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zty1122bb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1122的阅读

  [复制链接]
2191#
发表于 2012-8-14 12:48:29 | 只看该作者
请问1122爸爸,你们的古诗词,用的是哪本啊,儿子现在二升三,现在的古诗文虽然做不到每天,不过一直在坚持,希望能一直坚持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7:1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91 乐宝宝0804 的帖子

我们的古诗学习起初的立意不高----以学校课本为主轴。
1)扩展。在人教版的课本里,除了课文中的诗词,日积月累里面还有大量诗句。通常这些诗句,我们会以整诗的形式学习,这样可以完整的理解诗词的意境。
2)提前。人教版小学、初中、高中的诗词有近两百首,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我不认为在校随堂学习能够很好体会诗的意境---时间太短。我们根据题材、诗人风格,分类进行学习。时间充裕,递进体会。
3)随性。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一些喜欢的诗句,会专门用时间赏读,为的是自娱自乐。

====================
我们读过、背过、写过的古诗词已经有一百多首,其中有”春江花月夜“、”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类的长诗,孩子们有时候也会乱诌一气,收获大----非常喜爱诗词。目前准备以唐诗三百首为蓝本,梳理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勇者无惧 + 1 + 1 学习了。谢谢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3#
发表于 2012-8-15 13:1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92 zty1122bb 的帖子

学习了,你们的古诗学习也很有规划,我们目前是以学校课本为主,比较随性,赏读过,背过,但是没有进行默写。
今天来取经了,不过估计我的能力只能做到第一点, 第二点中根据题材、诗人风格,分类进行学习,实在不知如何进行,看来我也要继续努力啊,
“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不知道你们选择的哪个版本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3:0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93 乐宝宝0804 的帖子

1)我觉得默写对于夯实对诗词的理解很有帮助。很多时候,孩子可以很顺畅背诵诗词,但一动笔就出别字,而这时候正好来明晰诗词意思。
2)根据题材、诗人风格,分类进行学习。我觉得也不难,且正是最为有乐趣的地方。
比如:
有禅意的诗人,王维与常建,可以将“鹿柴”,“竹里馆”,“鸟鸣涧”与“题破山寺后禅院”一同来赏读。
西江月,可以把辛弃疾、苏轼、毛泽东的词放在一起比较。
同一诗人,可以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拿出来品味,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与“声声慢”,杜甫的“望岳”与“登高”,“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些真是不难,只要有心。家长有此乐趣,孩子自然不会觉得是完成任务。
3)唐诗三百首,我们用的是中华书局的名家集评本(顾青编撰),感觉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5#
发表于 2012-8-16 14:0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94 zty1122bb 的帖子

这样分类,真的很有意思,经过你这样一分析,感觉思路清晰多了,我也来试试,
呵呵,以前最多就是把同一诗人的作品一同拿来诵读,背诵。
中华书局的集评本去看过了,感觉不错哦,有问题再来请教,谢谢1122爸爸的解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6#
发表于 2012-8-18 22:40:1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默写过两遍八十首了, 还是有错。
语文学习真是个日积月累的事儿。我们目前做的太不好了 可是, 实在是精力有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3:2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196 冬雪春鸢 的帖子

对于古诗,我非常推崇默写。
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多念、缓念,慢慢去体会其中的意境,思考其中的内涵。
我们自身在读书的时候,学诗往往是应付差事,很少会以放松的心态去学诗。这样的学诗不会有什么效果,反而会产生厌恶的感觉。
时间有限无所谓,精力不够没关系,坚持用一点点时间享受语文,欣赏诗词。诗是很美的东西,应该融入,而不是生吞活剥。

