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045|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被小学三年级的课文难倒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3 19:4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看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灰雀
译者 李声权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问题:

1.列宁说“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赞扬了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3.本文歌颂了列宁什么样的品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23 20:23:26 | 只看该作者
确实莫名其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23 21:06:50 | 只看该作者
早就莫名其妙过了。

那时还是虫子读二年级,冬天。因为我与虫子的班主任闹翻了,虫子休学在家,等待学校调班或是跳级的通知。
我带着虫子预备了一点小三的内容。
遇到这篇课文,我瞪着眼睛反复看了几遍,也没找到关于“诚实”以及列宁的“品质”可以说得上是证据的信息。

但这不属于“超出儿童理解能力”的问题。
再版多少次这样的课文仍挂在上面,应该是课本编写机制上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21:42:2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字就是你说的典型的两边都不落好的东西。

语言文字没讲好,道德教化也莫名其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24 09:04:12 | 只看该作者
不就是男孩抓了又放了吗?
小时候学过的,怎么会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9-24 09:31:43 | 只看该作者
我也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9-24 09:37:43 | 只看该作者
1.列宁说“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孩子把鸟抓了,但是知道做了就放了.知错就改.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赞扬了男孩什么样的品质?
  知错就改.

3.本文歌颂了列宁什么样的品质?
  允许人犯错.

另:别小看小学生,他们的回答一定比我生动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24 09:4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education2008 的帖子

我感觉语文课本太注重思想教育,每一篇都得分析教育意义,有时难免会失去语言本身的美感和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9-24 11:14:0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其实是充斥在课本中的。

现在孩子的语文作业难的不是课内的问题,最让俺头大的教辅书上不着调的问题。别说孩子不知答案,俺都是搜肠刮肚地不知教辅书想让俺们说点啥好。

这种情况下,俺一准百度一下,往往能找到答案。

俺只想说,编书的人太有才了,不靠百度能回答对问题的人,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24 12:15:28 | 只看该作者

网上搜来的参考答案:

引导孩子在课文的品读中理解,小男孩喜欢灰雀,将灰雀带走,那样的做法不可取。列宁喜欢灰雀,关心灰雀,给它们带食物,为失踪的灰雀着急,真心爱护灰雀,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表现。

课文通过对列宁和男孩的对话描写,使男孩知错就改、诚实的品格突显出来,也在对话中突出了列宁教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是列宁的宽容、理解和珍爱使男孩被感化,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7 16:43 , Processed in 0.09572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