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njoylife33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9:2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震撼,不用老爸再说,我也会沿着这个思路想下去,联系到我自己,我就知道,乱发脾气是不对的。这时候我内心产生了一种要压制住坏脾气的想法和信念。而且,我还慢慢学会了不乱说话,特别是不确定的事情不会轻易说出来。这一点老妈数次夸奖我,说老爸做得都不如我好。
其实,谁家要是遇到个我这样性格的孩子,也是挺闹心的事儿。老妈不就一筹莫展,不过老爸的办法还真是不错,值得借鉴:
   一、 教育频率适中。对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是要有忍耐力,悄悄地收集“犯罪”证据,耐心地等待教育时机。如果发现一次,教育一次,家里一定会鸡飞狗跳。
   二、 教育的过程语气平和,就事论事。不翻旧账,也不预测将来,没有表现出失望不满的情绪,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从来不戴着有色眼镜看我。
   三、 用讲故事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无形中增加了我对阅读的兴趣,我爱看书的习惯也要感谢当年的政治课。
   四、 形成了一种平和、愉悦、无话不谈的交流氛围。刚“上课”的时候,我还作低头认罪状,等老爸讲起故事来,我的劲头也上来了,和老爸你一言我一语的谈的不亦乐乎,下课的时候还有点意犹未尽。我感觉老爸给我的自由度很大,允许我表达所有的观点,哪怕错了或不成熟,也不会疾言厉色地批评我。这也奠定了高中时我们更为友好的交流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9:42 | 只看该作者
16.初中的挣扎  
   初中生活,我留给别人的记忆大概是很乐天,很调皮,很聪明,很捣乱。学校不大,所有的人都认识我,我个头矮,又爱开玩笑,老师很喜欢逗我玩,高年级的男生也当我是开心果,总喜欢善意地捉弄我。
   留在我记忆最深的感受却是:学习像一块沉重的大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由此总结,一个人心中的真实感觉,和给人的印象,往往相差十万八千里。
   其实小学不爱做作业,已经种下了学习障碍的种子。到了初中,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讲课的进度也加快了,我一下就蒙了。
   我根本不会听课,也无法左右自己的念头。上课的前三分钟还信誓旦旦地想,这节课一定要好好听。可我的想象力实在丰富,比如我看到手中的铅笔,不知道怎么就联想到了电线,然后想到了电线上的燕子,的确很像五线谱,接着又想到音乐课,接着又想到了我小学的音乐老师,又想到了有一次去她家看到的鹦鹉,很喜欢那两只鹦鹉,又想如果我自己有两只该多好,如果有的话,就让爷爷帮我养着……等我回过神来,大半节课过去了。几乎每节课都忍不住做黄粱美梦。
   记得那时候每天都犯愁作业,老师一留作业,我这心都在滴血啊!做作业还是不做作业,那真是一场战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0:1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从来没故意不做作业。往往是理智和情感,愿望和行动,大脑和身体无法统一起来。比如,我的大脑发出一个命令:从今天开始,痛改前非,一定要完成作业!这时候身体也跟着瞎激动:对,必须地!
   等动手做起作业来,拦路虎就一个接着一个,有的嫌麻烦,有的是不会,又懒得去从头学起。那时候,我心里总是把困难夸大好多倍。我写字慢,写作业的感觉就很累。还有的时候,我是无法抗拒周围的诱惑,比如我喜欢折纸,喜欢做各种有创意的小玩意,如果我心里想出个点子,没有马上付诸行动,心里就痒得不得了。还有,我超级喜欢看电视。当时最爱看的是电视剧《乱世香港》和动画片《圣斗士星矢》。记得《乱世香港》看一半就开学了,老妈不再让看。老妈喜欢关了灯看电视,里外都是黑乎乎的,我就想出了个馊主意:我家门中间有块玻璃,我搬了个凳子站上去,高度不合适,就猫着腰伸着脖子往里看,看的专注极了,跟着主人公悲悲喜喜,以至于有一次老妈走过来我都不知道,来不及撤退,她一开门,我俩都吓了一大跳,那场景好尴尬。再比如《圣斗士星矢》,老妈不让看,我就磨磨蹭蹭地吃饭,等到演完了我的饭才能吃完,老妈催了无数次,没有一次奏效。
   整个初中,我的内心都在进行着拉锯战。一件事情,如果没有积累一个成功的经验,几乎就积累了一个失败的经验。比如,我下决心后没有做到,就感到很沮丧。下次再下决心,自个都心虚,要命的是还完不成。这体验积累得太深太厚,就感觉自己已经没救了。看着别人学习好,又不知道人家是怎么学好的,心里越来越痛恨自己。那时候觉得好孤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0:47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毛病,到了高中,因各种机缘,才得以改掉,成绩有很大的提高。那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学习需要有自控能力,也确实需要方法。
现在再回头来看,其实很多孩子都经历了这样一个很挣扎的阶段。从学业的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大部分的孩子,被这个问题淹没了,多可惜啊。
   我尝试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这样孩子的家长,该做什么呢?
