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870|回复: 4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经进行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0 08:0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累积式诵读法
2010年02月20日   星期六   天气:        
      
       孩子几个月大时,就经常放一些启蒙读物给孩子听,《三字经》《弟子规》孩子都能通篇背诵,《唐诗300首》孩子也已经背诵完了,原本以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挺到位的,也很有耐心,能坚持让孩子背诵完。去年底,我才发现,我的很多做法,事倍功半,断断续续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学了这么点东西,学习经典,不够系统,学习方法不对。

    几年来,我是这样教孩子读经典的,比如《三字经》:今天读上一段,反复数遍,直到孩子会背诵了位置,目的很直接,就是为了背诵,一段一段地读,一段一段地背,积少成多,可往往今天背诵了这一段,明天可能又遗忘了,还需要复习,然后学新的,背诵新的一段。

     去年底,无意中接触到了“累积式教育法”,读经典,轻松高效,强调无为而为,不要求孩子背诵,就让孩子读,读上一个周期,7天左右,哪怕没有背诵出,也换一个新内容,继续读,这样的读法,让我豁然开朗,我们学习经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单纯的就是为了背诵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要以背诵为目的,应该把读经典当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求甚解地大声诵读,坚持长期积累,势必会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以前我总是拿一些国外的绘本读给孩子听,其实这些简单的东西,不值得反复琢磨,惟有经典作品,应该让孩子从小读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相信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有所得到。

     按照“累积式教育法”读经已经两周了,这两周,我安排了《易经》、《大学》、《论语》、《笠翁对韵》,孩子每天读这四样,大概要将近30分钟的时间,我发现第一本读的效果最好,每天变化这几本书的读的顺序,每天读本周期的内容,一天两次以上,每次一遍,有时候孩子闹闹情绪,总的来说,读得还是比较开心的,这也是累积法的一个妙处,不要一味地读一本,读同一内容30分钟,和读不同内容30 分钟,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哦!收获还是很大的,用这样的方法诵读,一周下来,论语一篇,易经一卦……孩子读得相当熟练,在不经意间背诵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5:16 | 只看该作者
诵读是习惯非目的
2010年03月01日   星期一   天气:        
      
         经典诵读,我和孩子已经差不多坚持一个月了,孩子比我想象中的喜欢读,我本来觉得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比现代文难读多了,孩子可能没有耐心,没想到孩子也能静下心来,跟着中央台播音员一起读,很有韵味呢!我让孩子自己选择,以识字为主要目的,自主阅读《红袋鼠》故事还是《论语》?孩子居然选择《论语》,可能是这类书读起来好听,重复出现的字多的原因吧!

     《易经》前四卦,《论语》前三篇,《笠翁对韵》四篇,大学7段,三个星期,熟读了这些内容,很多都会背诵了,随着内容的增多,孩子每天朗读的时间也在增加,读完,大概要1个小时以上呢!孩子朗读的时候,前20分钟,注意力很集中,读得很认真,后来就得得累了,分心了,其实,我和孩子一起读,我都感觉自己累了,但是我还在强迫孩子继续读,我知道阅读经典是个长期的累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心急,重要地是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可我还是……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可我却在无限的延长,想想结果是很可怕的,孩子可能从此害怕读书,失去读书的兴趣,得不偿失啊!

     这一周开始,我将不要求孩子对学过的内容天天复习,只读新的内容,看孩子的状态,如果注意分散了,就到此打住,调整一下,和孩子做做游戏,而且读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以跟读,齐读,轮流读,孩子不喜欢点读了,就顺着她,用眼睛看着字,听着录音,我突然暂停,问她读到哪里了,叫她指出来,这个游戏孩子很感兴趣呢!

     读的过程,一定要调整好孩子的状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科学地安排时间,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一种负担,让她有压力,只要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了,快乐诵读是完全有可能的。

     诵读经典,一定要坚持无为而为,不要有太多目标,不要有太多要求,只要坚持诵读,把诵读当成一种习惯,不可太追求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6: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以情绪为重
2010年03月02日   星期二   天气:        
      
         自己反思了前段日子带孩子读经典,太急功近利,总希望孩子多读一点,要孩子严格完成我设定好的内容,不可以改变。寒假中一天差不多有两个小时以上是用来读经典的,还非要孩子读到能背诵,然后接着往下读,孩子对这些经典作品本来并不反对,也乐意读上几段,可是被我这一折腾,我感觉她有压力,开始恐惧了。

