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kyhy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进行中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6-2 15:42:40 | 只看该作者
从不把读经想象的很玄幻,能治百病!就抱着一颗平常心,让孩子读,很好!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kyhyh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0-6-2 16:2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0 zkyhyh 的帖子

诵读经典,方法换了很多次,读的样数越减越少,从一开始的七八样减为指读《论语》一样,从NN7,改为NNN了,早晚两次,每次读《论语》两篇。
================================================
我的经验是:如果样数读多了,把全本读熟的时间就拉得太长了,孩子会很烦,我自己是一本一本地读,每一篇读个20到30遍,就不管了,再读下一篇,这样一篇一篇读完后,从头读到尾,越熟越愿意读,读到五十遍左右时,就比较舒服了,这时,可以读一点新的,每天新的量100个字左右,读20-30遍,。。。就这样进行,具体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复习地多一点,比如说一本《论语》,你可以一直读到300遍,不要小看这个复习哦,读100遍以后孩子就会喜欢了,只要你不要要求太多,什么字正腔圆了,什么对不对了,孩子读错了,你可以告诉他,错了就提醒,不必非得要求改正,要有这份耐心,不要以为已经提醒过了孩子还不改,就放弃了,不一定说到多少遍的时候孩子就会改的,或者是有些无关紧要的不改也罢,一本读的特别熟的时候,整本书的气氛熟悉,就好像孔子子已经进入了他的生命中似的,孩子的读书能力会有比较大的提升,一本《论语》读过300遍之后,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是孩子自己的,虽然他表达不出来,他也会在读下一本时用上的。

新的内容安排在周六和周日读通顺,周一到五,早晚两次,分别通读《论语》两篇或者一篇加周六日的新内容几遍,但要听周六和周日准备诵读的新内容或者其他的经典,听的时候不要求指字,就当背景音乐,不管孩子在干什么。
========================================================
这个方法真好,周六周日读新的,比如每天计划读100个字的新量,那周末就把700个字读熟,养成习惯,方法不变最好,这样孩子就不会东想西想了,这是我的经验,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
   
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孩子,吸取他人好的地方,不断调整自己的做法,坚持诵读,但是不再是大量的、多样化的,不再羡慕专家说的快乐读经,也不再追求自己的孩子能快乐读经,快乐读经只是理想状态,目标太理想化不好,我们还是老实读经,把诵读当作每天生活中必须的,做不到快乐,就少读一点,少读一点,孩子就有这份耐心,或许还能找到一点快乐,若是大量的,挑战孩子的耐心,孩子反而更不开心。
=======================================================
快乐的含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儿子在读《论语》的时候,我是不让他们背的,我说就读就行了,读一百遍,可是儿子不听,他们非按自己的方法读不可,就是硬背下来,背下来后,再背100遍,那我也没办法,也就随他们便了,我只是鼓励孩子,效果挺好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经验,我觉得方法可能是千差万别的,怎么做帖心,自己是能体会出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zkyhyh + 1 + 1 谢谢大姐~~~~~~~~~~~~`
tracylin2002hk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0-6-3 10:08:5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主要读论语,三字经只是在玩和休息时放着听.学校每天放学时也会在广播里放三字经,他已经听会了前面几句能背下来了.又上学又读经还要学英语,时间实在不够.我们的英语还没有读经,还是用教材来学,放童话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zkyhyh + 1 + 1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0-6-3 12:49:18 | 只看该作者
转一篇文章,觉得说得也很有道理:
=================================

读经要一门深入吗

本来,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问题。但是最近很多人都在提,有人认为读经要一门深入,也有人认为同时可以读几本书。

认为同时可以读几本书的,主要是担心孩子读一本书会产生枯燥情绪,所以可以论语读一段,老子读一段,周易读一段。轮换着读,来缓解枯燥的情绪。其实对孩子来说,老子和论语几乎没有多少区别。如果孩子读累了,就让他们休息一会儿,没必要三本书同时来。如果三本书同时读,意味着,每本书读的量都要减少,而且孩子的记忆是零散的。但是为什么如此宣传呢?大概是出版商想多卖出去几本书吧。不过这样读,也未必就不对,只是不是必须这样读。

