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kyhy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进行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3-31 15:21:01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哦!宝宝越小读经越容易,可惜我错过了三岁之前的黄金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1:08:37 | 只看该作者
榜样只是传说
2010年04月06日   星期二   天气:        
      由于清明假期回老家去扫墓了,诵读经典中断了几天,感觉孩子有点懒了,上周的任务没有及时完成,拖延了几天。

    昨晚,孩子累,不想读,我跟她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上不了我们家附近的中学,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上中学了,孩子就急了,她哭了,说要读,要好好读,她要上我们家附近的中学。

    我们家附近有一所重点高中,百米之内的,孩子向往就近读,至于重点不重点对孩子来说,没区别。

     孩子去读了,读了《论语》第五篇后半部分,《易经》第十一卦,由于孩子哭过,加上这几天没好好休息,偶尔有咳嗽,担心孩子累,我没让孩子读其他的几样,让她准备睡觉了。

     我也不想给孩子太多的负担,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读书,在诵读中提高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可是很多时候,我感觉孩子不够主动,总好像是被我强迫着去读的,读得不开心。

     怎么办呢?是不是我安排的内容多了?让孩子厌烦了?诵读是为了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没有人规定要在什么时候读完哪一本,可是那些榜样太强,我总会想到类似“禾羽”这样的读经的孩子,在羡慕的同时,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如此深爱经典。其实,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天赋不一样,后天的教育不一样,又怎么可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去跟别的孩子比较呢?至于那些专家的建议,那也只是建议,未必对我的孩子有用。

       “累积式”教育法,又叫做“137学习法”,是赖国全老师提出来的,“7”就是7天,同一内容诵读7天,“1”就是每天读一遍,一遍约十分钟,不超过十分钟。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是有限的,不要让孩子处于脑疲劳,况且孩子识字不多,要听着录音读,想必注意力要非常集中,10分钟差不多了。“3”是每天读三样,摘录赖老师《大易教育》中的一段话:我们每周的读经示范班也在不断地做实验,到我们这里读经的孩子,每周都有几十人,小孩子有二岁的,也有十岁的。我们是读七样,一样约十分钟,所以七样是读一个多小时,连两岁的孩子都能读下来,没有一个人是读不下来的。一本书快要不想读的时候,结果已经读完了,马上换一本来读,这样小孩的兴趣马上又有了。反过来,如果一个多小时只读一本书,估计很多孩子都适应不了。生活的规律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如果没有这个多样性,想一年学完真的是不太可能的。

     刚开始,这一段话很打动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而且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比如在孩子放寒假的那段时间,实施起来,效果还是挺好的,因为可以分几次读,可孩子上幼儿园,放学回家这一段时间,除了读经,也有别的兴趣爱好啊,比如这段时间我家特别迷“百变魔尺”,有了其他兴趣,读经孩子更不主动了,要经过一番思想教育,磨蹭也费时间,还要练习电子琴,当然这也是为我弹的,练习书法,再加上洗漱,孩子读经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的,否则睡觉那得超过10点了。

     实施了近三个月,发觉孩子累,我更累,决定放手了,7种,太多了,赖老师读经班的孩子读七样,一样约十分钟,所以七样是读一个多小时,连两岁的孩子都能读下来,真是让人不可思议,反正这个方法在我家是不管用了,坚持近3个月,决定放手,选3样读,已经是上限。

     想到佛教中的一句话:“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又想到《弟子规》中的一句:“此未终,彼勿起”,该放下哪几种呢?心里很舍不得啊,想来想去,决定每天读三种,但又有点舍不得放下,怎么办,只有延长学习周期,这一天读哪三种,还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让她自己选择吧,听还是照样听7样,内容就根据孩子情况换,读熟后换,不严格的按照一个星期换一次了。

