此好好反省一番。
又就认字来说,亦有相当之便利。总之,读弟子规三字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以后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强弟子规的倡导。虽然论语一时难用,弟子规却马上可用。但依然是论语为主,弟子规为辅。盖物有本末而事有终始也。
若以学习角度来看,如先习论语,其基础可以增进学习弟子规三字经之能力。先读弟子规,对习论语却无多大帮助。此点甚应注意之。
又,依我所听到的经验,先教论语四五篇后,再教弟子规三字经,每种在两三个星期内就可背完。所以台湾以及大陆所有读论语的人,几乎都会读到弟子规三字经,故似不必太过提倡。倒是有许多读弟子规的人,却一直没读论语。因为不敢读论语,认为论语太难了,真是可惜了一辈子。
不过,只要认真教读经,对这个问题,是不须要辩论的。因为我所看到的是:真有志教弟子规三字经者,一定会再教论语老子。真知道教论语老子者,一定不会放过弟子规,三字经。
所以,最终的关键是,这个人是不是真知道要教读经。如真知道,则从那里读起,总不是问题,请ZHENGWEI放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0-9-29 15:27:2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怪我没写清楚,就是孩子能看着书自己读的时候让孩子自己读最好了,没有认字、不能拿书的小孩子,可以跟读,跟读的过程中让孩子多看字,多自己拿书,逐渐过渡到自己拿书读,“这种方式”含有分解开的三步:一是张口念、二是看书、三是认字,您可以一步做到位,不能一步到位,就分清主次,先开口、再看书,这样逐渐就认字了,认字由少到多,最后就能自己拿书读了,这样孩子的读书能力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您的宝宝已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已经自己能拿书读了,呵呵~



  我们的老子是他自己拿书读了。但易经还是我们一起读的(一起读。不是我读一句他重复一句),只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完计划的量。他自己读的话,就没读老子时那么行云流水了,但也不卡,只是会读得慢一些(他会每读完几句就眼睛东看看西瞧瞧、伸个懒腰……不会像读老子那样,一口气就读下去了)。

我就在想,是继续这样一起读(读完计划的量)? 还是让他自己一个人读(能读多少算多少)?或是我们继续一起读到100遍,才让他自己读?

这几种安排法,时间都是不变的,只是读的内容的多少不同。我们一起读,是想他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能多重复几遍。他一个人读,同样的时间,读的量就少了。

您看呢?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xly2004 于 2010-9-29 15: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0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8:12 , Processed in 0.15986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