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njoylife33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5:54 | 只看该作者
渐渐地每个学科也摸索出一些办法。语文靠理解和平时的积累,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还有那么点文学天赋,我记得语文曾经得过全年级第一,作文也曾经得过最高分。虽然我很不喜欢语文老师,但他好像还蛮欣赏我。我把数学基础追上来以后,就想了个自己的办法。我课前从来不预习,等老师进了教室,一般会花两三分钟总结一下前一天的内容,这时候我迅速地预习新课,等老师开始讲,我已经预习的一个例题。我的进度总比老师快两三分钟,所以他一提问,我总是张口就来。那感觉仿佛我在前面跑,老师在后面追,好胜的我,总是不想让老师追上,所以思维高度集中,学得也扎实。课后基本不复习,但成绩一直很不错。读大学以后,一个男同学告诉我,他当时很好奇我怎么会那么“聪明”,还偷偷地到我的座位上寻找原因,结果只找到了一本抄写名人名言的日记本,没发现什么秘诀。在历史政治的课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期末考试前,我花了两三天的课余时间,看了一遍历史书,居然能将整本历史书复述下来——包括描述性文字。
   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因为之前基础不扎实,加上从来没当过好学生。所以心中还是很忐忑,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我挺吃惊:第四名!
   我有点不敢相信,特意去老师办公室看了成绩表。原来这是真的。我对自己的印象和期望从那一刻发生改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6:11 | 只看该作者
高一,是我快马加鞭的一年。这一年我有很多不一样的体验:
   一、 第一次体验到学习的充实和乐趣。小学和初中,我都被拖沓的作业和糟糕的成绩所缠绕。到了高一,才发现学习居然这么有趣。
   二、 懂得培育自己的内在动力。我终于明白,小学和初中只是有良好的愿望,但我没有足够的动力驱动自己。到了高一,我发现了这动力的神奇,也发现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其实至关重要。我通过内心的想象和日记,来培育和强化这种力量。对自己的控制感也在增强。
   三、 学无定法。之前,老师总是特别强调预习和复习,我学数学没有预习和复习,居然学得更好。我由此总结出,老师说的,都是常规的方法,其实,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每个人可以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的方法。后来,我就不再拘泥于别人怎么说,总是试图探索自己的方法。
   四、 理解了潜力的无限可能。我居然能把整本书背下来?这个问题让我吃惊良久。那我初中的历史和政治怎么学得那么糟糕呢?看来不是记忆力的问题。高中以前,我心里很悲观地想,我大概不会在学业上有什么出息了。高一这一年,我看到了自己的潜力,我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不会差,我愿意挑战任何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8:02 | 只看该作者
20. “把枪扔了吧!”
有一次,我的小侄子和小侄女聚到了一起。鹏鹏3岁,曼曼2岁,俩活宝到了一起,就有许多热闹看。小孩子总是凑热闹,且嫉妒心都挥发出来。一个孩子玩娃娃,另一个准来抢,接着就是一场战争。鹏鹏是哥哥,性格偏静,不在自己的地盘上,爸爸又不在,他还有点怕伯父,似乎不敢太嚣张,曼曼虽然是妹妹,还是个小美女,但风格强悍,不但打人没商量,咬人也没商量,动不动就“出口伤人”。
   他俩在一起玩,我要格外留心。
   某一天,两个孩子又为一支玩具枪发生了争抢,互不相让。我紧盯着曼曼,太了解她了,只要她眼神一变,另一个准遭殃。果然,她一副发狠的样子,我赶紧制止。 用很温柔的语气对他俩说:把枪先给我!他俩大概以为我要主持公道,就一起松手了。我拿着玩具枪,就伸出了窗外。看着他俩,很平静地说:枪只有一把,你们俩都抢,谁也没法玩,咱不要了,扔了吧! 两个孩子都没想到我会来这一手,全楞了。
我安静地看着他们,他俩面面相觑,大概过了三秒钟,问鹏鹏:扔不扔?鹏鹏摇头。问曼曼,曼曼也摇头。我将枪拿了回来。 我蹲在两个孩子中间,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只有一把枪,你们轮流玩,好不好?他俩都同意了,最后决定哥哥先玩。我特别嘱咐鹏鹏:你看妹妹多好,她让你先玩,你玩一会给妹妹好不好?鹏鹏答应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8:46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再管他们,只是留意他们的举动。
过了一会,鹏鹏主动把枪给了妹妹,我热烈地夸奖了他。并问曼曼:你看,哥哥主动把枪给了你,你说哥哥好不好?曼曼说好。
这大概是儿童版的战争与和平吧。
这是我常用的把戏之一。我感到对两三岁的孩子很难讲清楚友爱和共享。有时候孩子能机械地记住道理,甚至还煞有介事地教育大人,但到了关键时刻,他还是把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兴趣放在第一位。后来看儿童心理学的书,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孩子的理性思维要到9岁以后才能发展起来。
我这样做,就是想用一个形象的方式告诉他们:争执不下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玩不成。当然,我特别注意用温和而平静的语气,眼神也尽量友好,我不想恐吓他们。把枪伸出窗外后的那两三秒的时间,是一个心里的僵持过程,把握好这个度很重要。因为我带过的孩子多,似乎对孩子有一种直觉。这个时间如果过短,就没有好的效果,稍微长一点,他们反应过来,就会来抢。蹲下来是一种姿态,我发现这样更容易说服孩子。另外,我很注意在争执、争吵的事件中建立今后的规则。所以肯定每个孩子的谦让,也帮他们认识到对方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30:29 | 只看该作者
21.洗脸、吃饭还要谈判?