有些人认为读书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一部经典没有理解透,就不要读下一部经。比如:先读10年金刚经,通了,再读别的。其实这一种方法也是很不可取的。事实上,一个人在只读一本书的情况下,无论读多熟,也不可能理解通透,除非这本书非常肤浅。很多国学大师,他们研究一辈子国学,博览群书,对周易、论语一样的经典,尚且存有非常多的疑问。更何况只读一本书呢!
读经不应该叫做一门深入。而应该叫做一本一本的读。就是把一本书完全背诵完以后,再读下一本。比如:《论语》读完,读《大学》,然后再读《中庸》、《孟子》。这样的读法,比较容易培养孩子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当然读书法多种多样。我赞成书法家田蕴章老师的一段话。他说“写字,要一门深入,只专一个体,甚至一个贴,甚至一个字。把一个字写好,就触类旁通了。但是读书要先博而后精。不广博就无法精通”。

比如:读论语,自己有一部分理解。但是读完《左传》以后,对论语的理解就更深入了一点,读完周易以后,又深刻一点。读完更多的书,都会对理解论语有帮助。反过来,论语精通了,又对理解其它的书有辅助作用。这就是学习的次第,切不可试图读一句,就通透一句。这是不可能的。
读书法很多,条条大路通罗马,此篇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9:4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春花 的帖子

谢谢春花大姐哦~~~~~~~写字,要一门深入,只专一个体,甚至一个贴,甚至一个字。把一个字写好,就触类旁通了。但是读书要先博而后精。不广博就无法精通~~~~~~~~这句话我非常赞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9:46:23 | 只看该作者
背诵熟内容 指读新内容
      2010年06月17日   星期四   6岁又20天      
      
      翻看上一篇的读经日记,是6月2日的,今天是6月17日,这两个星期内,发生了重大的事情,孩子的外公走了,去了另外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孩子的读经有所松懈。

      6月2日那会,孩子读的是《泰伯第八》,现在孩子会流利地读《子罕第九》了,《乡党第十》前一部分也会读了。

      孩子听的时间越来越多,只要一有机会就让放录音,重复地放着,不管孩子有没有在听,其实,肯定会有认真听的某分钟或者某秒,在孩子练习毛笔书法的半个多小时里,肯定会播放,已经播放习惯了,昨天《乡党第十》第二部分播放了几遍,孩子问“孔子怎么读成红紫了?”我翻书给孩子看,的确是红紫不是孔子,说明在听呢,前两天播放几遍,孩子听进去了反映出来的不是很明显,到第三四天,就明显了,外化了,孩子能把听过的内容读出来了。读的时间相对减少,对听孩子不反感,读,就要看孩子心情了,但是一天两次,每次10分钟,不管孩子反抗与否,还是要读的。

      孩子在诵读的过程中,有两点小小的改变。

一、背诵

      之前我没有要求孩子背诵,读得非常流利的,请孩子一气呵成,读完一篇,读得不怎么流利的,请孩子点着字慢慢读,现在,孩子读得相当流利的,比如《雍也第六》孩子可以尝试背背,孩子说背不出,我说试试,没想到整篇只提醒了两处,其他一字不落地背诵完了,孩子很开心,小有成就感,背诵不是目的,但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能增强兴趣。

二、只指读生疏的内容。

      新内容的学习,一般是听录音,听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再让孩子指读,每一次,孩子诵读已经能读流利的两篇后,我让她尝试读一小段或者几小段,发现孩子能认的字越来越多,生字借助拼音,即使不听一遍录音,孩子还是能独立慢慢地读下来,虽然速度慢了,但是我觉得这样做也有好处,一则孩子有成就感,二则对孩子识字更有帮助,孩子读流利的内容,不喜欢指读,就目视,我发现孩子流利诵读的时候,读的字和看的字不太合拍,这也难免,我也允许,如果一定要让孩子指读熟悉的内容,很多时候,孩子都不耐烦。

