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442|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鼎力推荐)“早期教育”到底是什么? 可不要搞成了学习知识、应付考试的手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19 19:4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的“早期教育”,它的本质特点是0-6岁(尤其是0-3岁)人脑迅速生长发育期给孩子以丰富有趣的生活,恰当的信息刺激和训练,提高婴幼儿的基本素质。这是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人的素质”简单地说,是与人的发展、发挥及个人幸福最密切相关的,时刻起作用的诸因素,是人的生理、心理综合品格的表现,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人的素质”可依次分为4种密切相关又互相渗透的“素质形态”:主要指胎儿和新生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青少年的“发展素质”,青年后期直到成人的“创造素质”。早期教育的实质就是好孩子“潜在素质”和“基本素质”的教育



    人的素质有一个发生、发展、积累、提高的过程,促进这个过程在高水平上的运行,即谓之“素质教育”,它的目标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素质的提高,不同于单纯知识的传授,可以立竿见影;儿童素质只能是默默地变化,往往使人觉察不出它的效果,因而有人失去耐心,半途而废。这也是人类长期忽视早期教育的原因之一。
    0岁方案教育的内函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它的指导方针和目标是:普遍提高胎儿的潜在素质,婴幼儿的基本素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充分发展,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健美、聪慧、性格品质优秀的创造型儿童,为后续教育和人生幸福,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早期教育是人脑生长期促进脑功能发达的教育;是开发人类巨大潜能使之充分释放的教育;是人的智能开发最佳期影响最深远的教育;是人生的性格基础养成期的教育。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可人妈妈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1: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yuanyuanmama 的帖子

人脑是各器官中最宝贵、最重要的器官。人脑又是一个特殊的物质,它即是血肉之躯,又是精神活动的器官,它的生长需要两种营养:一种是食品营养;一种是精神营养,即外界丰富的信息刺激。
      为什么从单细胞生命体发展为地球上最复杂、最高级的物质—人脑,自然界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而在人的母体内,受精卵细胞(也是单细胞)发展为人脑却仅9个来月?无非是因为人的精卵细胞内储藏着人类遗传的巨大潜能。人类的婴儿个个潜藏着人类历代遗传至今的智慧;都承接着历代社会演变、进化而来的巨大潜能。因而孩子的智慧与家庭父母的遗传关系不是最主要的。
人类潜能的开发主要依赖早期,但是我们成人的童年却放任自流,不知浪费了多少最珍贵的年华,致使我们一般都发展平平。
        婴幼儿处在智能发展的最佳期,这个时期孩子无需外在力量强化而最容易接受教育。错过这一时期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这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
        人的性格基础部分是早期生活中形成的,早期经历所获得的信息,会像血肉一样长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如果说世界上真有天生神童的话,那么出生正常、健康的婴幼儿个个都是“神童”。只要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出人生初期显露的巨大心理优势,那么杰出人才的幼苗就在你的身边。


[ 本帖最后由 yuanyuanmama 于 2007-11-19 21: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yuanyuanmama 的帖子

新生儿一出生就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有最原始的视觉观察、追随感知、喜欢交往、模仿伴随等智力行为。每一个普通婴儿都能完成认人交往、直立行走、认物记事、用手操作、接受音乐、掌握语言、识字阅读等七大学习任务;都具有无意注意、适应环境、获得敏感、形成印刻、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兴趣探求等八大特点。婴儿绝不是只知道吃喝拉撒的一条“消化道”,人类必须重新认识婴幼儿的巨大潜能。
      婴儿理解事物,不凭推理,也不需要解释,凭他们的智慧自然会在生活情境中领悟事理。婴幼儿的记忆是凭印象记住,他的脑子像摄影机摄取形象,录音机录取声音一样。脑的记忆区犹如一卷慢慢感光的底片,感光几次就记住了。
     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系统教学,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只是教育的某一种形式而已。而课堂教学的形式,完全不适用于婴儿,也不完全适用于幼儿。其实婴幼儿的学习,主要是环境濡染、熏陶和生活游戏中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在选择早教内容时,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一、在孩子身心承受的范围内,应极大的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感受;
二、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教育可以不分学科,不讲系统,不顾深浅,不求甚解,重在培养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在给孩子文化艺术和知识的熏陶方面应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力避非科学的、低级趣味的和粗制滥造的精神次品影响孩子;
四、只要有可能给孩子真实生活的感受,就不要用虚拟的事物去代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yuanyuanmama 的帖子

成年人往往把自己的难易观强加给孩子,认为“最容易”的教孩子尚可,千万莫“难”为了孩子,结果严重地束缚了婴幼儿的发展。其实,婴幼儿的难易与成人绝然不同,婴儿眼里根本没有难易之分,他们也不知“难”和“易”为何物,好奇就接收,厌烦就拒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3: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婴幼儿学有两种——有趣的学和枯燥的学;有趣的学就是玩。婴幼儿玩也有两种——有益的玩和无聊的玩;有益的玩就是学。我们要求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这是最优秀的、不露痕迹的教育。如果提倡无聊的“玩”,孩子没有兴趣,没有成人的关注和参与,没有兴致勃勃的思考、操作、阅读……游游荡荡无所事事,那才是儿童的“监狱”!