     一定要根据孩子诵读经典的实际情况来,不要因为诵读让孩子讨厌读书,至于“禾羽”和赖老师读经班中的哪些孩子们,只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只是榜样哈,榜样和我们是有距离的!不要老想着人家的孩子一天读经多少时间,也别老想着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喜欢读书?那都是人家的孩子,那是榜样,榜样只是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10:28:34 | 只看该作者
晨读效率高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天气:   
     诵读经典,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上周有打算舍弃几样,指读四样,分别是《易经》《论语》《笠翁对韵》和《孙子兵法》,复习《大学》。每天早上起床后,我给孩子梳头,孩子开始诵读,指读完这四样,大概15分钟,然后听《中庸》《老子》《诗经》十分钟不到。

     本来一直是晚上指读的,我发现早上指读的效果比晚上好,最大的原因是因为早上我的时间紧,6点起床,洗刷完毕, 可利用的时间只有6点25分到6点40分,接着给孩子盛早餐,6点50分,我要出门的,因为时间被控制,我不能延长孩子诵读的时间,诵读的流程更加清晰,孩子也知道时间的宝贵,读得时候更加用心。

     凡事不可太贪心,引导孩子诵读经典也是这样,适可而止,早晨的这一段短短的诵读时间,也许比晚上的半个多小时还有效,因为早晨时间紧,孩子有盼头,希望很近,晚上可利用时间多,孩子反而会拖延。

     早晨诵读时,因为我在忙,我听诵读,自己没看书,上周的内容对我来说就比较生疏了,让我也尝试像不识字的孩子那样用耳朵去阅读,对我来说,用耳朵阅读够难的,又要感慨孩子的能力了,在这方面孩子远比大人们强。

     我听读,心态平和了,原本,自己读熟了,就希望孩子读得比我熟,现在我听熟了,孩子就差不多会背诵了,上周的《论语》第五章最后一部分,《笠翁对韵》八齐,《易经》第十一卦,孩子基本会背诵了,《孙子兵法》虚实篇,因为篇幅较长,孩子读流利了,只能背诵其中的片段。我听读你指读,我换位了,换成不识字的孩子了,想想没识多少字的你也不容易啊!

     本周内容已经安排出来,从今天晚上开始:《易经》第十二卦,《论语》第六篇第一段,复习第五篇,《笠翁对韵》第九,复习7、8,和《孙子兵法》复习虚实篇,新增一篇,以上新内容必须指读,复习的内容以听录音为主,另外听的内容还有《中庸》《老子》《诗经》各三段,因为这三类篇幅都很短,等孩子听熟了再去指读,当然有时间现在也可以指读,但是要考虑孩子的情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0-4-12 12:00:18 | 只看该作者
“榜样只是传说!”呵呵,好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1:05:55 | 只看该作者
越读越轻松
2010年04月15日   星期四   天气:        
  


     早晨六点半到六点四十五分是孩子诵读经典的时间,本周诵读的是《论语》第六篇第一段,《孙子兵法》军争篇,《易经》十二卦,《笠翁对韵》九佳,我把这四段的音频编辑了一下,按顺序放,孩子按顺序跟着读,跟读了三天,孩子能自己试着来读的,她自己提的要求,想自己试着读,除了《孙子兵法》不太流利,其他的都能自己读下来,很不容易,毕竟孩子认识的字非常有限。

     刚开始读《笠翁对韵》时,孩子开玩笑地自己对了很多对子,比如“袜对鞋”,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可以但又感觉怪怪的,没想到《笠翁对韵》九佳居然有这一句“袜对鞋”,孩子一看,激动啊,乐坏了……我惭愧啊,读书少,还够苛刻,想当初,不大大地赞扬一番,还说感觉怪怪滴。

     孩子越来越关注经典中的字了,会仔细地去看了,经典中重复的字很多,比如《易经》同一个字在同一卦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再比如《笠翁对韵》九佳中出现了一个“囊”,孩子马上说了前面学到的带有“囊”的一句,可我现在无论如何也想不起这一句怎么说的,只记得也有一个“囊”,在网络上查阅,终于找到《笠翁对韵》六鱼中有一句:“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再一次自叹不如啊!

