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306|回复: 6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5:0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缘起
  
  看了之后,有很多的启发,希望这里爸爸妈妈也都能来看看。
  
在我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深深影响了我。从那时候起,我懂得关心小孩子的心情和感受,这给了我丰厚的回报,在之后的若干年里,我成了家族里的“孩子王”,我并不“统治”他们,而是带他们疯玩。孩子都喜欢我,最高的记录,我一次带17个孩子!每当放假,我家都像个儿童乐园。
   后来,我发现这些儿时的经历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未来。我大学念的是师范专业,但不是教育方面的。但我被教育的力量所打动,跨系、跨专业考研,复习了100天,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这是我人生最惊心动魄的一次三级跳!因为当时有很多不利条件,没有一个人相信我会考上,包括我自己。是梦想创造了奇迹。
   研究生毕业以后,本来有机会到一个很一般的大学任教。因教育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之前就最痛恨那些空谈的老师,所以我不想做个误人子弟的教育工作者,最终放弃了这份有诱人假期的工作。我到了一个CN级教育刊物做了编辑,这是一段很特别的体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我心里的那个教育梦想还在。
   某一天,忽然看到了一则令我心动的新闻:家庭教育指导师认证已经在京启动。仿佛我一直在等这个消息,心中是无法形容的激动。此后,一直关注认证的事情,终于成了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师。我那时候才感觉到,这是我一辈子最想做的工作!
   目前我已经全职做家庭教育咨询,很多案例让我痛心不已。哪个家长不爱孩子呢?为什么到头来爱变成了伤害?当然,更多的是不满意,不如愿,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把我经历过的,见过的,咨询过的故事零零散散地写出来,对我自己来说,是个回望和总结,说不定也会对看帖的人有益处呢,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很开心哦!!!
   看过了留个脚印吧,好让我这个“懒人”有动力将它们写完。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12-2 12:54:32 | 只看该作者
很有现实意义。谢谢,很有现实意义。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12-2 10:19:30 | 只看该作者
好长,看了好晕。不过还是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12-2 09:58:40 | 只看该作者
thank you very muc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7:12 | 只看该作者
五、照顾别人的感受。琳琳说“我没有输”,是有道理的。论输赢,他没有必要给我削芒果;但从照顾别人情绪的角度来说,这个行为就显得很温暖。请他安慰我“受伤的心灵”,是想让孩子在自己得意的时候,不忘照顾失意人的情绪。
24.说脏话的代价  
   有一段时间,琳琳特别喜欢说“你这个狗屎”、“你这个大便”……
   他是用开玩笑的语气在说,没什么恶意。他的妈妈对这个事情比较紧张,每次都长篇大论地教育他,主要是批评他没礼貌。孩子不但没有改,还变本加厉。琳琳会画画,他在书上画了不少令人皱眉的图,最夸张的一张,画了一个人,浑身上下都是……
   最开始我没太在意,心里还觉得妈妈有点小题大做。直到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又说这些话,妈妈再次批评他,我接过了话茬:“狗屎”、“大便”这两个词,老师都教过你怎么写,那就可以说。不过,这是不好的话,说了要受到惩罚。
   接着就和妈妈一唱一和地讨论给琳琳什么样的惩罚。我对妈妈说:你看,你做饭,就轮到我洗碗了,哎哟,我最近不想洗碗呀。如果琳琳再说那些话,咱就让他洗碗吧,我就解放啦!妈妈就在一边眉开眼笑地附和:好啊好啊!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说一次洗一次碗。我之所以用这个办法,是了解琳琳的优点:讲信用。只要他当时不反对,事后一定会遵守诺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6:41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会遇到很多类似的小问题,我最大的体会是,讲道理是最常用、又最没效果的办法,但是,别忘了,讲道理不是唯一的办法!绕个圈子,不但轻松地达到目的,还能收获很多乐子呢。
   一、给孩子做出榜样。如果想让孩子吃水果,大人就不能光说不练。另外,我还发现家长特别喜欢要求孩子读书,但自己从来不读。如果想让孩子做,就要以身示范,而且让孩子发现做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比如享受水果的味道,享受读书的愉悦,而不仅仅是完成任务。
   二、记住最初的目标。在这些小事上,家长特别容易跑题。比如最开始是给孩子讲吃水果的好处,孩子很反感,嫌家长唠叨,导致冲突升级。家长就抱怨孩子不懂事,不领情,甚至还翻出不少旧账来。回头看,生了一肚子气,却没有达成最初的目标——吃水果。其实,不要和孩子在细节上纠缠,如果讲道理没效果,就不要试图通过加倍讲道理来达到目的,而是尝试换个办法。
   三、将要求包裹在游戏中。这是屡试不爽的办法,我特别喜欢将对孩子的要求,转换成一个游戏,在轻松好玩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达到了目标。孩子没有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的要求,自然不会产生阻抗。
   四、做好铺垫。在这个游戏中,先是增加彩头,继而“示弱”,然后输得“叫苦连天”,一步步地铺垫,孩子的感觉越来越好,他就忽视对水果的排斥,经过多次游戏,他对水果有了新的感受,后来看电视的时候,他就习惯于和我们一起分享水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5:05 | 只看该作者
从妈妈那里得知,孩子相对来说还算喜欢芒果。有一天我就买了十几个很小个的芒果,晚饭后,我逗琳琳玩,说和他玩垂头剪子布的游戏,他很乐意。我继而加了个彩头:单玩游戏不够刺激,咱们赢芒果吧,输了的要给赢的削皮哦!小孩子总是喜欢在游戏中占上风,他跃跃欲试,我还有话要说:琳琳,我很喜欢吃芒果,拜托,手下留情,不要都赢了去,我会哭给你看的!我这一“示弱”,他更是胜券在握的样子。
我们请妈妈来观战,第一局,他旗开得胜,我现场削了芒果给他,他得意地享用了;第二局,我预言一定赢他,结果我又输了。我很“失落”,他更高兴了;第三局,我做惴惴不安状,问他:你不会再赢我了吧?他来个“通吃”。真被他说中了,我又输了。他是越来越得意,渐入佳境,我则输得溃不成军。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七局连胜!嘴都快咧到天上去了,痛快地享用他的战利品,我则很夸张地表现了我的挫败感。说实话,我没有故意让他,不知道怎么输得那么惨。他赢得畅快淋漓,连续吃了七个小芒果,他妈妈一脸灿烂的笑容。我们吃惊于他游戏水平如此之高,“恭维”了他半天,他别提多得意了。之后,我很委屈地“抱怨”他吃了我那么多的芒果,请他给我削个芒果,安慰一下我受伤的心灵。最开始他说“不”,因为他没有输给我。之后我和妈妈一起向他解释,他的确没有输,只是我输得太惨了,请他安慰我一下。这回他答应了,我当然不忘感谢他一番。这个游戏就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因这次的愉快记忆,这个游戏我们玩了多次。他赢了N多水果,我得承认他玩这个游戏确实有长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3:47 | 只看该作者
三、 建立规则,不要打骂、恐吓孩子。孩子所谓的不听话,多数是因为每位家庭成员的教育边界相差甚远。在爷爷面前的正确行为,到了妈妈那里,就成了错误行为。所以要建立统一的家庭规则,这样孩子很清晰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也就没有必要靠打骂和恐吓来约束孩子。
   四、 陪孩子聊天、玩耍。看上去,每个人都很疼爱孩子,但不恰当的疼爱,往往会演化成伤害。从他玩橘子皮包装纸的事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孩子其实很孤独,缺少正面的关注。在大人的眼里,往往对小孩子的游戏不屑一顾,唯一的价值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让他们捣乱。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玩耍是他们的正业。我甚至认为,7岁以前,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如果家长能少一些管制,多一些陪伴,用孩子的方式和他玩耍,很多问题都可以消除。

