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笑语盈盈3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爱的鼠小弟(2008年2月,男孩)

[复制链接]
90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2:38:45 | 只看该作者

入园第三周-改观

这一周是入园的第三周。第二周末是我去接的,也是我第二次去接他。跟老师有了很充分的沟通,详细了解了宝贝在幼儿园表现的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回家的路上,着重强调了宝贝表现好的地方。因为他良好的表现,告诉他,周末妈妈带他去划船。

周六大学同学聚会,带宝贝去,加强宝贝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发现,宝贝和同来的两个孩子,一个8岁的哥哥,一个6岁的姐姐玩的很好,一起在外面玩,根本不需要我的陪同。还要求哥哥带他去楼下看鱼。我想,这应该和上幼儿园有关系。

周日让宝贝爸爸带儿子去划船,下午宝贝给我们唱起了在幼儿园学的童谣:“小青蛙、呱呱叫,妈妈妈妈不见了,我们快点帮助他,找到妈妈哈哈笑”,晚上和宝贝谈论了幼儿园的事情。心里明白,儿子已经喜欢上了幼儿园。

周一早上,和爸爸妈妈厮混了两天,要离开爸爸妈妈上幼儿园,宝贝又表现出了他对我和爸爸的依恋。睁开眼睛就说妈妈我不上幼儿园,妈妈你陪我去。我问宝贝,宝贝你喜欢上幼儿园,希望妈妈在幼儿园里陪你是不是,然后坚决的告诉宝贝,妈妈要上班,肯定不可能,详细解释了不可能的原因,宝贝依然不停的重复的问,我就不停的重复的解释,抱着宝贝,直到自己平静下来。爸爸用别的事情引开。

然后,主动配合姥姥穿衣服。爸爸在房间里刮胡子,宝贝一个劲的催促:爸爸快点,你怎么还没有刮完?

今天早上,依然是昨天早上的一幕上演。我明白宝贝喜欢幼儿园,喜欢他的老师和小朋友,所以,今天早上的劝说起了一点变化。

送宝贝上幼儿园的路上,宝贝依然哼哼着让妈妈陪他。我告诉他,爸爸妈妈周一到周五一定是要上班的,宝贝要是再哼哼,爸爸妈妈立马送你回家,白天一天只有姥姥一个人陪着你,你再也见不到你的老师和小朋友了。结果,小家伙一下子不哼哼了

送到老师手里时,小家伙的嘴巴依然瘪了瘪,问妈妈你能来接我吗。这是宝贝今天早上问了无数遍的问题,一直告诉他妈妈争取,但很可能不能来接他。现在依然这么说,小家伙没吱声,跟我再见后,跟着老师走了。

正是幼儿园里的早操准备时间。老师牵着宝贝的手,到了早操准备区。老公示意我看一下宝贝的表现,于是我在栏杆前偷看。结果,宝贝过来放书包,还是被宝贝发现了 。老师牵着宝贝的手,过来给我打招呼,结果宝贝给我摆了摆手,放下书包就走了。

我看到国际版的魏老师一直在抱着一个女孩子,那个女孩子依然在不停的哭,宝贝走到放儿童网球拍的盒子旁,拿了一个,先递给老师抱着的小妹妹,然后自己拿了一个,玩起了网球。。。。

我想,宝贝应该基本上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宝贝的幼儿园入园适应期,有可能快结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2#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3:03:11 | 只看该作者

做一个理性的、理智的妈妈

宝贝上幼儿园,基本上都是宝贝爸爸和姥姥接送。当然,宝贝最喜欢我骑着自行车去接他,然后是爸爸开车去,最后是姥姥走路去:)上周五,宝贝出门之前,一个劲的让妈妈去接他。答应了爸爸妈妈一定有一个回去接他后,下午老公突然有事情不能去接,中间跟老师打电话没有打通,等到我赶到幼儿园,已经迟到快10分钟了。

宝贝出来时,尿湿了裤子,我知道,是全班同学都被妈妈接走了,宝贝没有等来人,着急的尿了裤子。

跟宝贝清楚了原因,告诉他,以后如果爸爸妈妈接他迟到了,宝贝一定要理解,和老师在幼儿园耐心等,爸爸妈妈一定会来的。突然,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原来,我接宝贝时,总喜欢给宝贝惊喜,想着排在第一位。现在觉得,如果你经常的第一个接, 宝贝习以为常了,下次不会第一位了,宝贝一定很失望;而如果,你总是最后接,突然有一天第一个,宝贝就会很惊喜。

所以,尽管这两周半,我就接过宝贝三次,但已经不再着急忙慌的了,只要能接到宝贝就好。

另外一个改变,就是绝对不轻易答应宝贝妈妈去接他。如果一旦答应,如果去不成,宝贝会很失望,如果做不到,也会不相信妈妈;而如果不答应,如果你去接了,也是一个惊喜。

决定,在宝贝面前,一定争取做一个理性的、理智的妈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予哲 + 2 + 2 说的真好,呵呵,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2:40:40 | 只看该作者

完全适应幼儿园

这一周,我没有接送宝贝,但每天早上的表现能看出,宝贝已经完全适应了幼儿园,喜欢上了幼儿园。欣慰!

