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高任鸟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反对读经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4:00:43 | 只看该作者
.

.

.

.

原帖由 诺诺娘转田妈 于 2010/2/5 19:16 发表



前几天吃饭时,看到望海楼王蒙先生关于读经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说“中国人爱起哄”,用来说明何以读经一下子变成风气的原因。前些日子在台湾开会时,香港大学介绍了他们在全港小学推动中国传统传承诵读项目,立刻就有来自大陆的学者在下面发问:究竟什么是中国文化精髓?自然少不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云云的论据又搬了出来。而这些,我是已经听得几乎可以背诵了,因为在中国,在“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在迄今仍把“五.四”定为校庆日的大学里,从来不缺乏如此的争论。对此,我的态度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可能到会议上,勉强也还被算作所谓的学者,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在读经这桩事上,我只要做一个老老实实的母亲和学生就好。学者或可连篇累牍地进行大辩论,但是作为母亲,我的时间很少,志向很小,因此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管耕耘,无心辩论。因为教育孩子如种地,有时令的,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没有心思旁顾的。

或者有好心人要提醒,亏你念几天书,做一回中国人,难道不知道有“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理论没有搞清,你就敢去实践?我只好说,恕我“下愚”,好在我教育的是自家的孩子,毕竟也还算合法的,她既然生在我家,那必定和我的缘份深一些。各人是各人的因缘,如此而已。

说到别人的孩子怎样,我却没有高呼的勇气,因为我毕竟不是“博士”,也一定不能“渊博”(正如长妈妈毕竟不是学者,所以她不渊博一样)。所以当先生担忧望海楼的那篇文章不知道又要误多少人时,我这个所谓搞教育的人就“自私”地对他讲“管好自家就不错,身没修,家没齐,就想治国平天下,不是妄想是什么。我们只管让田田读下去,别人怎样那是人家的事情。”...




在田妈看来,“学者”只是些好辩之徒而已,她表达了坚定的“读经”立场,对“读经教育的合理性”展开思考的义务(这是读经父母与教师应尽的义务),由血缘宗法所赋予的“权力”予以消解——不管合理与否,我是孩子父母,我有这个权力。当然,她同时也暗示自己对“读经教育的合理性”已做出了理性思考,“时令”一词显示了她与时下流行的读经理论之间,存在着承袭关联。

全文七百字左右,可以看做是田妈关于“读经争论”的个人感想,其基本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概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我标示出的三条下划线所范围的内容,是田妈为自己的立场所作的辩护之经脉。

诺诺娘认为,田妈之言乃“诚恳中肯之言”。

“诚恳”一词,细说甚深,暂按不表。“中肯”一词的意思,是“正中要害,恰到好处”,典出庄子的《养生主》。我想,学者们参与的“读经之争”,属于“文化与教育的普遍性法则”之观念上的争论,应视为“教育之公论”,而非是针对哪一位家长个人的教育措施的品头论足。如果“读经之争”是针对田妈的,意在劝说田妈“放弃读经教育”,那么,“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端肃立场,既回避了不必要的争议,又恰到好处地破解了对方的意图,或可称为“中肯”。


不知以上解说,是否中肯?




-----------------------------------
题外附言:

我们为孩子规立了读经之路,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义务自问,自己是否对读经有了足够的了解?自己对经教是否有了足够的认识和体会?否则,我们凭什么知道,自己为孩子规立的这条路,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呢?

我的意思,并非说你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之后,才开始读经教育。读者如果升起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明你内心不够莹澈,有所偏执(至于那偏执是什么,请自己静观)。我上述所谓“追问的义务”,纯只是“自诚”的工夫,与任何争论都没有关系。

自诚,明。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4:0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摇篮曲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4:11:15 | 只看该作者

接续 #31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田妈所说的“管好自家就不错,身没修,家没齐,就想治国平天下,不是妄想是什么”,这段话正好很中肯地批评了“阿猫阿狗办教育”一说。作为教师,自己的素质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凭什么教别人的孩子呢?

可谓“正中要害”,只是不知是否“恰到好处”。
“中肯”难哪,“诚恳”更难。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4: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05:2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语妈妈 于 2010/2/5 15:41 发表
为什么要反对读经呢?鸟儿版主能不能把话说清楚点啊,或者只是反对长时大量读经?但也请把危害性一一列说,可否?



请小语妈帮忙,把我反对读经的言论找来,我常常说过就忘了。至于8~10小时大量读经,我是明确表示反对的,它的危害性,首先就表现在“没有任何人能论证它的合理性,但是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这一事实上。

您提到的危害性,可能是指“它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危害儿童的现象”。很多人都在问我类似的问题,仿佛,只要我没有拿出悲惨的案例故事以及压倒性的悲惨数据,大家就可以不以为然似的。

然而请问,在推行“大量读经”法印之初,又有谁要求王教授拿出了正面例证呢?

