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885|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需要补习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田园诗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6 01:1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看着女儿的语文课本,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疑窦重重。


不怪老师没教好,只怪自己中文没学好。

到目前为止,我脑中最清晰的文章结构是美国老师教我的。

除此外不知用什么标准方法去评估一篇文章的好与不好。


下面是课本中的一课,以及我的读后感。



田园诗情


¶ 1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部分,作为文章的第一段,在英语文章里叫introduction。这一句话对读者有极强的暗示,预告了下文的内容至少有三个部分,而且会按照这里提示的顺序展开“水”“花”“牧场”这三个话题。)


¶ 2
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正在低头吃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绿意盎然的村野乡间,是大片大片鲜艳的郁金香。(一个自然段表达一个话题。而段落的第一句称为topic sentence即主题句子。也就是说,这一段的内容都是与这个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有关的。按这个理,这一段应当讲的是“奶牛”。看下去,是的,这一段主要内容确实是奶牛,可最后一句却是关于郁金香的,不属于这一段的主题范围,跑题了。而且,按照首自然段“水”“花”“牧场”的提示,这一段应当写“水”才是。怎么写起奶牛了?)


¶ 3
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自由驰骋。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这一段的主题句“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提示了这一段写的是“运河”,结果却是写“马”。而且,“水”“花”“牧场”这三个话题呢?)


¶ 4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呼噜着。成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一段,我可以把它看成是“转折段”transition paragraph,不和它计较)


¶ 5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同样地分析,本应是挤奶的主题,却拐到写环境的寂静上面,好在总结句“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把主题跑回来了。)


¶ 6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满载着一罐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从段落内容来看这一段重点在于描写寂静的氛围,可是主题句没表达出这点意思。上面¶2、3、5、6段落的问题,用美国老师的观点来看,都是段落的结构没掌握好,没有把握住“主题句-支持句-总结句”这种段落结构技巧。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个自然段只有一个主题、一个话题。既不要跑题,也不要把不相关的东西拉进来。)


¶ 7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最后一段,最好与第一段有所呼应,并进行一点深化,给人以回味的空间。但这只是求更好的标准。不是原则问题,得过且过吧。)


过头来看整个文章,文章写的其实就是“牧场”这个内容,包括牧场上的奶牛、牧场上的马、牧场上的绵羊、猪、鸡、山羊,还有牧场上的挤奶活动、牧场宁静的氛围。充分地展开并支持了第一自然段所提示的“牧场”这一话题。
但“水”和“花”这两部分内容在哪?——给人以一脚踏空,不,是两脚踏空的感觉。
望大侠指点我中文文章结构的规律、基本章法。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1-6 01:2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10 + 10 只能来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1-6 01:47:35 | 只看该作者
红笔是你的评语吗?如果是的话,你对第一段的解读有偏颇。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可以按照你的意思理解(水,花,牧场并列关系)。但也可以按照另外的意思理解(有点递进的味道)。
把“也”字换成“更”就更容易理解了。但更准确的替换是“还”。“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还是牧场之国。”

这里,作者没有展开水之国,花之国有两种可能。一是此文是节选,前面已对此有交代,
其次是作者将其视为常识,不必赘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6 01:51:1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这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思维是跳跃的,视觉化的,感性的。红笔的分析像是在讨论一篇说理文,思路是有问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1:53:56 | 只看该作者
在网上找到这个,感觉比课文有秩序一些。



荷兰的田园诗情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牛。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倶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1:5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11-6 01:47 发表
红笔是你的评语吗?如果是的话,你对第一段的解读有偏颇。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这句话可以按照你的意思理解(水,花,牧场并列关系)。但也可以按照另外的意思理解(有点递进的味道) ...





