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2:36:2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以情绪为重
2010年03月02日 星期二 天气:
自己反思了前段日子带孩子读经典,太急功近利,总希望孩子多读一点,要孩子严格完成我设定好的内容,不可以改变。寒假中一天差不多有两个小时以上是用来读经典的,还非要孩子读到能背诵,然后接着往下读,孩子对这些经典作品本来并不反对,也乐意读上几段,可是被我这一折腾,我感觉她有压力,开始恐惧了。
昨天开始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只要有读就可以了,饭后,我让孩子读了《笠翁对韵》和《唐诗》,大概20分钟,练了琴,然后我洗刷,孩子自由活动,八点半,我让孩子读了《易经》三四两卦,《大学》6、7两段,《论语》第三篇,孩子的情绪很不错,读得很认真。
一直觉得孩子学生很被动,其实很多时候可能是我要求太高了,读了20分钟,我应该知足了,可我往往还要孩子再加一段时间,孩子累了,情绪不佳,担心遭我批评,坚持着,这样的诵读,效果能好吗?有朋友提醒我,悠着点,以后的路长着呢,我这样急噪,要是孩子感觉厌烦了,后果那是相当的严重啊!像昨天晚上,我退一步,少读了一点,孩子觉得很开心,读得很主动呢!要保持这种状态哦,把孩子的情绪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我自己的目标列出来,指挥孩子一步一步地去完成,如果孩子不想这样做,可能做了也没什么效果。
今天早上六点我起床,我一坐起来,孩子也跟着坐起来,真是奇怪,明明看到她睡得很香的,起床后,我洗刷,让她读了《论语》第一篇,孩子读完,我让她再读,她不想读了,我也没有要求。学习要以情绪为重,我让她读,她不想读,我应该打住,我在想,有时她想读,我也可以故意不躺她读,引起她强烈的兴趣.
孩子读《大学》中有一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孩子说:“妈妈,心不在焉的意思我知道的,就是不专心,食而不知其味,猪八戒吃人参果,是吞下去的,吃完了还不知味道。”
长期诵读经典,我想孩子的理解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的,这段时间的诵读,我明显感觉到的是孩子的识字在增多,“臣 语庸……”又认识了很多字,她还喜欢把这些字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得很端正的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