      以后指读这方法就用在新内容的学习上,想想我自己也是这样,生疏的东西,需要一字一字看的,指着字是为帮助自己不漏字,不读错字,但是背都能背了,再指着读,速度难保证,越点越浮躁,纯粹是为了识字,搞坏心情,不点也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6-22 11:32:33 | 只看该作者
用耳朵学经典
2010年06月22日   星期二   6岁又25天     
       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通过对来自美国、香港、日本的5300名孩子进行学习方式偏向的测试后,发现孩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约37%的孩子可以归结为触觉学习者,他们主要通过移动、触摸、行动来进行学习;约34%的孩子可以归纳为听觉学习者,他们主要通过声音、音乐来进行学习;约29%的孩子可以归属为视觉学习者,他们主要通过图像来进行学习。看到这个报告,我不得不再次信服,听在孩子学习过程中起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对小小孩。

       有人说,孩子学语言就是用耳朵的,以前也觉得这句话没错,知道只有大量的输入,大量地听,才可以有所输出,但是我有时经常怀疑孩子有在认真听吗?为了让学习更有效果,难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跟着读,当孩子不太愿意的时候,还会抱怨她怎么这样懒惰啊!

       这两个星期孩子点读《论语》的时间明显减少,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学习进度,因为我家的面包机工作勤劳,除了休息时间,我家常播《论语》,最近发现,根据孩子对内容的熟悉程度,新内容应该反复播放10遍以上,孩子独立能读但不顺的可以反复播放三遍以上,复习的内容可以播放一遍,以前觉得听的内容可以杂点,多点,现在,我觉得不管是听的内容还是读的内容,都应该反复,重复是学习之母!

       上周我家读熟了《乡党第十》,从今天开始播放音频《先进第十一》第一部分,一天反复播放20遍左右,播放2-3天,让孩子试着指读《先进第十一》第一部分,一般是非常流利了,当孩子能点读《先进第十一》第一部分,听以《先进第十一》第二部分为主了,反复听,还是一天20遍左右,《先进第十一》第一部分一天可以降为一天听上5遍,指读《先进第十一》第二部分的时候,听的则以《先进第十一》第三部分为主了……

       因为有了大量地听,绝大多数都是无意识地听,主要安排在练习毛笔字的时候和睡前,所以孩子指读起来就轻松,轻松了,孩子就乐意了。我也不像以前那样抓得紧了,以前,早晨起来,匆忙梳洗,带她诵读经典,然后让她吃饭,我匆匆上班去,现在,起床后,梳洗的时候,我让她听听音乐,听听经典,然后不让她诵读了,和我一起吃早饭,吃完早饭,我上班去,让她自己安排时间学习,据孩子爸爸说,很认真的,自己读《论语》两篇,弹一会琴,发现有时候我不在身边孩子更加认真,也许,是因为我不在身边,她就更加自觉了,当然,前提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她肯定是相当熟悉,学起来轻松,要不然,又得愁眉苦脸的了,因为有了大量地听,只听一部分内容,只读一部分内容,所以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让她慢慢内化。

       我估计了一下,听的时间占了一个小时左右,读的一天大概是30分钟不到一点,一周一篇论语,篇幅特别长的,允许一个星期多一点,根据育灵童编排的音频,一周四段,这样的学习状态我很满意,孩子也轻松,我知道再压她不行了,越压她越反抗,以听为主也不错,特别是无意识地听,以前总觉得既然听了就要用心,现在我的要求降低了,反正就这样放着,管你有听没听,要相信耳朵的潜能嘛!当然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听着音频,点着字,轻轻读,我一天用一次,一次就2分钟。


晒一张书法:


