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yl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3:0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小小小鲸鱼 的帖子

说出自己的择偶想法,并不代表就要找对象。之所以我喜欢蒋同学,就是因为她的率直,不象成人,心里想的一套,说出来的却是另一套,要么就是腻腻歪歪。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呢?我想我和会很早就和我的女儿说说我的恋爱观和择偶观的。孩子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判断看法了,她跟得上时代,那反过来说不定我被她引导和影响了,也未尝不可。
李专家觉得作为一个性科学家,有责任把她所知的公告给大家,听于不听,能不能影响公众,一则要看她的水平和影响力,另则完全是个人愿不愿意受教化或者自我学习。不同意她的观点,不看不听就完了。她说话了,我们能听到,可是我们想说话,却没人听,我们想影响别人我们做不到啊!

您要蒋同学的家长看好女儿,否则会影响别的孩子,这其实您就是认为,名人会有影响力的。可是您很矛盾啊,怎么又因为李专家想影响别人,所以讨厌她呢?

[ 本帖最后由 dyly 于 2007-1-7 13: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hq1966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3:09:34 | 只看该作者
《邪童正史》 事业有成的傻仆人  蒋方舟

    谢梅庄是个翰林,他雇了三个仆人,一个狡猾,眼睛老是转来转去;一个忠实,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低着头执行任务。还有一个傻仆人。
    有一天谢梅庄请人吃饭,客人说:“哎呀哎呀,一点都不好玩,你招个歌妓来玩吧!”那个狡猾的仆人,眼睛转了一转,说:“好嘞!我请歌妓去。”为了躲开看门的傻仆人,特意绕到后门,结果还是被傻仆人看到了,他大喝一声:“闲杂人等不得入内。”就挥拳把两个歌妓打倒了。

    天气很冷,谢梅庄一边喝酒一边读书,酒瓶已经空了,狡猾的仆人眼睛转了一转,让老实的仆人出去买酒,半路上,老实的仆人遇见了傻仆人,傻仆人夺过酒瓶,怒气冲冲地回家对谢梅庄说:“干干干,肝可怎么办?今天两瓶,明天三瓶,后天四瓶,嫌你的钱多啦?”

    到目前为止,傻仆人都表现得像谢梅庄的恶妻一样,谢梅庄一直都不喜欢他。直到谢梅庄犯罪了,被派到边疆的沙漠去。狡猾的仆人眼睛转了一转,就赶紧收拾行李跑了,老实的仆人也哭着要回家,只有傻仆人收拾行李跟在谢梅庄后面。谢梅庄很感动,收了傻仆人为义子,给他取了小名叫做“傻子”。

    到了沙漠,没过多久钱就花光了,他们卖了马,卖了皮衣服。谢梅庄对傻仆人说:“我现在唯一能卖的就是你了,你说你能卖多少钱呢?”傻仆人说:“反正没你贵。”谢梅庄脸色一沉,说:“讨厌,你给我抓鹿去。”傻仆人就跑到树林里去抓鹿,一下子被几千两金子绊倒了——老天不公平吧,为什么总有人被金子绊倒,我却每次都被自己绊倒呢——傻仆人捡到了几千两银子,交给了谢梅庄。

    仆人本是个悲惨的职业,大部分人都把工作看成人生的痛苦之源,不过是在椅子上留下臀印的方法。但是傻仆人因为傻,所以对仆人这个职业反而有傻傻的忠诚和热忱。如果工作不是快乐之源的话,那么像狡猾仆人和老实仆人一样辞职也很好。如果不辞职的话,反而会过得糟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业有成的人都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傻仆人也是个成功人士。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hq1966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7 13:32:44 | 只看该作者
  《邪童正史》故事性很强,思想性也很强。

  就是故事性和思想性挨得不紧

  小姑娘真是思想家,倒也可以不用成语。
  因为,思想家就是上帝专门派来为我们制造成语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2 + 2 那是诺亚,不是方舟
skyy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1-7 14:2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7 13:04 发表
说出自己的择偶想法,并不代表就要找对象。之所以我喜欢蒋同学,就是因为她的率直,不象成人,心里想的一套,说出来的却是另一套,要么就是腻腻歪歪。家长怎样引导孩子呢?我想我和会很早就和我的女儿说说我的恋 ...

