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rysx9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4 13:50:44 | 只看该作者
好了以后,孩子还想得到他病以前没有得到的东西。如果孩子得不到,他的 性格自然就产生一些变化。要想解决这样的问题并不难,只要合理地要求家长满 足他,不合理的要求家长坚决不满足他,就可以使他性格慢慢转变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4 13:51:0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点,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要重视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儿童的性格形成是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交替形成的。一个合 理的教育可以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是很重要 的。

  孩子年龄小,性格还没有定型,在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种环境包 括住房条件、家庭条件、孩子用具、人际关系、周围环境等等)。如果说在孩子 没有定型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发挥环境对孩子的作用,就能使孩子性格的萌芽朝 好的方向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4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科学研究说明,最初形成的性格倾向至关重要。最初形成的性格倾向如果要 有一个好的环境,并且能很好地往下发展,就能够定性,为他以后的性格形成打 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反,如果环境方面不够好,那么对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则起到消极的作 用。我想着重从两个方面讲,一个是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在孩子和 环境相互作用中关系最密切。心理学解释为在同样的条件下,父母对孩子的教养 态度不同,会引起性格发展上的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对于不同性格的 培养起着不同的作用。我们下面分别地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4 13:52:31 | 只看该作者
比如说以大人为中心的亲子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孩子的表现一般为很有礼 貌、谨慎、精神容易集中。但是这种孩子也表现出盲同,容易受别人暗示,容易 受别人驱使,善于服从,从小害羞、忧郁、畏缩。自信心和自尊心比较差。

  以孩子为中心的亲子关系。在这种亲子关系生活下的孩子一般是比较积极, 善于表现自己,自信心比较强。但是这种孩子攻击性比较强,注意力不够集中, 不受约束,不愿意服从,比较固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7-1-4 13:52:55 | 只看该作者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溺爱、过分的照顾和保护,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 情,这种孩子性格多半是消极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 适应集体生活,遇到一点事情犹豫不决,这种孩子常表现为娇气、任性。

  两面性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下成长的孩子表现为: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态 度是忽冷忽热的,一会可能过分地严厉,有时可能过分地迁就、放纵。父母对孩 子的教养态度是琢磨不定反复无常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多半性格是不稳 定的,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良好的性格很难形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4 13:53:17 | 只看该作者
理想型的亲子关系。即爱而不骄,严厉而慈爱,父母与孩子的态度可以交融 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受到尊重和信任。感到自己是家里 的一员,孩子的性格多表现为亲切、独立、直率、活泼、大方、开朗,有协作精 神、有活动的能力,而且善于和同伴相处。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同导致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我对大家讲我亲自观察到的 母亲和儿子。有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看见一个妈妈带着3岁多的孩子,我看了 他们的活动有一些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7-1-4 13:53:45 | 只看该作者
首先小男孩对妈妈说:“我想吃冰棍。”妈妈说:“我也想吃,你看看哪有。” 这么一句短短的对话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又交给孩子一项任务。大家都知道3 岁多的儿童注意力不稳定,而且特别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这个孩子一边走 一边看结果把想吃冰棍的事给忘记了。而且他被公园里的景色所吸引,注意力转 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7-1-4 13:54:11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我又看见这孩子围着妈妈转,“我累了。妈妈抱抱我吧!”妈妈说: “你都这么大了,抱着你会让人笑话的。我看你在幼儿园比赛时还得第一呢!咱 俩比赛吧,看谁得第一!”从这句话就能听出这个孩子对妈妈提出来的也是不合 理的要求。这个妈妈做得好是因为不去纵容孩子,让孩子自己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4 13:54:38 | 只看该作者
再往前走,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广场。孩子看见有个大孩子在玩一辆车。这个 小孩感兴趣站在旁边看那个车,当时这个孩子没有说话,妈妈跟在孩子后头。妈 妈说:“这车多好玩呀!你去问问哥哥这是什么车。”这个孩子过去问哥哥。在 问的过程中还跟着车跑,这个妈妈也以极大的兴趣来跟着这个车。妈妈又说:“这 车怎么玩呀?”孩子又与大孩子搭话。这样,小孩子与大孩子就玩上了,妈妈也 与他们一起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1-4 13:55:0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说明家长善于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而且抓住这个机会教给 孩子与人的交往技能。这里面表现出这个妈妈既是母亲又是朋友,妈妈引导孩子敢 于尝试和探索,而自己掌握了这车的玩法。后来妈妈要求带孩子走,孩子不动, 妈妈说:“对哥哥说再见。”孩子还是不动。实际上就是反映孩子没玩够,孩子 特别想玩,所以不愿意走。妈妈自己往前走,并对孩子说:“哥哥和你玩,哥哥 把车借你玩,你都不谢谢哥哥。走时都不跟哥哥说一声再见。谁还愿意和你玩, 应该和哥哥说再见。”这个孩子照着妈妈说的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3 01:23 , Processed in 0.2901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