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njoylife33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我身边的家庭教育故事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6:14 | 只看该作者
他玩一会,就主动回来做作业。上午的作业做完后,我拿着他的作业到处展览,每个人都夸他做的全对,字又漂亮,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之后,我就不太操心了,不会的时候帮帮他,最后把把关,每天找他的优点夸几句。他做的好极了。最后,我特意让他妈妈看作业,谁说我们不爱做作业?你得给陶然“平反”哦!他妈妈也承认,作业确实做得很好。
   陶然做作业的那天上午,妹妹挤眉弄眼地打趣我:你行啊,三言两语就把陶然给忽悠住了,让干啥干啥!其实她只说对了一半。因为:
   一、从细节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猜出了他的心理状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二、让孩子自己认识到利害关系。之所以绕那么大个弯子,就是想让他亲口说出“作业是我的”,这比直接给他讲道理有效得多。
   三、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让他认识到,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是对他最有利的事情,不但没人打他,还有人夸他,做的过程还可以收获很多成就感,这样他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主动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7:09 | 只看该作者
  9.让孩子体会真实的后果  
   琳琳是一个朋友家的孩子,13岁,他小时候父母就争吵不断,后来终于离异,他、母亲、外婆、舅舅一起住。听说外婆也经常唠叨他。他喜欢养热带鱼,有时候一个小时静静地看鱼游来游去。有一次他为一点小事和外婆发生了争吵,他竟然动手打了外婆。妈妈吓坏了,怕出什么事情,就搬回自己的房子住。
   我有段时间住在这个朋友的家里,他们母子几乎天天吵架,都是小事情,比如为了早晨要不要吃鸡蛋,或者为了穿长袖还是短袖的衣服,孩子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妈妈被他折磨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次我从外面回来,妈妈告诉我两个人刚吵完。琳琳躲进了卫生间,在里面乱打乱敲,用淋浴的喷头到处喷水。原来是有一瓶沙拉酱,琳琳打开吃了一点,那天他发现沙拉酱已经发霉了,就和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只是感叹了一句“哎呀,可惜了,才吃了一点点”,琳琳把这句话理解成对他的责备,大声对妈妈吼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妈妈赶紧向他解释,但他坚信妈妈是在责备他,他坚决认为自己没有错。没想到这么一句话就引发了一场“战争”。
许多类似的事情让妈妈感到很崩溃,不知道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儿,孩子气也消了,大概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有点不妥,就去和妈妈搭讪:妈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和颜悦色甚至有点讨好的语气:妈妈在做菜,做你最爱吃的青椒炒牛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7:41 | 只看该作者
刚才还是阴云密布,一下子就变成了晴空万里。两个人都像没事的人一样。
   事后,和妈妈聊天的时候我问她: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妈妈很吃惊:我还做得不妥吗?我已经够容忍他的了,你看,他那么不讲道理,我都那样温和地对他。
   我帮妈妈分析这个过程:问题就出在你的温和上,你想,你只是和颜悦色地感慨一句,孩子就理解到责备上去了,这说明他极度敏感,害怕别人的批评,他在理解你的意思上有偏差,这是需要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你本来想表达的意思。他为了这样一句话暴怒,到卫生间里搞破坏,等他过来搭讪你,你的表情和语气告诉他: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还可以这样发脾气,可以搞破坏,妈妈不会怪你的,这是你的本意吗?
   妈妈反问我该怎么做,他的情绪已经坏到极点了,难道这时候去惩罚他吗?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采取冷处理。用你的行为和表情告诉他,你生气了,他这样做你很不开心。让他看到自己行为引起的真实后果。
   后来又遇到了一次类似的事情,孩子还是老办法,发够脾气感到内疚主动过来搭讪,这回妈妈没理他,沉默地做自己的事情。妈妈上班前给孩子留个纸条:你为一点小事情这样和我发脾气,我很不开心,很难过,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了。冷战了一天才缓和下来,之后妈妈很认真地和孩子解释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8:25 | 只看该作者
   经过几次类似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控制了不少。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家都有,只是没有这样激烈罢了。其实,是大人的反应塑造孩子的行为,孩子身上的问题,不应该全算到孩子的账上,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许多事情没有让孩子体会到真实的后果,一味地妥协,反倒模糊了可以做与不可以做之间的界限。
10.谁懂我心伤?  
   小胖是我一个远房表哥家的孩子,大约七八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回到了遥远的老家,从此断了联系,他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再婚。
   每当想起他,我总是心疼到想哭。
   他四五岁的时候,我见过他一次,那时候她还在妈妈的羽翼下幸福地成长,谁会想到他的命运面临如此大的波折。那时候的他,很开朗,有种锐气,他自称脑袋瓜比谁的都硬,要和每个人“顶牛”,我们都很配合地输给他一次,他好骄傲,仿佛自己真是天下无双。
   离婚的事情怪我表哥,听说我表嫂特别亲孩子,临走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孩子抱着她的腿不放,那场景真是不忍设想。因我表嫂的娘家在非常远的地方,直到现在,都没再见面。
   孩子13岁那年的春节,去我家住了一个星期。他长高了,但最大的变化还是表情,他变得很腼腆,眼神飘忽不定,总是小心翼翼的。没用一天,我就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离开一会,他就到处寻找。当时我姑姑家的小表弟也在,和他同岁,两个孩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9:08 | 只看该作者
小胖很敏感,如果我看他,他很快就能感觉到,报以浅浅的微笑,而小表弟则不然,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几乎不在意别人的眼神。小表弟每天就想着怎么好玩,而小胖则凡事替别人着想,比如他会帮忙做家务,很有眼力劲儿,吃饭的时候,他会把自己跟前的菜夹给对面的人,吃水果总是照顾到每个人。他总是能让人很舒服,可这与年龄不符的周到背后,又藏着多少心酸和心痛呢?
