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greenbe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仁者的故事

[复制链接]
321#
 楼主| 发表于 2006-8-31 17:52:58 | 只看该作者
2006\8\31中午回家时,乐山已经吃过了。我在饭桌上吃时,乐山非得缠着我要我陪他玩。我对他说:“妈妈要吃过饭才能陪你。”乐山不肯,硬挤在我的凳子上。我让他挤了一会儿,同他说:“乐山,妈妈想一个人吃饭。”“我陪你。”“乐山,妈妈想一个人清静的吃饭,吃完饭再陪你,这个愿望,你能满足妈妈吗?”说着,乐山已经下了凳子,并且小声地说:“不能”,然后扭头到另外一间找奶奶去了。这些天我在和乐山玩“愿望”的游戏。早上起来,我对乐山说:“妈妈有一个愿望。”,开始乐山问我什么叫“愿望”,我说:“就是很想做的事,很想得到一样东西。”,然后我说:“我现在愿望是我的老公亲一下我的脑门,我的儿子亲一下我的脸蛋。”乐山,很乐意的照做了,并且督促LG亲我。完了,我就表现出很满足的样子,“噢,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喽。”,乐山又问什么是满足,满足到哪里去了。接着乐山就活学活用的说:“我也有一个玩具的愿望。”我说:“你有一个想玩玩具的愿望吗?”“嗯”“那就玩吧。”乐山就说:“我的愿望到心里去了。”原来,他问我满足到哪里去了,我说满足到心里去了,他就说:“我的愿望到心里去了。”我说:“是吗,你想玩玩具,就玩了,你的愿望得到满足,心里很高兴吧。”大概有三天左右吧,每天早上醒来和临睡前我们都会进行一下这样的对话。乐山对愿望、愿望的满足已经有了概念,只是在表达上还没有那么顺畅,毕竟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所以,今天我说出了“愿望”,乐山竟然那么平静的接受了,以前我说要一个人吃饭,他都要闹一阵子,并且要爷爷奶奶把他引开才行。 第二遍看《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准备每天看二十页左右。今天看到“对待谎言的政策”中想到,我有时有“引诱孩子说谎的”的嫌疑。比如,我以前给乐山立过规矩,饭吃了以后才能吃糖。可是有时刚下班,乐山一进门就说:“妈妈,我要吃糖。”,我明知乐山没吃地饭,可是怕他闹,心烦,就问他:“你吃过饭了吗?”乐山自然回答:“我吃过了。”这样好象是不对啊,这等于告诉孩子:说谎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说谎是有好处的。可是碰上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 10:50:25 | 只看该作者
2006\9\1  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大错误。我一直睡眠不好,而且我是一个痛苦承受力不强的人。所以我总是把:“睡不好,睡不着”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自从生了孩子以后,人也越来越瘦,关心的人很多,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瘦?我总是回答:“睡不好,睡不着”。昨晚,我们在圆圆家玩,乐山玩着冒出一句:“我睡不着。”我一听椤住了。果然,孩子是海绵式的吸收,无论好的坏的,照单全收。看来,我平时说话时是要考虑考虑,不经意中就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  然然九个月,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上午,然然手里拿着玉米,啊啊地叫,乐山来了句:“啊啊叫什么,我又不会抢你的,我不喜欢吃。”,这是典型的奶奶语言。下午,带乐山到幼儿园去报到。看到新的老师,乐山显得有些怕生,只让我们抱着,不肯下来。老师说要到我们家玩,乐山说:“我不让来。”,我对乐山说:“那是因为你和老师还不熟,等你们熟了,会喜欢老师来我们家玩的。” 在熟悉教室时,乐山显得很活跃,他自己找到卫生间,并且撒了一泡尿。我们一起找到了乐山的毛巾、杯子、抽屉和床。找毛巾时,是我们提示的。找杯子和抽屉时,是在我们提示第几排情况下自己找到的。乐山对新环境很满意,我们还一起玩了一会儿过家家。这个班24个小朋友,好几个是我们认识的,老师不错,教育冬暖夏凉也不错。碰上同班的嘟都,比乐山小三个月。两人各玩各的,有时也抢玩具,不过看上去嘟嘟显得老实些。教室很热,不过乐山玩得很开心,不愿意走。晚上,坐在车上时还要求明天还要报名。 饭后,到奇奇家玩。奇奇家又有新玩具,乐山很专注地玩。后来,奇奇也来参与,乐山不肯。奇奇笑咪咪的来抱乐山,乐山却是很认真的捍卫自己的地盘,鲜明对比,奇奇力气大些,乐山后来急得要哭了。 林阿姨和黄阿姨来玩,看乐山兴奋的表演了十八般本事。 不错,九点半就睡了,LG哄孩子睡觉的本事越来越厉害了。 我最近沉浸在绘本的快乐中。此帖由 greenbee 在 2006-09-01 21:43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3#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10:29:05 | 只看该作者
2006\9\2 外公外婆终于回来了! 外公、外婆、乐山和我在卧室玩。乐山坐在床沿上,刚想滑下来,我说:“呀,怎么你要跳到海里去啊?”,乐山一下劲头来了,咚地一声,跳下去,然后趴在地上说:“我会游泳咧。”,说着就开始划起来。双手呈蛙泳姿势,双腿交替蹬,膝盖向前拱。我让乐山教我,乐山就说:“我给你示范一下。”,然后就开始讲了,手要怎样,腿要怎样,膝盖要怎样。叙述地清楚又有条理。接着乐山让我来试一下,一起跟着他在海里游。我们游了几圈,乐山又骑在我背上,让我游。挺有意思的,我们玩了三个回合。累啊。 乐山九点多点睡了,我和LG聊到十一点多。LG谈了一些关于财经方面的问题,我的话题自然还是教育。感觉很好,最后我都睡不着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4#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10:29:36 | 只看该作者