     昨天开始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只要有读就可以了,饭后,我让孩子读了《笠翁对韵》和《唐诗》,大概20分钟,练了琴,然后我洗刷,孩子自由活动,八点半,我让孩子读了《易经》三四两卦,《大学》6、7两段,《论语》第三篇,孩子的情绪很不错,读得很认真。

     一直觉得孩子学生很被动,其实很多时候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读了20分钟,我应该知足了,可我往往还要孩子再加一段时间,孩子累了,情绪不佳,担心遭我批评,坚持着,这样的诵读,效果能好吗?有朋友提醒我,悠着点,以后的路长着呢,我这样急噪,要是孩子感觉厌烦了,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啊!像昨天晚上,我退一步,少读了一点,孩子觉得很开心,读得很主动呢!要保持这种状态哦,把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我自己的目标列出来,指挥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如果孩子不想这样做,可能做了也没什么效果。

     今天早上六点我起床,我一坐起来,孩子也跟着坐起来,真是奇怪,明明看到她睡得很香的,起床后,我洗刷,让她读了《论语》第一篇,孩子读完,我让她再读,她不想读了,我也没有要求。学习要以情绪为重,我让她读,她不想读,我应该打住,我在想,有时她想读,我也可以故意不躺她读,引起她强烈的兴趣.

     孩子读《大学》中有一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孩子说:“妈妈,心不在焉的意思我知道的,就是不专心,食而不知其味,猪八戒吃人参果,是吞下去的,吃完了还不知味道。”

     长期诵读经典,我想孩子的理解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的,这段时间的诵读,我明显感觉到的是孩子的识字在增多,“臣  语庸……”又认识了很多字,她还喜欢把这些字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得很端正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6:57 | 只看该作者
诵读经典 记忆生字
2010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天气:        
      
        晚饭后,带孩子读经典,先请她自己选择一本,孩子还是选择了《易经》,我请她读第三、第四卦,她还是决定从第一卦开始读,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前三卦一气读完,非常流利,第一卦不太熟练,我和她一起读的,四卦读完,大概花了近二十分钟。

    读完《易经》,孩子说她今天要记住“诗”字,看了一会儿,她把书合上,自己在纸上默写了一个,尽管笔顺不对,她是先写横折提,随心所欲地把字给描完了,我一看,丝毫不差,接着,她又随便地找了几个字,看一看,在纸上默一默。

    诵读经典,发现孩子对汉字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了,读完《易经》前四卦,我让她休息了一段时间。

    接着读《论语》《大学》《笠翁对韵》,尽管每本都只读那么一点点,可也比不上读《易经》来得专心,我也想办法,把时间再拉得开一点,但又担心睡觉晚了。早上,我和孩子都是六点多一点点起床的,有时她有挺乐意地读上一段,这样晚上读的内容就可以少一点了,可有时,早上起来,她不太开心,不想读,还说:“晚上一起读嘛,这样可以考验我是不是耐心!”美丽的借口,孩子不太愿意读,我有时放弃,有时就让她听听,我跟她找找字,比如,“礼”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我们来找找,看谁的眼睛更亮,孩子就很感兴趣,听着录音,看着字,要是看到“礼”,别提有多高兴啦!孩子还小,要多动脑筋变着法子让孩子多多接触经典。

    从明天开始,我让孩子读《易经》第五到七三卦,一起读三卦,之前,我都是一天一天累加上去的,比如前两天读第一卦的前半部分,有点熟了,第三天开始增加一点点,多读几遍,然后复习前面的,第四天再增加一点点,不忘复习,时时复习,时时更新,总觉得这样比较扎实,而且孩子学的新内容少,难度也降低了,可影响速度,而且,读经的时间得增加,想明白了,这扎实,也是我眼中的“扎实”,读经,这么小的孩子,谈不上扎实,只要愿读、乐意读,就可以啦!这三卦每天读一遍,读上7天,看看效果,另外读《论语》《大学》《笠翁对韵》各一段,也一遍,坚持7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试试效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7:35 | 只看该作者
诵读经典 记忆生字
2010年03月04日   星期四   天气:        
      
        晚饭后,带孩子读经典,先请她自己选择一本,孩子还是选择了《易经》,我请她读第三、第四卦,她还是决定从第一卦开始读,可能是因为习惯了,前三卦一气读完,非常流利,第一卦不太熟练,我和她一起读的,四卦读完,大概花了近二十分钟。

    读完《易经》,孩子说她今天要记住“诗”字,看了一会儿,她把书合上,自己在纸上默写了一个,尽管笔顺不对,她是先写横折提,随心所欲地把字给描完了,我一看,丝毫不差,接着,她又随便地找了几个字,看一看,在纸上默一默。