这也是一种解读吧。
这种解读会使文章看起来更合理一些。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1-6 02:0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02:0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11-6 01:51 发表
另外,这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思维是跳跃的,视觉化的,感性的。红笔的分析像是在讨论一篇说理文,思路是有问题的。




也许,你说的是中文的散文。
也许,你不相信英文写作在理性的框架下,也可以有灵动的美文。
比如,很独特很散漫很感性的《芒果街上的小屋》,都是可以分析出很理性清晰的结构。

稍微不一样的是记叙性的文章,比如故事,开头-中间-结束这种结构,是最一般的结构。但若在前后加上了introduction paragraph或conclusion paragraph的话,则就是一样的:introduction-body-conclusion.

但在段落里,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 concluding sentence 这种汉堡包似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掌握这种两个结构(文章结构和段结构),对写作非常有用。象narative essay, comparing & contrasting essay, argument essay。。。哪种文章,无非都是在同一种基础上的变化而已。

老师教给我们的速读法,就是读文章的前后两段,而中间的段落,只看第一个句子,因为那是整个段落的主题句。
但我觉得这个方法用在中文文章里就令人不放心。

我也怀疑我的思路有问题。
我确实不知道如何在感觉之外评估一篇中文文章。
这篇文章是美,但结构却很乱,作为网上的帖子,或是一篇习作都非常优秀,令人不忍挑剔。
但作为范文,就。。。。到底要给学生们传达什么呢?
是清晰的文章思路结构,还是唯美的所谓的“思路跳跃”?

你所说的:“这篇文章是散文,散文的思维是跳跃的,视觉化的,感性的”,我觉得说服力还不够。

美国老师的文章结构为什么给我深刻的印象,我想是因为二、三十年的稀里糊涂之后,终于能够清醒地知道文章该怎么写,该怎样去整理归纳自己的思路而有秩序地在文字中流露出来。

那么,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的写作,是要培养什么?
是培养思维跳跃的风花雪月的法无定法?
还是以稳定的步骤清晰的结构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感?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1-6 03:2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6 12:4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dawnch 的帖子

分析得在理。建议把贴子发到这里的论坛,请那里使用苏教版教材的老师们说说。http://www.xxyw.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6 13:03:25 | 只看该作者
你陷入误区了。恕我直言,你的文学素养不是一般的欠缺。或者干脆说,你还不知道文学为何物。

说理文跟文学是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13:17: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11-6 13:03 发表
你陷入误区了。恕我直言,你的文学素养不是一般的欠缺。或者干脆说,你还不知道文学为何物。

说理文跟文学是两回事。





我确实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什么是文学。
说理文跟文学是两回事,也真是第一次领教。
——这是实话,真的。

不过呢,再一次说明的是,我上面讲的英语写作的结构规律,并不仅仅是“说理文”才这样。
不信你去一些英语小说里找找看。

但这种英语写作的规律,是否与中文有不同;中文是否有自己的写作规律,或者根本就不要规律,这个我真的不知道。至少我在英语的规则下,看不懂,或者不认同上述课文的结构。

原因当然是中文没学好。
段落的结构,文章的结构,我的确是在英文写作中才学到的。

还有,拜托,你说的误区是什么?
是我不该用英语的规则套中文?——这有可能,因为写作老师教写作时就说:“这是英语写作。”
但我还是觉得英语的文章结构更合理,也更好用。

或者,你认为说理文不是文学,而我则应该把说理文与文学分开?这可不是我的意思。

其实我分析那篇课文的问题就是两个。
一个是整个文章结构,但这个结构如果照你对第一句子的理解,结构就比较顺,美中不足的是“也”字递进的意思表达不明显。
另一个问题就是段落的内部结构问题。英语写作,肯定是一个段落表达一个意思,无论是论文,还是故事、小说。中文写作是不是这样呢?
也许中文写作中没有对段落结构有着象英语那样的汉堡包的三层结构,但一段一个意思,这大概有这种规律吧?否则,分段来干嘛呢?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11-6 13:4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6 13:41:3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人爱写8股,有标准章法,易于老师偷懒评分
中国人受8股毒害太深,现在提倡新概念作文了,一脚把8股踢到西方去了.加上中国人命勤劳勇敢,老师不怕累,没有那些条条框框来做限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14:02 , Processed in 0.204373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