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kvw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读经可能会有副作用吗?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5-8 17:30:3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突想:何为腐儒,可见一斑。滔滔千言,不知言之何物。这话可能冒犯了,但是我心中真实想法。请允许一个很俗的人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谢谢你!在看完这帖子以后,我没有立即回复,因为我生怕我庸俗不堪的回复会玷污了这网上少有的帖子.但是我还是回复了,因为我觉得如果不能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能够在如此精彩的帖子后面留下自己的网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啊!楼主,请原谅我的自私!我知道无论用多么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楼主您帖子的精彩程度都是不够的,都是虚伪的,所以我只想说一句:您的帖子太好了!我愿意一辈子的看下去!这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平淡中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就小说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篇帖子可能不算太成功,但它的实验意义却远远大于成功本身.正所谓:"一马奔腾,射雕引弓,天地都在我心中!"楼主真不愧为无厘界新一代的开山怪!本来我已经对这个社区失望了,觉得这个社区没有前途了,心里充满了悲哀.但是看了你的这个帖子,又让我对社区产生了希望.是你让我的心里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是你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是你拯救了我一颗拨凉拨凉的心!本来我决定不会在社区回任何帖子了,但是看了你的帖子,我告诉自己这个帖子是一定要回的!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贴啊!苍天有眼啊,让我在优生之年得以观得 如此精彩绝伦的帖子!楼主的话真如"大音希声扫阴翳",犹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使我等网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晴天霹雳,醍醐灌顶或许不足以形容大师文章的万一;巫山行云,长江流水更难以比拟大师的文才!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你烛照天下,明见万里;雨露苍生,泽被万方!透过你深邃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你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仿佛看到了你手执如椽大笔,写天下文章的智慧神态;仿佛看见了你按剑四顾,江山无数的英武气概!楼主,你说的多好啊!我在社区打滚这么多年,所谓阅人无数,见怪不怪了,但一看到楼主的气势,我就觉得楼主同在社区里灌水的那帮小混蛋有着本质的差别,那忧郁的语调,那熟悉的签名,还有字里行间高屋建瓴的辞藻.没用的,楼主,就算你怎么换马甲都是没有用的,你的亿万拥戴者早已经把你认出来了,你一定就是传说中的最强id.自从社区改版之后,我就已经心灰意冷,对社区也没抱什么希望了,传说已经幻灭,神话已经终结,留在社区还有什么意思.没想到,没想到,今天可以再睹楼主的风范,我激动得忍不住就在屏幕前流下了眼泪.是啊,只要在楼主的带领下,社区就有希望了.我的内心再一次沸腾了,我胸腔里的血再一次燃烧了.楼主的话概括扼要,一语道出了我们苦想多年的而不可得答案的几个重大问题的根本.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明灯,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方向,楼主就好比社区的栋梁.有楼主在,社区的明天必将更好!楼主你的高尚情操太让人感动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竟然还能见到楼主这样的性情中人,无疑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楼主的帖子,就好比黑暗中刺裂夜空的闪电,又好比撕开乌云的阳光,一瞬间就让我如饮甘露,让我明白了永恒的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是真实存在着的.只有楼主这样具备广阔胸怀和完整知识体系的人,才能作为这真理的唯一引言者.看了楼主的帖子,让我陷入了严肃的思考中,我认为,如果不把楼主的帖子顶上去,就是对真理的一种背叛,就是对谬论的极大妥协.因此,我决定义无返顾的顶了!楼主,在遇到你之前,我对人世间是否有真正的圣人是怀疑的;而现在,我终于相信了!我曾经忘情于汉廷的歌赋,我曾经惊讶于李杜的诗才,我曾经流连于宋元的词曲;但现在,我才知道我有多么浅薄!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我现在终于明白我缺乏的是什么了,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 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不顶得哗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正所谓“我不顶你谁顶你啊”,楼主,我支持您! 希望您以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再写出如此精妙绝伦得帖子我还是会回来顶你的!!希望您能相信我,我虽然代表不了千千万万个网民但我可以代表他们得意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5-8 17:57:06 | 只看该作者
yanerwang 朋友:

