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帖兼答《早期教育最要紧的两件事》的69楼jiangying、70楼susan_1201。
第一,答《早期教育最要紧的两件事》的69楼jiangying
原帖由 jiangying 发表 ![]()
大师所说还是王教授那套.只背不理解,晕......人文能力不靠多阅读多思考而只是背诵是来不了的.
答:
我强调的是孩子13岁以前,而且读经并不等于死记硬背。您并不了解“读经”,也不了解历史。
您如果对“王教授那套”读经的方式和内容,有真切了解,是不会这么断章取义的。其实,哪里来的“王教授那套”呢?两千年来,私塾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不新鲜。
真理就是真理。老一套又如何呢?真理还能时常变动的吗?
不经深入了解,就轻率发表“评价”,是个流行的通病。
原帖由 jiangying 发表 ![]()
非也,非也,他们哪一个不是思考出来的.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请问,思考的基础是什么?
原帖由 jiangying 发表 ![]()
嘿嘿,没有百家争鸣,光考瞎背诵,当然出不了大师.
答:
1、读经不是瞎背诵,此为歪曲;
2、单靠百家争鸣,就能出大师?呵呵,没见过吵架出大师的。
原帖由 jiangying 发表 ![]()
我儿子洋洋三岁的时候就能把回乡偶书和登鹳雀楼编成动作边背边表现出来,谁说小孩子只能背不能理解.
答:呵呵,如果一开始就看见这句话,我会觉得没必要回答了。
邻居问樵夫,你知道皇帝过的是什么日子吗?
樵夫答曰:怎么不知道?皇帝用金斧头砍柴呗......
原帖由 jiangying 发表 ![]()
"失败乃成功之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是人落后."
答:民谚,是大众消化经典后形成的一种理解。误解经典原意的可能性非常大,意旨和境界相去甚远。
民谚和“经典”混为一谈,我还能说什么呢?
谢谢您了,您才是真正的大师。
第二,答《早期教育最要紧的两件事》的70楼susan_1201
我看,您的意思和我没有冲突,只是,您也许没有意识到“语境”问题。
悲哀只对“戏论”而发。
第三,答帖主
1、立论根据有问题。
建立在浅层次的“认知理解”基础之上,是谈不出什么新鲜东西的。认知心理学的局限性非常大,虽然我建议帖主认真学习,但是实意,却在于“了解那是个什么”之后,才知道“那东西靠不住”。
2、反对什么,您就要首先去了解什么。不经过了解就反对,就丧失了起码的学术诚意。
北宋张商英反对佛教,准备写《无佛论》。他太太提醒他,别乱说话,否则招人笑话,你先深入了解了,再反对吧。后研读《维摩经》,结果如何?
3、我不反对帖主的“孩子读童话,听故事,读歌谣,读历史,读自然,背诗歌”,只是反对“帖主对读经不经深入了解就反对”的态度。
4、帖主亦未深入了解“文言文”是个什么东西。
总的说来,帖主是想当然的说法。但是,我对您个人,包括对jiangying先生,并没有任何意见。
我只是不同意您个人的“看法”而已,如同我不同意jiangying先生的看法。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7-21 17:46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