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紫霞湖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乐乐 读经 心得

[复制链接]
5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4:0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9 vivianv3 的帖子

全球读经网上有位空山老师,有篇文章,是回应我的帖子——家人反对读经的,我很受益,现在转过来,希望与你有益!

也说“经孝不能两全”

  不止一次碰到父母愿意让孩子全天读经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不同意的事情,为了尽孝,年轻的父母只好妥协。有的是父母对读经教育本来认识不深,一遇到老人家反对,很快以“尽孝”为借口而退缩,此类父母,即使老人不反对,也未必会让孩子读经的,不谈也罢。只有对读经教育坚信不移,迫切想让孩子全日读经,而老人家又坚决不同意,才有“经孝不能两全”的问题出现。
  本来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老一辈人只应该提建议,而不能代作决定。毕竟父母要对孩子负责一辈子,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能陪孩子走一小段人生之路。但现在往往一家就一个孩子,千般宠爱在一身,老人离了孙子简直就活不下去,不自觉地越界,或即使知道越界也无法自拔。怎么办?不让孩子读经吧,实在觉得孩子太可怜;让孩子读经吧,老人家又整天唉声叹气,甚至以泪洗面。老人家还有几年好日子过?万一因此生病撒手人间,做儿女的岂非大大不孝?年轻的父母左右为难,真是备受煎熬!

  然而,万事皆有其理,得其理,则依理行之可也。舜“不告而娶”之事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舜是有名的孝子,古代娶妻“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但舜却“不告而娶”。孟子的解释是,“告焉则不得娶”,“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舜深知如果告诉父母必娶不成,娶不成则不能成家,不能成家则无子孙,等于废了“人之大伦”,实际上陷亲于更大的不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与“无后”这一“大不孝”相较,循不循礼倒成了小事了。于是在中国历史上,舜虽不告而娶,仍不碍其为孝子之楷模。

  年轻的父母当思量:自己让孩子读经,究竟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真正成才,更有出息吗?不正是为了光宗耀祖吗?不也是为了更好地尽孝吗?如果轻易向老人妥协,孩子得不到合理的教育,不能成才乃至成为败家子,岂非也会“绝后”,也是不孝之大者?我们不是亲见很多孩子因教育不当,到了十几岁后无法无天,整天把家里闹得鸡犬不宁人仰马翻吗?

  所以,我认为如果做父母的真的认识到读经教育的重要性,就应该坚定地让孩子去读经,也许这才是真正对父母尽孝呢!如果你觉得老人可以商量,那就多商量,态度尽可能温和,“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乃至“号泣随,挞无怨”,把道理讲明,把诚心掏出,让父母知道你不是心血来潮,不是标新立异,不是笑他们落后,而是真心为孩子着想,为家庭的繁荣昌盛着想。当然你也可以采取一些缓冲的措施,比如对老人说先休学几个月,试试看。世间的事,其实绝大多数并没有那么严重,只要我们诚心到了,老人是可以被感动的,毕竟他也是爱他的孙辈的!

  那如果老人无论如何不同意呢?那你不妨学习大舜,来个“不告而读”,你本来是要尽你教育子女的责任,实在也是天经地义,没什么好羞愧的。你越小心翼翼做贼似的,老人就越把它当回事,你真的快刀斩乱麻,做了就做了,也许老人反而不那么计较了,大家都轻松了。这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有时你越是给他讲道理,他越难缠,得寸进尺,你真摆出斩钉截铁不可动摇的架势,他反而会轻松地接受。当然,这一招“不告而读”,你要看看父母的身体状况,如果老人家已有性命之虞,那还是算了,等等再说吧!

  “百善孝为先”,诚不易之真理,尤为中国伦理之基石,一向为中国人所珍重。然我辈让孩子读经,并非不孝也,乃大孝所在也。首先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坦然了。