    诵读经典,发现孩子对汉字似乎越来越有兴趣了,读完《易经》前四卦,我让她休息了一段时间。

    接着读《论语》《大学》《笠翁对韵》,尽管每本都只读那么一点点,可也比不上读《易经》来得专心,我也想办法,把时间再拉得开一点,但又担心睡觉晚了。早上,我和孩子都是六点多一点点起床的,有时她有挺乐意地读上一段,这样晚上读的内容就可以少一点了,可有时,早上起来,她不太开心,不想读,还说:“晚上一起读嘛,这样可以考验我是不是耐心!”美丽的借口,孩子不太愿意读,我有时放弃,有时就让她听听,我跟她找找字,比如,“礼”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我们来找找,看谁的眼睛更亮,孩子就很感兴趣,听着录音,看着字,要是看到“礼”,别提有多高兴啦!孩子还小,要多动脑筋变着法子让孩子多多接触经典。

    从明天开始,我让孩子读《易经》第五到七三卦,一起读三卦,之前,我都是一天一天累加上去的,比如前两天读第一卦的前半部分,有点熟了,第三天开始增加一点点,多读几遍,然后复习前面的,第四天再增加一点点,不忘复习,时时复习,时时更新,总觉得这样比较扎实,而且孩子学的新内容少,难度也降低了,可影响速度,而且,读经的时间得增加,想明白了,这扎实,也是我眼中的“扎实”,读经,这么小的孩子,谈不上扎实,只要愿读、乐意读,就可以啦!这三卦每天读一遍,读上7天,看看效果,另外读《论语》《大学》《笠翁对韵》各一段,也一遍,坚持7天,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试试效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8:47 | 只看该作者
孙子兵法
2010年03月09日   星期二   天气:        
      
         一知半解地实践累积法。总感觉新的内容一下子太多,孩子很累,也不知道人家怎么能坚持得了的,我是边实践边打退堂鼓。

     上星期开始,增加了《孙子兵法》这一本,先读1—3篇,一开始,孩子听第一篇的诵读,很开心,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孩子还听出来背景音乐中配有“战鼓”,气势宏伟,把第一篇读了三遍,不知疲倦,可第二天,我安排要读上三篇,每篇一遍,因为要侧耳倾听诵读,自己点字轻声跟读,碰到跟不上的,孩子就不耐心了!我知道学习要以兴趣为重,但也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两难啊!我想只能降低要求,新内容少安排,复习和新学同时进行,放慢进度。

     《诗经》读了两篇,很短小,很上口呢!

     《易经》我安排的是第四到第七卦,孩子读了第四卦,第五卦,然后自己要求把第五卦再读一遍,明天可能不用跟录音机读了,第五卦读了两遍,我跟她说后面几卦也不用读了,可孩子说那不行,少读了,第六卦不读,第七卦还是要读的。

     读了唐诗,练了琴,孩子也有点累了,《论语》《大学》没读。

     我感觉,我家孩子好像适应了我们以前的学习,总习惯把一段读顺了,再往下走,新读的内容不可以多,一多孩子就没耐心,还是随孩子的习惯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39:31 | 只看该作者
多样性诵读
2010年03月15日   星期一   天气:        
        之前读完了《弟子规》《三字经》《唐诗300首》,最近读完了《大学》,我很喜欢这一本,尽管其中的意思,我没有读透,隐隐约约地懂得一点,但是读起来,很顺口,特好听。

     我感觉自己之前对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我觉得用心听,才有效果,其实,无意识地听,无须提醒孩子认真听,孩子在玩耍时,也可以放这些音频,也是有效果的。想想我的孩子一周岁不到,我就天天放《三字经》,后来教她读,觉得孩子接受起来特别快,这就是无意识听的作用吧!上星期的内容尽管安排得多,但是孩子饭后读一遍,睡前听一遍,很多内容还是能熟读了,掌握的情况比我想象的好些。

     现在是《易经》《论语》《孙子兵法》《诗经》《老子》《中庸》《笠翁对韵》同时进行,按照我理想中的状态,最好选择三样,每一样10多分钟,但是我感觉新读的内容,比如《易经》三四卦一起来,头两天,如果就让孩子听,一周,剩下5天,让孩子读,担心孩子读不流利,一开始就让孩子听着录音,点着一起读,明显感觉到累。而读一卦,孩子可能就感觉有盼头,坚持一下就胜利了,尽管我知道读书需要静心,这样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不是出于自己喜欢,读的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但是要让孩子静心读书,谈何容易!最终我选择了多几样教材,每一样少读点,虽然总的诵读时间还是一样的,但我感觉到孩子好像更加乐意接受这样的读法,试几个星期,看看效果。

