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青春期目前在各国并没有一致的年龄范围,一般指13、14岁~17、18岁这个阶段,相当于教育学上的中学阶段,以身体的急速成长为特征。 某犯人在临刑前,对他的妈妈提出了这样一个请求:我想最后吮一下奶,可以吗?母亲含泪答应了,看到爱子即将被砍头,即使面对成百上千人,她还有什么难堪的呢?于是,悲剧发生了——他,竟然咬下了妈妈的奶头!母亲立时因剧痛昏死过去…… 在临刑时,儿子只留下一句话,他说,他不是称职的儿子,但他的妈妈也不是个称职的妈妈! 与以上故事截然相反,在许多名人访谈类节目或成功人士的回忆录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些语意相同的话语:“妈妈曾经对我说过……”、“妈妈曾经这样教育我……”、“我从母亲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是的,对于行刑犯来说,假如在他小的时候,母亲能给予他及时的引导和教育、恰当的爱护和提醒,那么,他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而对于那些事业有成、人生有成的人来说,如果没有母亲的谆谆教诲、以身作责,他们也定然难以铸就自己今日的辉煌。 反观孩子们的两种人生,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样是孩子的母亲,但不同的母亲却可以铸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国外的某研究机构,历经数年通过对千百万孩子的成长历程进行问卷调查,也得出了一个与此相同的惊人结论: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 通俗来讲,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他(她)的母亲伴随着他(她)的成长,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始终影响着她的孩子! 拿破仑有一次在与贡庞夫人交谈时问道:“传统的教育体制似乎一无是处,为了使人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 她的回答深深地打动了拿破仑。“不错!”他说,“母亲的品格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快乐力量的源泉。” 每个人都是由孩童时代走入成人世界的,也许我们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母亲在孩子的一生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一种角色,但有这样一点却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母亲的形象,至始至终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 母亲修养有度、品质高洁,孩子自然会成为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其实,造成差别的原因很简单——是否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曾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为十大类: 1.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 2.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3.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 5.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能干出这种事儿!” 对照以上十类错误的教育语言,你是否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呢? 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句话的问题,当这种语言成为你的一种固有教育手段时,更大的错误、甚至是极难挽回的错误往往就会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