2006\9\3 这两天乐山喂口又不太好,唉这是我的软肋,没办法。 上午在儿童公园玩。玩滑梯时,碰到一个二年级的小姐姐。本来是一人一个滑道,但是乐山却要在中间滑,我提醒他这样不好。乐山不听,我也就不管他。小姐姐滑下来时,乐山就扒拉她,姐姐被弄烦了,一把把乐山推在地上。还好,不是很重。乐山趴在地上一会儿没动,我一开始也没有去牵他。我同小女孩子说:“如果你不喜欢弟弟动你,你可以同他说,不能推他,这样很危险。”,说完了,我去牵乐山,乐山开始哭。我搂着乐山说:“乐山被弄痛了,是吧。噢,乐山不喜欢姐姐推你。不过,姐姐在玩时也不喜欢别人动他,姐姐有自己玩的方式啊。好了,我们去坐小火车吧。”,话说完,我抱起乐山,乐山也就不哭了。 中午在外公家吃饺子。一觉睡到四点多,幼儿园的雷老师、王老师来家访。乐山还行,开始有点认生,一会儿就活了,带老师看他睡觉的地方、他的“家”,给老师拿了红枣,到了茶。我们简单地讲了些有关乐山教育的事。这两个老师我感觉都还行。我们这个小区有5个小朋友在这个班,有两个小朋友父母是教育局的。我想这个老师一定是不错的。副班主任是LG同事的妻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5#
 楼主| 发表于 2006-9-4 10:30:39 | 只看该作者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smiles/holdon.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2006\9\4 六点不到,乐山醒了。我们在垫子上玩了一会儿,接着到客厅听我的MUFFINS,乐山一定要陪我听。听完后,又去广场玩。乐山对奶奶们跳健身球操很感兴趣,蹲在地上看了大半天。外公、LG和我一起送乐山去幼儿园。乐山快乐的找了一便他的床、杯子、毛巾和抽屉,还在抽屉上贴了一个麦子。我们到得比较早,只有五六个小朋友。我们只呆了一会儿,跟乐山说再见时,乐山一点都没在乎,好象说了句:“你们走吧。”,心不在焉的样子,原来感兴趣的是娃娃家。 因为是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和LG一起去接乐山。我还是从电视会议的会场上溜出来的呢。一进教室,就听王老师说,很好,没哭过。雷老师正在娃娃家边上给乐山穿鞋,乐山看到我就靠过来让我穿。雷老师也说乐山很能干,吃饭自己吃,吃点都吃光了,睡觉也很配合,老师说要睡觉了,乐山就闭上了眼睛,有的小朋友就一直的哭,所以乐山额头上有一个漂亮的小星星。乐山好象还没有立即回去的意思,他要带我看看他的床,找到他的床后,乐山说要把被子带回去,我说:“那你问问老师吧,在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乐山想问又不敢问,也就算了。我对乐山说:“幼儿园的老师就象妈妈一样,笑咪咪的,讲话轻轻的,是吧?”乐山没响。同老师告别时,我问乐山是要贴贴脸还是说再见,乐山想了一下说:“再见”。第一天上幼儿园,表现这么好,我和LG放心了。 把以前的老书翻出来看《EQ创富》,其中一段“利用缺陷来形成你的特点”让我想起一前的一段对话。那是在一家餐馆磁上一位同学的妻子,说起乐山长得像谁,我说:“象我,瞧眼睛下挂,跟我一样。”也许是她听出了我的负面意思,说了句:“这样很好啊,这是你的特点,儿子象妈妈最好了。”无意的一句话让我释然。确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眼睛下挂不好看,乐山跟我一模一样,所以在别人问乐山像谁的时候,我经常会无意识地加点“难看”、“缺点”之类的点评。可是今天听了她的话,让我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是啊缺点也可以成为特点啊!以后,我再回答此类问题时,语气全变了,我会骄傲地说“嗯,挺像我的,特别是眼睛下挂,跟我的特点一样。”此帖由 greenbee 在 2006-09-04 17:18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7:04:21 | 只看该作者
2006\9\5晚上LG要去配眼镜,临走前我对乐山说:“配配眼镜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你有耐心的话可以跟我们一起去。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就呆在奶奶家,我们一会儿来接你。”,乐山先是说:“有耐心。”过了一会儿又说:“没耐心。”我问他:“到底有没有耐心?我们要走了。”乐山说有耐心。确实配眼镜是个漫长的过程,光是挑眼镜框就花了很长时间。好几次乐山都显示出想走的意思,但是他没有直说,也没有闹着要走。而是说:“妈妈好了没有?”“我说,要很长时间,有耐心的人才等得牢。”“我等得牢咧。”给孩子面对未来环境一个心理准备,会让事情顺利些。如果事前我没这么说的话,乐山一定是会闹着要走的。 可爱的乐山,他一定要我吃面包,我就装着哭的样子说:“我不吃,别勉强我。”这小家伙过来拍着我的背说了好几声:“宝贝,别哭。”神色甚是关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7#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7:04:51 | 只看该作者
2006\9\6 早上有雨,我们决定在幼儿园吃早饭,这样才能来得及满足乐山要求我们在幼儿园陪他一会儿的愿望。因为在家里乐山已经吃过奶和蛋糕,所以在园里没吃稀饭,只吃了点菜包。我们陪乐山到7点55分。 有事经过幼儿园,顺便进去接乐山。乐山还在撅着屁股睡呢。我在床边坐了一会儿,乐山醒了。他看到我没什么反映,只是呆呆地坐在床上向前看,我也没打扰他。大概五分钟的样子,乐山活起来了,说要去吃点心。我们穿好鞋,找位置,小便,然后乐山说:“不想吃。”他不吃,我吃,我三两口把乐山的点心吃了。乐山的抽屉里放着早上带来的蛋糕,乐山在路上吃了三片。在路上我对乐山说:“到了外婆家,妈妈还要去上班的。”乐山问了些关于上班干什么的问题。到了外婆家,我把乐山送到外婆怀里,就说再见走了。乐山没意见。 把逻辑狗模板拿来回来给乐山玩,我说这是开车的游戏,小车去旅行了,小车要停在车站,找一个停车位。乐山很喜欢,等乐山能熟练地把小车停在他候停的位置,我再自己做个模板,让乐山学习把小车停在相同色彩的位置上。此帖由 greenbee 在 2006-09-12 08:50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8#