     早晨这一次,是孩子自己点读,我干杂活,等我去上班,孩子吃早餐,有时继续听经典诵读,有时听听故事。然后自觉练习电子琴,电子琴练了快两年了,曾经是孩子最大的负担,有了早晨的练习,虽然只有10分钟,晚上练习起来相当轻松,孩子也不觉得困难了,有时晚上练习完了,孩子还主动要求预习下一课。练完电子琴,孩子再读一段《金刚经》,说来也奇怪,《金刚经》孩子喜欢读,而且接受快,第一品听了两次,就会自己读了。

     晚上,孩子也习惯读读经典,就算我没要求,孩子也会读一会儿,我读轻一点,孩子读重点,看时间而定,晚了就少读,不一样要读完几样,表扬自己一下,灵活了不少,之前我想好的要做的事情,非让孩子做完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1:14:59 | 只看该作者
少压力 多专注 不着急 不放弃
2010年04月19日   星期一   天气:      
   几个月前,几乎把诵读当作学习的全部,晚上练习电子琴的时间大大缩短,没想到这样一来,孩子练琴轻松了许多,效果却比以前好呢,练琴中挨批评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零批评的希望。

      孩子不喜欢弹,两年来的逼迫让她明白,反抗无效,总得练习,所以现在不管是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得弹,因为诵读经典,对练电子琴放松了一点,早晚两次,早上10分钟之内,晚上15分钟之内,原来估计要弹半个小时,分散练习,她轻松了,我更轻松。

      练电子琴,可喜的不是她弹得有多好,慢慢地,我感觉她的责任心在增强,我不陪上课也快一个月了,每次上完课,老师总告诉我,她练得很开心,其他家长也说很认真的。回家练习发现更用心了,就拿上周,老师指定她弹《洗衣歌》去参加比赛,她也欣然答应,其实她想弹的是《铃儿响叮当》和《小奏鸣曲》,估计是有其他同学选了这些曲子,老师就让她选还没学完的《洗衣歌》,老师鼓励她:这首曲子比较难,你弹得好就应该弹难一点的曲子。回到家,练习很刻苦,把老师已经教的一部分弹熟后,后面老师没教的,自己跟着录音机一遍又一遍地唱,会唱了,看着谱,认真地练后半部分。问她怎么这样认真啊,她回答:这首歌,我得弹会,要去参加比赛的。

      孩子在不断成长,自己该做的事情会努力去做啦!诵读经典也一样,越给孩子压力,孩子可能越没兴趣,越没兴趣的事情孩子做起来惰性就越强,惰性强,效率就低,诵读经典不是学习的全部,不要刻意订下太多目标,赶着读完一本又一本,就像练琴,压了两年,练了两年,孩子怕了两年,因为前几个月重心偏移到诵读经典,关注少了,压力小了,孩子反而练得自觉了,不想让读经典再走练琴的老路,一定要呵护孩子读书的兴趣,严格控制诵读的时间,不要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放慢诵读的脚步,根据情况决定新内容诵读的天数,不着急,不放弃,只要有坚持就好,等孩子习惯了,喜欢了,再增加也不晚,引导读经典是近期的目标,而读书的兴趣是一辈子的事情哦!

    孩子开始练习毛笔字了,练习毛笔字孩子感兴趣,看孩子写的字,跟老师的一比照,觉得这笔太长那笔太短,自己拿笔在纸上试写一下,才知道毛笔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啊,看看自己写的字,害羞啊,还不如孩子呢!

