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njoylife33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4:09 | 只看该作者
他做到了!特别是数学,几乎每次都是全班第一!从谷底攀越到顶峰,这个成功对他有非凡的意义。没想到他居然在高三做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抉择:一个物理老师很欣赏他,认为畜牧专业没前途,劝他改学电工电气专业。他动心了,天哪,真够胆大的,他居然从头学起。也许,一个成功的经验总是能源源不断地给人力量,他觉得既然能把数学追到第一,怎么就不能把电工电气也追到第一呢?
   这个过程有点可不思议,反正他做到了。最后,他高考考了这个专业自治区第七名。他最想去的是西安交大,遗憾的是那一年这个专业不允许报考外省,而区内又没有本科,真是害人!他感到很委屈,也只能去读这个专科。读大学他一直是班长,人缘不错,很会处理问题。
   没想到毕业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因国家一个高科技项目落在了当地,他有幸进入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且参与的是目前国内最尖端的项目,我在报纸杂志上数次见到对这个项目的长篇报道。
   他工作一直很努力,高中的那种冲劲还在,做什么都能做得很好,领导很赏识他。前几天,他告诉我他被提为工程师啦!哦,多年轻的工程师啊,我手舞足蹈了半天,仿佛升职的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4: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典型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例子。真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味道,似乎从踏进高中的那一刻,他就将命运握在了自己手里,人也脱胎换骨,变得意气风发。
   说来有趣,在我们勾肩搭背一起玩之前,我对他的记忆很模糊,小时候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读高中以前,都没看到他有什么特别的潜质。
   表弟很感谢我对他的支撑,直到现在,他遇到问题还是习惯性找我,戏称我是他的“心理医生”,还有个有趣的细节,有一次姑父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大为这孩子就交给你了,他就听你的,你可得好好督促他啊!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姑父也格外疼爱我。
   但我心里很清楚,就算没有我,大为也一定会创造奇迹。他的努力对我何尝不是一种激励呢!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孩子令人惊奇的潜力——有这潜力的一定不止他一个。
   我心里有个疑问,到今天都没有答案。那就是像大为这样的孩子多的是,为什么他最后能走上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道路呢?许多的孩子不也都有在炎炎烈日下劳作的经历吗?
   这个答案可能很复杂,我隐约觉得,这和大为的父母给他的空间有关。他们不大会教育孩子,也没有特别着力在这上面,反倒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自然的成长,在某个特别事件的催化下,这种力量爆发出来。
   我想起了几个教育方法不得当,又频繁教育孩子的例子。高频率的教育,破坏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内心的力量无声无息地涣散,最后这些孩子就变得很颓废。如果家长认识到自己不当的教育不但无效,反而堵塞了孩子自我成长的道路,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5:25 | 只看该作者
13.最恨作业  
   我的小学阶段,家里没有太干涉,一二年级都很好,考试分数也很高,常常得一百分,记得还老拿去给我爷爷看,尽管他不识字,还是煞有介事地端详半天,不住地夸赞“真好、真好”。这就是小孩子的心理,才不在意他懂不懂呢,就是想听爷爷说“真好、真好”。
   按当地的习惯,我们到三年级并入另外一所学校。我心里总是认为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往往是学生的一个坎儿,在这两个点上容易发生微妙的变化。
   三年级开学之初,一切都很陌生,适应了好一段,才慢慢认识了同学、老师,了解了学校的一些惯例。适应阶段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不严重,也不轻松。另外就是感到三年级的作业明显多了起来,这时候我的学习障碍开始显山露水。
   说到底我就是不爱做作业,一想到作业,就百爪挠心。想尽各种办法投机取巧,能拖的拖,能逃的逃,能糊弄的就糊弄,如果哪天没有作业,那对我来说,真是大赦天下!恨不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其实那一段很漫长也很挣扎,现在回想起来,心理和身体都有不舒服的体验,特别是胃和周围的地方,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攥住,眉头无意识地就皱到了一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6:02 | 只看该作者
老师都说我很聪明,反应很快,这大概来自遗传。但聪明的孩子往往毛病也多,以我来说,思维太快,想象力太丰富,自控能力又差,注意力不集中,眼到手就到,也不管上课还是下课,玩的多听的少,这样我听课质量很低。从知识点来说,就有很多薄弱环节。做作业的时候,特别容易卡壳,会做的还容易分心呢,甭说不会做了,对作业就越来越反感,然后就想方设法逃避。
   逃避作业我有一整套的方法。首先是看兴趣,如果我对某一部分有兴趣,这部分的作业就问题不大,不喜欢的地方,逃的最多。当然,也看老师下菜碟,如果某个老师比较温和,没什么威信,就干脆不做,老师严厉,特别是遇到次次查作业的老师,知道没有侥幸的机会,无论如何也会硬着头皮做完。数学作业用的最多的办法是随便填个数,语文作业就是有意无意故意丢字落字。作文绝对是惜墨如金,连流水账都算不上。遇到老师突击检查作业,就谎话连篇,比如作业丢了,落在家里了,被弟弟撕了,忘了,昨天家里停电了,来客人了……呵呵,现在想起这些蹩脚的理由都脸红。
   其实像我这样的小孩子还不少,我自己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就格外留心家长的教育方法,多数家长都试图向孩子证明作业又少又简单,然后就过渡到责备上去,其实家长没有判断出孩子的感觉和状态,这个方法本身又给孩子增加了一层心理负担。
   我常听家长说,就这么一点作业,至于的吗?其实家长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能力和心态来衡量孩子,比如写字,大人写几页字都很轻松,一个孩子写300个字可能就觉得很累,再比如读书,小时候一本语文课本学半年,现在一本几百页的书几天就搞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6:2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和成人之间存在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差距。