  然而事情又有另外一面,就是,之所以发生“经孝不能两全”的问题,又往往因为我辈不孝在先也。据观察,发生“经孝不能两全”的家庭,往往有两种:一是本来不大和睦(儿女平日未好好尽孝道也);二是夫妻工作太忙,孩子大部分时间由父母抚养,老人与孩子的感情比父母还要深,也难怪他们舍不得了!所以一旦遇到“经孝不能两全”,年轻的父母首先应当反思:一、我对父母尽孝够不够?为什么不能与他们心意相通?如果平日沟通得足够,怎么在教育孩子上突然间会有如此大的分歧?二、我平日是否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是否把抚育孩子的重任过多的摊在父母身上?如果对这两个问题不能有肯定的回答,那你首先要忏悔,不要埋怨父母如何落后如何顽固,而要怪你自己没尽到子女之道。如此,孩子读经固然不可缓,你对父母尽孝更不可缓!所以你的态度应该是:无比地坚定地让孩子读经,无比真诚地对父母尽孝。你要通过实际行动,在更多的方面对父母尽孝,给他们体贴入微的关怀,填补他们因与孙辈分离而造成的巨大孤独,让家庭更加和谐美满。如果你诚心诚意地做去,天长日久,父母不会不理解的,父母必然会就像舜的父母最终接纳了舜一样接受读经。本来让孩子读经又不是投机倒把作奸犯科,而是天经地义、光耀门庭的大好事,父母怎么可能一直反对下去呢? 其实“经”“孝”不但可以两全,而且自古以来就两全,今后必然也能两全,因为所有的经都教人尽孝,读了经才能更好地做孝顺子孙啊!不能两全,只是我们做得不够啊!

非常感谢空山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9:53:09 | 只看该作者
2010.1.4   周一  晴
   读论语第六,1遍,第五部分60遍;跟MP3读英文1,2遍;2,6遍。睡前,听我读老子14-70,1遍。
    以后还是跟电脑读英文,培养真正的语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3#
发表于 2010-1-5 14:36:47 | 只看该作者
乐乐妈, 乐乐的英语就这么开始了吗,  你没有先给他大量的听吗,  我以为先最少听他几个月呢,  我也想给多多先听西方文化导读,  因为跟在你和子仁妈妈后面,  有不懂的地方, 能请教了。  你也是在网上下载的吗,  我在子仁妈妈那里下了文本,  听的在哪里下载的, 能给个链接吗。 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好爱你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4#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14:5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3 好运多多 的帖子

找不到地址了,你给我一个信箱,我发给你好了。
乐乐的英语之前没有大量听,现在每天都是不断重复听的,加上每天读个5遍左右,现在也不过是第二篇的前半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5#
发表于 2010-1-5 15:1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54 紫霞湖 的帖子

非常感谢。
haoshaojunjun@qq.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不用客气!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6#
发表于 2010-1-5 15:53:42 | 只看该作者
在读老子,论语,易经,很不容易,就是成年人,也不一定,能够读懂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紫霞湖 + 2 + 2 只要活着,就有懂的可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7#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12:35 | 只看该作者
2010.1.5   周二  晴
     读论语第六第五部分40遍,听论语第六,听英文1,2.没有读易经,老子,英文。今天读经开始的时间晚,所以只读了40遍,有点过意不去;现在趁刷牙的时间听论语1-5,也不知能不能听的完。
    读经的过程中,乐乐说妈妈累了的时候,我找到一个好方法:
    把手放在乐乐头上,手指稍微用力,顺时针转三圈,逆时针转三圈,边转边说,给乐乐一点能量,给乐乐一点能量;然后乐乐再如此给我能量。然后就不累了。乐乐已经喜欢这样子,我也喜欢这样的互助方法。
    每每读完100遍,乐乐都喜欢让我高高抛起几下,说胜利啦,胜利啦!妈妈,我厉害吗!
     当然厉害!喜欢每个读经的孩子都是开开心心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tracylin2002hk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1:10:18 | 只看该作者
2010.1.6   周三   晴
     寻找王财贵教授的演讲:
1.回到孔子莎士比亚:http://www.56.com/u67/v_MjM4MjYyMzI.html(上)
   笑话:乡下人买花瓶的故事,很多事情多少颠倒或混乱的。

   教育从什么开始?从可以开始教育的时候——胎儿开始。你是一个负责任的父母吗?
   教育最好的时机,是越早越好,百层高楼至少有二三十层的地基,恰恰看不见的。
   母亲胎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母亲若性情平和,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母亲若喜欢读书,对孩子也是有好处的。
   哪一个没有做到:性情平和——遇事,冷静,清醒。
   说一个人聪明或是愚笨,是什么决定的呢???脑神经的成长原理。
   水泥,0-3岁有60%-80%的机会,是听觉的绝对音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听尽世界名曲,24小时听,睡和不睡差不多,所谓在半睡半醒之间。3-6岁,有20%的机会。所以,好好利用,6-13岁,有10%的机会。你的脑神经是高速公路,还是羊肠小道呢?现在正是你给孩子建构高速公路的时机。
    不要责备孩子了,我笨,是谁生的,你知道吗?我笨,是谁教的,你知道吗?
    潜意识,下意识里面的东西,是你现在给他播下的种子,所以给他最后的古典的音乐,文学。