    因为练习毛笔字,所以诵读经典被减弱,关注就少了一点,早晨、临睡前分别读一次,临睡前的一次保证不了一定是指读了,有时候就听听。上周的内容,孩子读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录音放,孩子读,孩子就管自己读,很快读完,再看看录音放到哪里了,点着字看下来,比录音读得快,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呢!希望诵读经典能像现在练习电子琴一样,少一点关注,少一份压力,多一点自觉,多一份专注!不着急,不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indy_0918 该用户已被删除
17#
发表于 2010-4-19 11:36:0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0:59: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cindy_0918 的帖子

相互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20 11:00:15 | 只看该作者
简易三百读经法
2010年04月20日   星期二   天气:  多云     5岁10个月又23天
    昨天,看到王财贵教授提倡的读经方法:简易三百读经法。

    所谓“三百”,乃是三个“一百”,即:每天进度平均约“一百字”,每一百字至少念“一百遍”,每天让每一个读经的孩子都得“一百分”!这样就真有点“读经”的味道了。

    对孩子来说,一门深入,更加容易接受,因为读熟了,孩子会乐意读,而我用的“147”累积法,等孩子读熟了刚会背诵,就要换新的内容,这样我觉得容易忘记,而且对孩子的挑战就大了点,简易三百读经法与七田真的右脑开发也不谋而合,不断重复,提升记忆。

    上几周,狠狠心,指读的内容从“1N7”降为“147”,指读降为4样,光听不读的也有四样,这周开始,我想让孩子只读《论语》,反复诵读,但又舍不下其他三本,《笠翁对韵》孩子喜欢读,《易经》听说是群经之首,《孙子兵法》再读几篇就读完了。

    怎么办呢?思来想去,我打算把“简易三百读经法”和“累积法”结合起来,早晨还是老样子,读四样,《论语》雍也第六第二部分,《易经》第十三卦,《孙子兵法》第八篇,《笠翁对韵》第十篇,每样一遍。

    晚上挤些时间照“简易三百读经法”来读经,反复诵读《论语》第六篇第二部分和《金刚经》第二品。

    我还是比较赞同“简易三百读经法”,这周开始其他听的内容都暂停,把两种读经方法结合起来,诵读完100遍左右,再换新的一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2:03:29 | 只看该作者
循环往复
2010年04月26日   星期一    5岁10个月又29天            
   

    “
温故而知新有三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不管哪一种解释,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这周开始,每天都要挤时间来复习。


    本周二开始诵读的内容为:《论语》雍也第六第三段,《孙子兵法》行军篇,《易经》十四卦,《笠翁对韵》十一真,每天早上指读一遍,前三天,指着字听着,第四天能跟着一起读了,第五天,跟读得很流利,尝试独立诵读,第六天能独立诵读,第七天,能流利地独立诵读。


    新读完着四本书,复习《论语》第二篇,上周已经复习了第一篇,发现孩子读起来仍然很轻松,并且很乐意读。

       晚上的诵读经典时间用来复习,诵读《论语》第二篇或者其他,必读《金刚经》第二、三品,以及《心经》一遍。

       睡前直到入睡,一直放诵读的音频,所听内容都为已读内容,让孩子舒缓下来,听新内容和已学内容,虽然那都不是全神贯注地在听,但是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听新的内容孩子容易疲倦和烦躁,听已学内容,就轻松了,说明孩子会用耳朵学习,别看孩子是无意识地听着,潜意识中也在用心嘛!

      读新内容,不忘复习读过的内容,沿环行走,无始无终,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沿着新学、复习两条线,新学完了,沿着复习、再复习这两条线,走同一条路,读同一本书,循环往复,直到熟记在心,切记不要再像去年底那样疯狂,想着快速读完,似乎觉得少读一本,孩子就少一份智慧,欲速则不达啊!新学的知识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太多了,孩子接受不了反而会厌烦啊!何不减少新学的内容,让孩子用来诵读已经熟悉的内容,她乐意轻松,我也开心啊!


    细看王教授关于教材教法问题的解答,关于教法,回答得很清楚,有新教,有复习,还有考试,不过我觉得在家读经,可以不要考试这个环节。

       读经典,新学的内容需要重复,同样已学的内容也需要不同重复,相信孩子能够温故而知新,随着重复遍数的增多,孩子肯定会背诵,但最重要的不是背诵,而是孩子肯定会有所领悟,理解能力、记忆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 本帖最后由 zkyhyh 于 2010-4-26 12:3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2 , Processed in 0.141775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