点评

很受启发。  发表于 2015-9-22 13:12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冬雪春鸢 + 2 + 2 我很赞同。
小米2008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6:13:49 | 只看该作者
1.暑期读诗
暑期已接近尾声。古诗词学习一如前几个假期,以温习为主,默写了40来首诗词。虽然没有上个寒假来的数量多,但也还算尽心。新诗也读了十来首:
采薇(诗经),
春夜喜雨(杜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天净沙-秋(白朴),
马诗(李贺),
逢入京使(岑参),
已亥杂诗(龚自珍),
新雷(张维屏),
春夜(刘方平),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2.暑期读中文小说
暑期读了几本长篇:
钟鼓楼--刘心武
暗算--麦家
小时代--郭敬明
三重门--韩寒
============
前天晚上去后海吃饭划船,靠近鼓楼,孩子们不禁感慨了一番。对比林语堂的‘京华烟云’,依依感觉还是‘长恨歌’与‘钟鼓楼’更亲切些,前者仍有些红楼的味道--旧式白话,后者则现实得多。
孩子们真是大姑娘了,读的小说正渐渐远离童趣,有些感慨。


3.暑期读古文观止
第六卷开始为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的四份诏书,一带而过。
贾谊的“过秦论”与“治安策”成为学习的重点。
“过秦论”纵论战国强秦,以史为鉴,激扬文字,经典中的经典。我们在一年多前有读过,如今重读,仍感震撼。
“治安策”是贾谊向汉文帝的对策,谈的是削藩。依依俩俩通过看‘汉武大帝’--七国之乱,听‘明朝那些事’靖难之变,对此有一点了解,但还是无法就这种政治博弈有什么感觉。也很正常,权且算是读过,以后再体会吧。
==============
古文观止中的第六卷,除了开始的诏书,不是政论,就是对策,要不就是申冤,几乎篇篇都是长篇大论。依依俩俩读起来不容易。

4.暑期听中文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集听了14集。
‘牛虻’听完了,开始听‘静静的顿河’。
与‘平凡的世界’一样,‘静静的顿河’也是李野默播讲。当然,更有张力,很震撼,不愧是获诺贝尔奖的经典巨著。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2-8-22 16: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冬雪春鸢 + 2 + 2 真好哇!您家这俩闺女培养的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6 14:27:42 | 只看该作者
冬雪春鸢         2012-8-25 22:38         威望        +2         真好哇!您家这俩闺女培养的太好了!
冬雪春鸢         2012-8-25 22:38         金钱        +2         真好哇!您家这俩闺女培养的太好了!
------------------------------------------------------------------
过奖了。我们与您和您的女儿一样,同样的五年级,同样的北京市朝阳区,同样的小升初。但是属于不同的人群。
依依俩俩的英语还不错,但没有优秀到您女儿那种几近可以傲视的程度。
她们两人的数学有进步,但没有参加过任何奥数学习,数学意识仍处在开窍之前的朦胧状态。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文史,但这并不是中学考察的标杆,至少高中前是这样。
孩子这样的发展轨迹是她们的个性使然,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希望。这种状态在小升初,甚至中考都会险象环生,荆棘重重。
北京,朝阳的那些名校从来都不是我们能够期盼的。很羡慕那些能够角逐一流中学的孩子,希望他们都能随心。同时,自己也会很努力,扎实的走出自己的轨迹。
不同的路,但同时也会有不一样的压力,孩子们比我要好得多。
一切随缘。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冬雪春鸢 + 2 + 2 理解您的话。孩子们和我们都在努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0#
发表于 2012-8-28 14:57:28 | 只看该作者
《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的名家集评本(顾青编撰),已經拿到手,慢慢翻看,有集评,有注释,非常不錯,

可是有个疑问,学校课本上的很多比较耳熟的都没有啊,比如,《清明》《春晓》......

古诗默写开始进行, 以课本为基础,不急不躁,慢慢来,一下笔,真的发现:背的时候很顺畅,但一动笔就出别字啊!

想着正好就这些错字,别字,来明晰诗词意思,可是发现新到手的这本《唐诗三百首》名家集评本中找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4:04 , Processed in 0.10720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