   说一个我数学老师的办法。我五年级的时候,换了个许老师,他的严厉早有耳闻,记得第一堂课先严肃地给我们讲了一番道理,提了几个要求,还讲到了“内因”、“外因”,听得我晕晕乎乎的,但意思还是明白滴,这是老师先给咱个下马威,接下来肯定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居然劣性不改,顶风作案,第三次作业就没做,轻描淡写地一句:忘了。被查到的还有几个学生,许老师没发火,也没批评,他也轻描淡写地来一句:既然你们忘了,给你们一节课的时间补上就得了。我心中那个窃喜啊,谁知道他老人家又来了一句:但是,我还要给做完作业的同学讲新课,麻烦你们换个地方——教室侧面太阳照不到的雪地上。撅着小嘴,皱着眉头,我们几个学生抱着作业外面“凉快”去了。大冷的天儿,手都伸不出来,更别提做作业了。我们跺着脚取暖,盼着下课,那堂课好漫长,这里面好像我最不知愁,居然给同学讲起了鬼故事!
   下课了,许老师面无表情地慰问了我们一句:屋里暖和去吧,作业补上,明天检查!回班一问,许老师没讲新课,只是做了一些练习题。原来许老师在等我们,我心里还挺感动,甚至还有点过意不去。那之后,我再没逃过数学作业,觉得这老师有办法,有点佩服他,对数学课不敢怠慢,许老师也挺注意我,特别是有一次遇到一道挺难的应用题,我琢磨了很久,算出结果是500,但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900,老师公布的答案也是这个。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坚持己见。最后老师在黑板上重算了一遍,还真是500,从此老师对我刮目相看。我前所未有地爱上了数学,小学的毕业考试数学全乡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6:37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回头看老师的办法,似乎有点“体罚”的嫌疑,但他做得好的地方是,没有批评指责的话,直接给我们一个不做作业的后果。他的潜台词是:你可以不做作业啊,后果就是雪地里凉快去,你自己选择吧。“两害相权取其轻”,既然逃不过,还是在家里舒舒服服做完最好。
   通过这些经历和体会,我总结了几条“对付”小孩不做作业的办法:
  1. 了解孩子不做作业的原因。不爱做作业的孩子,通常都不是故意不做,一定是在某个环节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地方不会,或者写字很慢,或者自控能力差,贪玩。这时候,最需要家长有针对性地帮孩子跨过难关。
  2. 有约在先。如果某个孩子有不做作业的倾向,就要提前约定他作业要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要达到什么质量等等,然后就告诉他,如果做不完,有什么惩罚,做得好有什么奖励。当然,前提是了解孩子的爱与怕。比如,做不完作业,接下来的动画片就泡汤了等,这些措施一定是可以执行的。
  3. 不重复惩罚。很多人大概没有意识到,批评指责本身就是一种惩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语言暴力,要谨慎使用。批评了一通,又不让孩子看电视,就是重复惩罚了。批评指责不是什么高明的惩罚措施,且副作用明显,建议不用。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了,再说“你怎么又不做作业”已经没意义了,着眼点就要放在弥补这一次、预防下一次上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7:28 | 只看该作者
 4. 温和而坚决的强制。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并不是不会做,就是很难克服心中那说不清的感觉和逃避的情绪,如果有个严厉的老师在后面推一把,也就过去了。坚决不要给孩子逃避的可能。天天完成作业,忽然发现原来做完作业,是这样坦然,不再被矛盾和自责折磨,这个感觉就成了继续完成作业的动力。
  5. 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事。反思我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学习障碍,我总感觉和不做家务有关,另外和我老妈没有原则的妥协有关,当然,也和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关。随着年龄增长,潜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还有一些能力“退化”了。所以我极力主张孩子做家务,孩子从中学习做事的方法,学会统筹安排,学会坚持,学习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家里的一些事情也请孩子参与意见,这样他就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这种经验会迁移到学习中去。
14.拍拍后脑勺    
   这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意义重大——让我逃脱了眼镜的魔爪!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环视周围的同学,呵呵,发现就我不戴眼镜,我那个得意啊!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认识的人,读研究生戴眼镜的人数在90%以上,甚至更多,不戴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我为啥没机会戴眼镜呢,这个要“怪”老爸。
   小时候老爸总是批评我“没正形”,做作业的时候,低头根本不算什么,我甚至搞怪,把脸贴在桌子上。老爸提醒我两次,依然我行我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7:52 | 只看该作者
老爸是个肯动脑筋的人,他就想了个办法,先是很认真地告诉我,什么是读书写字的正确姿势,这样有什么好处,低头写字有什么坏处。老爸最善于摆事实,讲道理,他说了一个我认识的人,那个人近视接近1000度,有一天家里来客人,他没戴眼镜就给客人倒水,竟然把滚烫的开水直接倒在了自己的手上!我没想到近视眼会连自己手边的东西都看不清,当时觉得挺可怕。
   紧接着老爸就和我说,你看,老是提醒你,我很累,你也很烦,以后呢,我就不提醒你了,但我得拍拍后脑勺惩罚你一下。这个惩罚还可以接受,我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
   我自然不会有那么好的记性,有时候不知不觉头就低下去了,老爸什么也不说,冷不丁拍我后脑勺一下,呵,吓一跳!我赶紧抬起头来。
   最初的几天,被老爸拍得比较多。不想总被他吓一跳,慢慢我就有意识控制自己了。被拍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因老爸只是拍一下,不说什么,我觉得这是事前的约定,心里认罚。如果老爸再唠叨我两句,比如“怎么这么没记性”、“都拍你多少次了也不知道自己改”,那我的逆反心理立刻就会占了上风:我偏不改,看你能怎么样?