发表于 2006-9-8 15:44:52 | 只看该作者
妈妈还会装可怜哪,乐山也很男子汉哦,知道关于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08:51:52 | 只看该作者
2006\9\7六点半乐山醒来,七点半到达幼儿园。早饭吃的很能好,一盒光明纯牛奶、一个包子馅、一个小月饼。告别时,乐山说要我们陪他十分钟。我对他说不行,否则上班迟到领导要批评了。从幼儿园出来,我突然想到这样对乐山说不对,因为准时上班是一种规则,并不是因为怕领导批评才准时上班的。这样说会给乐山错误的概念:一是被人批评是件很不好的事。事实上,被批评从另一方面也是件好事,可以改进提高。二是规则的遵守取于别人的监督。事实上,能自觉地遵守规则才是我们应有的素质。 上午在日报上看到一篇《孩子经常拿人家的钱怎么办》,通篇谬论,误人父母。如果真照他这样做的话,孩子只会朝着父母不希望的方向发展。后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篇文章来自于迟雅青春热线。迟雅:文学学士,教育硕士,科普作家。现为丹东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丹东市家庭教育学会秘书长。左思右想总觉得这篇文章不妥。 文章的原文如下: <font color="#2f4f4f">迟雅老师:  我女儿现在上小学六年级,在班里可以说是老师喜欢的学生。学习上就因近两年的坏习惯而有所下降,在班级属中上等。我女儿综合素质较高,是中队长,是老师的好帮手。除了这一点,其他方面我们夫妇俩一直都感到很欣慰。  我们夫妇俩吵架的时候有,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我们也很在意。但坏影响一定有。孩子拿了钱,所买的东西有学习用品、小饰物、零食。她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大方,跟谁都能玩一起去。  她一再说自己能改,可最近我们领她到我们的朋友家玩,发现她已在我们的朋友那儿拿过好几次钱了。朋友告诉我们后,本来还鼓励她的我们真是五雷轰顶气,死我们了!  现在,孩子让她爸爸领到农村去反省了。他爸爸在那儿开了个饭庄,只有双休日人较多。我是一名教师,当班主任,我们是寄宿制中学,平时是很忙,我也知道不能只管学生,而忽略自己的孩子。所以我现在就特别无助?!迟雅回复:  孩子有了这个毛病,一定要克服掉,而且越早越好。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偷那别人东西的经历习惯,只要改正了,将来还是好孩子。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呢?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事情。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克服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也不可以随便拿的。  2.当孩子再犯的时候,一定让她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她自己去,如果她不自己去,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当面向人家调遣。培养她的羞耻心,强化它的自制意识。  3.规定孩子不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长同意,你们给她钱或者她自己花钱都要记帐。发现她有来路不明的钱就要过问,防止她自己克制不住。  4.警告她,如果再发现她偷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家里的钱,就告诉老师湖同学。严重时就送派出所,请警察帮助管教。这样警告她,可以给她抛下一个心锚,让她不敢轻举妄动。  5.孩子如果说,她就是板不住的话,那就属于心理问题了,那就用厌恶疗法。具体实施等到时候再说。  这样几招,孩子会有所收敛。逐渐就改正了。              2006.6.11迟雅老师:  非常感谢您及时的答复,我会按照所提出的建议去做的。不过,我还想知道我给她停课去反省的做法行不行?您所说的厌恶疗法是什么?告诉我好吗?好让我一旦按前面的做法无效时,能及时的使用上。谢谢!迟雅回复:  停课反省的做法不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时间长了不仅会耽误学习,还会使孩子懈怠。我的思考如下:一、文章作者在问题答复的开篇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偷那别人东西的经历习惯,只要改正了,将来还是好孩子”,我认为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做家长的不能马上就为自己的孩子贴上“好孩子”或是“坏孩子”的标签。我认为无所谓“好孩子”还是“坏孩子”,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应该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区别在于一些孩子的问题多一些,一些孩子的问题少一些。成长的烦恼或是成长的麻烦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是,做为家长道德应该把视角瞄向自己而不是孩子。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不当言行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就如问题中的父母来说,最好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平常对孩子的关心少了?