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时, 老师要求孩子注意字的笔画和结构是很有道理的.
这个基本功的付出,成绩要到三,四年级后才会慢慢地显现出来.
初学时就注意字的笔划和结构, 注意偏旁部首. 到中高年级写错字的情况就会轻得多.
颀颀读三年级以后, 写字经常出错. 后来发现, 就是他不注意字的结构和偏旁.
课本里出现的字, 他早就会认了,学时不够认真, 只扫一眼, 写时就出错 .
上个学期开始,加强了生字学习的监督, 情况才有好转.
有关口算的问题.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越熟练,出错的机会越少.
颀颀学过速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都不错.
现在到小学五年级了, 数学不会出现计算错误.
考试成绩一直都不错, 这让他对数学的学习很有信心.
其实让孩子按老师的要求做, 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每天认字十来分钟, 天天坚持口算十来分钟, 总共也就是三十来分钟吧.
比学其它的内容花费的时间少得多.
觉得孩子的老师的确很有经验, 是位很好的老师. 鲸鱼妈有些多虑了.
说得真好啊。简直和我想说的话一模一样。
我也想说,小鲸鱼这位老师真的是好老师,我们应该多感激她。她身在教育体系当中,肯定是从这个体系出发来做对孩子最有好处的事情。她能这样为孩子考虑,非常难得。
字的笔画顺序,我也觉得很有必要。一则是上面颀颀妈妈说的道理,二则正确的笔画顺序直接关系到笔迹的漂亮与否,三是关系着以后查字典的速度和准确度。虽然是电脑时代了,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考试还是要用笔答卷的,字迹漂亮的无论如何占很多便宜吧。
鲸鱼,不要把人的素质和现在的教育体系对立起来,我觉得就你帖子里谈到的这些“应试教育”的内容,真的只是基本功而已。“米”是点字部还是米字部,这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我小时候连字典那几页是哪几个部首都背得很熟,这样每次遇到生字,查起字典来非常快。国外的孩子初上学,一样要把反复操练单词,拼写正确为止。你能说这就是应试教育了吗?小时候不用功练习拼写的孩子也不是没有,到现在国外也有数量众多的“准文盲”,提笔写个条子或者写个email都是拼写错误满满,这种素质,连我个外国人都有底气去嘲笑。
至于口算(就是心算),我觉得也很有必要在小时候操练熟,这样以后学四则运算的时候才会有效率。别说是学生时代了,就是工作之后我也要反复用到这个技能。我买卖东西时也要经常心算二位数乘以二位数,算个大概。还有外企招聘面试,也会给一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这里面就牵涉到科普常识和天文数字的心算,去掉那些零,本质还是小学算术。还有,碰到有人在面前海吹神嘘的,很多时候也可以利用心算来判断这个人到底是在说实话还是在骗人——这些都需要“快”,要在几秒钟之内给出近乎直觉的反应。
其实国外学生那么怕数学,归根结底还是基本功没打好,不见得真的没有逻辑头脑。
上面“晃晃叮”谈到的 当前学校里的风气——最听话的、最保守的、最善于搞人际关系的学生才能得到最耀眼的荣誉——这才是让我忧心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