   春节的时候,家里热闹的很,我们姐妹总是跟老爸老妈撒娇耍赖,弄得他们哭笑不得。可我深怕这团聚的气氛,这温馨的场景,惹起小胖的心事,就格外留心他。虽然别人都不知道我有这一层想法,但小胖很快就感觉到了,他太缺少母爱,所以格外在意每个对他好的人。
   一个星期后,他和我一起去了市区的二舅家。有一天我要去看同学,想带着他,和同学说好了,也和他说了,但最后舅妈提醒我,正月带小孩去玩,人家要包红包给他,这不好。我把这个原因解释给他听,他很理解,说等我回来。
   那天下午我到家的时候,见他睡着了,过了一会,他醒来,和我说肚子疼。问他什么时候疼的,他说中午。再问他怎么不说,他竟然说想等我回来再说。我找来些药给他吃,细问才知道,他有肚子疼的毛病。见他坐在沙发上,用手捂着肚子,表情平静,眼神空蒙,真是好心疼。天有些暗了,屋里没开灯,我恍惚看见有晶莹的东西滑落,仔细看看,是眼泪……他的表情依然平静,眼神依然空蒙,他的心思在哪里?是不是跨越万水千山,寻他的妈妈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09:51 | 只看该作者
后来,让他到床上趴一会。外面传来炮竹声声,节日的喜庆还在,可是,谁又知道,有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在独自承受着肚子疼呢?我的思绪也跟着他的眼神飘走了,他妈妈在哪里呢,如果她知道孩子肚子疼都不知道和谁说,她会多难过?母子连心啊,每个日日夜夜,那个失去孩子的妈妈又是怎么熬过来的呢?这几年孩子都经历了什么,没人的地方,他一定哭了一次有一次,不然怎么会习惯于用一张没有表情的脸来挡住所有的委屈和孤独呢?可他的眼神却泄露了一切,毕竟还是个孩子,他能承受多少?可是,他什么不得承受呢?我多希望他像小表弟一样,眉飞色舞、滔滔不尽,可是,就算他疼到那样的地步,还是强忍着,你哭诉一下也好受些啊……
我再也忍不住,谎称去厕所,跑到大门外嚎啕大哭,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寂静的晚上,我对着暗蓝的天空说:老天,你对我小侄子好点不行吗?
   格外疼惜这个小侄子,有时候也怪表哥,既然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如此忽略他的喜怒哀乐呢?
   每时每刻,都是深深的祝福,但愿他们母子有团聚的一天。
12.孩子会树大自直  
   都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可天使又是怎么坠落人间的呢?说起这个话题,心情好沉重。
   当我身边这些孩子小的时候,觉得每个孩子都特可爱,有优点,有过人之处,仿佛每个孩子长大不当总统,也得当个总理。
   天随人愿的事情毕竟太少,但仔细想来,不是天妒英才,而是父母和亲人没有足够的准备和能力去培养一个英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1:07 | 只看该作者
随便说几个例子,先说我叔叔家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孩,从小就特懂事,招人喜欢。她大概三岁的时候,生了一次急病,住了几天院,开了些药回来。她每天自己主动提醒该吃药了,还煞有介事地数每样药有几粒。后来有一次给她开了中药,她很怕喝,就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走开,她自己留在厨房,呵呵,我好奇心重,还是从门缝偷看她。她对着那碗药看了一会儿,深呼吸,闭着眼“咕咚”、“咕咚”就喝下去了,我看着都好心疼。还有一次许多孩子在我家院子里捉迷藏,喊声震天。却发现她在房间里做作业,专注极了。我爸爸都看不下去了,说你快去和他们玩吧。没想到她却说:我今天的作业还没做完呢,做完了才能玩。我感觉这个孩子的自觉和自控能力真是超好,她学习的事情从来不让妈妈操心,再大一点就自己做早饭上学,让她妈妈睡懒觉。
   她的弟弟就是前面提到的陶然,出名的淘气包,但聪明,还特会说话,属于人见人爱型。他有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去小朋友家玩,两个小屁孩把人家的一麻袋废纸全点着了,引发了一场小型火灾。邻居批评他淘气,他就伺机报复,最后被他逮住机会,把人家越野车的车胎和备胎的气全放了,你能想象着急出门却发现车胎全部没气的气急败坏。淘气归淘气,但这个孩子很大器,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我老爸对他的评价是:有勇有谋!
