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1-7 20:41:05 | 只看该作者
向楼主问好,很高兴认识你,向你学习!!
楼主的两张帖子,对于第一张帖子,我在原帖里已有回复,这里不罗嗦了。
第二张帖子,我想应该是两个问题:
1、采用放手的方法养育孩子,还是需要给孩子引导基础上的管教。
2、教育孩子给孩子设定一些边界,会导致孩子的完美主义倾向吗?

其实在美国,这样的育儿哲学同样有不同观点,楼主的观点大约像美国戈登博士所谓“做父母的没有权利或义务,把自己的价值观、态度、信仰传递到下一代的心中”,我的想法就如美国的杜布森博士“戈登哲学的缺点在于:1、不理解父母适当的权威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2、他不赞成父母趁着儿童可塑的年龄,把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和精神品德系统的教导给他们”。美国有一本书《1965年的毕业生到哪里去了》,他们是放任的一代、自我的一代,他们曾经是活力充沛的啦啦队队长、智商极高却不爱学习的家伙、游手好闲的聪明鬼、狂野女孩(与上百个男生做V)等等,这群自由自我的金光闪闪的高三学生,被调查时非但未能前程似锦,相反倍受个人生活悲剧和情感躁动的折磨。他们是美国高中生历史上最不稳定最失落的一群。  包括戈登在后期已经改变他的一些观点了。

管教孩子是艺术,要有爱心的基础,要分阶段,要审时度势,要学习先进方法,要有科学理论根据,要有目标和底线,有了儿童期的管教作基础,青少年时期可以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的三阶段“1、第一阶段是放松控制。2、第二阶段是在控制下的自由。3、用所罗门王的一句话“教你所爱的得到自由,若他去而复返,他是属于你,若他去而不返,他愿就不属你所有”。    我相信楼主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美国的又一位教育名家何德先生所主张的“小孩子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拥有以下的权利————包括享受性爱、喝酒、服用迷幻药、开车、投票、拥有私有财产、旅行、拥有固定的收入、选择自己喜欢的监护人、控制自己的学习、负起法律和经济的责任来”    ,何德先生要我们放弃做父母的责任,让他们一生下来就交给自然、交给社会。这样的孩子不是没有,社会上有很多呀。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27 金币 +22 收起 理由
行至水穷处 + 5 我好喜欢。。。
skyye + 10 + 10 精品文章!
klcz2002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7-1-7 21:2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7 18:01 发表
通过此次辩论认识了鲸鲸的爸爸或者妈妈。很高兴,先向您问声好。

您那篇文章想要的孩子的真实自然,其实就是我立此帖的目的。可是孩子的真实自然从哪里来?就是家长要面对接受孩子,不要对孩子有大棒子的价值 ...

美国这里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大人。
婴儿服装、鞋,就是成年服装的一丝不苟地微缩版。
虫子的同学们的衣服,几乎不会有卡通形象的在上面。
而国内的家长好象生怕孩子不够卡通,不够宠物。

成年人与孩子对话,除非是对没有对话能力的襁褓中的孩子,极少地看到有人会使用“奶腔”。
而中国人一与孩子坐下来,马上会用一种调侃、调戏的态度与语气对孩子说话。
孩子们对大人,国内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害羞,不是装傻就是作哑。
但美国孩子有他们的话说,有自己的意见。和成年人打招呼、握手,礼貌运用得成熟而自然,不卑不亢,气定神闲。

我们的孩子,在他们早年的时候,似乎什么都不是,我们都期待有一天,象一个魔术一样,这些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忽然变成了有思想有血肉的“人”!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微型的人,长大,无非就是把这个模型扩大而已。在早年,他们已俱备了成年后的一切,思想、语言、行为、社交、朋友。。。。。。

但是这些“小大人”却有着他们最纯真的东西。
在圣诞假前一天,学校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会紧紧地拥抱告别。
在一个party上面,一个八岁的女孩为别人签名,她一接过签名板,想都不想,马上趴在地上写起来,一口气写了两分钟,长长的一篇东西!(你回过头再看看本坛的阳光少年,那些孩子在贴子上写了些什么?)
同样是在这个party上,主持人稍一忽悠,孩子们马上围成一圈,一个接着一个上去地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非常自然,而且非常enjoy。

同年龄段相比,中国的孩子简直就象智力未启蒙。
——其实这么说并不公平,这些中国孩子面子上傻乎乎,但在一个班上却总是会流传着“谁不要和谁玩”“谁喜欢谁”这样的小话。

难怪好莱坞设计的中国人形象总是那样面无表情、神秘莫测,暗地里却做着另一些事情!