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拿钱时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否有效?有没有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主体?孩子正常的经常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平常是否重视了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了解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基础。二、“1、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事情。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克服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也不可以随便拿的。”教育孩子最忌讳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父母,孩子需要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孩子拿了钱以后,父母轻率地帮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贴上“可耻、小偷”之类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朝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前进。记得一次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的会场上,一位母亲站起来哭诉自己教育上的失误时,就提到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拿别人的钱,她也是这样义正严辞地以孩子说出了“小偷、可耻、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之类话,其结果是强化了孩子的行为,最后让孩子走上了不归路。其实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对孩子自己来说当时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许他是想拿到了钱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往“偷”上想,可是父母却明确的告诉他这是“偷”,是别人耻辱的“偷”,孩子反而会产生一种罪恶感,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试想自认为是“坏孩子”的孩子会做出什么事来?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钱,我认为要淡化处理,千万别用“偷”字。要先问问孩子是否有什么需要,如果是正当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父母首先要向孩子到歉。如果是不正当的需要,就应该平等的和孩子讨论,要充许孩子发言,给孩子辩解的机会。三、“2.当孩子再犯的时候,一定让她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她自己去,如果她不自己去,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当面向人家调遣。培养她的羞耻心,强化它的自制意识。”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东西当然应该还,但是此前的的作却必须做到位。同样是“还”,但心甘情愿的还与在大人的强权、大棒、威胁下还之间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这样做,我想结果是孩子的羞耻心是有了,但是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却没了,自制意识的强化更是无从谈起。四“3.规定孩子不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长同意,你们给她钱或者她自己花钱都要记帐。发现她有来路不明的钱就要过问,防止她自己克制不住。”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孩子是什么?是父母的玩偶、奴隶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吗?孩子是同父母一样的人,独立的人!孩子有自己权利。孩子大了就应该给他一定的零用钱支配权,只要花钱时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就应该让孩子在规定的额度内自由地花钱。“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庭的同意”,把本该孩子负的责任交给了家长。如何使用金钱是我们一生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家长应该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也要给孩子不会正确使用钱的机会,家长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正确。“花钱记帐”是个好办法,但是好办法没用好也可能成为“坏主意”。家长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协商好什么么钱是该花的、多少零用钱是合适的、孩子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家长的干涉范围应该是多少?