   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教育的内容越高深就好;教育的方法越简单越好。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全盘吸收。
2.回到孔子莎士比亚:http://www.56.com/u30/v_MjM4NDQ0OTk.html(下)
  自从出生以后,有了光线,眼睛就开始接受教育了。越小的时候发展越迅速,0-3岁看尽世界名画,养成一辈子鉴赏的能力,一定把他的眼睛训练出来。耳聪目明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建构他的聪明着手,13岁之前。体用,先体才有用,给他吸收。
    非常自然简单轻松愉快的科学教育,懂了才教,懂了才有用,教不懂没有关系。
    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在不懂的时候更要好好教,懂了之后再教就来不及。 是人文科学的教育方法。
    方法,按照人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建构聪明的主题,是语文教育。恰当时机,是13岁之内。学习能力递减原则的学习。3岁之内,是语言的学习天才,是母语的学习。如果一个人,有2种以上的发音,会让他的脑神经更加细密。6种语言,脑神经更加完米。
    低度的文,日常生活用语;我们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我们的语文能力在哪里呢?
    教材按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既是生活,生活既是教育),美国的科学教育是成功的,语文教育是失败的,只教3岁孩子学的东西。
    胡适之在1920年把美国的那一套搬过来,错误了80年。
    学的东西太简单,脑神经就等于停滞了。不能读经史子集,就不能吸收中国5千年的智慧,这样子的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80
    反省80年来失败的教育:
    时机:越早
    教材:文言,经典之作

    方法:简单,反复接触,滚瓜烂熟
    文章的语言的提升,思想的体现,就是文言。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为何要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呢?

    我们只要懂文言文,一定懂白话文。
    文言:最高度的作品,学会了,低度的就不用学了。
    爸爸,那个小女孩好厉害!一对美国父女——因为听的多。
    凡是受过中国古文教育的人,都觉得古文简单——杜甫,鲁迅,老舍
    我们的教材走错了路——从小读经典长大,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
    古典音乐,经典的诵读,永垂不朽的著作——此等的三流的不用教也会了。
   
    反复听,反复看,听到会背,认字是不用教的;认字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2岁就可以认完。开放一切字,随便他认,在自然情况中随便他认。
    理论要相当的认证,1千万的小孩在接受这种教育,从没有一例失败的例子。替你的孩子造福,透彻了解,积极实践。简单的标准:每天100个字,念100遍,给他100分。教育的态度,他的心智在提升了。
    一个人必须尽自己的能力。
    死背:运用记忆力储存好,背都是死的,13岁之后活用;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放在理解力的培养上,13岁之后渐渐发达的;记忆是建构他的脑神经最好的方式。
    语文能力好,社会科好,自然科,数学,不用教。
    选择最有价值的教材,在他最适合的年龄,用最适当的方法教他。
    用高度的语文,涵盖低度的语文。
    英文读经。
    给他一个文化的故乡,胎教,土生土长的方式。
    用文章来学语言,从根源来吸收他们的文化。
    从他们的经典开始,两种智慧融会贯通。
    方法:熟悉,念,一辈子不忘。
     CD是发音最标准的老师,听的正确,将来就说的正确。读的
     读的多了,就会说。
     13岁之内学好,生命自然酝酿。
     日文,法文,希腊文,拉丁文的读经。
     你是如何打算的呢?


   录的先生的演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2:25:10 | 只看该作者
王财贵在北师大的演讲(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0NDU4NDA=.html

人造文化侏儒

数学该如何教,学习?

直觉的学习能力就没有了,13岁之后。

美术教育也是这样



一辈子的学习就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



知识是最简单的,心灵是很难的。

两种语言的学习,就是2倍的复杂,3种就是3倍的复杂,就是2倍,3倍的聪明。

语文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2:36:54 | 只看该作者
错过时机,就要用九牛二虎之力,也赶不上来的。
我们被牺牲了,不要再牺牲我们的下一代。
在学校教白话文,就是浪费老师的青春,浪费儿童的精力。

文言是文化的承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须能够读懂自己的文字。

把断层如何接起来呢?我们自己来不及了——死马当活马医。
高度的文化教养,要在13岁之前完成——能读经史子集的能力,你要发扬他,要批评他,要咒骂他,都要有能力。


后面有一个镜头,王老师打招呼的——笑,让我感动,感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无为而学 + 1 + 1 佩服你的见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4 , Processed in 0.160389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