大鹏是我大表哥的儿子,他家在另一个城市。有一年暑假,回我二舅家住了一段。他当时四五岁的样子,我一回家妹妹就向我投诉:带他出去玩回来,到离家不到300米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走了,非要打车,不同意就耍赖,眯着眼睛,像醉汉一样,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把他哄回来。另外,还听说他不断地和二舅谈条件,不答应就哭闹,总是去买那些垃圾食品。说起我二舅,也真有意思,他在我们当地是很有名的语文老师,却管不了自家的孩子,被我这个小侄子折腾得一点办法都没有。据说我还没回来,二舅就预言我能对付他。我到家的第二天早晨,马上就吃饭了,大鹏的脸还没洗呢,二舅哄着他洗脸,就听他和二舅谈条件:吃饭就不洗脸,洗脸就不吃饭!二舅一脸的讨好:好好好,不洗脸,不洗脸,吃饭就行!接着他又谈条件,吃饭还得买个辣片。我在旁边看着,真是哭笑不得。我用手挡了一下二舅,示意他离开。我直视着大鹏的眼睛,和他确认了一遍:吃饭就不洗脸,洗脸就不吃饭,是吧?他“嗯”了一声,还挺理直气壮。我用很强硬的态度告诉他:脸不用洗了,饭也甭吃了!转身坐到饭桌前开始吃饭。大鹏一脸错愕,愣在了那里。
   我小声示意全家人,只管吃饭,先不理睬他。当然,我眼睛的余光一直看着他。这时候我故意对二舅妈说:哎呀,今天怎么就做了这么一点菜啊,我好饿,不够吃啊!二舅妈知道我是故意的,就很配合地说:可不是,今天的菜还真有点不够吃!
   大约过了两三分钟,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我让妹妹去把他领过来。这回他不再讲条件,给个台阶就下,乖乖地坐到桌前吃饭。我夹了块肉给他:吃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0:59 | 只看该作者
这事儿就此过去,他吃饭再也不讲条件了。之后我和他约定了几件事,其中之一就是不可以去买垃圾食品。还是很强硬地告诉他:钱在我手里,那些食品不健康,就是不能买;如果你有钱去买,我不管。呵呵,我明知道他一分钱也没有。
   我还尝试调动他。比如,吃饭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你看,奶奶做饭,我切菜,每个人都做了事情,大鹏也可以做一些呀,你来搬凳子怎么样?爷爷和奶奶一定想不到,大鹏也能帮忙了。他挺有积极性,把每个凳子都摆好。我当然忘不了把这事“昭告天下”,每个人都夸奖了他一番,他一脸的自豪。还有一次,他说要吃桃子,我就问他,想不想自己洗?他点头,我就帮他接水,教他怎么洗。洗完第一个,我问,如果你自己吃桃子,我们全看着,口水流一地,那怎么办呀?这话把他给逗乐了,他决定给每人洗一个。我不说你也能想象出来,这么小的孩子,给每个人分发一个自己洗的桃子,肯定能收获一箩筐的夸奖和感激。
在这里我一定要啰嗦两句,不然别人会以为我是奴役“童工”的老财主:
   一、 在吃饭洗脸的问题上,之所以对他如此强硬,是这些事情不足以成为谈判的条件,而二舅完全被孩子所控制。观察周围的例子就会发现,当一个孩子为所欲为的时候,其实他并不快乐。他要时时拿眼泪当武器,实现并不合理的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1:42 | 只看该作者
二、 为大人做点事情,也是孩子的一种需要。当一个孩子得到太多的爱,却无法付出时,他的感觉也不会好。比如孩子想帮忙或者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大人,大人往往出于爱的缘由拒绝他们——别忘了,那也是拒绝。如果我们接受孩子的好意,或者创造条件让孩子付出,他会更快乐。
   三、 我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到快乐。孩子耍赖的时候,我当然有各种馊主意等着他们。但在平时,我其实会想方设法让他高兴,比如我和他玩各种游戏,用心听孩子讲话,帮他实现愿望。我感觉很多人是从大人的利益出发,只要孩子不捣乱,不惹大人烦心就可以,至于他玩得怎么样,无关紧要。我一直很关心孩子的玩耍质量。要不然,我老是出招“收拾”他们,他们才不会喜欢我呢。
22.不恰当的疼爱  
   春节回家,我去看望爷爷的四弟——我的四爷爷。好久不见,自然是特别亲热。过了一会,外出玩耍的小弟弟雪松回来了。他9岁,读二年级,是我最小的弟弟,因两家相距很远,我们并不熟悉。他给我的印象颇为奇怪,一方面他表现出退缩和躲闪,不肯正面和我说话,总是环顾左右而言他;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莫名的蛮横和霸道,比如,他想喝水,就扯着嗓子命令我:给我倒杯水!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就仔细观察一家人的相处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2:09 | 只看该作者