      第一,我说的经典是主要指儒释道三家可以称做经的典籍,请您参看王教授在人民大学2006年的演讲,应该很容易找到里面没有“埋子奉母”这类啊!您理解的“经典”实在是您心目中观念上而不是和概念之把握。
        第二,“害莫大于肤浅”,愚意是王船山依照他对纵贯大体的历史文化哲学之切身体悟与把握,而指出人类文化思想的肤浅所造成的危害为时间最长祸害最大。您横则看看近代如文革如大跃进如三反五反,纵则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种肤浅思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乃至国破家亡。比如日本侵华是军国主义等肤浅思想作祟,希特勒至死也会认为他是为日耳曼民族奋斗的英雄,他若没有肤浅思想造成的偏激,怎么会作尽坏事还自诩是英雄豪杰救世主呢。一个肤浅的思想会影响到很多时代很多人,而且只要这种思想还在通过文字或语言等信息继续传递,就依旧祸患无穷,现在这个时代邪教邪说偏见固执举目皆是,遍地皆然。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所以经典教育是开圣贤之正道破邪曲边见,如阳光正射使魍魉尽消。
     第三,呵呵您仔细看我的原文说的还是很清楚的,可惜您对“经典”和“读经教育”在主观观念和客观之概念上混杂了,而误以为我说的矛盾,这样就好象那个叫kvw30 的朋友对“封建”的认识一样牛头不对马嘴了。我说经典是原则和理性,原则和理性都有绝对客观的一面,所以当然无法提及照搬和硬套,可读经教育里面有原则理论也有目标方法论,有原则也有实施这种教育的主体人物对具体情形对象对境之把握,如此则必涉及实施教育人的心性学养等。故会因自己学养或智慧的浅薄而“把读经教育理解成生搬硬套经典”实则他想生搬硬套也必然不得其法不得其门而入,因为经典本身不是知识体系可以涵盖,一般人如果即没有学过希腊学统开出发展的逻辑学和我们自家内圣的心性之学,则对知识和思想,学问智慧的实践和道理的证悟等概念通通都是混杂不清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希望诸位从网上搜索牟先生这两方面的典籍,如果您想看这类书我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出来,如《理则学》《逻辑典范》《历史哲学》《中国哲学特质》等。
    我亦并非为了争辩而说理,提及圣贤与经典乃至读经教育在这个时代有不得不说出者,亦只是坦然对境,当下风扫竹面物来则应,事后如雁掠长空,过去不留。因为才学浅陋知见偏狭,学养修养具有甚不足处,如果言语文字有不得体处还请这位朋友海涵!至于一些还在学生幼稚期的朋友我则存而不论了,因为老子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对于坐井观天,不知天下之大的人我亦懒得搭理耗费生命去因应。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7-5-8 18:1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5-8 18:07:23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众生皆具佛性乃至儒者所说各个可以成圣作贤,道家所言各个可以修为真人,是从心性之本体上言,非从相,用如心态等情绪上作知解妄念;因为生命在本体心性上是平等的,固佛家高提一步甚至有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说,但生命的进路还是毕竟有层级和崎岖的,所以不可以随顺浅思以做圣解,混同形上与形下的不同性质。一个人真正决定要从哪里立住,发出生命的光辉与能量必须要一直以一个核心为整个生命的投入,否则混混噩噩亦不过此生,您有慧解如加力学自不可如今日而语,望忠言可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5-8 18:40:4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竞争”本就是个害处甚大的肤浅思想,此则可以举生活中无数个例子证明“竞争”其实是无真正理性的。所以咱们国家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可惜一帮利令智昏的头脑很不开窍,继续害人害己的传播现在也被西方所逐渐抛弃的垃圾思维。
   教授在演讲里也说过,一般人总怕做仁人君子会在这个社会上吃不开,会吃亏,其实就西方提出的“竞争”这个概念,可见文化思想进路之不同,有分解歧出乃有竞争,一个洗脚盆里的水大家都要竞争才能得到,却不知道还有大海水,这个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所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文化哲学,尤其是中国的学问特质,都是偏重于内容真理的,而希腊学统开出的科学民主之进路是外延真理,两种真理当然都是必须的,但一个是顺取外在的对境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可以概念定义,而心性内在的学养,比如夫子说“仁”对不同人就采取不同的讲法,在开讲“孝”这个观念时也有所谓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庶民之孝等侧重点的不同,可惜一般人现在根本就不读原典就妄自依些时传的谬解以为聪明辨别。之所以外延与内容真理的不可混淆,乃是因为和生命内在相关的学问必是有弹性有强度的,不可以执指为月,所以夫子还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但其中也自有原则自有规范自有内涵。
      这两种真理同等重要但起用自须简别,该以何为核心为起用就依照哪个,不可以乱自比附,盲目邋等。老子在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经明白说了,有些道理是可以言说的,有些则语言文字均未必能及端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切切于实践则可得,德者得也。
   有些事物是可以下定义的有些则不可以下定义,因为不属于知性和感性的 范围,一般人误解感性不可以下定义,其实真正的理性才难以定义,必须实践,所以道德不是禁锢和做给别人看依照什么立理限事的,而是从人性中自然流淌精纯于实践的,此则为辨证的法性,真正生命的自由和和谐。夫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无不是个体生命同流与宇宙天地自然之精神而做道德实践之不断进境,而挺立起万古人极之规模。圣哉夫子,大哉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5-9 21:39: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vw30 于 2007-5-8 17:30 发表
读了,突想:何为腐儒,可见一斑。滔滔千言,不知言之何物。这话可能冒犯了,但是我心中真实想法。请允许一个很俗的人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