    专家有独特的择偶标准,但不等于她的道德高尚,就像66大哥曾在厕所听到领导“唰唰唰”擦pg音响,他的擦pg技术不一定有领导的艺术。所谓道德一定是社会的伦理主流,否则,电影就不用分级了,小女孩也去看黄金甲的真东西吧。我挠恶心的是她的专业性观念,她没有固定伴侣,也想人家传统家庭像她希望的那样,过她那样的性福生活,孩子就没幸福了。她不知有没孩子?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世界(不好意思,用一下假成语),小蒋的择偶想法,决定了她的行为。不及时引导,令人担心。
     小蒋当然是好苗子,她如果做作家无可厚非,对她的文才,我也喜欢,又一个早教的成功典范。我会去学学她妈妈的育儿书。但如果拿她的思想心理做典范,就不苟同。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我很赞同天堑
hq1966 + 10 + 10   ^_^
天堑变通途 + 10 + 10 又一个扯淡好手凌空出世了,赞赞赞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7 14:40:02 | 只看该作者
  更正一下,我那XX不是X的领导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2 收起 理由
小小小鲸鱼 + 2 没明白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1-7 15:28:04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参加亲子阅读的征文,写了一篇小文,和这话题有些姊妹篇的味道,一并贴来: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73737&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7 15:48: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yly 于 2007-1-7 13:09 发表
《邪童正史》 事业有成的傻仆人  蒋方舟

    谢梅庄是个翰林,他雇了三个仆人,一个狡猾,眼睛老是转来转去;一个忠实,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低着头执行任务。还有一个傻仆人。
    有一 ...

DYLY斑竹MM,严肃认真地拜读了此"义仆童传",小蒋学大人写点感悟文章手法确实不错,先赞一个.
可惜跌倒捡金一说颇有点传统小说中不敢正视现实,用点"天上掉馅饼"去为义仆造出逃路的影子(请千万别骂俺对孩子苛刻)

你主题楼列的例子俺姑且认定孩子已经是"超凡入圣"的化境,但让俺说孩子就应该是这样,俺是断然不敢如专家一般闭着眼睛胡说一通而后快的.

不再说废话,否则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被专家纠正一番的.呸!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7 金币 +7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小小小鲸鱼 + 2 + 2 孩子就是孩子,怎么能叫小大人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1-7 16:04: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q1966 于 2007-1-7 14:40 发表
  更正一下,我那XX不是X的领导

  


  关于更正的更正。

  第一个X不代表“领”,第二个X不代表“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8:01:36 | 只看该作者
通过此次辩论认识了鲸鲸的爸爸或者妈妈。很高兴,先向您问声好。

您那篇文章想要的孩子的真实自然,其实就是我立此帖的目的。可是孩子的真实自然从哪里来?就是家长要面对接受孩子,不要对孩子有大棒子的价值观判断,孩子才会在你面前真实自然的袒露他的内心世界。

还有我觉得家长对世界上存在着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人怎样看待,孩子也就会怎样来决定哪些话要对你说,哪些话对她的男朋友说。如果想要孩子把你当作朋友,那就是家长先要能理解和自己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的人的行为。


再把老虫的话贴上来,让大家思考和探讨。



楼主的文字是针对电视台对孩子的动作语言的设计与控制而言的。
这是可以理解的。就象加了许多的人工香精、色素,失去了材质的天然。

但若单就题目来讲,我则不能苟同。

美国这里的孩子个个都是小大人。
婴儿服装、鞋,就是成年服装的一丝不苟地微缩版。
虫子的同学们的衣服,几乎不会有卡通形象的在上面。
而国内的家长好象生怕孩子不够卡通,不够宠物。