在既尊重孩子的权利、又尊重父母的建议的前提下达成的零用钱花费及记帐的协议,才是可行的。否则这个账也记不了多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对付父母的办法多得很啊。五、“4.警告她,如果再发现她偷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家里的钱,就告诉老师湖同学。严重时就送派出所,请警察帮助管教。这样警告她,可以给她抛下一个心锚,让她不敢轻举妄动。”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过类似的话:对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恐吓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的自尊的话,他会再次违纪,以此来向别个展示他不怕威胁的勇气。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以宣扬他的不当行为做为要挟,有用吗?也许一开始会有用,但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孩子最后还是人管不住自己。送派出所,请警察管理教,是否可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他律是指儿童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自律就是儿童以自身具有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行为的好坏。而高段的青少年儿童正是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一味的用他律对孩子进行约束是不能让孩子完成道德标准得的顺利转化的。为人父母还是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寻求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成长。六、“5.孩子如果说,她就是板不住的话,那就属于心理问题了,那就用厌恶疗法。具体实施等到时候再说。”这一招倒是正确的,出了大问题就不能自己瞎来了,还是要找专家。可是反过来说,如果前面的事情都做对了,何置闹到找专家的地步。更何况现在的某些专家们也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所以找专家一定要找以专家,否则误了孩子的一生。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母亲,粗潜看法,请迟雅老师指正,措辞不当之处请老师见谅。9月7日在你局协办的《丽水日报 教育》上看到一篇题为《孩子经常拿人家钱怎么办》的文章,有几点不同意见,想请蓝老师指教。一、老师在问题答复的开篇指出“很多孩子都有过偷过别人东西的经历习惯,只要改正了,将来还是好孩子”,我认为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做家长的不能马上就为自己的孩子贴上“好孩子”或是“坏孩子”的标签。事实上无所谓“好孩子”还是“坏孩子”,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应该说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区别在于一些孩子的问题多一些,一些孩子的问题少一些。成长的烦恼或是成长的麻烦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做为家长首先应该把视角瞄向自己而不是孩子。是不是因为我们的一些不当言行导致了孩子的问题?是不是平常对孩子的关心少了?当发现孩子第一次拿钱时处理的方法是否得当?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否有效?有没有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主体?孩子正常的经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平常是否重视了对孩子金钱观的教育?孩子对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否了解等等。回答这些问题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基础。二、“1、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事情。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克服这个坏毛病。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也不可以随便拿的。”教育孩子最忌讳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父母,孩子需要依靠父母来告诉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当孩子拿了钱以后,父母轻率地帮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贴上“可耻、小偷”之类的标签,只会让孩子朝着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前进。记得一次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的会场上,一位母亲站起来哭诉自己教育上的失误时,就提到自己的孩子小时候拿别人钱时,她也是这样义正严辞地以孩子说出了“小偷、可耻、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之类话,其结果是强化了孩子的行为,最后让孩子走上了不归路。