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2\9
晚上玉涵和然然来玩。
玉涵喜欢听<小玻>,我给讲完了八本,她又要妈妈再讲一遍。看着涵涵那么专注的眼神,不知她的父母怎么想。上次去她家玩,家里没有几本孩子的书,仅有的几本也是地摊货。并非经济条件不好,实在是家长对阅读的事不以为然。
我给然然讲<我喜欢我的小毯子>,然然刚听到“我长大了”,就不想听。给她换了<我爸爸>,这本他很喜欢,对书中爸爸的角色基本认同。可是等讲<我妈妈>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她的妈妈同书中的妈妈反差太大了。讲到“她也是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变得开心”,我问然然:你的妈妈是这样吗?然然说:“不是,我难过时,她还要打我、骂我。”两遍。连说了边上的乐山跟着说:“我难过时,爸爸会扭我的。”我说:“嗯,看来然然的妈妈和你的爸爸还没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怒气。”读到“她像猫咪一样温柔”时,然然摇摇头。读到“我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然然说:“我妈妈不是这样的。”读到最后“她也爱我,永远爱我”,我问然然:“你妈妈爱你吗?”然然点点头说“爱”,这让我松了口气,没想到接下来的一句让我瞠目“我听话的时候,妈妈爱我。我不听话的时候,妈妈不爱我。”天呢,然然才三周三,孩子的心真的像明镜一样,来不得变点胡弄。就算大人说一千句,一万句“我爱你”,没有行动做支撑,也是空话。就算大人心里确确实实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完全不是大人所想给予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是这样就是这样;是那样就是那样;总之,不是大人所想粉饰的样子。当妈妈说我打你是因为希望你能尊重他人,我骂你是想你学会与他人分享,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时。孩子却从你的行为中清清楚楚的读出了“我听话的时候,妈妈爱我。我不听话的时候,妈妈不爱我。”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心理发育健康的基础,我们为了孩子的成长,让他们穿漂亮的衣服,以免与同伴相比相形见绌;我们让他们上好的幼儿园,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宁愿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学钢琴、学书法、学英语,让孩子全面发展。可是这一切的努力,都不如什么都不做,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唯有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成人后葡萄获得幸福的源泉。
[ 本帖最后由 greenbee 于 2009-2-9 20:5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