  后来的事实证明,对这些孩子的好评和预测,都是理想,理想如果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变空想了。如果顺其自然,就落入了现实的轨道,天使坠落人间的大片,天天有,年年有,且代代相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1:34 | 只看该作者
先说叔叔家的妹妹,在学校人缘还不错,但到了高中之后,成绩一直不高不低,到了高三,竟然说懒得学习,偏科,怕辛苦,高考的分数很不理想。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她。孩子的妈妈从小不管她的学习,她自己也承认,不知道怎么管,她爸爸也一直在外面忙着赚钱,经济条件是不错,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她成长的关键期基本没有父母的参与,没有发现她渐渐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不要提有针对性的引导了。
   淘气包小弟的问题暴露得更早,刚上二年级老师就拿他没办法,老师批评他一句,他接一句,一来一往地和老师说起了“相声”,把同学逗得哄堂大笑,把老师气哭。发生过多次类似的事件,最后学校找到家长,无奈之下,把他转到了私立学校。在那读了两三年后,这个毛病确实克服了,但人变得很蔫,放假就在家里看电视,完全没有了从前的精气神和生龙活虎的样子,不知道那所学校是怎样管束他的,老实说,我还是喜欢那个淘气精灵的陶然。
   再说小表妹,小时候有一些小错误,舅妈总是给她打圆场。她随便编个谎话就可以出去玩上几个小时。我很了解小表妹的弱点,曾经多次提醒舅妈,要让她学做些家务,主要是要让他有统筹安排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然到高中很难适应。甚至我还参与其中,教表妹自己整理书架、整理衣服,她做得很好,又教她自己洗内衣和袜子,可看到小表妹动手,舅妈就着急:哎呀,水很凉啊,一会我来洗吧。事后我问她:你洗就不凉了是吧?这时二舅妈会检讨一番,但下次她还是忍不住代劳。小表妹的成绩从初二开始下滑,到了高中完全提不起来,干脆谈了三年的恋爱,高考落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2:42 | 只看该作者
   很多孩子都有他特别的禀赋和气质,但还是那句老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孩子小的时候,很容易把孩子的潜力当实力,顺其自然,掉以轻心,以为天才一转眼就可以长大;等发现走入了误区,想有所改变,却为时已晚。——看了太多这样的悲剧,现在身边仍然有人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真的爱孩子,就该早点明白这最浅显的道理:如果能树大自直,还要园丁干什么?
 12.再也不能这样活!  
   这个故事的精彩只属于大为一个人,故事的高潮,我只能一笔带过。
   大为是大姑的儿子,他的姥爷和我的爷爷是亲兄弟。我们两家相距不远,小时候就经常能见面。十一二岁的孩子,逐渐重视身边的友谊,我们开始勾肩搭背地在一起玩,似乎从那时候开始,亲情之外,友情开始萌芽。
   大为初中读得一塌糊涂,连参加中考的机会都没有,他在学校也还算乖,只是听说有次同学之间玩笑开过火,他用力过猛把人家的头打破了。
   书没得念了,爸爸妈妈也很失望,就让他顶着烈日去地里干农活。那寂静的旷野,那炎炎的烈日,那无言的土地,是最好的老师。他第一次明白,那些苦口婆心的道理,并不仅仅是唠叨,这片土地,将是他今后工作、生活甚至埋葬的地方。那一刻,他觉得命运再没有悬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09:13:52 | 只看该作者
他后来告诉我,他沉默地干了一个多月的农活,心里有个声音越来越坚决:再也不能这样活!我要读书,我还有梦!
   那年八月底,他向父母表达了继续读书的渴望,反对声一片。我爸爸倒是主张给他个机会,我也这么想,我们一起成了少数派。但谁也没想到大为读书的念头如此坚决,9月1日早晨,他什么也没带,就徒步去了学校。因没有参加中考,他只能去读职业高中。后来他告诉我,那天他心中是多么忐忑,他怕家人把他追回去,连大路都没敢走。姑父无奈之下,只好让他读读看。
   可以想象他当时承受的压力,家里人试目以待,而他的基础——用他的话说是“根本没基础”,学的又是畜牧专业,将来怎样还不知道。他没有别的路可走,只能背水一战。
   我们本来就很要好,加上我支持他读书,再加上我高中也不顺利,我的经历本身就给他很多激励,我们之间的友谊在那一年得到升华。当时我读大学,我们常常通信,讨论的内容无非是对未来的憧憬、互相勉励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我们的信都写得很长,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记忆。我见证了一个孩子内心力量的觉醒,见证了他艰难的跋涉,也见证了他成功后的畅快淋漓。高一都是在补基础,成绩始终在最后边,家人都怀疑他能不能追上来,还不断地打退堂鼓。我坚信他内心那股蓬勃的力量能创造奇迹,不断预测他高二能成为中等生,给他打气,让他坚持住,他也向我倾诉心中的压力。那段日子他真是咬紧牙关往前走。巨大的困境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潜力。他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方法,使得他的名次一直在稳步地往前走。到了高二,真的走到了中游的位置,紧接着他就把高三的目标定在了前几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5:45 , Processed in 0.08264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