   一、 承认孩子遇到了困难。我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我很聪明,就是不学习。其实,我是不知道怎么学,也不懂得怎样才能控制自己。因为这个误解,家长往往把批评当教育,其实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甚至雪上加霜。既然是遇到了困难,孩子最需要的是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责备。
   二、 教孩子和自己内心的念头对话。青春期的孩子,不但情绪像过山车,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如此。某一瞬间,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转眼之间,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当孩子心中产生“我很笨”、“我就是不擅长读书”等念头时,需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理由反驳孩子的这些念头,让孩子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同时,孩子也慢慢学会了家长思考问题的方式。当他再出现类似的念头时,就能在心里和自己对话,消除这些消极念头带来的干扰。
   三、 制定一个改进的计划。这个地方对家长来说,肯定是最困难的地方。这就要设法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个小步伐前进的计划,目标不能过高,而且都是可执行的。这样一点点积累成功的经验,鼓励孩子走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1:51 | 只看该作者
四、 监督。就算孩子道理都明白,也有改变自己的愿望,但想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遇到紧要处,还是需要家长从后面推一推,让孩子没有退路可走,只能努力向前。
   五、 从喜欢的事情上找突破口。老妈反对我看电视和动画片,理由是耽误时间,其实这些之所以吸引我,也自有它的道理。初中的孩子开始对社会万象、人生百态感兴趣,也开始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如果合理引导,孩子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17.一对母子对话的细节 
  有一次,与一对母子聊天,我问这个读初中的孩子,他们现在的校长是谁?他说不知道。就打趣他说“两耳不闻窗外事”啊。按照常理,学生一般都会知道校长是谁。我之前见过他的校长,想问问最近有没有变动。他的妈妈接下来开始教育他: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要多关心,多参加公益的活动,怎么连校长都不知道呢?孩子没有说什么,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这本是生活中的平常的场景,平常的对话,平常的反应。
   我就想,作为妈妈,会回头想她这句话吗?她是不是认为这是极其稀松平常的话,根本不值得去回味呢?
   我却有了如下的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2:29 | 只看该作者
1.怎样选择教育孩子的时机?是想说就说吗?作为父母,是不是该给自己一些约束呢。比如,什么场合、时间,适合教育孩子,反之,则先记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说出来。比如,有我在场,且正在吃饭,说这些合适吗?
   2.父母在孩子面前,享受多少话语霸权。这个妈妈没有问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校长,就判断说“两耳不闻窗外事是不对的”。为什么不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呢?就因为孩子不知道校长是谁,就说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这二者似乎也不是因果关系。“怎么连校长都不知道呢”显然已经开始责备孩子了。
   3.怎样给孩子建议?“要多关心”这句话似乎是给孩子的建议,其实,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关心”的内容都包括什么,孩子肯定分不清楚,是校长的名字,还是其他的?如果事事关心,家长会同意吗?以“要如何”的口气给孩子建议,实际上是命令,可是,孩子却不知道怎么执行这道命令。
   4.如何克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显然,这位妈妈之前并没有教育孩子的打算,听到这句话,就说了。对其他的事情也一样,什么时候教育孩子,根本没有计划,事情出来了,马上就说,俨然一个救火队长。长此以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不满意,也不算严重,家长很迷茫,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最后听之任之。等到矛盾激化了,再寻找解决的办法,显然晚了。
   这个细节,发生在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对白。我个人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3:16 | 只看该作者
1.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弄明白他为什么不知道校长,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愿意说。不知道的原因又是什么?
