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306|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应该是怎么样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4 19: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应该是有孩子的纯真简单,否则就是坏孩子了。我在没生孩子之前,也这么坚定地认为。所以对我的小表妹很讨厌,因为那时她刚初中就对我的化妆品感兴趣。尤其后来看到这样的出自小女孩蒋方舟著名语录:我找男朋友,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很多人都有想法认为现在的孩子初中生,那是没希望了,一代不如一代。可是到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我就不这样想了。

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这难道真的有规定吗?违反了就得否定?而且现在的社会信息传播途径和特点,生长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么能和以前的我们相比呢?这篇文章比我想说的要好,我就不罗嗦了。希望大家都有些观念上的改变。我的侄子给我描述得他们班级的课间十分钟,我觉得简直就是男女挑逗专场。开始简直想把侄子再送回老家学校,以免染缸染黑了。可是看看蒋方舟同学的一些作品,我不这样认为了。

蒋方舟: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世界
2004年07月12日15:12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我要“揪”错】 【推荐】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蒋方舟,1989年10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目前正坐在初中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她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被改编成漫画书。十一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以其迥异于同龄人的成熟与大胆、古怪精灵的文字,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论。十二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同年成为《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专栏作家,每天都给报纸供稿。蒋方舟刚刚又出版了自己的新书《都往我这儿看》,风格更加奇异多姿,往往令我们许多成年人瞠目结舌不止。
  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世界
  也许过去我们一直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的世界就是简单的、幼稚的,如同一张白纸,那么蒋方舟的书可能会让许多成年人感到惊诧甚至有些恐慌。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成熟地、平静地谈论着恋爱、月经、性,甚至"伟哥",丝毫没有大惊小怪。她也坦白地写出了孩子间的勾心斗角,还有对出名,对升官(当班干部)发财的看法。翻翻书的内容:"你发育了吗"、"比胸脯"、"鱼水缠绵"……真是让人头晕目眩。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蒋方舟怎么敢这样写?而且这样小的孩子,居然知道这么多?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真的知道这么多吗?
  可是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蒋方舟给我们看的孩子的世界也许是更为真实的。孩子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对复杂的成人世界他们真的一无所知吗?蒋方舟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但是也许有相当数量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单纯"或许正是为了迎合我们的希望。也许我们与孩子之间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如果我们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想法,就更无从谈起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
  早熟的苹果好卖?
  蒋方舟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除了她作品的内容看上去特别大胆、另类以外,还在于她出奇的坦率直白。蒋方舟毫不隐讳自己成名成家的欲望。方舟自己在书中公然写到"早熟的苹果好卖"、"我找男朋友,是大大地有标准。要富贵如比哥(比尔·盖茨),潇洒如马哥(周润发),浪漫如李哥(李奥纳多),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许多人抓住这几句话,就推测方舟是一个阴暗、做秀、视生活为儿戏的怪孩子。
  各种观点看法纷至沓来,赞叹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有的人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如何文笔如此老辣,是不是有成人代笔。有的人把方舟和韩寒等小作家放在一起比较,讨论低龄出书好不好。更多的声音质疑小方舟和前一段当红的美女作家们一样,靠性的描写炒作自己,卖文求名求利。
  其实生活中的蒋方舟除了出众的写作天赋以外,其他方面与一般孩子并没有什么差异。当方舟初次在报纸上发表作品,还以为编辑阿姨要"发给自己一块手表",最后没得到手表大失所望。蒋方舟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成年人不再有的率真与直来直去,尽管不太符合我们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也许我们对待她也应该更宽容一些。
  不喜欢"小作家"的称号
  对加在自己身上的"小作家"头衔,蒋方舟本人表示非常不喜欢。作家就是作家,加上一个"小"字,就带点迁就和鼓励的意味,给人的感觉好像因为作者年龄小而降低了标准,很不正式。
  另外,"小作家"总让人联想起"小则了了,大未必佳",臆测她会像那个失败的神童方仲永一样注定走向平庸。中国人更喜欢循序渐进,"早熟"一向就不是个完全的褒义词,它还不同于"早慧",与"早熟"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复杂"、"世故"、"浮躁"甚至是"早衰"……蒋方舟很希望人们能给她一个更适当的称谓。
  知名度很高的母亲
  蒋方舟的母亲尚爱兰,也是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尤其在网络写手当中非常有影响。尚爱兰长期给国内最知名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写稿,作品多次获得大奖。
  方舟在写作方面发展到今天,母亲所起的关键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于是有人联想到,方舟小小年纪,文笔如此辛辣,是不是母亲在背后代为捉刀。还有人质疑尚爱兰是拔苗助长,认为写作不是体育项目,不能靠硬性训练培养出来。对此,方舟母女都显得十分坦然。蒋方舟对母亲的文字似乎评价并不高。而尚爱兰甚至写了一篇名为《给我个孩子,他就能成为作家》的文章,畅谈自己在开发孩子写作天赋方面的心得体会,文中一些观点对现代家庭的子女教育不无启发。
  尚爱兰提及她曾特意找来一篇叫《大海》的文章给方舟,"今天终于有机会去一览大海的英姿了。现在正逢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茫茫的大海波浪起伏,无边无际……啊!大海,我爱你!通过这篇反面教材,很容易叫方舟懂得了滥用成语,其实是妨害表达的,越是成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中越少成语。所以尽管蒋方舟知道的成语很多,但是文章中用得极少极少,往往有意回避。
  毁誉参半的"方舟式"语言
  蒋方舟在她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十分的随心所欲,无论表达的主题、描写的对象还是行文的方式都绝少条条框框,显得太轻松,太任性,而不那么严谨,不那么经得起推敲。与传统的文学作品相比,乍看上去不容易让人接受,恐怕在中学的命题作文考试中也很难得到高分。
  然而方舟的风格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除了一大批痴迷的小读者,许多文学界的专家权威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例如蒋方舟写过有这样一段话:"当我激动着心,颤抖着手,走进了会议室。啊,神圣!啊,庄严!啊,空荡!啊,干净!我这个离十八岁还有八年的孩子,竟有些不知所措、措手不及、手足无措了。"从语文老师的角度看,这段话满是毛病:"激动着心,颤抖着手",是不规范的;四个"啊",啊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连用三个意思近似的成语,累叠重复。但是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引用这段话的时候说:"写得太漂亮了。"认为孩子对词语的吸收能力很强,在抒情手段不够的时候,能够创作性地使用这些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到最畅快的程度。
  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友顺这样称赞蒋方舟,"忽然发现努力多年才稍微领略的文字秘密,今天已被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轻易地掌握,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难免有些让人沮丧。"