   等我有一点改进,老爸立刻肯定我:你看,你可以记住的,现在姿势就很好,也不用我频繁地提醒了吧!
   写字姿势就这么纠正过来了,接着老爸就纠正我看书在姿势,他坚决不允许躺着、歪着看书,要看就先坐好。遇到我偶尔偷懒,老爸就轻轻把书从我手中抽走,轻描淡写地一句:坐起来看!我很喜欢这种只解决问题,半句废话都没有的教育方式。习惯的力量真是令人惊奇,我直到现在都遵守着这些约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8:28 | 只看该作者
后来,我发现弟弟总是站不直,看上去有点驼背,原来是他在班级里个子高,他总想缩回去点,不那么“鹤立鸡群”。我也用了类似老爸的办法纠正他,我提醒他的方式也很简单:竖起手指!他一看就明白了。不同的是,这回是拍他的后背。
   后来,我干脆偷懒,把监督弟弟的任务交给小侄子。他一学即会,先竖起食指提醒弟弟,如果没有改,他就伺机偷袭一巴掌——他比我狠多了,呵呵……
15.爸爸的“政治课”
   每当我调皮捣乱发脾气,惹得老妈心情不好,她就会给自己找个平衡的理由:我看你爸又得给你上上“政治课”了!
   呵呵,还别说,老爸的“政治课”还真有点威慑作用。当我肆无忌惮地发过好几次脾气以后,我心里就会一惊:劣行积攒的差不多了,老爸快出手了,我得悠着点!
   政治课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大特色。那时候正值青春期,情绪忽起忽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想找个出气的地方。这真印证了那句老话“捡软柿子捏”,我只敢对老妈发脾气,她脾气好,没什么后果,还老迁就我,她一迁就我,我的脾气更不可收拾。向老爸耍赖,危险系数比较高!其实长大以后再看这段,觉得特对不起老妈,很欠揍,请允许我在这里真诚地忏悔2秒钟,向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娘说声对不起:我会好好孝顺你老人家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9:03 | 只看该作者
接着说老爸的政治课,我粗略地计算过,频率大概是一个月一次。无论我中间怎么耍,他都沉默,当然,在他面前我很收敛,嚣张的时候都避开他。每次老妈向他告状,他只是“嗯”一声,其实这感觉更吓人。
   等火候差不多了,罪过也够了,老爸抓住某个问题,开讲。肯地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谁是谁非,讲讲道理,其实他不讲我也明白,错肯定在我。接着一一罗列我一个月的表现,天哪,这才是最让人冒冷汗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什么也不说,其实每件事情他都了如指掌。最后,他从这里面总结出共性的问题,对我提出希望。
   老爸书念得不多,但聪明的很,据说《三国演义》他看两遍,几乎能一字不落地说出来,在娱乐贫乏的年代,他还是个业余的说书先生,博大家一乐。他看了不少书,一肚子的故事,所以他的政治课绝对不枯燥。
   最妙的是,他很善于悄无声息地转折。前面都是批评、讲道理,后半段不知道怎么过渡到讲故事上了。当然,他讲的每个故事都有教育意义,隐含着他要表达的内容。我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人要有城府,做大事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就讲了东晋的淝水之战,谢安派弟弟谢石、侄子谢玄迎战兵力十倍于己的苻坚。胜败在此一举,这时的谢安正在深山别墅里和客人下围棋,等待战斗的消息!他看完了捷报,就随手放到床上,不露喜色,继续下棋。客人问起战况如何,谢安才平淡地说了一句:“小儿辈已经破贼!”等到下完棋,回到内室时,谢安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激动,过门槛时竟绊了脚,连木屐的齿都折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3:20 , Processed in 0.2263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