  中国成年人不如老外。

  现在发现少年儿童也不如老外,不成了全面否定了。
  子子孙孙无盼头了?
  不见得中国以外是人是鬼都比我们强个头吧。
  
  阳光少年栏目开办才几天,孩子们上网有多久?
  
  反正我看宝宝仔仔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
  论坛里谁家孩子面无表情的请举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独孤求败 + 2 + 2
skyye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3:05: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1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呵呵,我觉得您偷换概念了。我第二个帖子,您再仔细看看,我可不是想说您得出的这两个问题。这完全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7-1-8 13:11:37 | 只看该作者

看看两篇阳光光年的习作

  看看两篇阳光少年的习作
  第一篇是一修的,原文带图片,地址  http://bbs.etjy.com/redirect.php?tid=76323&goto=newpost#newpost
  
校园里有许多的树。
  春天这些树只发了一点嫩绿的芽,夏天就非常茂盛了,深秋天冷的时候,会有些枯枝败叶,可是这个冬天,这些树几乎没有一处不茂盛了,它们开出了一朵朵的白色的小“梅花”,可轻轻一碰,小梅花就会纷纷落下了。。。。它不是雪花,是霜花呀!
  这是个充满欢笑的冬天,满园的树木穿上银装,挺拔的站在校园里,像银甲卫士一样护着我们,不让坏人来袭击。又像一个个纯洁的白衣天使,围着我们,冬天的寒冷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小天使们在树上欢快的跳跃着,形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许多的欢笑。


  第二篇是水晶红叶儿的,应该是四年级学生,体裁和《邪童正史》类似,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篇。
  原文地址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76468&page=1#pid1073549
  
征文大比拼:为救一只小乌龟(童话)


为救一只小乌龟(童话)
姜玥珊
    有一个人,他本想乘着帆船出去就玩儿几个小时,而且那是也是夏天,很热,那个人就光着身子出去的,可是,他一出去就迷路了,一迷路就一直在海上漂了3个月。
  一天,他碰到了一位帆船教练,帆船教练看见了他,就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到这儿干什么?”他说:“我叫王鸽,我在一次乘着帆船出去玩的时候迷路了,便顺着海水漂到这里。我现在很想回家。”帆船教练对王鸽说:“我给你一个附近的路线图,你看着路线图就应该会找到家吧?”王鸽谢过了帆船教练,看着路线图走了。但是,王鸽漂着漂着就看见“顺风岛人民欢迎您”的字样。王鸽看了看路线图,发现路线图上没有叫顺风岛的地方,他想:我肯定是已经跑出路线图上画的地方了!他大惊失色,急忙四处求助,突然,他感到帆船底下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他赶快拿了一个木棍在船底下拔拉,拔拉了一会儿,他把木棍拿上来,看见上面趴着一个绿色的小乌龟,正当王鸽吃惊的时候,小乌龟突然说话了:“我本来是一个小女孩,可是有一天掉进了水里,被水怪变成了乌龟,就被困在了水里,请你救救我吧!”王鸽说:“那你知道回一帆岛怎么走吗?”“当然知道!”“那你先带我去吧。”王鸽说。于是,乌龟带王鸽往回走,但是,当王鸽再一次望见自己家门口时,乌龟却不见了。王鸽回到家,带上所有需要的物品,连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跟家人说,就又一次回到了海上,因为他答应过一只可怜的小乌龟,一定要把它救上来,王鸽要继续去寻找乌龟……


  请关注阳光少年  http://bbs.etjy.com/forumdisplay.php?fid=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7-1-8 13:18:5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少年不鸣则“图”,一鸣惊人。

  语言简捷流畅,叙事清晰飘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3: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2 hq1966 的帖子

老虫是说,咱们的孩子在外面在公众场合,比如会议表演赛上之类的,大都是目无表情,要么是东张西望自己调整自己的无聊,或者是完全照单学舌说的大人常说的话言不由衷,甚至从来都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然在家里他们不是这样的。可是国外的儿童因为从小的环境要求他们勇于表达自我,所以他们确实要比我们的孩子表现优秀。可实际上我不承认我们的孩子不如他们,包括成人,也不是我们就不如他们。可是我们的文化就是有这样的限制性的,很多时候扼杀人性。我的侄子上初三,他和他的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和家长老师说的完全是“官”话,即他们私底下交流的就完全不是了。所以他们的作文都是“官”话,读来感觉干巴巴的,就是因为他已经不习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了。每当听到他迷茫的说着“我会一丝不苟的学习,来报答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之类的话,我都特别特别悲哀,孩子已经被大人们灌输的没有意识去看看自己的内心。

我们这些家长的看到自己的乖孩子时,都应该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3:32:3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一直在“,还有这么一个好板块。喜欢孩子们的文章!应该多多大加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7-1-8 14:0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8 13:05 发表
呵呵,我觉得您偷换概念了。我第二个帖子,您再仔细看看,我可不是想说您得出的这两个问题。这完全是不一样的。