唯一的欠缺,就是下午放学回家每天都要吃很多。

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我和老妈的错。

第一天放学后,宝贝在幼儿园吃的很饱,姥姥担心在幼儿园吃不好,晚上准备的比较丰盛,而宝贝已经吃不下。

第二天,回到家就狼吞虎咽。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究其原因,主要是发现下午饭姥姥准备的比幼儿园里的可口,臭小子就放弃了幼儿园的晚饭改而专门放学后吃姥姥做的

而我,到现在才真正分析出原因。汗!

决定,慢慢的跟老妈沟通,下次下午的饭菜做的差一些,或者干脆告诉他,每顿饭都需要好好吃,不好好吃,就只能饿着。

只能慢慢尝试,看哪种方式适合宝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3:19:45 | 只看该作者

【转】妈妈最应知道的十条心理学规律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

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新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

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登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登门槛效应”。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7:49:30 | 只看该作者

宝贝在幼儿园的照片

第一排中间那个穿着旅游鞋蓝裤子的就是我家宝贝,好像腰挺得不够直呵呵,不过很认真。

发现在幼儿园的照片宝贝都很认真很投入的表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ydabendan + 2 + 2 子涵坐的挺好的呀,馨儿还在放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1 18:12:01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负责老师替换事件

1、负责老师替换

下午幼儿园高园长来电话,了解情况,主要是宝贝的班长老师刘老师被辞退的事情

其实这四个老师我都挺喜欢的,其中刘老师严厉一些,据她自己说属于唱白脸的,她说这话时,我就觉得不妥。对待刚入园的孩子,首先需要的是对他的爱和包容,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在刚入园哭的阶段,应该允许孩子发泄和理解孩子这种入园的焦虑,不能拿对待大人的方式去处理,应该尽量少用命令和权威镇压的方式。

刘老师一直对宝贝在园的情况给我沟通很充分,所以,也是很感谢她的。那天她谈到自己扮演白脸的时候,因时间关系没有给她充分沟通,现在,真的感觉很遗憾。

实际上我想,这个刘老师是认真负责的,只是理念和方法不对。如果能引导她改变理念,会是一个不错的老师。

我家宝贝,就是因为刘老师的这种方式,一直不喜欢她,总是说,我不上幼儿园,因为刘老师生气了,我不喜欢刘老师的话,那时候,我就有预感,我家宝贝的幼儿园对国际班那么的重视,是否容许她的这种方式存在。

只是因为国际班师混龄班,也采用分班教学。尽管刘老师是班长,实际上主要负责大一点的孩子的中班,我家宝贝的小班主要负责老师是魏老师。对于魏老师,宝贝一直是非常的喜欢的。

所以,这件事情,对宝贝影响不大且不失为一件好事。

所以,当园长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的时候,我将对刘老师的看法全盘托出,也说出了对刘老师认真负责和对刘老师在宝贝入园焦虑期与我充分沟通的感激,希望,刘老师能够一路走好,调整自己的理念和方式,更好的担当起幼儿老师的职责。

2、中秋节分享活动-大方的宝宝

高园长电话中提到了我家宝贝将面包分享给园长妈妈,亲了园长妈妈表示感谢,并且拍下了照片。

我就知道,今天的分享活动我家宝贝一定是表现不错的。

在家,有好吃的,总是要求宝贝给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一起吃,而且是我们先吃。就连宝贝最喜欢的冰激凌,在剩下最后一小口宝贝还没有吃够的情况下,我张嘴给他全吃了,他也没有多大意见。分享精神实际上还是挺难能可贵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ydabendan + 2 + 2 月儿圆圆挂天空,饼儿圆圆甜又甜,脸儿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4 07:09:15 | 只看该作者

宝贝挨罚

中秋节新疆的朋友寄来了当地的干果,宝贝很爱吃,干脆,就将他作为了宝贝的加餐小点。

昨天下午加点时间,宝贝吃了一半,却吐在了垃圾桶里。没有吐干净,又张嘴直接在沙发上擦,弄得沙发上很脏。

很生气,明显这是故意的。

问宝贝,“你把沙发弄得这么脏,是不是故意的?”答曰“是”