2.不曲解,不轻易下对与错的判断。我只是开玩笑,并不认为他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妈妈却把这当作定论,并判断说这是不对的。
3.关心孩子的沉默。这个时候,孩子为什么不说话,他心里在想什么?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是多需要关心的事情啊,却被忽略了。
18.人生的觉醒  
   初三,受人怂恿,决定复读一年考中专,那时候中专比高中难考。当老师的二舅帮我转到了更远的一所学校去读书。在这一年里,我似乎长大了。
促使我长大的事情,今天看来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刚到新的学校,很孤独,平生第一次有想家的感觉。度过了一段难过的时光,慢慢和同学熟悉起来,特别是和同铺的一个女生很要好。每到周末,在学校不但没吃的,还很不安全,她就邀请我去她家。她父母都很热情,直到今天我都感谢她们一家人。没过多久,又转来一个女生,是我们区物理教研员的女儿。全校只有我俩是外地人。她的身份,使得学校和总校的领导都很巴结她。相比之下,我就有“门庭冷落”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3:48 | 只看该作者
先说说我们校长,也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不但主动关心她的学习、生活情况,还给她开“小灶”。冬天的周末,校长干脆把办公室的钥匙给她,那里就是她的天下了。
   再说总校的教导主任,是我好朋友的伯父。有一次我和那个女孩都去我好朋友家,这位主任就打发孩子过来喊那个女孩吃饭,她们走出去了,主任的孩子反应很快,似乎觉得不大好,就对我说:要不你也去吧。我没有去。
   这些事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绝对是稀松平常的琐事,可对于十几岁的我,却是一个莫大的刺激。我心里愤愤地想:如果我爸爸也是教研员,你们不是也一样会巴结我?可惜我爸爸不是,那么,我就要做到更好,让你们看看!
   竟然是这些小事,激起了我的雄心壮志。那年因手续的问题,我没能考中专,接着读高中。从读高中开始,我像换了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变得很强大,以前作业之类的障碍,用了一段时间就跨越过去,成绩也升到前几名。
   今天再看少年时候的不服气,淡然一笑就过去了。不过,我很庆幸遇到了这样的事,确切地说,学校和总校的领导,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甚至很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告诉他们这件事,会看到怎样的表情呢?
   不过,我并不觉得仅仅是这些小事改变了我。我想,这还要归功老爸的“政治课”,当时,老爸教育我的话、讲得故事,我感觉听得有点心不在焉。其实,这些话悄无声息地渗入了我的深层意识中。所有的素材和体验慢慢酝酿,加上这些不平事做催化剂,量变终于达到质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4:22 | 只看该作者
如今,我很感激老爸的耐心。我初中那一身毛病,如果我遇到急躁的家长,读书这条路恐怕早断了。
我绞尽脑汁地想,这段经历留下了什么经验和体会呢?
一、 等花盛开,看树长大。我想,对待一个孩子,需要像栽花种树一样,静静等待它的伸展。这个过程,有急躁,有担心,甚至还有恐惧,其中的漫长仿佛可以用自己的心跳来度量。但这就是成长,一切都有他自己的时间表,多浇水,多施肥,未必就会茁壮。
二、 累积内心的力量。关于力量,最近老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竟然发现,无论大人和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足够的力量。当然,这个力量更多的是内心的力量。比如孩子不做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都有良好的愿望,却在改变自己方面没有足够的力量。我们大人不是也有很多梦想不敢付诸实施吗?这不也是缺乏力量吗?说到底,都是无力感在作怪。那么,要想让一个孩子独立,光生活习惯或某个行为独立还不够,最重要的是累积内心的力量——让他有力量走过长长的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25:16 | 只看该作者
19.战胜自己的一年  
   从踏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之所以如此信誓旦旦,是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是带着初中的一堆问题来的,不同的是,有了一颗进取之心。
   我记得第一课,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番话,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是胜利。之后的三年,我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
   高一这一年,愿望和行为还是有很多冲突。不同的是,我可以强力地控制住自己,虽然那滋味不好受,但还是坚持过来了。比如当厌烦的情绪上来的时候,我就在心里不断告诉自己:如果还控制不住自己,大学的美梦就泡汤了,你想这样吗?既然不想,就没有退缩的理由!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充分地在上面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每天都反省自己做得怎么样,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明确提出第二天的改进目标。这似乎有一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如果这一天浑浑噩噩地过去,晚上就不好给自己的日记“交代”。当然,如果我做得好,也决不吝惜溢美之辞——反正只有我自己知道。
   说来不好意思,到高中我才知道有学习方法这一说。现在高中的日记不在手边,细节我记得不多,只是记得当时每天晚自习,用一张纸把当天所有的任务罗列下来,然后按重要程度排序,如果有时间,就安排预习和复习,毕竟我的基础不是太好。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划去,那时候好有成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3:45 , Processed in 0.08670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