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uanyuanmam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鼎力推荐)“早期教育”到底是什么? 可不要搞成了学习知识、应付考试的手段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婴幼儿的体育活动,除了促进生长、增强体质外,还能发展机体的灵活性、平衡性、柔软性。身体的灵巧是要靠婴幼儿时期打好基础的。同时早期的体育活动,还能培养起大胆、勇敢、不怕冷、不怕热、勇往直前的精神,并养成锻炼身体的爱好和习惯。这也是人生的一桩大事,是人才的基本素质培养。
    人的个体成长也需要劳动和制作,因为劳动和制作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向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还因为劳动和制作伴随着思维和想象,必然促进智力发展。所以自古以来都把“心灵”和“手巧”连在一起,相互促进。早期劳动和制作,还能培养起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品质,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起乐于创造和克服困难的精神。而从小剥夺劳动和不会操作的孩子,他一生就可能失去以上优良的品质和品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1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yuanyuanmama 的帖子

不应该以为语言是天生就会的,而且不应该认为说话是一岁左右开始学的,其实婴儿学说话从出生的第一天,甚至胎儿时期就已开始。他天天听话,领悟语意,积累了1年左右,才“破土而出”说出了第一个词,整整1年他就像种子在泥土里默默地吸收水份和营养一样,到时候才长出两片嫩绿的叶子,才被人们惊喜地发现。所以,发展孩子语言自他出生开始就“对牛弹琴”式的讲话,是绝对必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1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孩子出生以后就听音乐,每天听高格调的优美乐曲、世界名曲不要间断。这样孩子由陌生到喜爱,由喜爱到领悟,能感受乐曲和歌曲美,将来还能进入创造美的音乐形像。
    音乐发展的过程,充分说明了
孩子的学习是先接触、记忆,后逐步理解、领悟的学习语言如此,学习音乐也是如此。一味强调“理解记忆”者很值得深思这个问题,有谁是先听解释乐句,再欣赏音乐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4:50 | 只看该作者
早期美术教育的标准,主要不以孩子画得像和不像来衡量,而是要看是否爱美的事物、美术作品,是否能大胆动手绘画和造型,是否能发挥想象、创造和制作美的形象。因此,不要限制孩子的手脚,让他随心所欲地大胆动笔。请参考培育宝宝艺术之道。。。谈小孩子的美术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6:10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早期,父母必然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个别教育是促进他们成长发展的主要环境和动力,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婴幼儿需要体肤接触,科学喂养,要细腻的情感交流,语言模仿,性格的塑造等等,这些都离不开父母;又因为婴幼儿的注意力极易于转移,情绪很不稳定,没有意志行为或意志非常薄弱,不便于集体教育为主。所以一般不提倡孩子上全托寄宿幼儿园
婴幼儿虽然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但也不能完全失缺集体生活和游戏。3岁前的婴儿即使不上托儿所,也必须常与同龄孩子玩耍;3岁以后则应入半日或全日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生活和游戏。因为人才的许多优秀性格和品质,离开了集体生活是培养不起来的,就像花草失去了土壤和根系,有关的性格品质就是无本之本,无源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6:49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教科书,那里有山、有水、有风、雷、电,有知识、风光、哲理和清新、健康生活的极大乐趣,它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必修课。只要有可能,要常常带孩子去旅游和野外玩耍,多接触山川、大地、海洋、森林、草原,多了解气象变化和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等等。大自然给人们的恩惠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人类衣、食之本,也是人类精神营养之源。
在可能情况下,要常带孩子去工厂、农村、商店、部队、学校、博物馆、展览会、寺院、名胜古迹等地,让孩子看看各行各业的劳动情况,看看人们在做什么,说什么,怎样辛苦劳动。这对孩子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品质是大有帮助的。
早期教育要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对其多方培养,目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宽厚的基础,以便建造人才的大厦。但多方培养并非要求面面俱到或平均使用力量进行教育,还必须视环境、条件是否许可,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发展潜质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以达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和有个性特长的发展。
在保证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孩子自然产生的特长和爱好,使他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并存,这样更容易培养出某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7:44 | 只看该作者
每个新生儿都爱光亮、爱音乐、爱听说话、爱看笑脸,喜欢拥抱等,这都是精神需要的反映。当他“精神饥饿”时还往往哭闹表示需求,只是许多父母还往往以为他哭闹都是生理饥饿或不适,却忽视了精神营养的满足。
    孩子一天天长大起来,需要“进食”更多美味的精神营养素,这精神营养的“食欲”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精神食品同样需要讲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鲜美的“味道”,决不可随手拈来,只要哄孩子不哭就行,那只能打发掉孩子的最珍贵的精力,消磨掉他们远比黄金更贵重的时光。
   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要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第一.从身边的生活到陌生的内容,不可“偏食”;
第二.引导孩子随时随地观察,提问和思考;
第三.多引导实际生活,少些纯玩具游戏;
第四.从丰富的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创造性;
第五.以给孩子积极、快乐的感受为主,也要给予磨练练和挫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8:50 |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处处可以赋予孩子的创造色彩,有了创造色彩孩子的生活就变得神奇迷人了。如怎样搬椅子不发出响声呢?开抽屉怎样用力就开得轻松呢?怎样让陀螺转的时间更长?怎样让小鸡听指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一起跑来吃食呢?怎样捉泥鳅才能把它抓住?怎样划火柴才安全呢?…只要常常抓住生活细节,就能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39:25 | 只看该作者
给孩子全面的生活感受,决不只限于给他们快乐、有趣、温暖、舒适、慈爱、成功、安全、光荣等等的正面心理体验,也要有一些磨练和挫折的感受。三岁以后的幼儿要适当感受些困难、失败的经历,产生点做错了事的恐慌,承受点病痛的折磨,接受点批评和冷落,甚至有时候要经受与父母分离的痛苦。还要让孩子克制一些强烈的欲望,忍受孤独。这些生活的感受都是必要的,也是不可少的。

[ 本帖最后由 yuanyuanmama 于 2007-11-23 04: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4:44:27 | 只看该作者
儿童的玩具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适当的体育玩具,智力玩具和制作玩具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要知道真实有趣的新奇生活感受,更高于玩具的感受。如带孩子钓真鱼,做菜园篱笆,帮大人称重量,量长短,跟着大人进暗室领略“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以及春天采野菜,刨挖蚯蚓等等生活,哪一项都不比纯玩具游戏的感受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5 18:06 , Processed in 0.16336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