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26 18:02:5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朋友”之二
susan君您好:
我只是 全球读经网 的一名后学,在那里注册的网名是“如是”。
水平虽低,但秉一颗真诚心说话。
我看到您行文的时候,加了几个“双标点”,于是就把这些话当作您的疑问,列出来与您探讨。
1、关于您的:
“设定朋友标准也是不对的,是功利是欲望的一种表现?!”
“朋友”当然是有定义的,但决不是“分类”,将朋友分类是有问题的。
“定义”是一个准则,分类是根据好恶、用途、利益、亲疏等,肢解这个准则。
将一个“准则”进行肢解,是“心乱如麻”的标志。
《广雅》云:朋,比也,朋,类也。
《易经》的兑卦云: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注疏曰:“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通俗讲,志同道合的人,才堪称“朋友”。
所谓“志”,是从良心直接焕发出来的,就是您的“道德准则”,就是“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
而所谓“道合”,就是时常能够“心灵相通”,能够超越话语的表面意思,直接阅读他的内心感触。道合了,才会有真正的“沟通”。
一般意义上的说话,写信,都不能叫做沟通,只能叫做“在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因此,您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来安慰您,结果,不安慰还好,他越安慰您越觉得烦恼。
当您听到他在说话时,您时常能体会他的心情,体会他的言下之意,那就是“沟通”,您就是他的朋友。
如果他也能如您一样,那你们就是“知己”。
志同道合,说难就很难------因为这是个深受“欲望”支配的时代,人心混杂物欲,极其浮躁。
说容易也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良心的,都知道“一个人”应该怎么做。
之所以很多人显得“没有良心”,那只是因为物欲沉重,暂时良心提不起来。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把控自己的物欲;
一方面,我们与朋友相处,应当讲求两个字:通过“信”字建立信任,通过“恕”字体谅他人。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良心,您就有力地体现了这个原理:
您认为朋友应该在伤心的时候宽慰,高兴时分享,困惑时建议,需要时支持,这就是良心的体现。
朋友,就“应当”如此。
至于那些“不是朋友了,但还是经常交往的人”,工作上的,您可以定义为同事,生意上为业务交往,学习上为同学,界线清晰,不“滥情”,就不会那么烦恼了。
当然,您千万不要忘记,无论同事、同学或者业务交往,作为一个人,该当如何,还要如何。
等将来,您越来越成熟,学问越来越深广,那时,您对朋友的定义,又将是不同的了。
2、关于您的:
“如果自己做好了,还是没有感觉到朋友,那是时间没到?!”
“一直好好地做下去,一定会有朋友的?!”
呵呵呵,这些问题,属于您“提前想象出来”的问题,是您自己制造的疑惑。您先做着,慢慢看。
这不,论坛里,您的“朋友”不是正慢慢涌现吗?
学识和德行,是价值的源泉。
成为那个“值得交的朋友”,家有西施何愁嫁呢?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1508&page=2#pid1395171
[ 本帖最后由 落话成冢 于 2007-7-27 01:2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