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6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您并不了解“读经”,也不了解历史。
您如果对“王教授那套”读经的方式和内容,有真切了解,是不会这么断章取义的。其实,哪里来的“王教授那套”呢?两千年来,私塾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不新鲜。
“读经”我是一知半解,你可以说我不了解.虽然我不是搞历史的,但是历史我算是了解得比较多的.两千年来的农业文明,老祖宗这套风光无限,现代的工业文明,西方(源于古希腊)的重契约,重体育占拒主动.所以说,两千年来都是这么来的不能现在和未来也得这个样子,而且两千年还不是这么来的.没有不思考.未来的信息社会,我们在语言上有优势(中文的信息量远大于西方拼音文字),但是现在底子薄,能不能搬回来,还未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请问,思考的基础是什么?
思考的基础是学习,我说过不学习了吗?我引的是一整句,不是半句
1、读经不是瞎背诵,此为歪曲;
也许话有点点重.但是看看你自己的话,再看看王教授的话,是否歪曲大家说话
2、单靠百家争鸣,就能出大师?呵呵,没见过吵架出大师的。
如果争论是吵架,我无话说.
邻居问樵夫,你知道皇帝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樵夫答曰:怎么不知道?皇帝用金斧头砍柴呗......
典型的思而不学则殆,不能作为批驳我的理由
民谚,是大众消化经典后形成的一种理解。误解经典原意的可能性非常大,意旨和境界相去甚远。
民谚和“经典”混为一谈,我还能说什么呢?
即使现在,经典就没有被误读?于丹就没有误读?程朱理学本来就是对儒家思想的误读.现在的经典已经没有人可以去理解当时的意境了.
谢谢您了,您才是真正的大师。
大师,我是不配当,爱抬杠而已.论语和道德经几乎看完过.但是几乎忘完了.
读经,咱也做过,只是大人读,不强求背.
我的意见,读经可以,背诵也可以,但是不能只背不思考,哪怕一知半解,哪怕错误理解,也比没有理解好.宁殆不罔.
注:楼主的立论,我也是相当的不赞同,早期教育就是要先全面铺开,再重点突破.也就是说要先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点效率,找出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和缺点.以后可以针对特点,定制计划.但是不管如何设定重点,阅读都是重中之重.
[ 本帖最后由 jiangying 于 2007-7-20 09:4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