评分

参与人数 6威望 +32 金币 +37 收起 理由
angle + 2 + 2 我很赞同。
jerryhao + 5 + 5 我很赞同。
skyye + 10 + 10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一袋子宁静 + 5 + 5
行至水穷处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4 19:40:36 | 只看该作者
略有所闻~
永远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
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思想比我们想象得丰富得多~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skyye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4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孩子还是应该象孩子样儿,太早出现大人样儿了,还是有点不舒服。

所以,我愿意保护孩子不要早熟,该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才去做。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0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668 + 2 现在推行晚婚政策,17岁叫早恋,那以前 ...
小灰熊 + 5 + 5 我很赞同。
hq1966 + 5
skyye + 5 + 5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4 20:17:43 | 只看该作者
我想我儿子真要是那样,我这个做妈可能还是有点难以接受,思想方面还有待开发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1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skyye + 10 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4 20:39:51 | 只看该作者
木秀于林,木秀于林啊

评分

参与人数 3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skyye + 10 我很赞同。
云起 + 5 不一定会被摧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4 21:11:18 | 只看该作者
  
许多文学界的专家权威也给予她很高的评价。例如蒋方舟写过有这样一段话:"当我激动着心,颤抖着手,走进了会议室。啊,神圣!啊,庄严!啊,空荡!啊,干净!我这个离十八岁还有八年的孩子,竟有些不知所措、措手不及、手足无措了。"从语文老师的角度看,这段话满是毛病:"激动着心,颤抖着手",是不规范的;四个"啊",啊得不伦不类,滑稽可笑;连用三个意思近似的成语,累叠重复。但是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引用这段话的时候说:"写得太漂亮了。"认为孩子对词语的吸收能力很强,在抒情手段不够的时候,能够创作性地使用这些词,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到最畅快的程度。
  著名文学批评家谢友顺这样称赞蒋方舟,"忽然发现努力多年才稍微领略的文字秘密,今天已被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轻易地掌握,甚至比我们做得更好,难免有些让人沮丧。"


  专家会捧杀蒋方舟。
  所举例句作为网络发贴可以,而且累叠重复作为修辞手法也无可厚非,但整句作为学生在课堂使用真的不可以,“激动着心”确实不规范,而且这个不规范纯粹就是不规范,并未带来更多文字改革的意义。
  恕我愚钝,达不到“稍微领略文字秘密”的境界,也不能回炉更改用户为十三岁女孩,理解不了句中真谛。

  不使用成语,特意避免成语,作为个人写作风格没话说,但要是鼓励孩子们都不用成语,除非找得到更简练表达的方式,一句四啊还不如来个成语。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668 + 2 + 2 我很赞同。
谈天说地 + 2 + 2 精品文章!
skyy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4 22:28:06 | 只看该作者
我在电视里看见过这个女孩,在言谈话语中你能感觉到她出色的表达能力,但又不失年少的纯朴和天真,是个很难得的好孩子,她不象是那种刻意培养出来的小明星,我祝愿她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评分

参与人数 2金币 +1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skyye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5 00:03: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早熟也是社会造就的,关键不在于他们的语言如何表达,而是心态究竟是不是阳光的、健康的、积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云起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5 00:17:35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北京校园里早就是那样,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除了这个,关于孩子我们不知道的还很多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云起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5 03:58:53 | 只看该作者
例如蒋方舟写过有这样一段话:"当我激动着心,颤抖着手,走进了会议室。啊,神圣!啊,庄严!啊,空荡!啊,干净!我这个离十八岁还有八年的孩子,竟有些不知所措、措手不及、手足无措了。"

听起来像是说相声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谈天说地 + 2 + 2 宝宝明鉴:))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00 , Processed in 0.164451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