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被小学三年级的课文难倒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9-24 12:3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4 09:37 发表
1.列宁说“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孩子把鸟抓了,但是知道做了就放了.知错就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赞扬了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知错就改.

3.本文歌颂了列 ...





推测出题人的意图,这是中国学生擅长的。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优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9-24 13:3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9-24 12:38 发表





推测出题人的意图,这是中国学生擅长的。
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优点!


社交本就是在推测人的意图,论这项本领,美国的律师比我们强很多.
这个算不上中国教育的优点.

反而有很多成年人说看不懂这样的文章,正说明了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国有弱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13:51: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4 13:37 发表


社交本就是在推测人的意图,论这项本领,美国的律师比我们强很多.
这个算不上中国教育的优点.

反而有很多成年人说看不懂这样的文章,正说明了在这方面的教育,中国有弱点.


看不懂这篇文章因为有很多歧义,作为成年人,不能把猜测当成答案的,那样反而会给人浅薄之感。
我觉得蒋兄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失算了。你怎就知道你的是标准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9-24 14:03:2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4 09:37 发表
1.列宁说“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孩子把鸟抓了,但是知道做了就放了.知错就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赞扬了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知错就改.

3.本文歌颂了列 ...

若真是此解的话,看来我D的假大空是有传统的啰
介个故事纯粹瞎编:
1.几只菜鸟每天定时飞来吃老头的面包
2.那个小孩抓得也准,是我就都抓;抓后专门养起,好等老头来问。。。
3.小孩“捉放曹”后,那菜鸟依然开始在“老地方”老时间“痴痴地等”老头

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9-24 14:19: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9-24 13:51 发表


看不懂这篇文章因为有很多歧义,作为成年人,不能把猜测当成答案的,那样反而会给人浅薄之感。
我觉得蒋兄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失算了。你怎就知道你的是标准答案?


为何拘泥于标准答案?

哲学,文学,艺术什么的都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听命运,有几个人能听到贝多芬当时的心情?
但很多人都能听到自己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9-24 15:38: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4 09:37 发表
1.列宁说“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孩子把鸟抓了,但是知道做了就放了.知错就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赞扬了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知错就改.

3.本文歌颂了列宁什么样的品质?
  允许人犯错.

另:别小看小学生,他们的回答一定比我生动有趣.





您的“孩子把鸟抓了”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从课文的文字,到后面的问题,充满了暗示。
对于熟悉某种文化氛围的人来讲,当然知道“课文”希望我们去理解什么,也知道“问题”希望我们去回答什么。
但既然课文的文字里并没有提供合乎理性的依据,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的理智去屈从、去满足那些躲在课文、问题背后的意图?

如果,这篇课文锻炼的是人们的另外一种“能力”,我没话说。

当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我发现当我面对作业,首先我需要挣扎的是我自己对老师出题意图的推测。经历了若干次的反馈之后,我才慢慢能够去适应说自己的话,思考自己的思考所带来的快乐。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9-24 15: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9-24 16: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6 dawnch 的帖子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我知道老虫是研究法律的,从法律和严谨逻辑来说,确实没有证据证明是男孩抓的.但是这里只是一篇小文章,又不是法庭在审问犯人,有必要这么正式吗?

曾经我以为老外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但是多年在外企工作(包括在国外短期工作)的经历,和老欧老美在工作上打交道多了.发现老外的心思和我们一样,是需要"推测"的. 在政治斗争这一块上.老中比老欧差了不是一级两级,而老欧又比老美差的等级不是一级两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9-24 16:17: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八根儿 于 2007-9-24 14:03 发表

若真是此解的话,看来我D的假大空是有传统的啰
介个故事纯粹瞎编:
1.几只菜鸟每天定时飞来吃老头的面包
2.那个小孩抓得也准,是我就都抓;抓后专门养起,好等老头来问。。。
3.小孩“捉放曹”后,那 ...



呵呵,人心不古,怪不得读经这么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17:11:39 | 只看该作者
老虫说到根子上了。

其实这篇文字是典型的“含蓄马屁体”文字,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文风。杨朔之类散文大湿特别擅长这类文字。
其特点是夸领导不直接夸,可是又心痒痒实在想夸。于是就弄了不少暗示的文字在里头。
如果不懂这暗示,实在是不解风情了。
不过没关系,老师那有教参。教参里会大张旗鼓,豪不脸红的使劲夸。
一唱一和双簧过后,便顺利达到了给领导拍马屁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9-24 17:2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7-9-24 16:15 发表
但是这里只是一篇小文章,又不是法庭在审问犯人,有必要这么正式吗?




哈哈,
是谁曾作痛心疾首状说中国人缺少逻辑思维的?
我看缺的不仅是逻辑,连原则都没有。

如果不正式,那干嘛非得把孩子的思路往一条路上引?为什么不留点空间让孩子去想象?
既然都没有足够的依据,那为什么就不允许小男孩是救了受伤的灰雀,而非得让这孩子做一件错事去抬显伟人的品质?
毫无事实依据的事情而非得要往诚实、品质上面扯?

思想就是这样被禁锢的,心灵就是这样被扭曲的,思维就是这样被白痴的。

[ 本帖最后由 dawnch 于 2007-9-24 17: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13 05:42 , Processed in 0.12376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