“大量读经”作为一个教育实践的方法,它原本就是“思想设计”出来的,而非“实践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对它只要进行严谨的审视与批判,即可得知,它是被一种怎样的思考建立起来,它到底是否“合理”。我一直不停地追问那些推广和实践大量读经的人,要求他们回答我的问题。结果很遗憾,他们要么顾左右而言其他,要么沉默,没有人能够正面回答。

如果硬是要说它在被推广之前,还是经过了一点“小范围实验”,那么在大陆,据我所知最早的“实验”我们就参加了。先不说那是否可以被称为“实验”,问题在于,“大量读经”本身的合理性,到底要由什么证据才能给予支持?——目的实现?背诵绩效?儿童主观感受?儿童身心成长的客观评估的健康指数?。。。。

谁在事前认真考虑过这些问题?没有,至少我没有感受到。翻阅推广大量读经的演讲稿,没有一篇有效论证了“读经时间量的增加与人性有效开发”之间的正面关联性——很普通的问题,小雨妈妈您能回答吗?

王教授曾经有一个反问句,意思大约是“谁又能说大量读经一定就是不好的”。我希望那些正在实践大量读经的家长,以及热情四射的推广者们,好好想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

附言:

教育是最严肃最需要用心的事情,然而我看到的事实是,人们往往在事业和爱情上(利益与性)更倾注心力,“教育”只是“不得不”做的事情——爱情过后有了孩子,你总不能扔掉吧?人们经常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感到无助,无奈。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由于缺乏教育知识造成的。但是,从本质上观察,其实是爱心不够,人性中真正的道德力量发不出来。

人处于“无助无奈”的感觉状态之中,会有一种急欲凑泊着落的极其隐秘却又强大的心理需求,这就是动物的原始的安全需求。人们在这种隐秘力量的影响下,很容易接受任何一种听起来貌似有理的说辞——教育中的神话,必须在这样的非理性的土壤里才能建立。

我们说人类的“道德”,其实不是指“社会道德规范”那个道德。我们所说的道德,就是理性本身。当人们的理性觉醒,遵循理性去为人做事,就是道德在行为上的表现,即通常所谓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规范”只是一种归纳思辨而成的文字说明系统,其道德性取决于归纳思辨过程的合理性。而这个合理性,则依赖归纳思辨主体的洞察力。实际上,很多所谓的“社会道德规范”是不道德的。

任何教育神话,都是非道德的,其缔造责任主要由“盲从者”承担。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10-2-7 06: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0-2-7 20:45:34 | 只看该作者
鸟儿说得好,真好。俺看,今天中国社会种种问题,不是因为废除读经而产生的,因为,没有了读经科,依然会有好心人拿这个思想那个理论来钳制扭曲摧残人性。好心人的口号和信条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人性被折磨得不够,好心人就又会说,那是因为剂量太小了,应该加大剂量增加时间和难度,大量就好了,难度系数高了就好了。
      事实是什么呢,是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都很好,一代比一代强,不是这样的话,人类早就完蛋了。可悲的是,代代人,被各种名目的教育弄得人不人鬼不鬼,死不了活不成,年轻人好冤枉啊,最不可理喻的是,施教者还大言不惭地说,不如此,情况更糟糕,还应该大量,一定要继续大量。
      那些个烂招数,小量尚且产生副作用了,何况大量?老大,您撞了南墙了,还继续撞啊,啊?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7 20: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0-2-8 07:57:11 | 只看该作者
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儿童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试试去鼓动现在的实权派,他们读经效果立竿见影,影响巨大,叫他们读经,善莫大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0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 洞庭烟雨 的帖子

去年王先生给教育部提交了读经万言建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08:25: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07:57 发表
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儿童读经运动可以到边上凉快凉快去了。

试试去鼓动现在的实权派,他们读经效果立竿见影,影响巨大,
叫他们读经,善莫大焉



我知道您的意思,在中国,凡是“运动”都会存在“过热”的驱动力。
一件好事,在“过热的头脑”驱动下就未见得是一件好事了。
我想,王教授何尝不希望“读经”能够成为国家一项文制政策予以推行呢?
说到这里就复杂了,一个人的器局、智慧与识度,决定了他的影响力,这是成事之根本因
缘分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说到这里很惭愧,很惭愧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0-2-8 08:29:26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在各种名目的教育之下,几乎完全被忽略,人成为了工具,成为了奴隶。好象大米饭,他就是大米饭,可是,一个又一个碗,分别贴着各自的标签,非要把大米饭说成是他这个碗的,别的碗不行,只有装在他这个碗里,才是大米饭,转来转去,大米饭本身被忽略,成了碗之间的你死我活,把大米饭撒了一地,碗打了好几个,何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0-2-8 08:3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7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噢,俺没有说明白,都是俺的错。
      俺是想说,孩子是最弱小的,我们推广读经不敢去向实权派兜售,只敢去指手画脚对付小孩子,稍微想想,要是成年人读经,他不听话,他读的心不在焉,他不是好学生,我们敢打他手板吗,我们敢吗?我们都干了些什么呀,我们不脸红吗 。实权派是最需要读经典最需要实践经典的,劝劝他们读经去啊,谁能够做得了这个事情,那才叫本事啊。
      但是,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国家出台政策号召读经啊 那样的话就惨了,又是一场****大革命

[ 本帖最后由 洞庭烟雨 于 2010-2-8 08:4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1 金币 +11 收起 理由
天津清羽 -2 -2 似是而非的糊涂言论
恬静的人 + 1 + 1 精品文章!
天高任鸟飞 + 10 + 10 我有不同观点,这里混淆不得
paisley + 2 + 2 百分百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0-2-8 08:47:07 | 只看该作者
俺说的实权派, 上至省部级和更高级别的,下至单位管事的办事员就是能够拿一把的,怎么样,试试,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好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42 , Processed in 0.097497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