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撼啊!为什么会有如 ...

不知所云。

KVW30朋友,很奇怪此贴和你前几贴风格大相径庭,我想不是你的本意吧。再说,你也不能说自己啊,按游戏规则,楼主及斑竹应当分得明白的。是否急糊涂了。Take it eas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22:35: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指出的不足,今后将努力改正。个人认为文见其意,不必拘泥于文字,死钻角尖,就是着相。难道要把“封建文人”写成“封建专制文人”,抑或“中国的封建专制文人”,再或“地球上的中国封建专制文人”,个人认为还是大可不必吧。
我所说要与朋友们探讨的是读经的副作用,以上所说的一些都有点不切题了。医理上说没有包治百病的药,再好的药也有副作用,尽管它能治好病,但同时也有后遗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想经典也是如此,“知足常乐”的潜台词就是不思进取,“安贫乐道”的潜台词就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经典在修正我们一个又一个谬误的时候,同是留下了致命的谬误,因为经典本身不是不坏之躯,他是有为法,真正的道无法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表达也不会尽意。所谓空既是不空, 不空也是空,儒家涨红了脸才悟出的所谓“道不可须臾离也”,即时悟道也有层次,道也不可能常在身边,不然还要修什么道,还要有菩萨、佛之分。读经他让我们改正缺点的同时,他也在促使我们的另一缺点,他导向我们善良处处忍让的同时,也让我们没有血气方刚,他让我们适应圣人为我们定下的标准。但我们都不是圣人,我们越发无所适从。
儒家的思想,说穿了就是把什么都往人文方面拉,的确在人文方面做得最好的。但是总不能忽略人文它总是要依附具体的事物。就像说一样东西,它好的一面优点很多,但它作为一个东西,毫无疑问有它的局限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5-10 23:2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vw30 于 2007-5-5 13:34 发表
看了这么多的网友的回帖,真的感到高兴。特别是天津版主提出不同的看法,非常欢迎探讨,所谓“逆吾者吾师”,同时也看出版主卫道之决心,对儒家精髓的深刻理解。既然是圣贤之说,又有何不可任世人评说,你说是经 ...

听君一息话, 胜读十年书.这个版面的各位真有学问.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5-11 06:4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津清羽 于 2007-5-8 18:07 发表
至于众生皆具佛性乃至儒者所说各个可以成圣作贤,道家所言各个可以修为真人,是从心性之本体上言,非从相,用如心态等情绪上作知解妄念;因为生命在本体心性上是平等的,固佛家高提一步甚至有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

同意,版主所说极是。然有慧解之语不敢当也。
吾所言实也不异与斑竹。一句熟悉的引语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事实是能当将军的士兵寥寥无几。习经也是如此,千百年来,大儒确有些许,但能被尊称圣人者除夫子外尚未有也。我等俗人,自知不及夫子千万分这一,自不敢妄自称大,只在有生之年尽力即可。但也知社会变革,有夫子所不知之新生事物(如科学之产生只有近几百年的历史),只希望对经典的学习能够与现时社会相接相融,如此而已.

其他认识尚有异于版主之处,工作稍有繁忙,容日后再议。

[ 本帖最后由 yanerwang 于 2007-5-11 06: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5-11 12:27:50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解答在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5-11 13:21:13 | 只看该作者
副作用即使有 正作用更大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8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23:53 , Processed in 0.170072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