    真正的早期教育肯定是快乐的游戏,与孩子玩玩、说说、做做,其意义极大地高于成人劳动后的消遣和娱乐。而且婴幼儿对有趣的活动会快乐用脑,集中注意,自然接收不教也在学。对乏味的事就关闭注意的门户,一概拒绝,硬教只能教会他厌恶学习

    真正的“早期教育”,即反对孩子苦学,也反对放任自流。因为无所事事的游荡,使孩子处于精神饥饿状态,他就感到无聊,往往吵闹折腾。只有丰富的智力、体力生活,良好的情感和意识活动,才会真正获得欢乐的童年,幸福的童年,难忘的金色童年。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自由自在”的放荡不羁地玩过去

    早期合理地用脑不仅不会受到损害,而且还有益于健康。婴幼儿未成熟的嫩脑,不同于鲜嫩的皮肤承受不了摩擦和压力,孩子用脑不是外部压力起作用,而是好奇、兴趣、精神生活的需求决定的。外部的信息一旦超越了脑的负荷或令其厌烦,他会立刻关闭“注意”这个门户,接着打呵欠,吵瞌睡,发挥出保护机制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yuanyuanmama 的帖子

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心理品质的全面发展;
    二是合理智慧结构的全面发展;
三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

婴幼儿虽然不可能完成这三个方面发展,但只要有良好的萌发势态,就正在奠定着人生和人才成长的基础。

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促进儿童脑和躯体,生理和心理最健康的生长发育,使人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得到比一般自然成长的儿童较好的智能和优秀的个性品质;使孩子有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培养起爱好和特长。

人的充分发展必然伴随有个性特长的发展,因为世上任何“天才”没有一个是方方面面都优秀的,再伟大的人也不能什么都行,要求一个人门门优秀是否定个性,违背规律,走入误区,反而扼杀了这个人本来有希望某方面的出类拔萃。我们不能要求爱因斯坦踢足球有贝利那么好,研究甲骨文胜过郭沫若。


人总是有个性的,遗传素质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教育影响不一,性格、爱好就各有特色。培养人就要“扬长补短”、“长善救失”、而切不可“求全责备”、“拔短抑长”。如果要求人人一个面目,那么一个优秀人才也冒不出来。

千万不要认为,抓早教是为了提前几年上学,提前几年毕业和工作,如果仅此而己那就大大低估了早教的意义了。早,是为了奠定人才的素质基础,使他日后的发展有一个高起点和强优势


婴儿处于无选择的探求期,对一切新鲜事物几乎都发生兴趣,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灌输”才好。不灌输好的,就会接受坏的人的灌输使他成人,狼的“灌输”就学会狼的生活灌输游游荡荡,他就成为“浪荡王了”、“悠闲公主”。


婴幼儿是世界的生客,他们缺乏知识,没有主见,毫无判断能力,处处只是接受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和语言的影响而成长着。他们是环境的动物,环境塑造他的个性。因此必须坚持成人利用环境,行为和语言积极暗示,使孩子产生认同;反对任何消极暗示和影响。


要坚持正面鼓励为基本教育方法,培养起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自信心、同情心等保证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心理品质。多多鼓励、表扬、信任和严格要求,少批评指责,禁止无可奈何地消极数落,总要让孩子自己觉得是个好孩子。这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在人才成长的路途上,会有许多学习的难关,度过这些难关的最佳办法是越是困难的事物越要早学,提前让孩子接触获得这个事物的初步印象,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样能为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展示美景。这就是化难为易的教育方法,可以说这是一条全面而充分发展的捷径。“化难为易”的方法,是人才学,教育学发展的一个突破,是培养优质人才的秘诀。

丰富的生活游戏活动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课堂,是婴儿唯一的课堂和幼儿的主要课堂,这是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在生活课堂里,使“教在理智的有意”,“学在快乐的无心”之中,能充分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学问,孩子的发展是无可限量的。


教育孩子是在他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集中几秒钟、几分钟注意的时候,抓住机会诱导的虽然这样的教育支离破碎,凌乱不堪,甚至他注意的事不一定能理解,但大人还是要抓住不放。早期教育就像下围棋一样,表面上看来东下一颗子,西下一颗子,但最后能连成一大片,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这就是早期教育的特殊形式。

对孩子要多方培养随时随地而教,这是婴幼儿心理特点决定的。孩子刚来到世界,需要了解一切,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另外他们的有意注意尚未发展起来,注意随时随地而转移。因此生活游戏中要含有多种多样的教育因素,才是正确教育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yuanyuanmama 的帖子

早期教育提倡:对婴要经常搂抱、抚摸,用冷的、热的、硬的、软的、光滑的、粗糙的。。。物品接触孩子的各处皮肤,促进皮肤神经的发育,尤其要多训练手和手指头。因为手指头上有大量神经通向大脑中枢。当与孩子玩耍时,要常常揉捏他的每一个手指,经常逗他抓握物品、玩具等。

[ 本帖最后由 yuanyuanmama 于 2007-11-19 22: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9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yuanyuanmama 的帖子

婴儿从抱起来“看世界”的时候起,就要教他观察环境,认识事物,逐步引导他提问。这对发展认识兴趣、丰富知识和词汇、促进思维有极大的好处。方法是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便及时告诉他什么,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那事物的名称。只要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都应当教,如衣食住行、乌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砖瓦沙石等等。使他们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使表象越来越丰富,好奇心和求知欲越来越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2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5 17:52 , Processed in 0.082407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