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reamu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高年级必须掌握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题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0-9-7 14:15: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reamur 于 2010-9-7 12:27 发表
从发言中就能看出,jiangying版主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一直在反复强调解方程、项是在学校都讲过了的(连我把帖子标题更改以后都还不依不饶,严谨的吓人啊,哈哈);还坚定地认为现在小学的数学比我们当年简单;我们当年小学就学过方程了...也许您的记忆没有错,您说的是事实。可是我认为大部分家长花了很多时间来到论坛,其目的不是为了求证我们当年学过方程没有?我们当年的题目是不是比现在难?我们究竟是小学学的方程还是初中学的方程?...


呵呵,看到说现在数学比以前难的我都忍不住要反驳。

我关注的有点不一样。我认为孩子学习,尤其是理科学习,受家长影响很大的,家长一来就说这个怎么难,那个我又没学过,孩子就有畏难情绪了,所以家长的定位非常的重要。

就这点来说,求证我们当年学过方程没有?我们当年的题目是不是比现在难?我们究竟是小学学的方程还是初中学的方程?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方程是解题的万能钥匙,而不是数学思维的万能钥匙。数学是理科的基础,思维才是最关键的,仅仅满足于解题是不够的。
推荐这个帖子,可以看看

http://bbs.etjy.com/thread-148795-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0-9-7 15:43:3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我女儿也是六年级。数学一般,感觉这方面不敏感。现在也就英语好。正好来学习,要求不高,能应付学校考试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0-9-7 16:56:44 | 只看该作者
首先祝贺dreamur版主走马上任,刚刚看到上任的帖子。有点不关心论坛大事……

非常赞成29楼的这段话:”如果有些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数学比较差,直接多下点功夫学习用方程解题可能会是一条捷径。“  因为初中以后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方程,六年级打好方程的基础非常必要。以前看过哪里提过,有些奥数高分者到了初中不会方程,导致数学下坡,可能是奥数培训的囫囵吞枣、不明所以导致的。一个数学思维好的孩子不会列方程,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么说,dreamur版主通过方程使女儿找到了学数学的方法,重建了对于数学的信心,无论如何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有了这些经验,马上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更是令人感动的事情,我自愧不如,我的帖子大家都反应看不懂,我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阐述的更清楚一些。至于数学水平,自从来到论坛后,见识了好多大腕,我也是自愧不如,象QQyou,jiangying给你推荐了他的帖子,在数学园地颀颀妈妈的帖子你可以找找看看,他解决了好多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前面有人提到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尽量不用方程做题有利于数学思维。楼主把题目改了,不想就这个问题讨论了,我也只提及一下,不再讨论。我想说的是,楼主可以利用女儿对于方程的兴趣,继续开发她的数学潜力。也算是对我21楼观点的一个阐述。

方法是这样的:(见下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9-7 17:2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3 人生有几何 的帖子

30楼的例一给出了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和差问题,我也见过几个小学生,他们都知道公式,却不知道公式是怎么来的。其实列个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找到答案。
x+y=20
x-y=14
两式相加,大数=(和+差)/2,两式相减,可以求得小数。

剪二大二小四条小纸片,一大一小拼接起来代表和,从大的上按小的尺寸折叠下一块代表差,就会找到答案(把代表和差的两片纸条拼接起来正好是大的两倍)。画图也一样。

这样就可以解释了和差问题的公式。但是遗憾的是,老师只给出公式,没有给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公式。


对于第二个问题,看着楼主列出的的方程,我一下有了把差加上16,和减数相等了,相应被减数也增加了16,和增加了32,被减数变成了减数的2倍,即可以求出减数=(388+16+16)/(2+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9-7 18:03:5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小学高段的方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初中会遇到更多的方程,更重要的是在于方程是连接常量思维和变量思维的桥梁,方程的基础好,初中的函数理解起来就会更容易,函数的理解将直接决定初中代数的好坏。

前几天我写过一个帖子,从自身的经历来看孩子的数量思维发展道路http://bbs.etjy.com/thread-207235-1-2.html。恰好一个阶段对应基础教育三年,我相信编制课标的专家们是有这样的考虑的。

这是QQ的另一个帖子,一并推荐
http://bbs.etjy.com/thread-156849-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9-8 14:07:34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是我们初一的内容,没想到楼主给提前了;小学数学一方面要锻炼思维,一方面如果要稍微讨巧的话,学些方程式很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11:41:24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大家的发言,又仔细研读了jiangying版主和人生有几何推荐的强帖,真正获益良多,眼界大开!

其实,每个家长都应该是孩子的良师益友,我们的言行、学识、人生观时刻在左右着孩子。可是,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每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观点上出现“百家争鸣”是再正常不过了,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让不同的家长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像药店里药的品种多了,才能治“百病”。

我们每个家长都是孩子的“COOKER”,只不过我们加工的原料不是菜米油盐酱醋,而是知识,加工能力每个人也各不相同。DREAMUR充其量只不过是在帮孩子炒几个“家常小菜”,而qqyou、jiangying版主等则可以考虑为一些优秀的孩子烹制“满汉全席”。

很感谢人生有几何对我发言的补充!您所说的:“老师只给出公式,没有给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公式。”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认为这是很多孩子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等差数列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都学习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但是很多孩子到了要用的时候却发现把公式给忘记了。我经过深入思考,总结出了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教学的新方法(具体请参阅我的《育儿实录》一贴)。效果不是一般的好。以前女儿怕碰到等差数列的题目,现在碰到了就来劲!

人生有几何对我所举的和差问题的例子的补充说明非常精彩。我本来还打算另外撰文专门阐述和差问题、和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公式推导及应用方面的问题,而且思路跟您也是不谋而合,现在没必要了,补充说明一点即可。我当初是用画线段的方法帮助女儿理解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效果也是很好。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吃饭,和朋友的小孩聊到了和差问题、和倍问题,他对这两个问题的公式的来龙去脉不甚明白,我在饭桌上拿了几根牙签就让他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清楚了。

所以,我们在为孩子烹制“知识大餐”的时候,更重要的还是要传授孩子们一些“烹饪技巧”,让他们能学会自己“做饭”。这样我们才会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0-9-9 14:15:3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今年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方程了,确实有好处,很多题目迎刃而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9-10 11:52: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今年五年级了,正好用的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10-9-13 12:37:28 | 只看该作者

"数"果累累

将周末的学习总结出《"数"果累累》一文。由于文中的一些数学符号在论坛无法显示,故上传至百度文库,请有兴趣的家长移步百度文库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8 , Processed in 0.18597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