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族懒妈妈和3岁的儿子读经
上周去旅游了七天,玩得很开心,但论语只读了一次,实在是没时间,晚上十点多才捞到回宾房间,早上七点钟又要爬起来,有几天都是儿子睡着了扛着从外面回来,澡都没洗。也就是有了这几天的不读,回来后的第一天让儿子读时,儿子就开始哭闹着不肯了,不停的说“不要不要”,我道理讲了一堆,他还在坚持,于是我说“你每说一个不要,我就加一遍”,一直加到十遍,他还在不停的说着“不要”,看来这个方法没用,于是我又说,你再说不要我就没收你的小汽车,直到你停止,一直收了一大包,视车如命的他终于停止了,好在他小汽车够多,其中他还不停的抓我的胳膊阻止我,劲没我大,自然没成功。等他不哭了,我把论语往他面前一摆,直接说“读吧,十遍”,不是同一篇内容,从第七开始,外加道德经第一篇,虽然一周没读,但旧的内容读的还是非常流利,但原本会背的不愿背了,只读,这无所谓。道德经是最新的,读的最差,几乎每页都有两个以上的字不认识,读完第一遍后,我说“我再带你读一遍,然后你读,每页读的不断且不用我提醒的话,我就还你一量小汽车”,结果第二遍带读时就明显感觉到儿子读的很专注,到第三遍他自己读时,果然很多原本不认识的字都认识了,读十页还了七辆小汽车,每次还的时候,他还会让小汽车按大小顺序排队,有个翻斗车比吉普车小一点点,他却把翻斗车放在前面,我说他放错了,他还振振有词的说“这个是玩具,翻斗车是比吉普车小,但实际上真的翻斗车是比吉普车大的”还真蛮有道理的。有时他还会让我猜,他会选还哪辆小汽车,到第十页读完还给他七辆后,我还让他算算十页读完应该可以还他几辆,结果他只拿到几辆,还差几辆,算是简单加法,他也能算出来,等全读完了,看着床上一大堆暂时还不属于他的小汽车,他还意犹未尽的说“啊,都读完啦,再读一遍吧”,时间已经十点半,就没再读了,剩下的第二天补完,到第二天二话没说就读了。
这件事也算是一次读经的特殊事件吧,趁着还记得赶紧记下来,不过我处理的未必恰当,但要想不发火,不武力,又要读经,我只想到了这个办法,事实表现是儿子除了读经之前的哭闹,真正读起来情绪还是和平时一样的,有说有笑,偶尔打打岔说点别的事,让我想到了刚开始读经的时候,每次他说不读,我不理他,自己读,结果读不了两句,他就跟着读了。就是这个感觉。
昨天到姥姥家,本来是先读经然后看动画片的,结果儿子对姥姥说"如果先看动画片,我就背,如果后看动画片我就读."这小子把我的教育方法和想法领会的很到位,有目的有选择,也知道背是我们最想的.结果姥姥同意他先看动画片,他也果然在看完动画片后全背出了九\十和十一,以前每次都是读的,不肯背.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蒙式的一个理念,这也是我目前唯一不认同或是说还没领会的地方,就是奖惩无用.她举了个例子,有两个小孩,一个因为表现好得到了奖励-一块奖牌,但他并不在乎,当奖牌脱落到了地上时,他都没捡起来,而是继续在工作着,而另一个没有被奖励的小孩捡起来挂在自己胸前,前者也无所谓.我觉得这只能说明奖励的东西和他所做的工作相比,后者更能吸引他,而现实中,很多无趣的工作却也是非做不可的,这时就可以适时的用奖励来吸引孩子先做起来,然后家长再引导孩子在无趣的工作中找到有趣点或是能吸引他的点,进而达到完成工作.很多东西看似枯燥无味,但接触了了解了深入了,还是自有吸引人之处的.所以,首先要能接触,就象读经.写到这,我又想到了国外大学的命题式教学,就是老师先布置几个命题,然后学生择其一后,在完成命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需要未知的知识点,然后或自查资料,或找耆现求教,这样,当命题完成时,各种知识点也学了不少,而且是在边应用边学习,理解的更透彻,记得更牢固.这种方法感觉很好,也符合快乐学习的理论,不过还需要孩子大点,等理解力上升后再开始不迟,反正现在也没时间细研究,先练记忆力吧.关注中.
想到哪说到哪,上面这段好象和读经关联不大,但隐约中好似还有那么点联系,先记下来吧.
[ 本帖最后由 junning7475 于 2009-8-25 20: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