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偶然7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摘录:《成功教子九法》——心理咨询师为你解困惑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19:42 | 只看该作者
方法七——智爱教育法

爱孩子不是家长付出了多少爱,关键是孩子到底接受了多少有效的爱。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家长正确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考察很多失败的家庭教育,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长对孩子爱的方法不对。所以,如何正确爱孩子,如何掌握爱的分寸,是家庭教育走上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0:22 | 只看该作者
(一)智爱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过度地溺爱

孩子长大后形成两类不同的结果——成功快乐的孩子和失败忧郁的孩子,关键在于父母对子女的深切的爱是智爱还是溺爱。
(1)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分地娇宠孩子,平常生怕孩子受累,为孩子承担一切,总是包办代替,孩子说:“我自己来。”父母却说:“你不行。”总是不让孩子动手,剥夺了孩子锻炼自理能力的机会,阻碍了孩子手、脑和眼睛协同发展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别人的事帮着做。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自立、自强,受人欢迎。
(2)溺爱孩子的父母往往过多地干涉孩子,生活中时时在担心,处处怕危险,对孩子干涉过多,这也不许去那也不许做,束缚了孩子的思想,限制了孩子的活动,有点甚至把孩子关在家里才放心。智爱孩子的父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勇敢大胆的精神,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任其自由活动。
(3)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怕自己的孩子受欺负,生活中常阻止孩子寻找同伴,又拒绝别的孩子来家中玩。智爱孩子的父母鼓励孩子寻找同伴,建立友谊,请小朋友来家作客,或到小朋友家去玩,来往亲密。
(4)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向怎样做就怎样做,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正当要求可以得到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一定不能迁就!
(5)溺爱孩子的父母总是怕孩子遇到困难,总是穷尽一切力量,甚至自我牺牲地为孩子铺平道路,扫清障碍。智爱孩子的父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面对困难,先让孩子自己处理,再指导孩子正确的方法和鼓励孩子再接再厉,培养孩子面对困难的能力,锻炼孩子面对困难的意志。
(6)溺爱孩子的父母因怕孩子受罪,总是想方设法帮孩子逃避责任,尤其是孩子在外面犯错后。智爱孩子的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从小教育孩子做事要尽责尽力。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惩罚,承担错误的后果。
(7)溺爱孩子 父母总怕孩子营养不够,生活中无限量地吃,既不定时,又不定量。智爱孩子的父母根据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供给适量的营养丰富的食物,让孩子定时定量地进餐,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因此,放手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并学会关心别人、感谢别人。当孩子有错时,要让孩子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接受惩罚,这样才能避免再犯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二)智爱孩子就不能因爱而对孩子专制或放纵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交友采取管制的态度,不愿意跟孩子商量,干涉孩子的各种选择等等。这种专制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健康,并容易使孩子面对问题或困难时退怯、无助、没有主见。
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以及逼迫孩子把正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会整体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都会下降。
父母要改变用强迫、指责等消极方式对待子女。
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平等的沟通,父母与子女的谈话几乎都是对孩子的指责,甚至对孩子严厉的言语攻击,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信赖是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过分保护、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该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自由选择,同时让孩子面对抉择的结果。
许多家长不是从孩子本身情况来考虑发展,这样不但不能尊重孩子,而且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孩子经常会有与你观点不一样的主见,只要这个主见不太出格,就让他试着去操作,家长不宜用自己的标尺来控制和干涉,否则长期下去,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总是错的,从而缺乏主见。或因她的想法总是被大人忽视,而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变得越发倔强、叛逆。
另外,还想提一下与少数家长的“专制”相反的“放纵心理”。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得不到及时的制止,从而使孩子不知不觉染上恶习或产生不健康的思想而不能自拔,这就是家长放纵的结果。
因此,家长应该放下“为了孩子好”的“专制”或“放纵心理”,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童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4:02 | 只看该作者
(三)智爱孩子就不要强迫孩子去圆家长的梦

让孩子成才,不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的,而是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充实和难忘的童年。
(1)攀比心理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乃正常之事,不正常的是指有些家长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只看到别人孩子的长处,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辄批评、指责孩子。这种心理往往使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会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2)补偿心理
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些家长对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实现。这种做法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因材施教。另一个是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生活待遇,从而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犯错误。
我们的孩子很宽容,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
家长尽量不要太注重分数,要给孩子创造空间,这样才能释放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下一代。家长要避免苛求完美。教育不需要攀比,需要耐心开启孩子的心智,教育需要等待。
聆听孩子想心声。当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时,首先应当检讨反思的是家长:我们是否过于追求完美?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某些问题?不要让孩子完成你未完成的心愿,这对孩子不公平,应让孩子根据他的兴趣自由发展,这样的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4:44 | 只看该作者
(四)智爱孩子的家长不要只偏重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家长只注重孩子成长的结果,而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爱孩子,不仅要爱孩子的身体,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灵。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不当的教育,有时可能是一句话就会伤害到孩子,甚至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孩子的许多问题都与父母有关,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当我们意识到孩子犯错是父母的责任时,这就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