成年人与孩子对话,除非是对没有对话能力的襁褓中的孩子,极少地看到有人会使用“奶腔”。
而中国人一与孩子坐下来,马上会用一种调侃、调戏的态度与语气对孩子说话。
孩子们对大人,国内的孩子不是自卑就是害羞,不是装傻就是作哑。
但美国孩子有他们的话说,有自己的意见。和成年人打招呼、握手,礼貌运用得成熟而自然,不卑不亢,气定神闲。

我们的孩子,在他们早年的时候,似乎什么都不是,我们都期待有一天,象一个魔术一样,这些什么都不是的东西忽然变成了有思想有血肉的“人”!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是一个微型的人,长大,无非就是把这个模型扩大而已。在早年,他们已俱备了成年后的一切,思想、语言、行为、社交、朋友。。。。。。

但是这些“小大人”却有着他们最纯真的东西。
在圣诞假前一天,学校的最后一天,孩子们会紧紧地拥抱告别。
在一个party上面,一个八岁的女孩为别人签名,她一接过签名板,想都不想,马上趴在地上写起来,一口气写了两分钟,长长的一篇东西!(你回过头再看看本坛的阳光少年,那些孩子在贴子上写了些什么?)
同样是在这个party上,主持人稍一忽悠,孩子们马上围成一圈,一个接着一个上去地表演自己的拿手绝活,非常自然,而且非常enjoy。

同年龄段相比,中国的孩子简直就象智力未启蒙。
——其实这么说并不公平,这些中国孩子面子上傻乎乎,但在一个班上却总是会流传着“谁不要和谁玩”“谁喜欢谁”这样的小话。

难怪好莱坞设计的中国人形象总是那样面无表情、神秘莫测,暗地里却做着另一些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skyye + 5 + 5
hq1966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7 18:04:53 | 只看该作者
再贴一点相关的内容:这样的中国人真是太多了太多了!

三、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3-7岁)
  这时的孩子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他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他开始了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为此,他必须完成两件事情,这些都会在一生中影响到他与于自我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这就是:(1)他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以及一个稳定,持续的他人(主要指亲人)形象。(2)确定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自我的确认
  在三岁之前,孩子在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立即感到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现在,大约在三、四岁左右,孩子的空间活动能力不断地增强了,以及父母不在他的身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但他仍像以前一样,需要安全感。于是他就开始将父母的形象装进自己的头脑里,以便使自己在离开父母身边时仍然保持与他们的精神联系,保持着心理上的安全感,就象我们把自己的亲人的相片装在钱包里,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一样。





 由于孩子开始把自己从精神上与父母开始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开始独立了,他立即面临的一个任务就是需要逐步地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内心形象,即我是谁?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完成这一任务的。他们装扮成各种动物、人物、卡通角色,等等,来尝试自己是谁,自己不是谁?自己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最终,各种动物、人物和卡通角色的特点经过自己的认同后组合成一个独特的个性特点固定下来。孩子在扮演聪明的小白羊、凶狠的大灰狼、可爱的小兔乖乖、狡猾的狼外婆、以及官兵捉强盗......,到近年来孩子们喜爱的美少女战士和灌篮高手、忍者龟.......等各种角色中寻找自我,形成自我。这是的孩子表现为非常地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的各种游戏角色的反应,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强烈地希望和要求自己的父母与自己一起来玩游戏。

