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lp5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儿元元的英语学习记录(小升初提高版)

[复制链接]
641#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0:29:5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数学视频时间不多,平均到每天就15分钟。元元从不主动看,但每次一看就比较投入,我能感觉到她对目前学的几何内容很感兴趣。每次视频中一出现例题,元元就会让我按暂停,自己先做,一般她都能做出来,然后让我继续放视频,发现视频中老师讲的思路和她的一模一样,她就很高兴。有时,老师用另一种方法,或好几种不同的方法,也让她打开了一些思路。

每次,学完视频,我都大声对元元爸说:“元元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涨了呀!”,我知道元元在自己房间一定听到了这句话,我都能听到她由于得意而发出的“哏哏”的声音! 建立起孩子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对以后学好数学很重要!

打好基础,建立自信,培养兴趣! 孩子上道后,我再慢慢隐退,说心里话,数学不像英语,我能引路的时候不可能长,我自己那可怜的数学水平是绝对带不出高水平孩子的,还得靠孩子自己!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2-13 10:3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2#
发表于 2010-12-13 10:57:27 | 只看该作者
元元妈妈,视频是直接在网上看还是你购买的网上教程啊?麻烦说说啊!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hlp525 + 3 + 3 602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1:03:02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元元在家学数学,我还是能起部分作用的。

比如,昨天,元元做完题后给我讲题时,直接认定内错角相等,原因是图形中的两条线看起来平行。我跟元元说,数学是很严谨的,结果不是看出来的,是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只有在证明这两条线确实平行的情况下,才能毫无疑义地得出,由这两条平行线形成的内错角相等的结论。事实上,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只说明位置关系,而没有大小关系。

另一个例子, 过平行的两条直线间的一点做平行线。元元会说过这一点做一条直线平行于原两条直线。实际上只能这么说:过这一点做一条直线平行于原来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做出的那条直线是否平行另一条直线要通过平行线的传递性来证明。

陪着女儿学数学,我知道了很多她思维上的误区和概念不清的地方,可以有的放矢地给她指出来,并强调一下,对她还是有些帮助的。

除了偶尔的说明和强调,大多数情况下我只是女儿的同学,和她一起看视频, 一起做题,一起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4#
发表于 2010-12-13 11:27:40 | 只看该作者
元元妈妈,真是不好意思,早就把你推荐的龙门书局的三点一测放入购书收藏夹了,却把这个帖子上面的精华部分没有细细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1:55:55 | 只看该作者
老毛病,话匣子打开收不住了,再多说两句。

在陪元元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元元对于有些概念题,基础题慢慢都能理解,都能做对!但速度太慢!一道题能想半天。我知道,她还没形成好的解题思路,思路太散,没有聚焦。

比如,有一道题,我几秒说出答案,元元能花五分钟以上。这个速度是不能应对当前的教学速度的。 这是一道什么题呢。实际上,已知条件给了两条线平行, 还给了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求,某个角度。  我的思路是高度聚焦于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是平行线,一定和平行性质、定义,公理什么有关,再看角平分线,想着被平分的这个角一定要被求出的,要么是一半的角,要么是求全角, 这时再看看所求的角和这个被平分的角的关系,再有选择地使用平行线的性质。

整个过程,我没去想其它的内容,聚焦于所给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有时还要注意一些隐含的条件如平角180,直角90,三角型内角和180)!

以上看起来简单,可元元的思维还没有这么sharp, 她做题时,先看看图,看看题,再看看图,半天思维才聚焦!有时她都能忘了给的已知条件是什么?看到元元想半天,我心里纳闷啦,心想她这小脑袋瓜想什么呢

等我有空我想把我的解题思路和她分享一下,同时多找一些同类典型例题来快速练习,来强化一下思维的快速定位,提高解题速度。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2-13 13: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hyxxc + 2 + 2 这里面似乎存在一些应试技巧,和女儿上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6#
发表于 2010-12-13 13:18:12 | 只看该作者
平行是理论上的,画得平行或不平行,只是试图表示平行或不平行或平行不平行有待证明,画的再平行,也非真正的平行,因为真正的平行是理论上的,这种“理论上的”也就是平面几何也即欧几里得几何的方法论含义。

在几何题中,只有两种情况是真正的平行,而不论画的如何:一、题中已经说明,某两条直线是平行的(就是这是已知条件);二、根据已知条件,证明了某两条直线是平行的。

解题快慢我想取决于兴趣大小、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以及熟练程度。前二者需要意志来帮助,或可得以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3:40: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我提到的解题思路也就是常规解题思路。老师们天天告诉学生们:从已知条件入手,或相反,从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或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学生们对老师这句话的重视程度和理解程度不同会带来很不同的结果。

我想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落实。通过讲解和有针对性地练习强化这样的思路,让元元头脑一片空白的时间少点再少点,做题就直奔主题。这个说起来容易,实际要做好,是要有基础的:首先孩子对相关概念清晰,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快速想到与已知条件相关的各种性质,定义,公理,定理等),最后要花时间练习形成思路。

学英语时,大家都知道用语音来帮助记忆单词效率最高。说起来简单,就我知道,真正没有几个孩子能应用得很好。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思路要孩子们真正能落实,实际上涉及很多方面, 如,要有拼读知识,已经进行过拼音记单词意识的培养,平时大量听过各种单词的发音,等等。。。。

所以,有时一个简单的思路对孩子而言不简单,是要经过学习,训练而慢慢形成的。

[ 本帖最后由 hlp525 于 2010-12-13 13: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ucylily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8#
发表于 2010-12-13 14:25:55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头脑一片空白”的状态我估计成因很复杂,这实际与解题意愿和解题时自身心理状态有关,即使解题者自己没有意识到。我上面说的“兴趣大小、注意力集中的程度”说得似乎还不足够明白,下面补充一点。

前几天女儿做一题:一个正方形场地,边长各增加200米后,面积增加了36公顷,问原正方形场地面积。还没画辅助图就来问, 这就是她心底已经处于半放弃的状态,此时她可能随便做,可能问大人怎么做,但不会自己认真找步骤找思路。她希望快点结束这件事,而不是真正试图自己解决这件事。所以兴趣和注意力不佳转化为解题时心理状态不佳再转化为上述解题的实际状况。也许换个时间她不会这样(因为有点类似之题做过,主动画过辅助图;比这难的题目做过,也主动画过辅助图),但此时此题她是这样。那么久而久之呢?所以这个缺口有两个害处,一是此时此题,二是为坏习惯添砖加瓦。而据我观察,有些孩子数学考试时很多题目不会做,很多正是因为对思考的半放弃或放弃而不完全自知或不自知。

因此将孩子调整到上佳的学习状态是最重要的。楼主讲的学习英语拼写我觉得大致是一个道理。未掌握的孩子也即未将此放在心上,并试图去解决……只是这个问题往往更隐蔽,因为硬记住的单词使情况不好判断。

那么如何将孩子调整到上佳的学习状态?减少指令性学习时间是一。但这个,孩子越大越难做到。二是老师家长有意识的提醒,提醒孩子有意识的用意志力去调整学习时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3 15:1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48 qsqsqsqs 的帖子

你说的情况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情况。

可元元还真不是这样的情况呢,她从小就养成了尽快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时注意力很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能力问题!

前一阵,用基础视频和辅助讲解的方式把基础打实了一下,现在在孩子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进一步解决效率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lucylily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0#
发表于 2010-12-13 15:42:48 | 只看该作者
元元以前的楼我还没爬过,先在这里记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3:24 , Processed in 0.45713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