那么我们家长该怎么办?
(1)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下面介绍集中排除孩子心理苦恼的方法:
*让孩子把其所担心、所害怕、所烦恼的事物,全写在纸上,每写一件事物,写好后就把那张纸撕毁,边撕边说:你再也不存在了或我不再怕你了等,然后把纸扔掉。这样一次、两次就好多了。
*鼓励孩子把发生的事情向你倾诉,或向同学倾诉,或向心理专家倾诉。
*准备一个大沙袋,让孩子把受委屈或烦恼的事写在纸上,然后贴在沙袋上,对沙袋进行击打来发泄。
*哭泣也是发泄的方法之一,所以当孩子受委屈时的哭泣不要强行阻止。
*当孩子受伤害、受挫折后,让孩子不断重复积极正面的语言:“我很好,没有收到......的伤害”,等等。

(2)让孩子心理健康,家长必须做到的八个重要前提
*平时家长要多给孩子关注的目光。爱的目光给孩子爱的支持。
*要多给孩子爱的微笑。爱的微笑给孩子爱的信心。
*要多跟孩子说“妈妈(爸爸)爱你”,给孩子爱的幸福感。
*要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和拥抱。常抱孩子能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所以家长千万别忽视。
*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
*要让孩子宣泄情绪。
*要让孩子没太大的压力。
*要多给孩子欣赏和鼓励,不要否定、贬低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

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是我们的职责,也是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5:16 | 只看该作者
(五)智爱孩子就要去理解孩子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是天壤之别的。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幸事!

理解孩子的方法:
(1)家长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2)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选择,孩子也有人权
(3)家长要能与孩子平等对话
(4)家长要能倾听孩子的自由谈
(5)与孩子共同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6:01 | 只看该作者
方法八——能力培养法

让孩子有知识比有财产更重要,让孩子有能力比有知识更重要。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他一条鱼不如教会他钓鱼,一条鱼只能吃一顿饭,学会钓鱼的本领就有机会顿顿饭都吃鱼。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投诉督促孩子做功课的烦恼。
“他作业做得够慢了,做错了更气人,又涂又改还浪费时间。”
“我一离开,他就走神。”
家长总是在一旁看着孩子、督促孩子做作业,对孩子而言,做功课便变成父母交代的事,而不是自己的责任,更谈不上乐趣。长此下去,孩子读书、做功课便不能独立完成,对学习和行为表现都有影响。

总之,对每一个健全的孩子,生活都应该自理。过分的关怀、担心反而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自律的能力和建立责任感的机会。请试着让孩子自由和弹性地安排时间去学习,去完成功课,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自己行为的乐趣和承担行为的后果。

聪明的家长总是跟在孩子的后面,而愚昧的家长总是挡在孩子面前。


[ 本帖最后由 偶然77 于 2009-5-17 22: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6:42 | 只看该作者
(二)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培养孩子的会话技能与幽默感
锻炼孩子会话技能的最好办法是与家长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小朋友对话。家长要多鼓励并随时纠正孩子的语病。
家长应该多讲笑话,鼓励孩子多讲笑话,来锻炼孩子的幽默感。家长在开发孩子幽默感的同时,家长也会变得更加幽默和开心。
不过家长应该警告孩子在讲笑话使要注意:
*尊重别人的感情。
*别人的残疾、种族、信仰是不能取笑的。
(2)鼓励孩子多交友
(3)教育孩子理解别人,遇事要替别人着想
(4)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及多自我表现
(5)告诉孩子,倾听是最好的交友方法之一,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
(6)告诉孩子,要懂得感谢别人,要懂得与别人分享
(7)让孩子懂得欣赏别人,赞美别人
(8)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种需要
*包容需要
如果孩子与父母适宜地沟通、融合,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无论群居或独处都会有满足感,并能根据情境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较好。
*支配需要
如果双亲对孩子既有要求又给他们一定自由,使之有某种自主权,会使孩子形成民主式的行为方式。
*感情需要
孩子在小时候得不到双亲的爱,长大后会出现低个人行为,常常担心不受欢迎,不被喜爱,从而避免有亲切关系;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超个人行为,希望与人建立亲密的情绪联系;如果孩子能获得适当的关心、爱护,就会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长大后既不会受宠若惊,也没有爱的缺失感,能恰当地对待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7:12 | 只看该作者
(三)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

其实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有劳动的渴望,有时会抢着干这干那。

适当的劳动,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在生活中不能过于心软,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的,就不要代劳。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凡是孩子该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将来孩子走向社会就会有能力处理一切,有信心面对任何困难和挫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27:56 | 只看该作者
(四)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孩子模仿和借鉴的能力
(2)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3)鼓励孩子对旧事物提高改进的想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
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
下面介绍三种锻炼能力的方法。
(1)让孩子认为自己是解决问题的能手,鼓励孩子自己结局问题,不怕问题就更容易解决问题。
(2)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把自己每周遇到的问题讲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把日常遇到的问题至少要想出四个解决的问题,然后找出最好的办法去行动(注:六岁以上孩子。)

(六)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只想到怎样保护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给孩子怎样保护自己。平时要进行生活技能辅导,给孩子当“向导”而不当“拐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56 , Processed in 0.07408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