  在孩子的这一成长阶段,父母与孩子共同游戏,以及对孩子的游戏角色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的反应决定了孩子将来的性格形成。明智的父母鼓励孩子尝试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对孩子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表现出来不同的行为和性格都给予积极的反应:“小白兔,你跳的真好看!”“大灰狼没有吃到小白兔,现在一定饿了,快来吃饭!”当孩子的角色扮演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他会继续尝试其他的角色来看看父母的反应。父母应该说:“你不但是漂亮的美少女战士,而且是勇敢的忍者龟。”如果孩子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有足够的角色和模型供他选择,而且他的选择都得到父母的积极反应和肯定,他就会将在各种角色中汲取营养,集各种特点为一身,形成一个非常丰富和高度个性化的独特人格。这时,父母应对于孩子的各种角色认同都给予积极的反应,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有选择的评价、批评,忽视或者禁止和惩罚孩子的各种尝试。

  儿童:对羞辱的恐惧
  然而,大部分的父母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方法是有问题的。他们由于自己性格和价值观的局限,总是希望让孩子成为自己头脑中理想的,或希望的样子,因此往往对孩子包括游戏方式,在角色扮演中的行为,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性格特点以及行为特点进行不同的反应,有的赞同和夸奖,有的批评或忽视,甚至打骂和惩罚,用这种方法来塑造孩子。这样,孩子的人格就被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扭曲形成了。我们现在有时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方形的苹果或葫芦型的西瓜,非常有趣,自然价格也要贵出许多。据说这些瓜果师在他们还没有长成前就涛在各种方形或葫芦型的模型中,于是这些瓜果就会按照模型所规定的形状生长起来。这种方法固然很有趣,但是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方形的苹果可就不是那么有趣的事情了。

  很多父母,他们虽然在孩子的依恋期和探索期都能较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但是对于孩子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我的诞生”并不欢迎,孩子的这种自我形成使他们感到了不安,因为这些可能不符和某些社会文化的偏见,或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待。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对孩子的“家教”,于是他们对那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点给予批评、拒绝、压制或惩罚:“女孩子不要那么疯,丑死了!”“这些东西是女孩子玩的,你是男孩子,羞死了!”“不要这么闹,静静地坐在那儿才是好孩子,”好孩子应该这样,好孩子应该那样......。于是,孩子的人格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赞同和强化的部分,所谓光明面的部分,另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否定因而被压抑下去的部分,所谓“阴暗面”的部分。从此,孩子形成一个单一的,片面的人格,不再是一个拥有完整的自我的人。孩子会本能地对自己的“阴暗面”感到羞耻,甚至否定了它的存在。孩子将自己分裂成了“好的”和“坏的”,他会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所谓“坏的”一面,表现自己的所谓“好的”一面,并将它作为自己唯一的自我形象固定下来。他总是在努力地控制自己,控制他的自然的人性中被否定和压抑下去的部分不要“?露”出来,以免受到羞辱。

  成年:古板的人格
  刻板的儿童到了成年之后即可能形成古板的人格,这种人性格固执,通常自我中心,缺乏灵活性,较少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缺乏同情心。他以自己的“精确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性思维”以及高度的理智为骄傲,而以流露内心情感为耻。因为这种人格较适于技术工作,显得比较冷静、理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计划性强,在社会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常事业成功,是公司或机构中的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也往往吸引了很多那些性格上较为感性、不理智、依赖性强的异性。但是一旦组成家庭,这些性格特征就成为配偶痛苦的源泉。他们也往往会选择一个与他性格相反的异性作为配偶,因为她的身上具有自己失去的那些人格特点,只有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会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完整,即我们常说的“性格互补”。可是不幸的是,要不了很久,他就会开始不断地挑剔对方的毛病,正如他的父母当年对自己一样。,不能忍受对方身上的自然的、自发的和任何看起来“不符合理性”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应该是预先设计和计划好的,因此常常指责配偶:“头脑不清楚”,“自己都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好好想想再说。” 他们视配偶为自己的支配对象。 他们通常情感冷漠,甚至不近人情。
  他们最怕丢脸,过分强调自我控制,认为做人不要随心所欲,要有理性。他们把真正的自我深深地藏起来,于是显得很有城府。在婚姻中他们控制欲很强,固执己见,并喜欢用冷漠来惩罚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2 , Processed in 0.091444 second(s), 3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