     这个星期读的是这几样,音频已经按顺序编辑好了,上周因为读的样数多,差不多也是这几样,有的书内容安排太多,比如《孙子兵法》三篇,孩子读了一个星期,有的内容还是有点陌生,新内容安排过多了。一开始三样,每样15分钟左右。样数多了,每一样读的内容应该减少一点,这星期进行调整。《易经》第九卦,《论语》第五篇前一小半,《孙子兵法》巩固第三篇,听第四篇,《诗经》三、四两段,《老子》读第一篇,听第二篇,《中庸》读第一篇,听第二篇,《笠翁对韵》第五篇,听第六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40:02 | 只看该作者
听经典也应该无为而为
2010年03月19日   星期五   天气:        
     本周读经典的内容非常杂,订了计划后,我就感觉这样读可能不妥当,太杂乱了,会不会反而没头绪了?还不如就读两三样,时间长一点,虽然孩子有时没了耐心,但我哄骗加恐吓,孩子也能完成任务,又一想,孩子没了兴趣,厌学了,那问题不就更大了吗?样数多一点,每样读得少一点,战线拉长点,结果也是一样的嘛!这样一想,还是试一下。

    六七样搭配着读,每样少则两分种,多则五六分钟,短的,比如《老子》第一章,孩子听着录音,点着字读,读了三天,就能自己读了,毕竟孩子识字不多,能自己读,七成是能背诵了。可能这样读完一本接上一本,让孩子有了盼头,也有了一点点的成就感,读起来更加用心,更加轻松。

    去年底开始系统地诵读经典,从《易经》开始,很多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说,一周可以读上三四卦(第一卦除外),自己觉得孩子记忆应该很不错,别人能做到的,她应该也能行,我试了两周,感觉孩子有点累,所以改变了注意,多样少量。尽管一周一卦,有老师说慢了,可能读不完,我自己安慰自己,长路漫漫,悠着点,要尊重孩子的实际,虽然不能保证孩子有厌烦情绪,可别让孩子太反感。等我家孩子识字量多了点,读起来轻松了,或者自己真有兴趣了,每周再多读几卦。

    一周《论语》只读半篇左右,大概三分钟,孩子能轻松地接受,再次感谢育灵童,音频切割符合孩子的特点,比如《论语》每段都在三分钟左右,我想,他们编辑的目的也正是考虑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接下来的日子,我依然会坚持多样性,照着育灵童录音,一周各读一段。

    读到现在,孩子最最喜欢的是《笠翁对韵》,读其他的经典作品,兴趣不是很高,有时有点懒散,一拿起《笠翁对韵》,诵读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字正强圆,很有味道呢!

    本周诵读经典,孩子完成得比较好,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增加了无意识地听,前几个星期,要听这些经典了,我有时会提醒孩子:“好好听。”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不满,不想听呢。本周,我没有做这样的要求,随意放,孩子玩耍时,孩子起床时,也不做任何要求,孩子也自然忘了反抗,有时还会跟上一句,效果反而好了,无为而为,再一次让我有所收获,孩子听得多了,点着读自然轻松了。

    对于不识字的孩子,不要急着指读,先听上几天,再让孩子拿着书读,孩子接受起来可能更轻松,诵读经典的目的也不是识字嘛,识字也应该无为而为。每天读六七样,孩子听着入睡,早上醒来再听一听,晚饭后的诵读,也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先读哪一本,是一次读完还是分几次读完。

    今天,我又将音频重新编辑,让孩子听新内容啦,除了以前听的这几样,还增加了《孟子》,这次,我还在经典诵读音频中间增加了几个5分钟左右的百科故事,作为认真诵读的奖励,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因此更加认真地诵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40:45 | 只看该作者
素读的孩子更耐心
2010年03月24日   星期三   天气:        
       最近孩子素读经典的表现很让我满意。

     晚上临睡,开始播放这周学习的内容,一个多月,天天如此,孩子已经习惯听着经典入眠,如果没有播,孩子会主动要求让我放着,孩子听着睡了,很多时候我也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清晨六点多,孩子起床,我又开始放这周的经典学习内容,大概听20分钟左右,刚开始,孩子反对,要求播故事,我也播了几次,孩子没要求,我就播经典,孩子好像很多天没要求放故事了,听经典习惯了。