[ 本帖最后由 zkyhyh 于 2010-6-22 12:2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好运多多 + 2 + 2 写的很好啊, 请问楼主, 学书法多长 ...
小小小1008 + 2 + 2 写得真好,虽然我看不出什么明堂,但是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07:48:4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这一周来,指读明显减少,就是利用“录音机"教学方法,反复听某一段,作为背景循环播放,效果真的很不错,孩子不抗拒,边写毛笔边播放音频~~~~~尽管孩子已经6周岁,看来适合小小孩的方法依然有用诵读经典有利识字,但是识字绝不是诵读经典的目的,平和心态,多听少读,未尝不可~~~~~

[ 本帖最后由 zkyhyh 于 2010-6-24 07: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7-21 15:31:47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07月21日   星期三   6岁一个月又23天        

    看48楼,感慨变化快,之前觉得听是最棒的方法,可现在却不见的,我觉得听似乎更适用于复习。
    现在我们读到了《子路第十三》最后一部分,一天读两次,每次读两篇,半个小时之内,和刚开始诵读相比,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可孩子还是不满足,希望少之又少,看样子,虽然坚持半年多了,但是还是没有养成习惯啊。

     我们现在听的时间增加了,把《论语》当背景,一有空闲就放,不管孩子有听没听,感觉像回到了婴儿期。新读的内容,估计也是在放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之后,打开书本再来读,这样一来,孩子对新的内容就熟悉了,有时读得很快,估计了记牢了,有时却非常地不顺,疙疙瘩瘩的,她读得没耐心,我听着也心烦。

    我发现孩子的诵读水平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样棒了,感觉是越来越差劲了,不像是诵读,感觉就是读字,没有一点韵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忽然觉得问题出在“听”上了,听的多,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孩子自然能记牢,有助记忆,但是诵读经典不光是为了提升记忆,我觉得对于孩子语感的培养那也是很重要的,不光要会记,也要会诵啊!刚开始诵读那段时间,对于新内容,孩子是指着字,听着录音,如此反复很多遍,自然会诵读了,诵读的时候很有节奏感,感觉在模仿播音员的停顿、语气、情感,可现在孩子在反复听了很多遍后,自己拿书读的时候,根本就忘了播音员是怎样在读的,也许是懒得模仿,但是要是指着听的话,自然而然就在模仿了,哪儿有停顿,哪儿连读,都知道了,所以我现在觉得把经典作为背景听很重要,但是认真地听播音员读,比如点着读也很重要。把背景听的内容最好是读熟了的内容,这样孩子听着轻松,有助记忆,对于新的内容,一开始可以点着字读,我们不要要求孩子记住,而应该要求孩子学着大声诵读,记得住是本领,读的棒更是本领,多读不怕记不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0-8-9 13:2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9 zkyhyh 的帖子

看48楼,感慨变化快,之前觉得听是最棒的方法,可现在却不见的,我觉得听似乎更适用于复习。
=============================================================
人接受教育其实只有眼、耳、鼻、舌、身这几个管道,那么动用的越多,就会越有效果,比如听,只用了一个耳朵,年纪越小耳朵越有效,但是不管有没有用,您就放您希望孩子接受的声音,就是尽了力了,如果读的话,是眼睛看着,耳朵还能听见,舌头还动着,舌头的动对脑神经就有很大的刺激,又能锻炼口齿,如果再指着读的话,“身”也用上了,这当然应该是最有效的,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业余读经的孩子,或许只能读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剩下的大量时间您就让孩子看、听岂不是更好。