四爷爷性格温和,对雪松极其疼爱,总是充当他的保护伞,比如妈妈说孩子考得不好,四爷爷马上表达了他的满足感:考这个分数不错了!四奶奶性格外向热情,但说话唠叨,不断重复。请原谅我这样形容她,我记得小时候在她家玩了一个星期,那时候她和老叔就经常因为唠叨发生争吵。四奶奶对雪松的负面评价相当多,比如这孩子太淘气,一点都不懂事,学习也不好,不知道用功,白疼了,也不听话……。老叔在和四奶奶的争吵中长大,性格比较急躁,动不动就要打孩子,相比之下,孩子的妈妈还更理智一点,对孩子的学习比较关心,要求也更严格。四个家庭成员的性格,清晰地解释了孩子行为中的矛盾因素。
   那天晚上发生了两件小事。一件是他看动画片的时候,妈妈检查出他作业的三个错误,他不想改。妈妈坚持让他改,他到四爷爷房间里来拿铅笔盒,进屋就哭哭唧唧的,他说话很艺术:人家正好好地看电视呢,妈妈非得捣乱!走到门口,他的脚步迟疑了一下,回身扑到四爷爷怀里,抱怨变成了哭泣。
   每当这时候,我都像个闲事主任。我示意四爷爷不用管,我安慰他,沿着他的思路走:我们正忙着看电视,妈妈怎么给我们捣乱呢?他平静了一些,给我复述了一遍经过。这时候,我做打抱不平状:走,我领你和妈妈评理去!估计这小家伙心中窃喜,以为又来了个撑腰的。
   见到他妈妈,我使了个眼色,虚张声势地说:听说雪松忙着看电视,你给他捣乱了?妈妈说:我让他改作业,他不改。我问雪松是这样吗,他回答说:我没说不改!我继续追问: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改?他说看完动画片改。我还是紧追不舍:看完动画片还需要我们提醒吗?他说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42:34 | 只看该作者
我又把话题转到发生误会的地方:雪松,你看,妈妈让你改作业,你想着看完电视改,但没说出来,妈妈就以为你不想改。所以妈妈会发脾气,强迫你改,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你说清楚,妈妈会同意的。在我的鼓励下,他向妈妈承诺:我看完电视就改作业,不用你提醒了。他果然做到了,我们都夸奖了他。
   之后,一家人看连续剧,雪松将橘子外面的塑料包装拆开,用上面的胶条往一把刷子上粘贴。我饶有兴趣地观察他,问他能贴出多少种花样来,他每贴出一种都给我看一下。我们就这样闲聊,这时候,我感觉他回到了一种放松的状态,享受玩耍的喜悦。
   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得出,其实雪松是个很好的孩子,只是家人不恰当的疼爱方式,改变了他的行为方式。临走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当然,我只是尽力而已,他们认同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一、 教育的一致性。在这个家庭里,教育的不一致非常明显,这使得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很显然,他的蛮横与爷爷的过度保护有关,而他的退缩和躲闪则与奶奶频繁的批评有关。所以我就建议全家人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如果有分歧,背地里商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直接争吵、互相批评。
   二、 消除负面评价。其实,四奶奶的唠叨和批评,也隐含着疼爱,只是孩子感觉不到。我建议全家人,特别是四奶奶,那些负面的评价不要随口而出。这是最习以为常又最有害的行为,殊不知这样对孩子影响深远。这些话,最终会演变成孩子的自我否定,许多人终生受这些负性评价的困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8-11-6 09:43:37 | 只看该作者
能否继续上传啊,很喜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12:11 , Processed in 0.083296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