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殃及各国人民蒙受惨重损失。从中不难发现是贪婪在作祟,商业信用让位经济欺诈,从而使得商业活动先天性“缺德”;而且无节制的金融衍生品泛滥,掩盖了潜在的巨大经济风险,使得经济发展“离道”。“缺德”的经商思路,最终害人又害己。“离道”的经济背离规律终将翻船。导致灾难的源头,是因无德和无道,背离了发展规律的“指南针”,即老子的“唯德大唯物主义”。 什么是老子的“唯德大唯物主义”呢?老子说:“道生之,而德畜之。”意思说:宇宙自然的万物,都因“道”这个无形的东西所化生(道即规律,称“唯物”),然后再由顺应规律的“德”来养育(德即人自省维护万物生灵的需求,称“唯德”)。道,化生万物,她是万物的起源、规律;德,养育万物,她是万物的维护者、慈母。道和德都具有物质性,而且德和道的唯一性、第一性决定了万事万物都必须遵循德和道的定律。老子的“唯德大唯物主义”,“唯德”将“德”始终置第一位,“大唯物主义”指自然客观规律,即“道”。老子的德和道,给人类文明发展指出了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统一的康庄大道。 老子为什么要强调人类生存发展要唯德当先呢?因为人是万物的主宰,人若无德就难自我节制,必将成宇宙万物的最大公敌。同时,德也是人类寻求可持续发展,实现协作共赢的基础。《左传》上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说:人的功绩,最上等的为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绩,再次是留下语言文字。这三样东西不会随着人的死去而消散,它们因其道德的能量而不朽。可见,“立德”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一旦失去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一切建设和成就会如同水中之月、沙上之塔,即便有成果也难以长久和巩固。所以,老子的“唯德大唯物主义”确立了道德的核心价值,为中华文化植入了道德之根。 唯德大唯物主义是政治活动的核心。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意思说,重视德的点滴积累,则能克难攻坚。古代圣贤早就认识到,彰明品德才能遵循、把握自然规律。政治活动亦然,一旦脱离德的基础,就会因违背规律,导致政权倾覆。所以历史上尽管政权更迭,但莫不重视和强调道德的核心地位,并把道德教化治理作为施政的主轴。 唯德大唯物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价值观的核心。唯德大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先秦就出现了,诸子百家都汲取了老子德和道的思想精髓,经过扬弃、传承,从而使之得到了大发展。德和道的核心价值是护佑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共赢并与自然界和谐的基础性保障,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精神遗产。 唯德大唯物主义更是经济领域的核心。范蠡是古代德者和智者合一的人物,也是商家的鼻祖。后人归纳出范蠡的经商理财致富“十二戒”:“勿鄙陋,勿虚华,勿优柔,勿强辩,勿懒惰,勿固执,勿轻出,勿贪赊,勿争趣,勿薄育,勿昧时,勿痴赁”。意思说:思想不要浅陋闭塞,眼光不要虚荣浮华,决策不要优柔寡断,语言不要强词夺理,经营不要懈怠偷懒,心态不要迂腐僵化,财物不要轻率出手,采购不要轻易赊欠,竞争不要意气用事,待人不要薄德寡恩,经营不要贻误时机,用人不要偏信失察。经商先做人,做人先立德。这十二戒凸显了范蠡对“德”和“道”的理解:有了丰厚的品德支撑,以利益天下的公心去成就自己的适度私利,则无往不胜。 在美国华尔街受过良好教育、经验丰富的职业投资家比比皆是,但金融证券市场上却没有因此而展现基本的理性和人性。关键就在于这些投机者普遍缺失“德”,致使有着“现代、高效和专业”的光鲜外衣的现代金融理论甚嚣尘上,贪婪私欲让那些投资银行在呼风呼雨中愈加利令智昏,他们肆无忌惮地操控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垄断经济的话语权,甚至贪得无厌地操纵分析师,炮制分析报告,新兴市场任之左右,如国际油价在华尔街大亨玩弄利令智昏“游戏”中或狂飙或狂跌……但其终无法逃脱道和德自有定律的严惩,让违反自然和经济规律的美国经济凸现金融业“多米诺骨牌”效应和市场大萧条,让世界在经济风雨飘摇之中开始反思。当灾难降临,人们才恍然大悟:缺失德和道的理念及修养,迷失在经济一时的繁华和物欲无度的刺激中,就难以先人一步洞察和捕捉到顺境中的危机和逆境中的转机。 唯德大唯物主义在现代市场经济关系中急需重新匡扶。“唯物质论”、“唯经济论”的危害就在于摧毁了物质文明成长的环境,从而陷入一轮又一轮破坏性重建中。无德的经济贸易关系,导致交易成本、建设成本的无度攀升,导致人际信用的严重破坏和公共资源的巨大内耗。因此,当前用唯德大唯物主义重建新型经济社会关系中德和道的价值观,已是最值得优先实施的重大方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