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7集 时间好象很短 前天练琴还可以,可昨天练琴因为芊芊磨蹭得厉害,我没压住火,花了半个小时和芊芊"冷战",就是不理她,不和她说话。但芊芊妈妈认为"冷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并且"冷战"对孩子不好,虽然没有在肉体上惩罚孩子,但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认为有些道理。但做已经做了,后悔也没用。"冷战"结束后,芊芊接着练琴,效果不错。练完琴,告戒芊芊以后练琴需要更自觉一些。 今天晚上7点开始练琴。上半场把霍曼3-1、沃尔法特2先过两遍,再重点练习《小爱国者》(2),霍曼3-1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沃尔法特2也非常熟练,拉得非常快,一点也不磕巴,我只能靠听音准、看弓法来判断是否拉得正确了。《小爱国者》有几个小节是芊芊最喜欢拉的,一开始练这个曲子,就要求先拉几遍这几个小节。今天重点解决《小爱国者》(2)中几个休止符后抬弓换弓的地方,其他小节问题不大。练完《小爱国者》让芊芊先休息,芊芊说自己不累,可以接着练习。我们接着练习一遍《第三乐章》,之后休息5分钟,开始下半场。芊芊说"今天好象练得非常快,我告诉妈妈去,我们还剩一个曲子了"。其实上半场已经练习了40分钟了。 下半场练习《第三乐章》和沃尔法特3。第三乐章重点练习节奏的稳定性,音准已经问题不大了,几个小节中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两个4分音符偏快了一些,需要慢一点点。练习了很多遍,稳定性提高了很多,曲子的韵味也出来了。沃尔法特3先是快速连续拉3遍,我把几个芊芊反应慢了一点的小节单独让芊芊练。最后中速拉两遍,要求没有错误,音准、弓法都正确,并且不能磕巴,节奏稳定。第一遍有一个地方磕巴了一次,第二遍在另一个地方磕巴了一次,把两个磕巴的地方再重点练习。芊芊很有信心再拉一遍不出现磕巴。最后一遍有两个小节多拉了一遍,可能是芊芊看串行了,但拉得非常顺畅,音准和节奏稳定性都提高了。8点10分结束。芊芊认为今天练习时间特别短,我告诉她时间不短,关键是今天她的练琴效率高,投入,感觉时间就很短了。芊芊喊着"耶!耶!"找妈妈去了。 晚上本该诵读,但芊芊不愿意,我们改为说英语,把芊芊学的《阶梯英语》中的句子和单词、歌曲都进行复习,老师要求孩子在家里说。我带着芊芊有些象练琴似的,先很慢地说,然后一遍一遍有节奏地加快,句子如"How many dogs do you see?" "I see three dogs"。还有歌曲 "Ten little fingers", 数来宝"Look!Look!...."。这种方法有些象疯狂英语。我们说 Look!Look!的时候就指着芊芊妈妈,然后说What do you see? I see five bats, I see three frogs。说完就一起笑。 诵读的时间总是不好安排,芊芊练完琴后,如果诵读,她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效果不是很好,吃晚饭前的时间芊芊已经习惯了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可其他的时间又没有,真是个问题。看来只好把诵读的进度放慢一些,平时以多听为主,周六、日的时候看着书多读一些时间。第198集 走进数学王国 儿童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六岁以前,我一直希望芊芊能够全方位地接触各个领域,其中非常重要的除了语言、记忆和形象思维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逻辑思维的培养。应该说让孩子学习下棋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以前也考虑过,但因为下棋需要很多时间,芊芊要练琴,下围棋实在太花时间了。所以,我想还是直接通过培养孩子的数学观念来加强逻辑思维的能力。 前些时候,专门研究了小学、中学的数学教材大纲,并参看了一些学者的分析,对孩子数学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计划也开始形成。中国和国外数学教材中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有很多共同的地方,这些共同的地方,恰恰是数学价值中比较本质的东西。包含两个方面,数学理论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形式性与数学起源和发现的经验性,数学价值的两重性带来了数学课程目的的两种选择,一个是实用主义的目的,另一个是形式训练的目的。 寻着这种思路,对芊芊的数学培养方案已经有了一些思路。结合儿童的特点,还是以兴趣为主,引导在先。引导和调动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讲故事,故事的主体就是数学发展史,从用绳子打结计数开始,逐步拓展故事情节。把孩子引入数学王国,这可以作为第一阶段,兴趣阶段。第二阶段是从实用和形式结合的阶段,这是数学发展中从具体走向抽象的一个必经过程,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重点培养生活中的数学眼光和数学观念,用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是训练阶段,包括算术训练(加减乘除、口算,十进位为主,适当穿插二进位的感念)、图形训练(平面图形组合和立体图形组合)、算术与图形结合训练(度量单位、面积、体积的计算)。第四个阶段是抽象语言运用训练,可以采取计算机编程的学习方法,把小学阶段的数学全部连通。 在时间安排上,正好利用每天芊芊吃晚饭前的时间,和她一起玩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在周三(29日)已经上了第一课,古代人用绳子打结来计数,芊芊很有兴趣,应该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以后每周保证两次,慢慢引导。引导阶段预计需要10次课,每次半小时。第二阶段的数学眼光培养无法以多少次课来衡量,需要在生活环节中来把握。在芊芊上小学前,如果能够让芊芊对数学产生并保持兴趣就是成功,拓宽眼界,不做明确的要求,能够掌握加减乘除更好,底线就是能够做100以内的加减口算,知道十进位以外还有二进位。 上面的思路需要形成正式的材料,这样在培养时的针对性更强,效果会更好一些。估计需要花上10天的时间进行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