自己过来擦掉,然后到沙发旁边站5分钟。

一开始还笑嘻嘻的宝贝,看到我真的生气了,乖乖的照办。至始至终,想哭没有哭出来,只是把头埋在了沙发中。

5分钟过去,我喊了句宝贝,张开双臂,宝贝扑到我的怀里。

问宝贝,“如果宝贝不是故意的,只要改正了错误,不会挨罚。刚才你是故意的,才会挨罚。你把沙发弄脏了,姥姥就需要再洗,你要尊重宝贝的劳动。但妈妈知道,宝贝一直都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是不是?”

宝贝说“是”,带着泪花笑了,在我的身上撒娇。问我,“妈妈,刚才吃了一个坏的,我能不能吃那个”,一边说一边手里指着爆米花。

“当然可以了”。

于是宝贝高兴的拿着爆米花又蹦又跳。结果爆米花撒了一地,宝贝立马急急的说:“妈妈我收拾”,一边担心的看着我,一面放下爆米花,拿了扫帚和铲子,在我的帮助下,扫好后倒入垃圾桶。

看到宝贝急急的说我收拾和担心的看我的眼神,当时心中真的是一软一酸。但想到满2岁时我给今年订的主要目标:让宝贝成为一个有规矩的孩子,一下子心就赢了起来。

打扫完后,抱着宝贝,夸奖宝贝真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是个懂事的能干的好宝贝蛋。宝贝一边说着“妈妈蛋”,一边已经开心骑在我的身上,高兴的蹦蹦跳跳。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予哲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5 12:57:18 |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的惩罚

怎么感觉这几天好像自己是恶魔妈妈呢?一再的发现宝贝的缺点,一再的惩罚

昨天下午,宝贝不好好吃饭。告诉宝贝,晚饭不好好吃,别想着半夜冲奶给你喝。

半夜宝宝果然饿醒,让冲奶。温柔的问宝贝是不是饿了?

宝贝答是。告诉宝贝,妈妈晚上吃饭时说过,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过了饭点就没有可吃的了。爸爸和妈妈不可能给不好好吃饭的孩子冲奶。

哭,真的是震耳欲聋。

不为所动,包括老公。我在想,老公咋这么好,在教育孩子上我俩不掉咋那么一致呢。

抱着宝贝安慰,闭上眼睛睡觉,过一会睡着了,天亮了,去上学,就可以吃饭,肚子就不饿了。

依然不管用。声嘶力竭。

翻身下床找了一本《小鸟吃饭》的故事书,想着说服宝贝。结果发现,书上写的是妈妈端来饭菜,让小鸟吃,并给小鸟讲道理,小鸟改了。

这才想起,宝贝才2岁半,现在才凌晨3:00,让他撑5个小时再吃饭,确实难为他。

于是去厨房给他端来一些昨晚死活不吃的爸爸做的香喷喷的白菜炖鸡,泡了四分之一的馒头,微波炉中热了,让宝贝吃。

先给一口基本从来不吃的白菜,好,吃了。问香不香,答曰香。

小半碗饭,风卷残云。

然后再讲《小鸟吃饭》的故事。

讲完,引申了一下,告诉宝贝幼儿园的晚饭也应该好好吃,宝贝本来就是一个好孩子,是个有错就改的好孩子。然后让闭上眼睛,很快进入梦想。

早上,和爸爸出门,快乐的跟妈妈再见,上幼儿园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予哲 + 2 + 2 很用心的妈妈。
mtryshy + 2 + 2 子涵妈真的处理得非常好,很多细节值得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04:56:3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的变化

最近,宝贝特喜欢蹦蹦跳跳。

前几天放假带他出门,走路蹦蹦跳跳;看英文短片,在沙发上蹦蹦跳跳;到了床上,依然是将床当成了蹦蹦床。

呵呵,依稀记起当时我小时候,一直到上高中,走路都蹦蹦跳跳的情景

依稀记起,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从没有熬夜点蜡(上班了反而经常熬夜了),快快乐乐一路走来。

希望,我能给予宝贝的,也是一个快乐的成长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9 15:53:31 | 只看该作者

移步新浪博客

跟着结绳、笑妈到了新浪博客,发现新浪博客的功能确实更强大,图片上传更方便。所以,在新浪安了家。

新浪地址: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62260914_0_1.html

欢迎各位爸爸妈妈来小家坐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prana2009 + 2 + 2 恭喜。BLOG是比论坛有些地方方便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2:00 , Processed in 0.083351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