23.赢水果的游戏  
   还是和琳琳有关的故事。
   我和他们母子住的那段时间,他妈妈多次向我抱怨孩子不吃水果。我留心观察了一下,孩子确实不怎么吃,为了让他吃点水果,妈妈把水果剥皮切块送货上门,他还不情愿张嘴,给多了还很不耐烦。妈妈一遍遍给他讲吃水果的好处和不吃水果的坏处。其实,所谓的好处和坏处,都不能立竿见影,很难说服孩子。另外,我发现妈妈也不大爱吃水果。我猜想,妈妈不厌其烦地讲吃水果的好处,可能孩子心里就在反驳:你都不吃水果,还老让我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11-6 09:43:37 | 只看该作者
能否继续上传啊,很喜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2:34 | 只看该作者
我又把话题转到发生误会的地方:雪松,你看,妈妈让你改作业,你想着看完电视改,但没说出来,妈妈就以为你不想改。所以妈妈会发脾气,强迫你改,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说清楚,妈妈会同意的。在我的鼓励下,他向妈妈承诺:我看完电视就改作业,不用你提醒了。他果然做到了,我们都夸奖了他。
   之后,一家人看连续剧,雪松将橘子外面的塑料包装拆开,用上面的胶条往一把刷子上粘贴。我饶有兴趣地观察他,问他能贴出多少种花样来,他每贴出一种都给我看一下。我们就这样闲聊,这时候,我感觉他回到了一种放松的状态,享受玩耍的喜悦。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得出,其实雪松是个很好的孩子,只是家人不恰当的疼爱方式,改变了他的行为方式。临走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当然,我只是尽力而已,他们认同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一、 教育的一致性。在这个家庭里,教育的不一致非常明显,这使得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很显然,他的蛮横与爷爷的过度保护有关,而他的退缩和躲闪则与奶奶频繁的批评有关。所以我就建议全家人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如果有分歧,背地里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争吵、互相批评。
   二、 消除负面评价。其实,四奶奶的唠叨和批评,也隐含着疼爱,只是孩子感觉不到。我建议全家人,特别是四奶奶,那些负面的评价不要随口而出。这是最习以为常又最有害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对孩子影响深远。这些话,最终会演变成孩子的自我否定,许多人终生受这些负性评价的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2:20 , Processed in 0.08110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