从孩子的角度看,拿了别人的钱,对孩子自己来说当时也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许他是想拿到了钱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往“偷”上想,可是父母却明确的告诉他这是“偷”,是令人耻辱的“偷”,孩子反而会产生一种罪恶感,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试想自认为是“坏孩子”的孩子会做出什么事来?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具体的处理方式要淡化,千万别用“偷”字。要先问问孩子是否有什么需要,如果是正当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父母首先要向孩子到歉。如果是不正当的需要,就应该平等的和孩子讨论,要充许孩子发言,给孩子辩解的机会。三、“2.当孩子再犯的时候,一定让她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她自己去,如果她不自己去,就带着她一起去。让她当面向人家调遣。培养她的羞耻心,强化它的自制意识。”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东西当然应该还,但是此前的工作却必须做到位。同样是“还”,但心甘情愿的“还”与在大人的强权、大棒、威胁下“还”之间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按本文所写的那样做,我想结果是孩子的羞耻心是有了,但是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却没了,自制意识的强化更是无从谈起。四“3.规定孩子不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长同意,你们给她钱或者她自己花钱都要记帐。发现她有来路不明的钱就要过问,防止她自己克制不住。”这样的做法还是值得商榷。孩子是什么?是父母的玩偶、奴隶或是其他的什么东西吗?孩子是同父母一样的人,独立的人!孩子有自己权利。孩子大了就应该给他一定的零用钱支配权,只要花钱时不危害自己、不危害他人就应该让孩子在规定的额度内自由地花钱。“无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长的同意”,把本该孩子负的责任交给了家长。如何使用金钱是我们一生都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家长应该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也要给孩子不会正确使用钱的机会,家长的责任是引导孩子在错误中学会正确。“花钱记帐”是个好办法,但是好办法没用好也可能成为“坏主意”。家长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协商好什么么钱是该花的、多少零用钱是合适的、孩子的权利和责任是什么、家长的干涉范围应该是多少?在既尊重孩子的权利、又尊重父母的建议的前提下达成的零用钱花费及记帐的协议,才是可行的。否则这个账也记不了多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孩子对付父母的办法多得很啊。五、“4.警告她,如果再发现她偷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家里的钱,就告诉老师湖同学。严重时就送派出所,请警察帮助管教。这样警告她,可以给她抛下一个心锚,让她不敢轻举妄动。”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过类似的话:对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恐吓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的自尊的话,他会再次违纪,以此来向别个展示他不怕威胁的勇气。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以宣扬他的不当行为做为要挟,有用吗?也许一开始会有用,但是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孩子最后还是管不住自己。送派出所,请警察管理教,是否可行?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形成过程要经历一个从无律到他律再到自律的过程,一味的用他律对孩子进行约束是不能让孩子完成道德标准得的顺利转化的。为人父母还是应该多学习、多思考,寻求更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成长。六、“5.孩子如果说,她就是板不住的话,那就属于心理问题了,那就用厌恶疗法。具体实施等到时候再说。”这一招倒是正确的,出了大问题就不能自己瞎来了,还是要找专家。可是反过来说,如果前面的事情都做对了,何致闹到找专家的地步。更何况现在的某些专家们也颇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所以找专家一定要找真专家,否则误了孩子的一生。这篇体现的是一种陈旧而错误的教育观念,如真有家长照方抓药,其后果不堪设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2 08:53:48 | 只看该作者
2006\9\8晚上我们三个在公园玩。看着乐山在前面学小鸟快乐的跑着,我俩感慨地说不经意间孩子已经长大了,现在已是不折不扣的儿童了。再过三年就要成为小学生。言语中有欣慰,更有些许的伤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4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2:04 , Processed in 0.07846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