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ecretgarden1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羽同学的古文经典之旅程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08-7-26 21:1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9 secretgarden114 的帖子

十分感谢小羽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16:11:21 | 只看该作者
这周开始,比小羽大20天的小健加入,我的堂妹因故退出,遗憾,她真的很聪明,五天之内已经读的有模有样了,虽然不肯主动开口,但潜力很大,就这么放弃了,实在可惜,每个人的福分不同,我也不好强求。小健是儿子的堂哥,在我的煽动之下,读《论语》一年有余,但进展缓慢,只读到《公冶长篇》。暑假开始到现在,儿子的读经伙伴已经三易其人,所以进度快不了是肯定的。
今天读了《为政篇第二》的2.16至2.20,其余时间复习了前面所学内容。从昨天开始,我新增加了专题部分,看看效果如何。经过两天的实践,我发现,专题课的形式还是比较可行的。昨天的专题有两个部分,一是论孝;二是论君子。讲“孝”的时候,我一开口,小羽的话就多了起来,一口气就举出了其为人也孝弟。。。(学而1.2),孟懿子问孝(为政2.4),孟武伯问孝(为政2.6),子游问孝(为政2.7),子夏问孝(为政2.8),于是,就这些章节我们简要复习了一下基本意思,有趣的是,儿子看我举例说明,他也跟着举例,而且举了一个又一个,话匣子一开,刹不住闸了。我仔细一听,说得还真是八九不离十。小健的反应比较慢,说半天,他还找不到地方呢,他有点类似于果行的侄儿豆豆,属于慢热型。我对他的要求不高,只要会读就可以。然后就是论君子,一说这个,两个小家伙都来了劲,争着在书里找涉及君子的章节。一会功夫就找了好几节。子贡问君子(为政2.13),君子不器(为政2.1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1.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1.14)。因为事先已经熟读并讲解过这些内容,因此总结起来很顺利,儿子接受的快。而且立刻活学活用,按照这些标准对照自己平日的行为,看自己是不是君子,为了这个两人又开始争论不休,都说对方不行,只有自己是君子。这两个“小君子”的头衔被我否定以后,俩人又开始争论谁离君子更近一步。我们这个论语课真是热闹非凡,学术争鸣的气氛异常浓厚。
今天复习了昨天的专题内容,儿子的记忆力比较好,几乎立刻就把那些章节找了出来,并简要解释含义,小健也有进步,他也能补充几句,举一两个例子说明。因为时间关系,我把2.16至2.2.节大意串讲了一遍,这个时候两个小家伙开始抗议,说我不给他们做小老师的机会,得,我立刻放权,小羽开始从头至尾开讲,他一讲让我大吃一惊,这小子表达能力不是一般的强,除了按照译文把这五节讲了一遍以外,还用自己的话解说了一番,这个解说还包括自己举的小例子若干,讲的真是有理有据,看来儿子很擅长思辨。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丫丫妈妈 + 5 + 5 看来寒假我们也要这么讲了。谢谢你啊。 ...
千里马妈妈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08-8-6 11:06:28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问题:
1.让小羽读的论语是简体版还是繁体版
2、译文是让孩子念吗?那上的字她都认识吗?
3、我也是北方的,辽阳的,你在哪个城市?
还有小小的建议。
在学习论语的时候,开始熟读下一部经典。只是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2 + 2 回丫丫妈,他用的是繁体版的,译文、注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11: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丫丫妈,他用的是繁体版的,译文、注释都是他自己念,读繁体字他已经没问题了。咱们都是东北人,我在吉林省。我也想开始《大学》《中庸》,无奈时间有限,现在主要精力都放在英语上了,每天忙着在你的和其他几个热贴上学习,真是无暇他顾了。给他们讲论语也需要备课,我现在经常感到自己底气不足,惭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好运多多 + 2 + 2 呵呵,这么长时间终于碰到了一位吉林省 ...
丫丫妈妈 + 5 + 5 共同努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08-8-6 11:56:50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个问题,刚才忘了:小羽的视力现在是多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08-8-6 14:04:32 | 只看该作者
和你比起来在学习你的经验的同时,又让我庆幸,好在我只让我儿子双语读经,不用三语,可以清松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8:30:27 | 只看该作者
刚才看了果行老师在读经网上的转贴,心中很是感慨。这里不偏评论谁是谁非,只想说最好把国学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过度的贬低或拔高都不妥。我就是这么做的,我很重视儿子的国学课,但不想让他因此脱离了当下社会这个大环境,那样无疑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会让孩子今后面临诸多问题。对于儿子的国学课,我一直在反省,自己的教法对不对,这两年来也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现在我只能说,每一片叶子都是不同的,孩子的资质不同,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在我看来,儿子读经典,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当然是熟读经典,第二步则是讲解经典,尽管后一条还在摸索中。对论语的学习,第一步已经告一段落,现在正开始第二步,我这个妈妈还得自己上阵教子,尽管能力有限,但还是在做。如果我们家住在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我一定会想办法给儿子请知名的论语专家上课,当然这一点是不可能做到了。我经常在想,如果那些知名的国学专家也能投身于少儿国学的教育中来就好了。我在大学工作,自己学的也是中文专业,当年老师给自己上课的方法还记忆犹新。知名教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都有授课任务,他们讲课的侧重点也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学生肯学,还是会从老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即使是本科生,也有机会接触原典讲座,记得当时我就听过《文心雕龙》的课程,一讲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可惜当时自己不用功,根本做不到事先把文本背得滚瓜乱熟。如果这些教授们肯放下架子给熟读原典的孩子开专题课,那中国的少儿国学教育就不得了了。这段时间给儿子讲《论语》,看着儿子很轻松就能消化理解这些拗口的句子,我经常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好好用功,以至于现在到处查资料,经常是现学现卖,总是底气不足。说到这里,我很赞成教经典的老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这一说,即使当时素质不是很高,过后一定要跟着孩子提升自己的学养,否则到一定程度就会教不了孩子。毕竟国学是活的,应该让孩子消化理解,并融入血液,死背句子是毫无意义的。
不管怎么说,社会还是在前进的,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个机器时代游刃有余,但前提是必须有中国文化的根基。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chenpeter + 1 + 1 热烈鼓掌,看了帖子真是鼓舞人心啊!
丫丫妈妈 + 5 + 5 我很赞同。
千里马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mayavati + 10 + 10 謝謝分享心得。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07:40:41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几天我经常翻看《论语别裁》,发现抛开作者一些自己独创的观点不谈,他著《论语》的体系是很值得借鉴的,他把原典的每一大篇都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部书也是首尾呼应,真是难得的《论语》普及版讲义,给孩子上课,采用这种整体构架的方法是可行的。先把《论语》整部串讲一遍,或者每篇串讲,然后再分一些专题似乎更好一些。比如“仁”、“孝悌”、“君子”等主题都贯穿全书,还是先有整体理解再有条分缕析的精解为好。但是对于书中一些没有被学界公认的观点还是不讲为好,这些应该留待孩子大了以后自己去看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08-8-9 10:19:4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佩服LZ,很辛苦吧,现在带个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08-8-11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向小羽妈多多学习,真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0:21 , Processed in 0.11266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