睡觉前,起床后,我觉得是孩子心灵最纯净的时候,没有杂念,此时听经典,给孩子留下的印象肯定特别清晰。

     我去上班,孩子等爸爸起床,送她上幼儿园,在这段时间,孩子会自觉地练习一会电子琴,自己诵读一段经典,每天都是如此。

     每天坚持素读,已经有两个月多了,一路读来,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开始,我定的计划太高,总想着多少时间内可以读完,现在,我感觉到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这些经典越读越上口,越读越有味道。

     急于读完某本经典,目的性太强,我想其实诵读也应该是一门艺术,可以跟音乐媲美,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有了负担,忘记了享受,是诵读变得沉重。

     下周仍然走多样化的路线,每本经典选择一段,让孩子来读,读之前务必让孩子先听熟了,听了一两天,孩子有点熟悉了,再让她跟着录音一起读,她也有信心了,读起来就更加轻松了,之前一个月,在制定了这周学习内容,没有给孩子先听的时间,迫不及待地让孩子跟着点读,恨不得一天之内就能把这一周的学习内容读流利了,没有充分认识到听的作用,觉得跟读,点读才是最有效的,可是在孩子不太识字的前提下,跟着录音一起读,孩子要想跟上,的确挺累的,听跟读版的,或者跟我读,孩子似乎没什么兴趣,可是,如果让孩子听上两天,孩子就能比较轻松地跟着录音一起读了。

     清晨和临睡前听经典,读我是安排在晚饭后,之前晚饭后我都是马上就让孩子诵读了,这周晚饭后,我先让孩子活动一会儿,然后再要求她读的,她似乎也习惯,知道该读些什么了,一本接着一本,很耐心,不知不觉,就是半个小时。

     《大学》上周就已经读完了,这周我跟孩子说要复习《大学》,从头到尾读一读,但是本周内容读完,我总感觉再诵读《大学》,时间太长了,所以前几天我抽读了《大学》中孩子比较生疏的几个段落,睡觉时就放着《大学》。昨天晚上,孩子主动要求诵读一遍《大学》,读到一半,孩子说眼睛有点难受,休息了一会,我跟孩子说明天接着读,没想到孩子说要读完,很有耐心地继续读,花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读完了。

     素读让我感觉到孩子越来越有耐心,越来越会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12:41:09 | 只看该作者
慢慢听 慢慢读
2010年03月29日   星期一   天气:        
  
    听经典,新一轮内容是从周五开始,听的内容多样性,每种一篇,也有不少两篇的。上周开始,我安排从周六开始听,因为双休在家时间长,可以反复听,趁孩子不注意时,或穿衣服时,或捏橡皮泥、或画画时……趁其不备,放着就放着了。多听上几遍,孩子熟悉了,再来读,孩子有兴趣,也更省时间,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拿书跟读,是因为自己没有信心读,无意中听熟了,拿书读起来就有兴趣了。

     时间上,新的内容选择在周六放比较好,内容上,我现在觉得之前安排不够合理,比如《笠翁对韵》《孙子兵法》《论语》新内容安排两段,孩子读起来会觉得吃力,虽然是无意识地听,但是我觉得听的新内容太多,孩子估计也是听不进去,听的内容也不能铺天盖地,也应该注意科学性合理性。比较长的篇幅,听两段新内容何不安排听一段内容循环两次?

     “素读经典”脚步要放慢,别老挂念这本书我什么时候读完,慢慢读,别奢望孩子能从“素读经典”中受益多少,就当是训练记忆,开发右脑,慢慢读,让孩子多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读那些读熟了的内容,孩子总是自信的,慢慢读,多读上几遍,虽说不上扎实,也不懂意思,但是相信孩子能从中感觉到语句的韵味。

     我发现有效地听大概也是15分钟之内,长了无意识地听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尤其是前5分钟的听效果是最好的,所以音频编辑排第一个孩子往往很快就记住了,我一般安排比较难的《论语》。对听的内容,坚持多样性,但是样不能太多,要多听,但是一次听的时间不能太长,听觉也会疲惫的!中途应该休息。循环播放,双休分次听,每一次就听两样内容,每一样内容循环两三遍,估计效果会更好哦!

     上周,开始让孩子诵读《心经》,孩子的兴趣之浓出乎我的意料,直接听MP3,我们点着字跟读,读了三天,每天读三遍,孩子就会独立诵读了,《心经》的语言真的很美,虽然不懂意思,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心也随之沉静下来。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我好喜欢。。。
emmachen + 1 + 1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0:23 , Processed in 0.16160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