现在我们读到了《子路第十三》最后一部分,一天读两次,每次读两篇,半个小时之内,和刚开始诵读相比,读的时间少了很多,可孩子还是不满足,希望少之又少,看样子,虽然坚持半年多了,但是还是没有养成习惯啊。
=========================================================================
我觉得,诵读的时间最好固定,不要换来换去,一个业余读经的孩子,一天一个小时能保证就很不简单了,而且半年就应该很有效果了,至少孩子应该不排斥了,您可以这样试试,每天以1个小时为量,《论语》的一篇以30遍为准,如果一天读1个小时能读完,就进行下一篇,读不完就第二天接着读,读完30遍就进行下一篇,等都读完了30遍,就从头开始,一天一遍,大概也就一个小时左右,您就雷打不动地坚持,想告诉您:我的经验是,孩子在读到35---50遍的时候,就爱上了诵读,这时您让他一天读一遍,他还不干呢,读两遍也不成问题。您试试哦,不过这里,先不要开下一本,第一本读熟很重要,不管孩子能不能背下来,我建设您都要读到200遍以后再开新的,开新的时也要每星期再读一遍旧的,这样完整地读熟一本书,对小孩子的读书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效果。


  我们现在听的时间增加了,把《论语》当背景,一有空闲就放,不管孩子有听没听,感觉像回到了婴儿期。新读的内容,估计也是在放了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之后,打开书本再来读,这样一来,孩子对新的内容就熟悉了,有时读得很快,估计了记牢了,有时却非常地不顺,疙疙瘩瘩的,她读得没耐心,我听着也心烦。
=======================================================================
听的遍数多,肯定就顺,听了十几遍就能读顺,这样的孩子也是真聪明,但是我倒是建议您有一定的前瞻性,别这样“现买现卖”,读即然是一定要进行的,那眼前要读的就先别听了,听以后要读的,比如说每天孩子在家的时候都放英语,不管白天黑夜,这样听它一年半载英语,在这一年半载里,读的内容就是《论语》《孟子》等没听过的内容,当然方便的时候也放CD就更好了,您也不要惧怕是不是没听过就不好读,其实即使没听过,读的时候也就是前20---30遍比较困难,这里您要用妈妈的智慧帮孩子度过难关,过了这个关口就好了。在陪孩子诵读的过程中,您的心要静静地,不要要求太多,比如大声小声了、对了错了、姿式了,这些不是不要求,但是这都不是主要的,要求一下,不要过份,如果孩子做不到不要急,只要他嘴巴在念,手在指就行,甚至手不指也行,错了就告诉一遍,再错了再告诉一遍,多以愉快的心来陪伴,真心地发现孩子的进步,只要您是真心地欣赏孩子,她是会感受到的,即使您不说,她也会感觉很好,相反的,内心在烦燥,硬撑着口头上夸张的表扬,效果是不大的。

这样她就不畏惧,就会越来越爱读了。等一两本书读熟后,英语也听了很长时间了,这时您可以加英语的诵读了。
===================================================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在忽然觉得问题出在“听”上了,听的多,当然不是坏事,因为孩子自然能记牢,有助记忆,但是诵读经典不光是为了提升记忆,我觉得对于孩子语感的培养那也是很重要的,不光要会记,也要会诵啊!
==============================================================
是啊。

刚开始诵读那段时间,对于新内容,孩子是指着字,听着录音,如此反复很多遍,自然会诵读了,诵读的时候很有节奏感,感觉在模仿播音员的停顿、语气、情感,可现在孩子在反复听了很多遍后,自己拿书读的时候,根本就忘了播音员是怎样在读的,也许是懒得模仿,但是要是指着听的话,自然而然就在模仿了,哪儿有停顿,哪儿连读,都知道了,所以我现在觉得把经典作为背景听很重要,但是认真地听播音员读,比如点着读也很重要。把背景听的内容最好是读熟了的内容,这样孩子听着轻松,有助记忆,对于新的内容,一开始可以点着字读,我们不要要求孩子记住,而应该要求孩子学着大声诵读,记得住是本领,读的棒更是本领,多读不怕记不住!
======================================================================
当背景听和指着听,并不矛盾呀,可以同时进行啊。关键是大量地读,大声小声是不主要的,如果因为不能大声读就不读了,或者因为不大声读您就很生气,我觉得这是没有必要的,您能平静地坚持,她也就能平静的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23 , Processed in 0.084689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