又拜读了一遍,您的前几段谈的就是孩子的表现和父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引导),再结合小蒋的例子,恕我愚钝,我觉得你想说的就是,要让孩子“自然”成长,父母不要管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困惑的:放手让他们自我的成长,还是给孩子设定一些边界。就如小蒋:父母随她或鼓励她考虑择偶的条件,还是引导她注意力不要放到择偶,起码17岁以前不要考虑。且不论这样的择偶观是否代表现在的价值观。
最后一段,你谈的就是这些从小家教好的孩子,长大后如何古板(现在流行说完美主义)。
    如果我跑题了,或者你给个提示:你那段,想说什么?或者和前面小蒋及李专家的例子有什么关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楼主| 发表于 2007-1-8 15:46: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1-8 14:04 发表

又拜读了一遍,您的前几段谈的就是孩子的表现和父母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教育的引导),再结合小蒋的例子,恕我愚钝,我觉得你想说的就是,要让孩子“自然”成长,父母不要管教。其实也是很多家长困惑的:放手让 ...


我所有的帖子也没有说: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不要父母管教。更不是说家教好的孩子,长大后就古板。也不是说我就赞同不给孩子任何规则和输入自己的价值观。

我第一个想说的是:家长想让孩子有自己的头脑,也愿意孩子和自己谈心教朋友,那就不能对孩子的观念盲目批评否定,这样势必就堵塞了孩子的沟通;什么都有存在的理由,凡事不要先以自己的喜好去讨厌,这样孩子才会和你当朋友。
第二:想要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首先就得自己开放对很多观念都有能站在对方立场理解的能力。也就是“你可以不赞同我,但我有表达的权利和以我的方式生存的理由”。这样孩子也才会敢表达不同的意见,敢拥有和家长不一样的想法。
第三:不管怎样孩子肯定最终会有和我们家长老师一样的价值观,所以根本就不必担心,他会有其他的迥异的价值观。而且怕狼怕虎,这个反对那个否定。而且这种反对最后会有很坏的结果,使孩子长大后没有自我没有创造力,多重人格等等。这是那篇心理学文章真正想说明的。

最后,我想咱们该讨论一下:什么是价值观?你开放包容,我单一固执,这是不是对事物和世界的不同看法,是不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对与错,如何评价,价值观更多的是一种态度和观念。有开放平等包容的家长的孩子必定也是这样的价值观,这个孩子除非是在学校和同学大环境里都应该性解放,应该吸毒而且都去做,他才会去做,否则我就不相信他会这么做。如果真是这样,做家长的当然要制止孩子的行为。

而且,中国教育的大问题是,家长老师都让孩子乖和认同,孩子都和木偶似的在学校家长面前是一个样子,背后又是另一个样子。这不是一种价值观的强硬输入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云起 + 5 + 5 我很赞同。
skyye + 5 + 5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7-1-8 16:4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8 15:46 发表


我所有的帖子也没有说:让孩子自然成长,就是不要父母管教。更不是说家教好的孩子,长大后就古板。也不是说我就赞同不给孩子任何规则和输入自己的价值观。

我第一个想说的是:家长想让孩子有自己的头脑 ...

  首先要感谢您特别说明,否则肯定有家长担心自己用心教育子女,结果孩子会变得古板。

开发孩子的创意、创新思维,有自己的主见、思想,可以有很多方法、途径,家长基于爱心的教育,以及有方法的教育,决不会扼杀孩子思想的萌芽,对的当然要鼓励,错的当然要指引;否则,孩子走过的路没有你吃的盐多,在十字路口,你不指引,她岂不南辕北撤,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人生有限,何不让他少走一点弯路。
    社会的价值观有时也会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情悄悄发生改变,改变对了当然好。改变得不好的话往往一代人会付出代价。
   家里有轻松的氛围、开放、平等的交流,不会因为家长教育孩子,而不存在。有时,孩子说出某句话,其实内心里在试探:家长看你怎么办?如果孩子明明错了,家长还无动所衷、甚至还嘻嘻笑的鼓励,孩子只会有两个反应:1、这样做是对的。2、家长不爱我,我有危险,他也不管我。家长勇于善于管教孩子,只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信任家长,才会有更好的互动交流、亲子关系。
    当然不善于管教,那是另一个话题。
  至于管教孩子,美国杜布森的书最有意思《勇于管教》、《如何培养有个性的孩子》(译得不是太准确),另外还有两本《六A的力量》、《为孩子立界线》。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再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小小小鲸鱼 于 2007-1-8 22:4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云起 + 5 我很赞同。
skyye + 5 + 5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1 , Processed in 0.08175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